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反美運動”洶湧呆完走狗愚民霉體長期封鎖過濾扭曲打壓不予報導
呆完的走狗愚民禿鷹霉體集團對南韓反美「民主運動」視若無賭、不支持南韓反美「民主運動」!?
六月中,連韓國修女也開始上街反對李明博了。美國走狗李明博即使是換掉了總統府的幾個高級顧問也無法平息南韓民衆強烈的憤怒,反而美國狂牛"牛肉風暴"強硬登陸風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南韓(由於進口原油油價急速瘋狂飆漲)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
南韓(由於進口原油油價急速瘋狂飆漲)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6月27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價首次突破每桶140美元關口。韓國媒體評論,世界高油價已讓韓國經濟”深陷危機”當中,專家認爲韓國經濟已是"最糟糕程度"。
韓國銀行6月27日公佈,隨著油價持續攀升,5月份經常專案收支逆差(貿易逆差赤字)達到3.8億美元,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高油價衝擊導致本周五(6月27日)韓國的KOSPI指數收於1684.45點,比前一天暴跌33.2點,跌幅達1.93%,3個月跌破了1700點大關。
6月28日韓國民衆針對"美國牛肉"再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事件, 儘管有總統道歉和美國政府的擔保,韓國人28日的抗議行動毫無減弱迹象
牛肉問題點燃南韓起伏60年的反美情緒 根源何在?
李明博恢復進口美國牛肉的決定,引起韓國20年來最大的民衆示威抗議,迫使內閣提出集體辭職。這一抗議浪潮展示了的強烈韓國民族主義和反美主義。隨著6月10日李明博內閣”總請辭”,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正在被牛肉問題再次點燃,有人擔心國內的示威將隨著6月10日李明博內閣請辭,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正在被牛肉問題再次點燃,有人擔心國內的示威將轉變成一場「反美運動」。
自南韓1948年建國以來,美國幾乎一直是南韓最重要的外交對象,但正如「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文章所說,「反美主義」在南韓不是什麼“新鮮現象”,從最初「反美」者被視為“國家的敵人”到2003年被視為“反美”的盧武鉉當選總統,「反美主義」起起伏伏貫穿了南韓60年的發展。上臺前後都大力宣揚要強化對美關係的新總統李明博似乎也無法擺脫這筆有些沉重的遺產。《紐約時報》的專題分析並且承認韓國民族主義和反美主義之間沒有多少差別。
「反美主義」的回音
從幾百人到幾千人、幾萬人,再到幾十萬人的示威,一個月來在南韓不斷蔓延的牛肉危機早已在美國引發擔憂,合眾社5月29日刊登題為“南韓出現反美主義?”的文章,文章判斷,目前南韓出現的抗議潮瞄準的是本國政府,而非美國。但英國《衛報》6月4日的文章卻不這麼樂觀,文章援引南韓發展研究院一位專家的話說,“一些南韓團體在情緒上「反美」,如果這是英國的牛,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韓國"憤青"們將李明博對華盛頓"磕頭"比作古代朝鮮國王向中國皇帝朝貢的"屈辱"行爲。報導說,南韓一位前外交人員認為,一些反美遊說團體正在利用牛肉問題,他們得到了農民、環保主義者和貿易工會會員等的支援,這是一個像滾雪球般擴張的聯盟。
美國合眾社的文章特別提到了2002年因駐韓美軍砸死當地女生而引發的空前的反美主義浪潮,文章擔心如今的事件會讓人們想起當年的情景。事實上,反美主義在南韓的存在甚至超過了南韓建國的歷史。1945年,負責北韓半島南部的美軍將領約翰?霍奇抵達後不久就給華盛頓的上司發回一封電報,上面說:美國正因分割北韓半島而遭到譴責,那裏對所有美國人的怨恨正在上升。
南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是在美國扶持下上臺的,依據當時的《國家安全法》,反美者有被逮捕入獄的風險,反美就是親蘇聯,是國家的敵人。經歷了1950年-1953年的北韓戰爭後,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大多要麼被清除,要麼逃亡,直到1979年樸正熙遇刺,美國都被南韓視為須全面依靠的老闆。
