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 0.08%社會住宅
弱勢者分不到

2010/08/31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王毅丰 台灣貧富差距在今年拉高到66倍,基本工資沒漲,房價卻仍居高不下,居住已成為普遍問題,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甚至失業勞工、受暴家庭、單親家庭等更面臨居住困境。由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伊甸基金會、康復之友聯盟、社區居住聯盟、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等十多個社福、住宅團體發起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於8月26日在即將拆除的「福德平宅」旁舉辦成立記者會,提出社會住宅政策訴求,並批評政府長久以來的弱勢居住政策,對於人民來說是「買不起、租不起、住不了、進不了」,多數國宅淪為市場上的搶手商品,社會住宅比率卻僅有0.08%,大多數弱勢者根本分不到。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指出,荷蘭、丹麥、英國等國家都擁有約20~35%的社會住宅,連與台灣同樣地狹人稠的香港都有29%。而台灣目前的公有住宅出租多以低收入戶為對象,未能照顧到其他社會弱勢對象。聯盟要求,政府現階段應將社會住宅總量提高至5%,調整以出售為導向的合宜住宅(平價住宅)政策,釋出一定比例改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並結合社會福利照顧補助體系,引入第三方團體建立永續的經營模式。

以廣慈博愛院為例,聯盟指出長期以來政府照顧弱勢居住的作法,多是大型、集中的教養院、療養院、養護之家等,將弱勢住宅與社區切割;然而根據內政部統計,有九成以上的身心障礙者是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卻因普遍的高房租、沒有無障礙空間等問題,面臨居住困境。在伊甸基金會工作的身障者張錦錦說,為了找一個無障礙的居住環境,她在台北十年間就換了七次房子。

聯盟要求,政府應將目前公有土地市場化政策,優先用於社會住宅興建,並落實社會住宅政策制度化,儘速推動中央「住宅法」與地方「住宅自治條例」之立法。

回應

台灣即將面臨高房價、高空屋率的房價泡沫化現象。
當房價被過度炒作時,買得起房子的人大多為有錢人。
而有錢人買房大多不是為了住,而是視為一種錢滾錢的投機行為。
這種不公平的「投資」行為,唯有富人能夠獨享,真的是躺著賺!ㄉㄡ ㄌㄟ ㄊㄢˇ

安居樂業,沒能「安居」何來「樂業」?
當某些地段喊價一坪四五百萬起跳時,能消費得起的人又有誰呢?
最終還不是成了財團和富人的競價遊戲,
對同樣在市區工作卻沒有能力買房的中產階級勞工而言是相當不公平的。

誰會笨到將一輩子努力都付諸在買一戶豪宅上?
可悲的是,當都會人們逐漸面臨高房價時代時,房價也跟者變成豪宅化。
年輕人靠自己雙手打拼想在北市買一戶房子都很難,更別說考慮結婚生子。
造成台灣生育率低,政府何不想想問題出在哪?該適時檢討過度傾商的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