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高非萬靈丹
環團呼籲先改善蘇花公路與鐵路建設

2008/07/17
苦勞網特約記者

在風雨欲來的多變天候下,數十個環保團體至凱達格蘭大道上呼籲馬總統兌現「花東地區幸福工程」的競選承諾,包括擴增東部鐵路載運量、將砂石以鐵路的方式運送,以及改善現有蘇花公路的路況。環團更呼籲花東的居民應該向政府要求的是花東地區的整體建設與改善,聯外交通當然重要,但「蘇花高」並不是一舉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

綠黨的潘翰聲拿出一張馬英九的「政見支票」要求兌現,包括四年內採購72輛太魯閣號列車以及砂石貨車廂750輛,都是馬英九在選前所做的承諾,為了因應台北花蓮之間載運旅客的需求,以及將砂石載運的業務移轉到相對較為安全的鐵路,讓蘇花公路上不再險象環生。

照片來源:綠黨網站

今日環團的訴求之一為:改善蘇花公路的路況,教育公共化連線的潘欣榮指出,政府其實從十年前就已經有改善蘇花高的計畫,馬英九在他的政見中也具體的提出「改善易落石坍方與危險路段」,以及「推動砂石車專用道」,政見中並沒有提到「興建蘇花高」。為何不先改善現有的道路,反要在環評八字都還沒一撇時推動蘇花高或甚至是「蘇花替」?另外一個訴求是增加台北花蓮的鐵路班次,讓花蓮人都可以輕易買到返鄉的火車票。化做春泥更護花聯盟的蔡中岳表示,他自己是花蓮人,每逢假日就買不到票回花蓮,可見台北與花蓮之間的鐵路交通供不應求,交通部應該增加火車班次,因為鐵路是花蓮人回家最安全的路。

在花蓮住了15年的蔡先生表示,東部的居民因為長期忍受交通不便和發展遲緩,一直以來都覺得受到漠視,因此許多苦過來的花蓮人都會有「花蓮要發展,當然要蘇花高,我們不是二等公民」的心理。但是他以北宜高為例,說明交通上的便利固然誘人,對生活品質造成的重大影響卻是原先想不到的,例如:礁溪的小吃店在雪山隧道通車後品質紛紛下降,因為遊客暴增,店家對品質就沒有要求,讓他相當失望。蔡先生對花蓮也有同樣的憂心,他認為如果真像國工局所預估,蘇花高每天可以帶來六萬輛的車潮,花蓮市的腹地根本不足,將被外來車輛塞爆,帶來包括停車位短缺與環境污染等等問題,都是花蓮人在渴求蘇花高之前應該考慮的。

臺灣的交通建設長久以來都以私家車輛為主要服務對象,全臺灣大大小小的路都是為了汽車而開,高速公路更是一條一條蓋。支持蘇花高者也許會認為「花東地區要發展,沒有蘇花高不行」,但在高油價時代,汽車掛帥的思維也許該有所調整。花東地區的整體發展,需要交通、觀光、環保單位共同規劃,長期以來高失業率、高離婚率等等的社會問題應該不是靠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自動解決的。

延伸閱讀:馬英九的東部政策

推動花東地區經濟發展幸福工程(以下為節錄)

(一)推動蘇花高未完成前之花東交通建設計劃

既使環評通過,蘇花高速公路興建至少要十年,所以必須在未來十年內改善花東聯外交通。這個改善計畫的重點如下:

1.擴增鐵路客運乘載容量

(1)7年內完成花東鐵路電氣化及部分路段雙軌工程。 (2)4年內增購太魯閣號車輛72輛,達成每40分一班,促進旅遊發展。 (3)3年內採購750輛貨車廂,載運砂石,減少蘇花公路之砂石車輛。

2.積極改善蘇花公路及南廻公路

(1)2年內改善易落石路段19處及危險路段8處。 (2)6年內完成中程改善計劃,改善易落石坍方18處,以及危險路段14處,使 颱風中斷時間縮短為一天。 (3)3年內完成南廻公路(台9)超車道工程。 (4)推動砂石車專用道工程。 (5)規劃花東高速公路以配合觀光發展。

3. 因應大陸及國際觀光客人潮 建構完善運輸網路

(1)規劃鐵路、海、空港觀光客租車及接駁服務。 (2)推動鐵路及海港複合運輸服務載運私人運具。 (3)打造東部景觀林園公路系統。 (4)辦理吉安鄉1號公路立體交叉工程。

