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經濟 不顧憲政危機

2010/08/07
綠黨召集人

* 2010-08-07 * 中國時報 * 【潘翰聲】

 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科三期、四期停工,行政院卻拒絕徹底執行,在法院罕見地打破「法官不語」以新聞稿解釋後,還要讓已經投產的廠商繼續量產,升高為行政與司法兩院之間嚴重衝突的憲政危機。馬英九總統應該依憲法職權,以總統的高度介入協調。而執政的國民黨與在野的民進黨罵成一團,政治責任無法追究,政黨輪替竟然演成交替卸責,此一民主危機若不解決,不僅五都選舉繼續作為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城市競爭力和市民生活品質無從提昇,未來國內政壇也將無可問責,只能永遠空轉。國內法政學者鮮有對此發出警語,也顯露出公共知識分子之不足。

 中科三期在蘇貞昌、蔡英文擔任行政首長任內,僅三個多月就草草通過環評,其個人的政治責任自不可免;○八年初法院一審判決環評無效時,環保署提起上訴,當時由民進黨執政也是無可迴避的事實。蔡英文擔任黨主席之後,為重拾社會信任與支持,除了清廉,也多次表示「做不到的事情不會承諾」,並標舉「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那麼民進黨就應該有清晰的核心價值,並延伸出綜觀的永續發展願景,勇於提出比一般主流社會更進步的主張。否則就會像這次中科的案件,不敢明確表達立場,以免傷及聲勢正高的五都市長候選人(潛在的總統選舉候選人),只能在細節上與國民黨鬥嘴,停留在比爛的層次。可以一提的是,翁金珠立委日前在立法院公聽會上,對於彰化縣長選舉時未表態反對國光石化致歉,雖不致立即贏得環保界支持,但至少有對話與結盟的開始。五都堅持環保的選民,都在等待蘇、蔡兩人,在中科和樂生院等議題上面的誠意。

 倒是行政院長吳敦義和環保署長沈世宏,將責任全部推給前朝,幾乎是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一貫的反射動作。不僅表面上選民會疑惑「前朝做錯的事你不改,那政黨輪替要幹麼」,更深層的意義是,兩黨盲目拚經濟的意識形態並無二致。

 而國民黨將此事形容為幫民進黨擦屁股,更是耍嘴皮子耍過頭了。今年初法院判決撤銷環評定讞後,環保署拒絕勒令停工,沈署長「獨到」的法律見解,推翻環工界和法界向來對於第二階段才是實質環評的通說,還用納稅人的錢刊報紙廣告轟法院「無效用、無意義、破壞現行環評體制」,在國際間引為笑談,吳敦義竟然說「跟死刑一樣,國際壓力和國內民意不一樣」。環保署硬拗中科環評有做過環評,只願意補辦健康風險評估,逼得法院在判決書中嚴正強調該環評自始絕對無效,但環保署仍舊不願重作環評,國科會甚至說只是延宕幾個月,未來法院恐還是會判定這樣敷衍了事的補件無效。環保署五日舉辦記者會,將過去對法院答辯了無新意重述一遍,就像是考試沒過,用同樣的答案再送一次還是被打回票後,氣得跺腳大罵老師怎麼都沒看我的考卷。

 沈署長不只是擦前朝的屁股擦到破皮,還挖屁股挖到整個憲政體制肚破腸綻。純粹就法律效果來相較,國民黨不遵守法院判決,和民進黨提起上訴,在本質上全然不同,不是更可惡萬萬倍可以形容的。國民黨有如此與環保界、司法界為敵的環保署長,也不再需要什麼敵人了,有人反諷說,有他在位台灣人的環境意識可以迅速提昇。

 從兩黨輪替都義無反顧地排除一切投資障礙,甚至包括司法,讓廠商有所錯誤期待,認為只要有政府撐腰與保證,一切皆可為。資本主義的跨國無良廠商為追求利潤極大化,有傾向支持獨裁政權的普遍現象,而台灣長年戒嚴後的民主新生尚處稚嫩,也難怪資本家受挫會大罵「到底有幾個政府?」關於這個問題,鄧小平曾強力抨擊歐美的三權分立,因為他們只有一個「民主集中制」的政府。(作者為綠黨召集人)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