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預算偏重購屋
住盟批不符弱勢需求

2010/11/16
苦勞網實習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內政部民調顯示,有高達八成民眾支持社會住宅政策,內政部亦於日前公布五處社會住宅地點,然而,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與公平稅改聯盟今天(11/16)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雖然政府宣示要蓋1600戶的社會住宅,但目前送進立法院的明年度預算中,有關社會住宅的預算是零,且在住宅補貼預算的編列上,對購屋的補貼也遠高於租屋補貼,不符合弱勢者的需求。

住盟批評,弱勢者最需要的是租金補貼,但政府在預算分配上,仍以購屋補貼為主,租金補貼僅佔預算的一小部份。在行政院營建署國民住宅組編列的預算中,租金補貼約有14億,佔國宅組預算的20.48%,但購屋利息貸款補貼高達55億,佔國宅組預算77.66%。住盟呂秉怡指出,購屋利息補貼對真正弱勢者的幫助不大,「總不能鼓勵弱勢者在當前房價高漲的時機購屋,然後又讓他被房貸市場給套牢個15、20年。」

勵馨基金會研究員杜瑛秋表示,新移民或受暴婦女常困於申請補貼手續冗長,對於有緊急或臨時補貼需求的女性來說,未能給予立即的幫助;另外,新移民的單親媽媽也常碰到房東允許入住卻不願為之設籍,或房東不願出示租屋證明,擔心稅務增加,以致拒絕協助弱勢者租屋的狀況。

住盟彭揚凱認為,政府對於補貼對象的評點條件和類型,應該要有更細緻清楚的思考。目前住宅補助重買房、輕租屋的預算分配導致資源仍集中在較有購買能力的族群上面,反而讓經濟最弱勢的一群更加被排擠。另外就現有的評點機制來說,社會弱勢與經濟弱勢的所得資源相比,又明顯更低。其餘像入住以後的續住條件以及不能再續住的條件是什麼,這些都應該要有個事先規劃。

住盟林子靖表示,歐美很早就發展了障礙者的獨立生活運動,反觀台灣現今的住宅補貼多半針對低收入戶,而非社會上的弱勢主體,如身心障礙者、受暴婦女、獨居老人等弱勢者往往拿不到這筆錢。

馬總統十月時宣佈要立即興辦社會住宅,可是到目前為止,雖然明年度的預算已經送進立法院審查,可是其中有關社會住宅的預算竟然是零。對此,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社會住宅短期實施方案所需經費則可由住宅基金墊支,經費來源沒有問題。

政策宣示要蓋,但預算編列卻是零,這也讓外界質疑所謂社會住宅的政策是為了選舉急就章的政策。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王榮璋表示,政府說要推動社會住宅,但是政策的內涵卻是空的,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租金多少不知道;能住多久也不知道;要怎麼蓋也不知道,所以馬英九、內政部和民間團體雖然都在講社會住宅,但是大家講的可能都是不一樣的社會住宅。他諷刺地說,「這算不算是『一個社會住宅、各自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