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次 新民主論壇 工運.社運 報告會
總題:從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
到現世紀的「CASINO」賭場資本主義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08/10/13
資料來源: 

子題:

1. 談小林多喜二的人與作品,看今天日本的「Working Poor」

(有職貧民階層)醞釀的社會危機

主講者:林書揚 勞動人權協會會長

二、美國華爾街金融大危機帶給台灣勤勞大眾的冲擊。

主講者:杜繼平《批判與再造》總編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

三、看今天的日本,想明日的台灣----工運路線的省思

----從鼎立工會罷工談起

主講者:高偉凱 勞動黨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總幹事

『對話與回應』參加者:

劉庸(自主工聯監察長)、朱維立(工人民主協會)、蔡志杰(苦勞網特約記者)、

楊俊華(台北市產總前理事長)、陳春卿(全國約聘雇人員自救會),…繼續邀請中

日期: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起報到~五時整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樓A室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近中山南路、濟南路口、立法院群賢樓正對面)

小林多喜二這個被超越國界的「無產之民」(二~三○年代日本五一勞動節歌詞中的一句)所悼念好幾個世代的日本普羅文學的慧星,逝後已七十五年。而在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發生了小林生前發表的《蟹工船》的狂售熱賣大風潮。驚動、沖擊了低潮一段時期的文學、評論、思想運動各界的大、小團體。紛紛召開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小林的傑作《蟹工船》發表是1929年。而他本人慘遭日本特高虐殺是1933年。他參加在北海道勞動運動的最早記錄是1926年。這前後七年,是日本的左翼旋風時代。而在當時處在植民地時期的台灣,也以26年為契機進入了植民地左翼人民抗爭運動期。

多喜二後轉入地下,在祕密黨務的餘暇寫就《蟹工船》的那一年29年,台灣發生了第一次全島性大逮捕事件,被捕者達五百人。因此很多台灣左翼鬥士,讀到NAP五、六月號的恐怕不多。至於多喜二被殺的消息登報時,許多台灣鬥士們都已身繫鐵獄中。但,台灣反植民主義運動團體中的文化協會,和台灣農民組合在第一屆全島大會後的短暫的巡迴演講活動中,也許有那一位留日學生,做過《蟹工船》,人與作品的介紹。因為在那段短暫卻火花洴射的群眾教育活動中,竟然連1919年柏林人民革命的女殉難者魯森堡的名子都被提到了。而多喜二在反日帝宣傳品中,也激烈譴責過東北事變、上海事變中日本侵略軍隊大量屠殺中國人民的罪狀。

下面錄出多次座談會中值得重視的幾句話。

「……然後,他們站起來了,大叫「再搞一次!」也就是說,勞動者的蹶起,超越了自然發生的限界,往組織化的方向發展的重大契機。……」

「有人說,當今的年輕人讀了之後,多人會感覺到和大家的情況很像」,「是不是一本賦給年輕人的現實處境一種『型態』的小說。…雖然還不是說能夠立即給勞動運動一種方向,但卻能賦給年輕人的處境一種現實感。不能說單純的流行。是和快速惡化中的勞動現場緊扣在一起的文章。把『不講話,只工作,會被搞死』這種深刻的恐懼感,推向『那該怎麼辦』的緊迫感……」。

今日的日本,明日的台灣,資本主義的一條鐵則如何。

有心思考的朋友們,請來參加,歡迎參加討論!

至於才不久前,發生在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大海潚,其震度之高,波幅之大,全球(包括事主美國)政界學界專家們,還沒有一位敢做全盤性的展視和預測。只是大小無盡件數的破產、崩解、緊縮、癱瘓的群眾經濟----不論屬個人或家庭,該如何應急,一時頂住?政府拿得出的對策該如何等等,也請來聽聽一位新銳學者的分析報告!

報告會主持人:唐曙(勞動黨祕書長) 王娟萍(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

現場備有參考資料贈閱

議程:

13:30~14:00 報到 領取參考資料

14:00~14:10 主辦團體開場致詞 吳榮元 ( 勞動黨主席 )

與會學者專家報告

14:10~14:50 林書揚 會長 勞動人權協會

14:50~15:30 杜繼平 博士 《批判與再造》總編輯

15:30~15:40 休息十分鐘 點心時間 自由交談

15:40~16:20 高凱偉 總幹事 勞動黨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

16:20~16:50 對話與回應

16:50~17:00 開放綜合自由討論

17:00~17:15 結語 吳榮元 (勞動黨 主席)

散會

主辦單位:新民主論壇 發起團體:勞動人權協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 《勞動前線》雜誌、台灣反帝學生組織、勞動黨社運部… 聯絡人: 王武郎 電話:0912981961; 02-25596233 ;傳真:02-25594984      mail:[email protected]

主題: 
事件分類: 
活動日期: 
2008/10/19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