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狗熊」楊志良

2010/12/19
苦勞網特約記者

二代健保法案眼看著即將胎死腹中,楊志良在接受採訪時一句「這是『他們的』健保」,十足的道出了他的心酸和無奈,一個討論、規劃了十年的案子,居然會在即將進入三讀的前夕,被奇蹟似地擋了下來,也讓外界對於到底是這位心直口快的署長勇於任事,卻遭到國會抵制;或是執政黨立委爲民喉舌,擋下這個案子,感到有些霧煞煞。不過據國民黨立委公佈的民調顯示,在二代健保修法過程中,楊志良的民調都是內閣閣員的第一名,即使是二代健保法案在國會受挫後,楊志良在民間依然擁有良好形象,認為他有GUTS。可是楊志良在理念無法實現之後,不但沒有辭職以明志(就跟美牛事件他堅持不下台一樣),反而開始修起「他們的健保」,如此沒有原則的人,真的是一個堅持理想的政務官嗎?這也不禁讓人懷疑,他之前所堅持的二代健保,真的是為了改革的理想嗎?

二代健保法案中最核心的部份,就是「家戶所得制」,所謂的「家戶所得」,就是以家戶總所得為基礎來計算保費。在一代健保時,將被保險人區分為六類十四目,各類保險人有不同的保費計算基礎,導致在相同的所得水準下,出現不同類目的民眾必須負擔不同保費、無所得者繳交過高保費及家中人口較多者負擔較重的不公平情形,這樣的情形在「家戶所得制」的情形下,會進行小幅度的財富重分配,這個重分配有二個目的,第一,它要讓以薪資所得為主的民眾中,所得較高的人負擔比較多的保費。第二、它要讓社會大眾將新出生的人口當做全社會的資產,共同負擔扶養這些小孩的責任。因此二代健保剛開始在媒體曝光之時,曾被媒體簡化為是一個「懲罰單身」的法律,因為單身的人相對地會付出較多的保費。

不過如果以台灣目前生育率急速下降,未來可能進入一個老年化社會,每個年輕人都要負擔好幾個老年人的情形下,現在出生的小孩,未來可能變成一個負擔極重的中年人,甚至可能造成一個嚴重「世代不正義」的問題,在這個前提下,對新生兒付出較多的資源,鼓勵大家多生育,避免人口老化的情形發生,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公平」的社會資源分配。

但是這個「家戶所得制」也不完全公平,因為不管再怎麼分配,整個健保的費基還是以所得稅為主,這部份的稅收,在2009年財政部統計年報中,大約只佔整體稅收的百分之三十二,在整體稅制中所佔比例不高。以約佔整體稅收百分之十七的營業稅為例,它在所得稅法中的定義是「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均應依本法規定課徵營業稅。」所以所謂的營業稅,是在這個生產、流通的過程的賦稅,在這個環節中的工人,也就是一般的受薪階級,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強度越來越大,工人因此沒有時間運動,沒有足夠休息的時間,甚至因此造成身體過度的耗損,在這個過程中,難道使用這些勞動力的資本家不該付出相應的成本,對健保投入資源,一同負起維持健康的勞動力的社會成本嗎?還有,以國光石化為例,如果照學者的估算,將使周遭民眾平均減少23天的壽命,因此而增加的健保財務支出,難道不該由資本家階級來買單嗎?

因此包括營業稅這樣對資本的課稅,其實都應該計入健保費計算的基礎,否則在既有的薪資所得者、自營作業者或業務收入為主的人中間去求取所謂的「公平」,就只是一種緣木求魚的作法,稅基都不夠大,也都不夠公平,既然如此,那爲何不直接由政府的稅收來支付健保費用呢?因為不管健保費基費率計算的再精緻,都不會比稅來得公平,如果稅制還是不公平(例如營所稅在朝野兩黨的聯手下,降為17%),就要改革稅制,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

二代健保的改革,是結合醫療、公衛、經濟、社會、保險與財稅等方面上百位專業人士共同研議的結果,事實上就帶有強烈的所得再分配的意涵,從稅去支出,正是最能體現此一意涵的作法,當然這個改革的幅度,是遠遠超過二代健保的幅度,勢必引起更大的反彈。在這一點上,衛生署的說法非常實在,認為「二代健保已經比一代健保公平,不能期望用二代健保來解決所有問題」、「所得計算不公平的部分,只能儘量逐步改善。」

以徵稅的方式來支付健保費,可達到最大的公平性,同時也會讓醫療成為一種更具「公共性」的服務,但是以稅收來辦社會保險,通常也代表著較高的賦稅,而且通常是意味著對資本家階級來說較高的負擔,會真正危及到社會上有權有錢者的利益。矛盾之處在於,台灣的健保享有世界頂級的廉價醫療服務,可是背後的基礎卻是一整套圖利有錢人,壓榨受薪階級的稅制。家戶所得的確比個人所得來的公平,但是這種公平只是在一堆窮人中找公平,並不是真正的公平,也難怪會引發抗議的聲浪,政客因此順水推舟,把健保法案擋下來,對選民做出交代,事實上並沒有解決整個體制不公的問題。

衛生署長楊志良自稱是一個具有「中間偏左」理念的公衛學者,但問題是他是在一個不公平的稅制結構中,讓窮人和窮人互相爭奪,無力去顧及真正結構上的不公平,因此難怪健保費基、費率的結構再怎麼精算,都有人跳出來大表不滿,在野黨的立委在一旁看好戲,不斷趁機在裡面挑三揀四;執政黨立委害怕民意反彈,架著楊志良把這個法案變成一個七拼八湊的拼裝車,整個社會對所謂的「公平」吵翻了天,但是都沒有辦法拿出一套真正公平的版本,使得二代健保的改革最終成了一齣鬧劇。

「家戶所得」是二代健保核心的理念,它至少讓窮人之間顯得比較公平,可是這樣一點小小的理念,在國會的反彈下,楊志良還是無力招架,乖乖地把法案拿回去改裝,據說將會回歸以個人所得的六類十四目來計費,成為外界嘲諷的1.5代健保,講是講1.5代,但是拿掉「家戶所得」這個核心概念後,它事實上就是原本的一代健保,也就是說,楊志良的改革是失敗的,楊志良在第一時間給媒體的反應也是,「這是『他們的』健保」,不滿之情溢於言表,不過在黨政高層介入協商後,楊志良又改口,說這是「大家的」健保,所以就是把他自己和「他們」合在一起變成「大家」了。

政務官為政策負責是責任政治中的常態,楊志良無法順利推動重大政策,也不願意展現政務官的風範辭官,這只有二種可能:一、他真的認為「1.5代健保」可以達到他原本預期的「公平」。二、他的目的其實只是為了不讓健保倒掉,所以拼命四處找錢,但是又不敢真正動到資本的利益,所以只好在窮人堆裡擴大費基,但是沒想到窮人裡面比較不窮的也會反彈,所以乾脆就不要改,反正只要找到錢,健保不要倒,就達到他的目的了。

民眾在媒體上看到一個勇於任事的政務官,被政客抵制因而無法實現理念,所以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他是一個悲劇英雄,因此在民調和民間聲望中展現超高的支持度,但是這只是一種錯覺,第一,楊志良的改革,只是一種在窮人和窮人之間重分配的正義,目的只是找錢,讓健保不要倒,改變其實不大,這樣的改革受挫,嚴格來講不能算是個「悲劇」。第二、找窮人開刀,已經不是英雄了,如今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可能還會淪為「狗熊」。

這樣看起來,楊志良充其量就是一個「悲劇狗熊」罷了。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