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教課稅拆除階級對立引信

2011/01/08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1.08 02:12 pm

有些事情看似很難,決心去做,須臾之間也就完成了。軍教課稅談了十幾年,從千山阻絕到障礙逐一排除,如今時候到了,如同推倒骨牌般輕易。軍人和老師明年都要課稅了,這一步正義之路走了太久,已失去喝采的意義,可能更多的是慶幸。

讓軍人跟教師繳稅,其實是有兩層意義。一個當然是形式上的公平。不論如何,繳稅是國民義務,如果一國之內,大多數國民要繳稅,卻有少部分特殊身分的族群例外,此事無論有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仍然稱得上是一種「特權」。特權是有礙於民主的發展與延續的。尤其,此時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讓軍教繳稅,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讓這一群人不要被標籤化而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並讓社會免於階級撕裂風暴的可能性。

如今全球並未完全脫離歐美引發的經濟危境,台灣失業率這兩年受經濟衰退衝擊而飆高亦是不爭事實,貧富差距亦在這兩年迅速擴大。這種大環境,使社會蓄積的仇恨能量巨大,而這種負面情緒,近來因為十八趴議題再起,轉向於軍公教人員。這個時候,如果軍人與教師繼續享受免稅特權,豈不是將他們置於靶心,等著被萬箭射穿?

台灣如今變成一個情緒性的社會,凡事難以深思細究,只憑簡單資訊就放射出直覺式的反應。像是十八趴問題,這次恢復既有額度雖有爭議,但同時修改了原來不符公平原則的「肥高官瘦小吏」的狀態,它將隨時間走入歷史也是事實。最重要的是,執政黨的作為雖欠合理解釋,值得批評,但社會負面情緒對準軍公教族群,卻未必公允。台灣半世紀來迭逢變局挑戰,早年的公務員是「鐵飯碗」卻也是「清貧」的代名詞,權利義務受到比一般人民更多且深的限制。由此當年在稅賦與退休生活方面給予補償,其比重或幅度容或可以討論,但當年的政策邏輯未必出於不公不義,實無須以今是昨非而責備過甚。

不論如何,軍教課稅之舉向更公平的境界邁出一步,軍人跟老師可以擺脫汙名,也拆除了階級對立的引信,值得慶幸。

【2011/01/08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