回應

我不知道如果蘇花高若不捲入政治議題的話,是否早已經解決了!環評固然很重要,但重要過了人命嗎?只要有安全的路可走,誰管它叫蘇花高或蘇花替。如果飛機、火車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現在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吵了吧!有沒有人願意想想就是有人非得用車子通過這條路的原因何在?如果蘇花公路的危險路段是人力可解決的話,別說是政府,連我、及我家人、我認識的許多人都很願意出一分力....拜託...環團請您拿出您的專業協助政府,算是幫忙我們這些只不過是想安全的通過這條路的百姓。

解決方案已經提出來了。

如果沒有即時的需求,就用海運;只要選對船、海運可以很安全平穩,如果採用基隆花蓮的夜船模式,可以讓觀光客在船上過夜休息的方式,這樣對觀光客更有吸引力。

如果有即時的需求,就用鐵路運輸,最好要建北宜直鐵及北迴鐵三線化(同樣破壞環境、北宜直及北迴鐵三線化可以以相同甚至更少的破壞換取更好的運能)。

謝長廷馬英九都同意增購太魯閣號。

當然也得要先整頓好台鐵才行。

不要把蘇花高無限上綱成人命問題 那是很強的行銷沒錯 卻是對社會的欺騙 颱風天
能出海嗎 颱風天連火車都不走了 你還逞強走蘇花嗎 我住花蓮 我上台北坐火車很幸福 平常才懶的開車經蘇花 朋友的小孩在台北念書工作的 偶而回來 是先買張票就好 買不到 調個時間也還好 人命問題 太誇張了 算是苦肉計吧 倒是砂石車的肇事率超高 好像餵他們蓋的
問問花蓮人 到台灣西部住習慣嗎 就是出門塞車 還有一大堆廢氣的汙染 鐵馬族會變成肺癌的高危險群 據我所知 大部分的花蓮人住西部是不會習慣的 因為除了想念花蓮的人情外(西部也有人情) 更重要的是那無污染乾淨美麗的家園 !
還有花蓮沒水庫 每到乾旱季節供水是很吃緊的 ( 自來水公司的朋友說的) 以後一大堆人要等著缺水嗎?
輸花替 輸花高 完工時就是花蓮人倒大楣的時候

買幾艘船,可以在短時間內減少花蓮聯外交通問題,會比等約十年建設的蘇花高快。

就算是蘇花高蘇花替也不能服務大貨車,但是船運可以服務大貨車,所以請花蓮的朋友一定要爭取船運。

反對一條大而無當的道路工程

這條道路通往的,只是少數人的利益(承包工程、水泥砂石集團)
還有對自然生態的永遠破壞

真要促進東台灣的觀光、交通發展
除了改善鐵道交通之外

「「藍色公路」」就是一個最可以考慮的方向

也不要說以往的「花蓮輪」了

只要從「基隆港」或「台北港」到「花蓮港」之間,能有幾條四、五百人規模的快船…就可以承擔旅客在「台北-花蓮」往來的交通任務…

大意如此,記得以前「朱高正」在選「省長」的時候就提過這環島藍色公路的概念…

不止花東地區,台灣四面環海…
在全世界高舉「節能減碳」大旗的今天,台灣只有發展「藍色公路」才能有效減少水泥公路和各種車輛帶來的污染和破壞

相信相關的研究報告一定有…望知道的人說說

綠黨的朋友…和那些個躲在暗處的利益團體的「看不見的黑手」作戰的確辛苦
但要讓更多人(主要是花東居民)了解整個事情的全面

需要更靈活的手段

環保團體籲停建蘇花高 官員:動工計畫不變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七月十八日電】立法院永續會今天針對蘇花高速公路是否應興建一事召開公聽會,各環保團體都抨擊此一工程將破壞花蓮好山好水的生態環境,紛紛呼籲政府停建。綠黨籍花蓮縣長補選候選人齊淑英更激動陳述各項開發已扼殺花蓮自然生態而淚灑會場。國工局官員則強調蘇花高年底動工的計畫不變。

在親民黨籍立委李鴻鈞(台北縣)、民進黨籍立委蘇治芬(雲林縣)主持下,各環保團體都希望政府重新考量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計畫,並質疑此一工程為何在花蓮縣長補選時定案,花蓮已有海空港及台十一線完成拓寬、北迴鐵路雙軌及電氣化後,是否有必要再興建蘇花高速公路。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等人質疑,花東地區地震頻繁,工程品質堪憂及長達十公里的隧道更可能發生災難;<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鄭秀娟則認為,不應以破壞生態環境方式來發展花蓮縣觀光產業,應將花蓮建設為後山的花園城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賴偉傑則強調,若政府執意興建蘇花高,未來的環保抗爭行動一定會接踵而至。

