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民抵制台灣通緝犯陳由豪投資的翔鷺石化集團對二甲苯(PX)投資案,最近有新發展。廈門市政府發動全民參與環評的公眾意見討論,甚至公開搖號選出一百位代表,在13日和14日兩天,舉辦公開討論會。環評結論尚未公佈前,卻傳聞福建省政府15日已邀集廈門市政府與翔鷺集團三方,共同拍板定案,讓翔鷺集團對二甲苯投資案遷移到漳州,頓時戳破了這場民主大戲,不過是高層定調下的民主假戲。
福建省政府、廈門市政府非常尷尬,福建省政府曾趕緊出面闢謠,但是並未否認。廈門市政府昨日(12月20)首度打破6月以來的沉默,再次大聲暢談「環評的民主機制」,企圖拉回環評讓廈門全民大感振奮和光榮的一刻,鞏固地方政府的「開明形象」。
廈門居民反翔鷺事件風波始末
台灣通緝犯陳由豪投資的翔鷺集團旗下騰龍芳烴公司,計畫在海滄工業區投資對二甲苯工廠(PX),去年獲得中共發改委審批,也擁有完整的環評等相關證照,擬計畫投資人民幣108億元,年產80萬噸對二甲苯,宣稱每年可為廈門市GDP貢獻人民幣800億元。從取得審批、環評等相關政策到拆遷民眾,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快速支持,還被廈門市政府自我標榜為「海滄速度」。不過,廈門學者提出質疑,擔憂PX投資案,一旦發生工安意外,海滄距離廈門本島過近,將毒害廈門本島,今年3月廈門政協代表曾提案到人大兩會要求遷址,廈門居民5月透過手機網路和人際網絡,發動動員,6月1日到3日發起街頭「散步」表達反對。廈門市政府感受強大的民意壓力,提早在遊行前,宣布緩建此案,答應要重做廈門市整體環評,重新評估此案。
廈門市政府環評小組和委託製作環評的中國環境科學院終於在12月5日發布環評簡本,展開廈門市民的公眾意見收集,廈門市民可以透過上網留言、傳真信件或打電話給環評小組信箱方式,發表自己支持或反對此案的意見。最受人關注的,就是廈門環評小組還依據環評公開民眾意見收集辦法,透過網路或電話報名,在電視公開搖號,挑選了一百位市民代表,在13和14日兩天舉辦公開座談會,每位市民代表抒發己見。廈門市政府宣稱,將把市民意見彙整入環評,再交給廈門人大決定此投資案的去留。
隔海觀察廈門這場環運的綠盟監事賴偉傑說,廈門區域環評徵求公眾意見,是一場可以讓台灣環保署都自嘆不如的民主大戲,在中共威權體制性質之下,是一場「高層已定調的民主大戲」,操作得非常細膩。同樣的前例,發生在2005年圓明園水池整治案,當時,圓明園水池部分即將進行防水滲漏整治,但引起極大的爭議,後來,行政部門介入,用罕見公開討論、民眾參與的方式,最後重新讓另一專業團隊評估,並大幅修改工法,經過百多天才塵埃落訂。也間接催生在2006年二月通過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
他觀察,最有趣的就是,行政單位可能心中已經有腹案,卻扮演開明角色,從兩派激辯當中,找到適合自己施政的說辭,卻能容許兩派激辯民主形式,搏取尊重民意的美名。
回到廈門環評的例子,也同樣可以看到「高層已定調的民主大戲」戲碼。廈門市政府一方面打壓遊行,脅迫媒體不得批露此訊息,甚至在6月之後曾管制網路言論,日前廈門網做網路民調,反對此案人氣衝高到5.9萬人次,馬上關站。另一方面,廈門市政府卻對市民廣開信箱收信,鼓勵廈門市民在公開座談會上大鳴大放,廈門市民代表八成五以上反對此案。(座談會文件整理)
