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的鴨 河川地的豬

2009/11/14

【聯合晚報╱社論】

2009.11.13 02:08 pm

這兩天爆發高雄大寮的戴奧辛毒鴨事件,再次使消費者人心惶惶,不知有多少毒鴨已經吃下肚。戴奧辛號稱「世紀之毒」,但那是二十世紀的事,在台灣卻綿延到這一世紀繼續引起恐慌。

毒鴨事件的驚人之處,不僅在劇毒,且發生在依法不得作為農漁牧業使用的保護區,據報導,此非法養鴨已長達二十年之久。此外又有新的爆料指出,台南沙崙農場多年前亦檢測出遭廢棄物汙染,附近亦有養鴨場,是否汙染尚待檢驗。這些事件絕非個案。環保署曾清查出全台一百七十五個非法棄置場,目前作何用途?誰負責查?誰負責管?現在新聞爆發出來,各界積極「勘查」,追究責任,相關單位也難免出現一番卸責、無奈、不知情、互踢皮球的說法;但事件沒揭露之前,恐怕已經默默無聲地存在了許久,被縱容了許久,甚至危害消費者安全很久了!

保護區的毒鴨,說明台灣的土地被毒害,從上游一路毒害到最終端的消費者,其中的違法環節不少,其存在事實也可能一直為地方所共知,只是沒人舉發就沒人處理罷了。反過來問,從中央的環保署到地方政府,為何不點不亮?主管機關職責何在?

事在人為!今天的「保護區鴨事件」,可以拿來和當年的「河川地豬事件」作一對照。郝龍斌當初任環保署長時,曾在民國九十一年推動「河川整治年」,針對汙染最嚴重河川名列前茅的二仁溪和鹽水溪等,親自率隊整治沿岸熔煉業和養豬戶,幾度爆發激烈衝突,形成眾所矚目的社會事件。但當時的郝署長同時也積極推動五大流域養豬拆除補償計畫,以「河川是台灣的命脈」向社會訴求,終於受到各界支持。也可見,各種非法汙染事件,沒理由以「歷史共業」為名而姑息下去,全看政府主管機關是否有魄力去整治處理。

從鎘米、綠牡蠣、到戴奧辛鴨,台灣人聞毒色變,不知不覺中吃了不少安全有虞的東西下肚。但到了食品安全檢驗的這一關已經太遲,重點還是在汙染的源頭要能把關,政府執法魄力還要加油!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