會中也有在台居住長達二十六年的美國籍人士「文魯彬」表示,台灣不應不斷開發來破壞生態,反而應考量重新復育生態;綠黨提名的花蓮縣長補選候選人齊淑英也抨擊,政府產業東移開發計畫已讓花蓮地下水受嚴重污染,在北宜高速公路炸開了雪山地下水庫後,不應再興建蘇花高來破壞花蓮山林。由於齊淑英發言一度批評電視辯論會未獲邀請遭主席制止而激動淚灑會場。

李鴻鈞表示,蘇花高就如同金門大橋般是「選舉」浮橋,全案決策應有選舉考量;蘇治芬則認為各重大建設應重視人文、景觀及尊重在地人的聲音,若她是政府決策官員就絕不會興建這條高速公路。

儘管與會者都反對興建蘇花高,但<國道新建工程局>副總工程師陳福安表示,全案早自民國七十九年就進行研究,在西部快速道路年底前全線通車,北宜高雪山隧道九月可貫通而趕在九十四年通車下,蘇花高工程年底前將按計畫動工,首先進行的是隧道工程。

花蓮學者反對蘇花高速公路
呼籲候選人別用當政見

編按:轉載於<中廣新聞廣>7月18日記者賴正翔報導

花蓮環保團體今天表示,蘇花高速公路開通,將嚴重破壞花蓮生態環境,無助於花蓮發展觀光,環保團體希望正在參加縣長補選的候選人,不要用蘇花高速公路作為政見,主張蘇花高速公路會受到花蓮人唾棄。

環保團體列出十五項論點,說明不支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理由;環保團體說,蘇花高速公路的構想,在民國七十九年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每年都因為環保、生態等問題而停擺;不過,現在環保、生態疑慮仍然存在,為什麼一定要搶在今年蓋?環保團體並以西部地區都已經有各項公路設施為例,說明西部地區的城鄉差距仍然存在,顯示要透過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加速東部發展的說法,根本不存在;東華大學教授夏禹九說,希望各政黨不要用台北的眼光看花蓮的發展。

環保團體強調,花蓮地區十年來各項環境負荷指數已經大幅增加,他們擔心,蘇花高開通後,將使好山好水一夕崩解!

花蓮縣政府頭家論壇轉載文章
作者:阮大俠

<東華大學>主辦花蓮縣長候選人政策辯論會,只邀請所謂有實力的三位候選人參加政策辯論,這不只違反了學術中立的原則,更令人質疑的是,政黨利益下扮演推手的角色?因為,<東華大學>在花蓮,難道不知道這三位候選人在蘇花高速公路上的意見都相同嗎?而齊淑英(綠黨縣長候選人)代表的是不同的意見及願景,如果,不讓齊淑英參加公開辯論,如何能讓北花高速公路的真相公諸於大眾,讓民眾有選擇的機會?

花蓮人看不到所謂北花高速公路的真相,全花蓮人都知道,如果北上開車,最難走的一段就是太魯閣到蘇澳,北花高速公路單單宜蘭北上隧道短短四公里,就花了十二年的時間,那麼,試想蘇澳到太魯閣一百八十公里需要花上幾年時間呢?

從太魯閣到吉安的這段較平坦的道路施工,除了帶給花蓮百姓施工的假相外,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意義,因若要到台北根本遙遙無期,況且,宜蘭北上遂道的開發就斷送了台灣龍脈使翡翠水庫蓄不到水源,台灣缺水的危機漸漸浮現,若興建蘇花公路又會斷送多少水脈?

目前計畫興建的太魯閣到吉安段,就外表上高架建造的結果,即已破壞了花蓮的好山好水,使原本引以為傲的天然美景消失,以觀光導向的誘因也會因此消失,帶給花蓮的將只是施工的黑暗期、噪音及污染。而就深層的影響來說,還擴及水資源、土壤以及花蓮的空氣,然而,吉安到太魯閣根本沒有交通問題,所以,這一段荒謬的所謂「高速公路願景」,其實是欺騙花蓮人的謊言!

