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發揮監察院監督機制 促政府真正保障台灣原住民人權

2010/01/08

監察院8日舉辦「第3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就原住民「教育」和「經濟」兩大方面進行討論,現場原住民菁英雲集,包括台灣第一位原住民博士,同時也是監察院副院長陳進利,擔任監察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的召集人,此外還有多位原住民學者專家、原住民立委等與會,現場來賓來自台東、屏東、高雄、南投等各地原住民部落,包括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及泰雅族等,表達來自台灣各地部落的真正心聲。

監察院院長王建煊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原住民只有50萬人,但始終居弱勢階層,平均教育水準只有初中畢業,原住民競爭對象都是外勞,經濟生活等各層面不能得到合理的改善。幾十年來,我們不斷強調貓多麼強壯,可是始終沒抓到老鼠,這恐怕是大家要研究的。

王院長解釋以貓捉老鼠為比喻,說明政府原住民政策始終沒有抓到問題癥結與源頭,「貓」指的是「政府的機制」,不是指原住民或漢人。閩南、客家、外省人都不是原住民,只有原住民才是原來居住在這裡的人民,王院長說「講得不好聽點,這個寶島是他們的。」此外王院長也呼籲大家對原住民人權層面,哪些政府還做得不夠理想,請大家踴躍提出,監察院可利用糾正權甚至彈劾權,讓行政部門重視。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川就原民會執行《原住民族教育法》等相關法規與教育政策加以檢討,就原住民部落中輟學生問題嚴重,以及原住民考生在基本學力測驗上的分數表現與一般學生分數統計分析,顯示原住民學生競爭力差距越來越大,種種現象需要結構性的調整,與政府原住民教育機制的改變。會後孫主委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本身是卑南族,多年來他從原住民山海雜誌編輯、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到現在擔任公職成為原民會主委,都一直在為原住民盡心盡力,而且現在還是跟以前一樣浪漫,擔任公職更能夠以政府的力量,從基本制度面,幫助原住民解決教育和經濟上的問題,也讓不論是政府、漢人或原住民都能夠重視人權。

此外多為監察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的委員如監察委員趙榮耀等,也都認同王建煊院長,認為監察院就是人權院,因為監察院所受理的案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人權受到侵害的案件,就是因為其它救濟途逕失靈,才需要陳情到監察院,監察院成為老百姓求助無門下的最後一線希望,因此基於人民的期待,監察院也願意超越各政府部會,真正發揮力量,終止台灣許許多多人權被迫害的情形,真正讓台灣成為有人權的地方。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