實際上,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子鷺,同時也是廈門市政府整體區域規劃環評領導小組成員和廈門舉辦環評公眾座談會的主持人,就在接受南方週刊的採訪中指出,「網上有一些過激的言論,一些境外的媒體和網站鼓動民眾到市政府散步。我們相信市民的素質,但也本著以防萬一的原則,準備了一些應急預案。這本身也是公共管理範疇。」他解釋,公共管理有高壓閥的概念,適時開闢渠道,又有暢通的渠道讓大家發言,情緒就會疏導,如果壓制,那高壓鍋就得爆炸。對比起他擔任座談會主持人,動輒引用西方名言是,「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顯得無比諷刺。
實際上,廈門市政府主持的環評座談會,也有許多值得觀察的趣味點。想了解大陸,可以透過廈門市民網路討論,以及市民代表在座談會的發言,看出大陸居民對發展和環保的想像和看法。
廈門市民的網路意見,一類是可以說是動員讀環評,許多廈門網民紛紛以貼圖或發文方式,眉批環評簡本,以科學方式來論證自己的反對意見。另一類是,是從擔憂自己已在海滄置產,或打算在廈門世居,不希望環境被破壞、房價跌落的小市民心情。還有少數網友是興起民族情緒,要台灣通緝犯陳由豪滾回台灣去的發洩式意見。
在座談會發言長達十分鐘,發言廣受大陸媒體引用的廈門大學教授袁昌星的發言,袁教授洋洋灑灑發言之後,也順勢自己整理好文件稿上網。他的發言值得好好一讀,用來分析。
賴偉傑對這篇演講詞的解讀,極為有趣。他說,袁昌星基本上是不反經濟發展的,也認為或許科技的部分可以解決一些污染的問題,這按下不表,可是,廈門已過渡發展,所以此投資案可以遷移到別處去,但是,不能在廈門地區。這種不反發展的言論,大可以被福建省政府、廈門市政府或翔鷺集團,抽取自己想要的論述,既然順利下台階,也能取得民主美名。袁昌星也說,不用擔心翔鷺走了,可以歡迎高科技、低污染的台資去。
賴偉傑說,我們都說大陸的經濟是跳躍式發展,有趣的是,大陸的環保發展歷程,也是快速壓縮而跳耀發展。台灣早期環保運動當初也沒有意識到高科技產業的污染問題,環保人士期待送走石化等污染產業,誤以為高科技產業等於低耗水、低耗能和低污染,如今才稍微有覺醒。實際上,廈門另一個翔安工業區,就吸引了友達光電等面板廠和其配套廠商進駐,打算發展光電產業。光電產業是使用更多化學產品,產生化學毒害等污染的產業。
不過,公眾不會是永遠的傻瓜,大陸經濟發展是跳躍式的快速發展,實際上,大陸的民主經驗也必然壓縮式快速成長。2005年圓明園一案成為中國成功實施過環評的環境保護爭議案,振奮許多大陸的環保學者、團體,認為許多個案可以依循和模仿此經驗,透過環評來解決爭議。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時間,兩年後2007年的現在,北京圓明園的整個整修計畫,不論學者和民眾分成兩派,一派認為要整修,另一派主張要保持荒廢的既有生態。不過即使兩大派引發激烈辯論,但行政決策又回到行政單位絕對權力,直接定調決定要「整修」。
如今,廈門居民抵制翔鷺集團苯投資案的經驗,從上書人大、到街頭抗議,再透過環評,提供反對意見,這些草根民主的經驗,或許仍在大陸威權管制的社會下被操控和進行,卻會根深柢固地影響到民眾對環境權、對自我權益的捍衛和追求,也將再會被快速複製、傳遞到大陸其他地區。
期待廈門市民,可以把經驗對外輸出,不管翔鷺PX投資案是遷移到漳州古雷半島,還是哪一個地區。廈門人除了可以自傲自己打完環保的這一仗,也要情義相挺,不僅要提供所有現成資料,更應該跨市聲援,讓污染的產業,不是搬遠而已,而是真正被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