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不能反對的政策

2008/11/22

 政府要花八百多億,發出消費券,挽救下滑的經濟。對這個政策,有點哭笑不得;你不能說它完全不對,但顯然不是最佳決策;不過,偏生它又把全體民眾─從百歲人瑞到搖籃嬰兒、從富有到貧困者的利益都綁進去,叫你不能反對!

 政府救經濟的方式,最粗略的分法就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就是拚命降息、把錢灌到經濟體系中,讓大家去借錢投資、消費、購屋…。過去,使用多次,效果顯著,但也製造了一個百年僅見的大泡沫。現在民間與金融市場的信心低落,利率已接近流動性陷井,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果接近零。各國政府已不能寄望貨幣政策能拉抬經濟了。

 今日,只有財政政策能拉拔景氣了。但,同屬財政政策範疇,卻有許多不同方式。最傳統與最「正宗」者當然是擴大政策支出,花錢做各種公共建設。財政政策的祖師爺凱因斯曾形容,政府可請一群人單數日去挖路,另外一群人偶數日去修路,錢花出去,經濟就上來了。

 此法的好處是錢很「扎實」的花出去,出去五千億元的政府建設與採購,這五千億元就是肯定花出去;而且,對基礎設施較落後的國家而言,政府趁景氣低、價格便宜時推動建設,提升基礎建設品質,等於蓄積下波經濟成長力道,是個聰明的辦法。

 但,壞處是,時常緩不濟急,政府推出大型建設計畫,落實執行、錢開始花出去時,短則一年過了,長則兩、三年了。看看半年前新政府上任就推的擴大內需,現在有幾個計畫錢已花出去,就知其時效有問題。而且,它不止缺乏提振景氣立竿見影效果,搞不好錢出去時正好景氣回到熱頭,反而造成通膨。

 另一個方式是退稅,他的理論是「還富於民」,讓民眾自己去花錢、增加民間消費。各國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多在六、七成以上,因此可藉此拉高成長。美國最喜歡用此法,這也是全民共同受惠,只有國庫受傷而已。但缺點是景氣差時,民眾拿到退稅的錢,基於風險考量,有許多錢不會花掉反而儲蓄起來,效果因而打折。

 至於這次政府搞的發給消費券,算是退稅方式的「改良版」,它用消費券而非現金且限定使用時間,強迫這些錢一定要消費掉。此法避免民眾拿到錢卻儲蓄起來,無法增加消費的缺點。不過,這也不是百分之百。有些民眾因此確實增加消費,但,也有許多人只是用消費券去買原本要用自己現金買的東西。因此,效果還是要打一個大折扣。

 以台灣基礎建設的品質,公共建設仍有相當的投入空間,把八百多億元花在民間消費,顯然對基礎建設品質提升毫無助益,更何況其效果要打折扣、為此投入的行政成本亦相當高。不過,為了讓民眾感覺到政府有立即的措施,且每個人都受惠,消費券政策終究脫穎而出。把半桶水專業與民粹做完美的結合,讓大家不知從何批判起,確是高招。至於經濟到底能受惠多少,就只有等著瞧了。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