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毒米不樂

2009/11/17

* 2009-11-17 * 中國時報 * 【劉培柏】

 繼高雄縣大寮鄉某養殖場檢測出受爐碴汙染的戴奧辛鴨後,「無米樂的故鄉」台南縣後壁鄉也驚傳稻田遭到爐碴重金屬鉻的汙染,再度引發國人對政府「食品安全把關」無作為的憤慨。

 台南縣環保局檢測確認該鄉爐碴場旁的農田土壤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六五○PPM,遠超過衛生署規定的限值二○五PPM。而民間環保團體測得部分農地鉻竟高達三三六五PPM,超過限值十三倍,並稱汙染農田面積可能高達數百甲。據聞該爐碴場設立在農田區中,己經有三年了,到底有多少毒米和毒菜進到國人肚子了?

 在正常的環境下,大氣、土壤和天然水中都含有微量的鉻,例如雨水中含鉻二十四微克每公升,土壤中含鉻在一○○到二○○毫克每公升(一○○ 到二○○PPM)之間。其中六價鉻是一種常見的有毒物質,微量就對人體和農作物有毒害作用。它能降低生物體的代謝功能,造成機能障礙。人體可經由空氣、水、土壤、食物等途徑的汙染間接或直接的受到危害。人體食入汙染的食物會損傷肝、腎功能,過量的重金屬鉻會引起植物發生黃化、枯萎、產量減少、生長受阻,甚至死亡。農民在田間長期直接接觸汙染的土壤或汙水,可能引起皮膚炎、濕疹、氣管炎和鼻炎,甚至可以誘發肺癌和鼻咽癌。

 據國外文獻資料指出,在水稻盆栽試驗中,發現水稻所吸收的鉻可轉移至莖葉及穀米中,進入稻株的鉻約有九二%累積在莖葉,五%在稻穀中。又水稻對六價鉻吸收較易,且易從莖葉轉移至糙米中。台南縣該農田汙染的重金屬鉻含量高達三三六五PPM,其進入穀米中的量顯然就不低了。

 目前台南縣環保局僅將「民眾檢舉」而採樣有鉻反應的○.五分地稻田剷除,且該稻田距離爐碴場有一段距離,引起環保團體的不滿,要求全面檢測周遭的農地。中央和地方環保單位的慢郎中作風,真令人扼腕嘆息。依環保署統計,二○○五年各縣市政府陸續公告之農地受汙染達「土壤汙染管制標準」者累計近一千六百筆地號,面積達三百七十八公頃。受汙染農地主要分布於彰化縣、桃園縣、新竹縣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雲林縣等地。其中重金屬鉻汙染農地達一百二十公頃。筆者納悶的是,既然該署有全國汙染農地監測資料,那為什麼台南縣後壁鄉的重金屬鉻汙染事件是由民間團體來舉發才曝光的呢?

 由於農田遭受重金屬鉻等汙染途徑主要為工業廢汙水或廢棄物(如爐碴)汙染灌溉水造成,此有賴各地方主管機關平時主動巡視監視,將可能的汙染途徑予以阻斷。又,鑒於重金屬鉻等可能會在稻米及根菜類產生蓄積、濃縮作用,為防範農作物重金屬鉻等含量超過食品衛生限量標準,農政和環保單位應儘速將含量超過管制標準的農作物剷除銷毀,再進行後續的汙染整治及農地復育。並加強實施上市農作物之監測檢驗,不合格者也應悉數銷毀,以防止受汙染農作物流入市面,確保農產品安全及國人健康。(作者為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