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 「川流式」水力發電

2008/09/20

電費常常漲價,加上石油價格不時飆高,以電能取代燃料油是目前正夯的話題,台灣農田水利會,將利用一款新型的水力發電技術, 如果發展成功,希望能供應全國10%的供電量。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座川流式水力發電機,利用渠道水流的衝力,推動水輪機,就可以提供至少50戶的家庭用電量,這項技術,堪稱台灣第一!

台灣水力發電事業100多年,但供電量始終無法提升,而火力發電又無法滿足節能減碳的效益,農田水利會看中這一項發電系統,全國17處的水利會將提供可利用的灌溉渠道,進行整體開發計畫。

計劃完成後,全國至少會有將近3萬5千座的水利發電站,保守估計將提供全國10%的供電量,每座川流式水力發電機造價1千萬,約6,7年就可以回收,落實節能減碳,台灣水力發電事業即將獨步全球。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川流式電廠並不是新技術,而是日治時期已有的老技術。全台目前有超過30座日治時期建立的川流式老電廠,分佈於各地,包括高雄竹門、台中后里、宜蘭天送埤、雲林烏塗發電所...等,半數已拆除、多數停用,但機組、水路與相關設施仍保存完整,都可以去看看。

這是「小水電」。
但台灣是否能搞出3萬5千座的水利發電站,恐怕又是在吹牛了。
台灣灌溉渠道有多少是水流量夠大夠穩定,且水質夠好的,算一算真的沒那麼多。
而且,愈來愈多農地休耕,農地變成建地,農業用水也要移用為工業和民生用水,發會效益,這個小水電計畫,恐怕也和水利會想要繼續擁有水權有關。
台灣還有大約70%的水是農業用水,遠高於已開發國家。
農田水利會也很擔心水權重新分配,他們少了財源。
這個小水電的發電計畫,宣示性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
就像過去一直提倡農地的「三生」功能。

搶水的政治味濃厚。

水力發電確實可以減碳,但是水力發電的效益並不高,老天不下雨就更不來電。以日月潭水力發電為例,電廠將發電用水導入貯水池,再利用用電離峰時段以電力將水抽回潭內,所以實際可供人民使用的電量就不會太高。所以我認為superbird所言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