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希望再進東華 有怪獸現場直擊

2007/01/09
(苦勞網特約記者)

  媒希望影展繼開幕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後,11月30日再次來到東華大學,放映公視紀錄片《有怪獸》。現場除該校編輯採訪社成員之外,也有資訊工程系學生和英美語文學系老師前來看片,幾乎所有在場觀眾都對片中提及2004年總統大選商業電視台灌票造假的事件,感到不可思議。

  同時,由於當天正好是民生報28年出刊歷史最後一天,160位員工遭資遣,恰與媒希望影展期待倡議的主題,若干符節。因此,在被問及若勞動條件遭不當調整,如超時工作、惡意減薪或者無預警遭資遣,第一個想到要找誰?在場同學幾乎答不出來,只有人建議可寫部落格抒發不滿情緒。

  前述問題的答案不只一個,如公部門的勞委會、地方政府勞工局,以及工會和類似的團結組織(如果有的話)。但是,本地傳播教育普遍缺乏勞工意識或團結可能的想像,或許也因此,光是去年底到今年,即有中時晚報、中央日報、台灣日報和民生報四家平面媒體關門,卻幾乎完全未見遭資遣員工(特別是記者)集結爭取工作權。

  另外,有同學對公共電視現狀,很有意見。東華中文系黃崇源同學認為,本地公視給人的感覺「不太有勇氣」,如同紀錄片中所述,無法抵抗各方壓力。還有同學批評公視過於小眾,只滿足社經地位較高的觀眾品味,未能顧及全民。

  前述批評,有其意義。不過,在現行公視一年只得政府預算九億經費現狀下,要求公視從業人員製播出英國BBC水準傳媒內容,無異緣木求魚。資料顯示,英國BBC每年經費近2000億元新台幣,鄰國日本NHK1800億,韓國KBS也有336億,本地公民若期待多元優質分眾的公視(或說公廣集團),似乎也該提供足夠糧草。至於糧草來源,取法部分先進國家收執照費,不一定符合在地脈絡,但規範商營媒體從其利潤回饋些許,作為公廣集團財源之一,應該不失為進步作法。

  最後,包括現行的收視率調查機制、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商業邏輯、媒體識讀和本地大眾可能欠缺公民意識的質疑,都引起一些討論和回應。東華大學雖然未設傳播學院,但校內編採社成員對媒體工作的嚮往熱情,著實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