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利比亞觀想錄

2011/02/27

隨著法國、美國總統正式表態,逼迫格達費下台,阿拉伯世界真正到了巨變的臨界點,前此突尼西亞與埃及相繼倒塌的加總力道湧向利比亞,無異是遭遇到一個隆起的高原,那裡的人均收入不下台灣,現代化跡象明顯,但民族主義高亢,卻不訴諸伊斯蘭基本教義,對比其他兄弟國家之陳腐、親西方,堪稱是北非與中東的一朵奇葩,倘若也變了天,是則倖免有誰?應該說,這才是阿拉伯世界骨牌效應的關鍵國度。

此時,格達費充分展示其堅決不去的決心,美、法以及28國的北約也醞釀強制措施,看來,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無可避免;也聽說,這是西方的一場聖戰,用以膺懲無賴的專制者。可是世人都記得,英國首相布萊爾還出現在格達費的帳篷前,2003年利比亞放棄核武計劃,3年後,美國小布希政府將利比亞從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刪除,特別是日前維基解密網公佈一項美國國務院文件,格達費在2009年5月向美軍駐非洲總司令提議開展反恐行動,如此等等,怎麼格達費瞬又回復為暴力的流氓頭形象呢?莫非為了敉亂動武?這相較於以色列軍隊對巴勒斯坦人的計劃性、日常性屠殺,如何?又如何比得上美國長年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濫殺、濫炸!

西方變臉,媒體跟著鼓噪,使人想起伊拉克戰爭初起,也瀰漫著「海珊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宣傳,如今證明純為子虛烏有之詞。同樣地,海珊曾是抗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戰爭販子,深得西方之接納與扶持,終成尾大不掉之勢而遭誅除,格達費則以反帝起家,十分凌厲,雖然不無過當,但在美蘇低盪、中美破冰的冷戰後半期,深陷西方壓迫的第三世界更加孤哀無助,而格達費不折不扣是那個世代的憤青,咆哮著西方列強對弱小民族無盡無止的搜刮。

格達費力圖要走出一條民族、進步的道路,但力有不逮,近10年尋求與國際緩和,特別在反恐行動成為友軍,也博得西方的接納,但最後仍不免外力殺入,不因他鎮壓內亂、不因利比亞佔全球3%的石油產量,端在格達費反帝紀錄讓西方難忘、難赦。

格達費行將被誅了,但西方且慢歡呼,沒有格達費的阿拉伯接著要大亂,亂無寧日,沒有民族、進步的準繩,自由民主就是再殖民,直等到下一回合的大反彈。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格達費則以反帝起家,十分凌厲,雖然不無過當,但在美蘇低盪、中美破冰的冷戰後半期,深陷西方壓迫的第三世界更加孤哀無助,而格達費不折不扣是那個世代的憤青,咆哮著西方列強對弱小民族無盡無止的搜刮。格達費力圖要走出一條民族、進步的道路,但力有不逮,"

立報寫出這麼不要臉社論
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