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9台灣久久-投票一百年 做田人的意志 無米樂有話要說 農運發怒吼

2010/11/26

【(採訪/楊舒媚,整理/楊舒媚)】

放大  震撼發聲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將原是柏油路面的凱達格蘭大道,鋪上水稻秧苗(右圖)。「凱稻」日前在美濃收割,割出「土地」、「正義」呼籲正視農地問題(上圖)。(本報資料照片)

 震撼發聲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將原是柏油路面的凱達格蘭大道,鋪上水稻秧苗(右圖)。「凱稻」日前在美濃收割,割出「土地」、「正義」呼籲正視農地問題(上圖)。(本報資料照片) 放大  ▲1988年雲林「農權會」發起五二○農民街頭遊行,在國父紀念館出發,抗議國民黨長期漠視農民權益。(本報資料照片)

 ▲1988年雲林「農權會」發起五二○農民街頭遊行,在國父紀念館出發,抗議國民黨長期漠視農民權益。(本報資料照片) 放大   神農大帝見證  ▲2002年11月23日,12萬農漁民在台北舉行全國會師大遊行,在神農大帝的見證下,向民進黨政府發出抗議的怒吼。(本報資料照片)

  神農大帝見證 ▲2002年11月23日,12萬農漁民在台北舉行全國會師大遊行,在神農大帝的見證下,向民進黨政府發出抗議的怒吼。(本報資料照片) 放大   震撼發聲  ▲▲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將原是柏油路面的凱達格蘭大道,鋪上水稻秧苗(右圖)。「凱稻」日前在美濃收割,割出「土地」、「正義」呼籲正視農地問題(上圖)。(本報資料照片)

  震撼發聲 ▲▲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將原是柏油路面的凱達格蘭大道,鋪上水稻秧苗(右圖)。「凱稻」日前在美濃收割,割出「土地」、「正義」呼籲正視農地問題(上圖)。(本報資料照片)

 廣大農民是選舉兵家必爭之地,從日治時期的彰化二林農運,到一九九八年五二○農運,再到今年農民夜宿凱道抗爭,平常沉默的農民一旦從「無米樂」進入「我有話要說」,往往成為最具震撼力的社運力量。

 企業界聞人、大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簡明仁回憶,父親簡吉當年率領農民抗爭,「最多的時候,台灣農民組合有兩萬四千至三萬左右的正式會員,非正式會員則不止。」可見當時農民被剝削後的反彈力道。

 二林蔗農事件 第一宗農運

 把場景拉到一九二五年,總督府壟斷龐大的蔗糖利益,二林蔗農每千斤甘蔗的收購價只有四元七十錢。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執行長洪世才表示,當時台灣文化協會二林支部長、醫生李應章四處召開農民講座,並且成立台灣第一個農運團體「二林蔗農組合」,帶領一千多名農民和製糖會社談判,提出收購價由糖廠與蔗農共同協定等訴求,但毫無結果。

 由於林本源糖廠在警察坐鎮支持下強行採收,簡明仁說,「農民受不了,拿著鋤頭起來抗爭,發生了武裝流血衝突事件。」於是掀起台灣第一宗農民運動「二林蔗農事件」。

 二林事件後,「鳳山農民組合」跟著成立,擔任組合長的簡吉,開始把農運擴大化、組織化,並於一九二六年領導成立「台灣農民組合」。台灣農民組合的旗幟,紅底上有著一根甘蔗、一根稻禾,甘蔗和禾稻的中間橢圓形裡面,是一把鋤頭、和一支鐮刀,鋤頭柄和鐮刀柄是交叉的。

 簡吉領導 農民抗爭組織化

 簡明仁說,「台灣農民組合是受壓迫者為了爭取生存權的自發性抗爭活動,也是當時人民表現自由民主精神的最大社會活動。」

 簡吉原本是老師,一九二九年他在「二一二事件」第二回公審答辯中說,「我在村庄作教員的時候,生徒(學生)們概由學校歸家,都要再出園勞動。因為過勞所致,以致這樣的兒童,雖有往學校就讀,而教學效果往往便失其半。為此我想,在那裡當教員,卻是月俸盜賊。」簡明仁解釋,父親農家出身,深切瞭解農家之苦,無法忍受當「月俸盜賊」拿錢不做事,於是投入農民運動。

 「台灣農民運動的思潮,當時是站在全世界的前端,但很可惜的,沒留下什麼記錄。」簡明仁說,「因為農人不像文人有時間寫文章,且當時的御用報紙也不報,官方留下的紀錄,都是『叛亂』、『不良分子』等不好的角度。」

 五二○農運激情 爆流血衝突

 到了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日,雲林農權會發動請願遊行,由農權會會長林國華擔任總指揮,集結中南部一千多位農民北上,抗議政府加入WTO的開發主義思維,結果引爆大規模流血衝突,警方共逮捕一百二十多名抗議群眾,林國華等領導人其後因違反集會遊行法等罪名遭起訴判刑入獄。

 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推動農會信用合作社改革,引來各地農會強烈抗議,前總統李登輝也抨擊扁政府是要「消滅農漁會」,各地農會發動的一一二三大遊行登場,讓從街頭起家的民進黨首度遭遇重大遊行挑戰。

 今年爆發苗栗大埔農民抗爭後,七一七「台灣人民挺農村」凱道守夜行動,各地農民自救會提出了「反對圈地」、「修改土地徵收法」等訴求,表達對於政府粗暴徵收土地的抗議,是最近一次大規模農民抗爭。

 從日治到民主時代,在長期「以農養工」政策下為台灣付出重大貢獻的農民,卻常被忽略與犧牲。如何妥善照顧「做田人」,已是歷任政府無可迴避的重要責任。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