聯合筆記/誰把青年操到過勞死?

2011/03/10

【聯合報╱劉惠敏】

2011.03.10 03:31 am

近日年輕人過勞死個案頻傳,引起廣大關注。台灣勞工「積勞成疾」,工作累到猝死,已非新鮮事。相較於同屬「勞累」派的日、韓等國,動輒上百例過勞死個案,台灣每年廿多例過勞死案件,反映的是國內勞動權益意識不足。

馬英九總統將「少子化」、低生育率列為「國安問題」,事實上,年輕勞動力的過勞死現象,絕對是同一等級的國安問題。對國家而言,未來生產力的短缺,潛藏著社會競爭力低落的隱憂;但當前青壯年生產力過度操勞、乃至殞落,更是值得重視的迫切問題。如果青壯勞動者經常工作到累垮,還有力氣「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嗎?

職業醫學已多有研究證實,超時或不規律輪班工作,及造成精神緊張的工作壓力,是促發腦血管、心臟疾病的重要因素。

針對過勞死的憂患,勞工部門將焦點放在濫用「責任制」的稽查,欲修法提高罰款;衛生部門則強調減少代謝症候群、菸害等維持個人健康的訴求。這些,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策略。事實上,不合理的勞動體制,才是年輕勞力致死的真正因素。

吳揆所稱令人「慚愧」的責任制,絕非逼使勞工超時工作的唯一「工具」。包括他曾稱讚「應該得諾貝爾獎」的無薪假,都是彈性勞動體制下變相增加實際工時的潛因素。

預防過勞死,若一味強調個人要重視飲食、生活習慣,等於將累到死的責任丟回給勞工。這個邏輯,忽略了過度工作是「促發」疾病的因素。君不見,工時的無度增加,也同時擠壓了個人「預防健康」的時間,運動、休息、睡眠都因此不足。

還要多少條人命,才足以喚醒政府改善勞動體制的弊病?要追求國家生產力,勞動政策不應該犧牲勞工權益;要增加生育率及未來生產力,不是更該給青壯勞動者更多恢復體力的時間嗎?

【2011/03/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