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王永慶的環境負債

2008/10/23

 王永慶辭世後,媒體上讚頌者遠多過於批評者,然而如果眼光向前放到沒有石油的百年之後,而不是向後看幾十年的財富集中化過程,應有另一番評價。有論者以建立石化王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功,與其環境破壞的過錯衡量難以蓋棺論定,實則隱含「這代賺錢勝於下代環境」的過時發展史觀。台塑集團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未來若依照王永慶藍圖完成台塑鋼鐵,更將超過三分之一,這就是王永慶所遺留給台灣難以減碳的環境負債結構。

 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所組成的碳揭露專案(CDP,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定期發出問卷要求各大企業,自願公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未來減碳目標與計畫,以及因應氣候變遷之投資風險/機會的策略。在甫公布的二○○八年報告中,台灣因大企業的高回覆率躍上亞洲報告(日本以外)的封面,但台塑四寶全都未回覆而成了「台塑四黑」。

 碳揭露源自社會責任投資的全球風潮,欲透過金融市場投資者的壓力逼迫企業改變唯利是圖的行為;碳揭露數據今年開始整合到投資法人相當倚賴的彭博資訊平台(Bloomberg),不願回覆的公司等於是被畫個大「×」,國內某個防禦型龍頭企業的海外法說會,主管就因沒交報告尷尬地晾在台上。

 一個加入碳揭露專案的大型公司,透過對一階與二階供應商的要求,足以影響一兩千家廠商,資訊的揭露也影響該品牌在市場上消費者心中的形象。CDP也特別與「供應鏈領導聯盟」(Supply Chain Leadership Coalition)合作,預計今年十二月發布報告,以出口為導向的接單廠商,愈早因應愈能搶得商機。

 然而台塑集團是原物料供應商,一般家庭不可能直接跟台塑買塑膠粒,頂多吃台塑生技產品或到長庚醫院看病,所以消費者壓力微乎其微。而他的規模大到可以決定市場價格,在沒有主要單一客戶情況下,是客戶求他供料,而不是他怕客戶跑掉,這個賣方市場的一方之霸誰能奈他何?所以台塑集團接班人才會有恃無恐,公開拒絕承認人為排放溫室造成氣候變遷的真相,當然不可能負起責任。

 品牌是消費者最直接有效的施壓點,所以台塑十寶中唯一乖乖交卷者就只有宏達電。而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壓力的華碩、宏碁和奇美等品牌大廠,也繳交了碳揭露報告,未來更應依據供應鏈原則公開拒用台塑集團塑膠粒,特別是電子原料與零組件比重愈來愈高的南亞,才不愧對因綠色消費原則而購買產品的客戶。

 企業真正的社會責任,應該是把本身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賺了一堆錢,又好心慈善地捐輸出去。感念金牌的培育過程的朱木炎是否知道,他的代價與遍布各地的環境汙染有關;而受明志工專教育栽培原住民學生,是否知道雲林六輕旁的小朋友要戴口罩上課?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