回應者:李宜憲

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絕對是一項噩耗,對花蓮而言,也將是一場災難的開始,針對陳水扁信誓旦旦的說要撥錢下來,仔細比較各候選人陣營的陳述,倒還各有不同的反應:目前為止,游盈隆若有似無地回應這項災難,吳國棟把它列入主要政見之中,且說成是他的功勞,謝深山則暫時擱置此一議題。

齊教授(綠黨候選人)既然想以選舉作為環保運動的手段,想透過「政治化」的形式來突顯這個即將到來的災難,請把握這難得的暑假,連辦十幾場大型的說明會,正如候選人是要被教育的一般,選民也需要被教育,我本人也是參與了環保團體所主辦的會議之後,才知道焚化爐、蘇花高速公路的嚴重性,即使被啟蒙的人有限,但一定會有所改變。
若無法辦大型的說明會,也期望如阮大俠的做法,有系統地,一項一項討論它的弊病,藉由選舉的熱度,引起更多人的省思。

回應者:齊淑英(綠黨花蓮縣長補選候選人)

如果,花蓮未來的發展是以觀光為主的多元化產業,就不宜再有對自然景觀,包括森林、河川、海岸以及城鄉整體景觀產生影響的國道高速公路,更何況,花蓮縣是一個狹小的海岸平原,本身已經有六條聯外的鐵道公路,另外,還有空港與海港,若以國際觀光城市來看,花蓮交通發達程度已遠遠超過夏威夷及巴里島。

為什麼說:蘇花高一定建!花蓮一定死!

1.因為花蓮長期缺水,已經超抽地下水使用,如果這次蘇花高速公路在興建過程中,也像北宜高速公路把中央山脈的地下水庫炸出來,不僅花蓮很快沒水喝, 而花蓮每年有感無感的地震幾百次,將使地殼下陷的非常嚴重!

2.蘇花高速公路所使用的巨量水泥,是炸花蓮山、摧毀森林,又耗掉大量能源和水資源所生產出來的,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酸雨和重金屬,將使花蓮山林河川海岸再遭浩劫,已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更加嚴重,森林枯竭,沒有水如何生活 呢?土壤毒化,如何種植糧食呢?

3.蘇花高速公路所需的一千億興建經費,將對中央補助經費造成排擠效應,更將在生態、環境等各方面,造成嚴重影響,何況,蘇花高速公路經過南澳、和平等段,均以隧道規劃,屆時以炸藥炸山,炸藥震動的破壞力,勢必破壞山體結構,以當地脆弱的地質,加上每年有感無感的地震幾百次,以目前蘇花公路每遇颱風必中斷的情況,未來就算開通,年年都將耗費大筆的維護費用。

■蜂報註:根據<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規劃和初步估計,總長七十八公里的蘇澳花蓮段高速公路,工程經費約需一千三百七十二億元,因經過長達九點九公里的清水斷崖長隧道,總工期約需八年,並和其它預計興建的高速公路一併採取BOT方式開放民間(即財團)參與投資興建與未來營運。■
由 cyberbees 發表於 July 23, 2003 12:30 PM

憎惡那些沒心沒肺
無血無淚的人類
你們開路造橋
問過住在那裡的動物嗎
要安全回家的路
所以
要毀掉動物的家
請問動物要住到哪裡
住你家嗎
你不讓大自然有活路
大自然就以死路回敬你
高工局
行政院
隨便啦
都是政客
噁心
為選票
花蓮人
這些環保團體是為你們後代子孫而奮鬥
花蓮人你們自己不跳出來支持
損失的是你們自己
台灣沒幾個可以看的地方了
卡玟基颱風不過是前兩天的事
奇怪人就是感覺不出這種警訊
等到這種事發生在花蓮
到時你們哭都哭不出來
車禍死傷數得出來
土石流山崩地震
看看怎麼數吧
出了事
你以為那些政客會出來負責嗎
別傻了
覺悟吧
交通也許比較不方便
遵守交通規則
不超車
不搶車道
也可以平安到老

我支持你,我也是反對興建蘇花高的!

我很感概犧牲了大陸人士這幾位寶貴生命在蘇花公路及花蓮傅縣長的帶頭抗爭, 不然
[蘇花改] 環評不會這麼快通過. 我想知道核三廠,核四廠, 火力發電廠, 麥寮台術塑厰及新竹的高污染晶圓廠....難道不用環評嗎? 為何會過? 監察院是否該拿環保署的環評會開刀一下, 彈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