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AM02:00
反國光守夜青年舉行環境會議
盼找尋不同未來路

2011/01/27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環保署前今(26)晚的反國光石化青年夜宿行動,晚會在歌手吳志寧帶著眾人齊唱「全心全意愛你」、表達對台灣母親之愛的歌聲中,暫告一段落,現場緊接著搭起帳篷、鋪上地墊,與會的學生們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圈,開始進行今晚的另一個重要活動—「青年環境會議」。

據主辦單位表示,今晚人數最多時,共計吸引了近千名青年學生參加晚會,而其中也不少是第一次走上街頭,實際參與行動的年輕人。而在青年環境會議的這個階段,透過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的討論方式,讓來自不同背景、參與運動程度也不同的人,能夠透過討論,來了解彼此的想法。

DSC_1862 守夜青年分成小組,舉行開放空間會議,對於環境議題進行討論。攝影:陳寧

現場的各個小群組分別展開對話,有人討論「科技如何協助環保」、「除了國光石化,我們還有什麼選擇」,也有人針對「發展是三小」、「農漁的未來在哪裡」、「青年未來與公共行動」等主題交換意見。

在「科技如何協助環保」小組中,一開始提到產業界的人,可以協助環境運動者了解更多細節,達到裡應外合的效果。但後來大家一概認為,「科技」只是在最末端去解決問題的工具,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因而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公民社會,去支撐教育、法律方面的改革,才能改變現況。

而另一個小組,則看到了社會在國光石化之外的選擇,他們認為,國光石化的廠房並不屬於單一工人所有,所提供的工作名額也有一定數量限制,但芳苑、王功、大城沿海一帶原有的養蚵產業鏈,所能滋養的人口卻是無限的,從老人到小孩,只要一隻刀子,就能去幫忙剖蚵,原本就累積的歷史文化背景,更可以發展成生態旅遊產業。

小組成員也提出,現今台灣強力發展觀光,卻演變成「走到哪裡紀念品都長得一樣、走到哪裡都在放煙火」的奇怪現象。生態旅遊就是希望打破這一點,發掘在地人的知識與生活經驗,讓遊客不只是遊客,而能夠透過更深入的體驗,了解其價值所在,進而理解國光石化等興建案所可能帶來的破壞。

DSC_1881 討論結束後,小組成員拿著海報,與眾人分享討論的內容。攝影:陳寧

在「青年未來與公共行動」這組中,則有同學不約而同提到,自己因為關心社會議題,有時也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支持,而容易被身邊的朋友貼標籤,認為他們是熱衷反抗者。為了去除這種對立、刻板印象,青年參與公共行動很重要的一環,其實是如何建立對話的平台,讓更多人願意了解「這些人在反對什麼」。

進行了約兩小時的小組討論與共同分享之後,在環保署前守夜的青年紛紛就寢,但也有人仍然不願休息,在寒夜中,圍成小圈,延續著對議題的討論,或者交換對於行動的想法。相信這場青年共聚一堂的會議,並不會在今夜結束,反而是創造更多可能的開端…

DSC_1907 DSC_1902 夜宿群眾。攝影: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