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基金會公布《負面族群語言報告書》
籲兩大政團勿藉撕裂族群動員選票
新聞稿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07/11/04

族群議題是推動和平運動最重要的一環,長期致力於族群和諧及和平運動的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特地在選戰漸趨白熱化的11月間,公布《負面族群語言報告書》,呼籲兩大政治集團不要在競選期間再複製負面族群語言,藉以動員選票獲取政治利益,造成族群間的不和諧。主筆李廣均教授整理分析1994年至今這13年來,主要引發族群間緊張焦慮的負面語言,並依其性質區分成四大類,分別是:

一、沙文主義式族群語言:支持者是鄉下老太婆、吃檳榔穿拖鞋的支持者、英文不好沒有國際觀、如果不是國民黨(蔣介石)帶來大陸的黃金,台灣那有今天的經濟成就?

二、集體動員式族群語言: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四十幾年卻一句台語也不會講、欺負我就是欺負客家人、我可以輸但台灣不能輸、過境不方便就是對於兩千三百萬人的羞辱

三、標籤式族群語言:香港腳走香港路、一號台灣人二號中國人、土狗與貴賓狗、本省人憨厚外省人奸巧、台灣人情義中國人冷血、台獨理論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借屍還魂,是由皇民化很深的台灣人來推動

四、代罪羔羊式族群語言:外籍配偶應該少生一點、越南新娘應該檢查生化餘毒、外省人來太多、老榮民是米蟲、新移民搶走工作機會、外勞造成犯罪增加

除上述”顯性”族群語言外,報告書進一步提出近年”隱性”族群語言日漸增加的趨勢。連日來爭議不斷的「入聯」、「返聯」議題,看似非負面族群語言,但其實皆為兩大政治集團動員群眾獲取選票的手段,同樣造成社會緊張及族群焦慮,甚至讓仇恨更加深層而難以化解。泛綠陣營從過去使用「買台集團」演變為現在的「入聯公投」,而泛藍的「返聯公投」,則是從前「中華民國保衛戰」以及「台獨是皇民化深的台灣人所推動」的翻版,皆有脈絡可循。政治人物為了獲取政治利益,並以動員選票作為目的,對許多議題的討論與操作方式,依然遊走在族群對立的邊緣,關鍵就在隱性族群語言的使用,他們較少直接使用負面、具污辱性的字眼,但包裝過後的隱性語言,就結果而言同樣引起當事人的不舒服,並加深對立與仇恨。其實爭取台灣或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有一席之地,應該採用合作方式,共同向國際爭取台灣應有的地位,以獲取台灣人民最大利益,而非使用較勁對立的方式。

《負面族群語言報告書》的提出,不僅警惕政治人物勿在選舉期間再次造成族群間的不和諧。更引發公民社會的進一步思考與反省,是否公民不再牽制於族群語言的動員,而應該讓使用不道德手段的政治人物落選,建立一個和諧多元的公民社會。

發稿單位: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聯絡人:施逸翔 02-3393-3757、0920719347 網站:www.peace.org.tw

主題: 
事件分類: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