越戰使美國在南韓的形象大打折扣,“光州事件”則成了南韓反美主義的轉捩點。軍人出身的全斗煥 1979年通過(美國中情局背後支持的)「政變」上臺後,第二年5月發生了“光州屠殺”,數百人在鎮壓下死亡。示威群眾原以為通過呼籲美國干預可以阻止全鬥煥的暴行,不料希望完全破滅。他們反而發現,(軍事獨裁者)全斗煥正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才完成鎮壓的。南韓真正的反美情緒由此點燃。南韓國會圖書館的專家蘇俊燮說:“上世紀80年代,反獨裁和反美一直聯繫在一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開始在校園出現。 1985年南韓青年學生佔領了位於漢城的美國資訊服務中心,要求美國為“光州事件”道歉。1987年,當時的美國駐韓大使理查德交給了繼任者詹姆斯一個10頁的緊急備忘錄,提醒其小心南韓的反美情緒。1988年,一些學生襲擊了美軍駐韓軍事設施,甚至美國媒體在漢城奧運會期間轉播南韓人群毆一名紐西蘭裁判一事,都觸發了南韓人的反美情緒。美國駐光州的文化中心由於遭到幾十次襲擊,當時被迫暫時關閉。
反美高潮留下陰影
上世紀90年代的相對緩和並沒熄滅南韓的反美火花,2002年南韓總統選舉在很大程度上可看作是國民對北韓和美國態度的一次公民投票,盧武鉉當選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呼籲在韓美關繫上追求平等,並表示繼續推動韓朝親善的“陽光政策”。 2000年朝韓領導人的會面在南韓逐漸培養起同族至上主義,很多人期望走向統一,但美國總統布希2000年上臺後將北韓列在“邪惡軸心”名單上的政策以及對韓朝走近的消極言論在南韓引起不滿,很多南韓人認為美國在製造軍事緊張,阻礙韓朝統一。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南韓,一些南韓人認為美國操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危機初期所用的政策加劇了南韓動蕩。
不斷積累的怨恨因2002年6月13日兩名14歲女學生被美軍裝甲車碾死而爆發,數十萬名群眾連續幾個月燭光示威,要求布希道歉、在南韓審判肇事者、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美軍撤離。同年,南韓一名選手因被指阻擋美國選手而被取消冬奧會參賽資格,這在南韓社會也引發不滿,一名歌手兼活動家寫了題為“去他媽的美國”的抗議歌曲廣為流傳。一些南韓人史無前例地發起了抵制可口可樂、F-15E戰鬥機等美國貨的運動。2006年奪得年度票房冠軍的南韓影片《怪物》被認為是一部反美影片,其靈感部分來自2000年的一起事件,當時首爾一名為美軍工作的殯儀工把大量甲醛倒入下水道,影片中,這種化學物質流入漢江後產生一種可怕的變異怪物,威脅到首爾居民的人身安危。片中駐韓美軍被描述為不在乎其所作所為對當地人的影響。
2002年的反美高潮後,只要國內發生與美國有關的事情,南韓政府就擔心演變成反美示威。2007 年塔利班綁架南韓人質後,南韓國民認為因為美國南韓才派兵阿富汗,而美國在解決人質問題中協助不夠。李明博政府此次之所以擔心反牛肉示威演變成反美示威,因為6月將迎來南韓民主化勝利21週年,13日是兩名遇害女學生6週年,15日是南北首腦首次會談8週年,25日是北韓戰爭爆發紀念日,布希還要在7月訪韓。一連串敏感的日子聚在一起,稍有不慎,都可能觸發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美運動。
反美主義的回音
從幾百人到幾千人、幾萬人,再到幾十萬人的示威,一個月來在南韓不斷蔓延的牛肉危機早已在美國引發擔憂,合眾社5月29日刊登題為“南韓出現反美主義?”的文章,文章判斷,目前南韓出現的抗議潮瞄準的是本國政府,而非美國。但英國《衛報》6月4日的文章卻不這麼樂觀,文章援引南韓發展研究院一位專家的話說,“一些南韓團體在情緒上反美,如果這是英國的牛,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報道說,南韓一位前外交人員認為,一些反美遊說團體正在利用牛肉問題,他們得到了農民、環保主義者和貿易工會會員等的支援,這是一個像滾雪球般擴張的聯盟。
美國合眾社的文章特別提到了2002年因駐韓美軍軋死當地女生而引發的空前的反美主義浪潮,文章擔心如今的事件會讓人們想起當年的情景。事實上,反美主義在南韓的存在甚至超過了南韓建國的歷史。1945年,負責北韓半島南部的美軍將領約翰?霍奇抵達後不久就給華盛頓的上司發回一封電報,上面說:美國正因分割北韓半島而遭到譴責,那裏對所有美國人的怨恨正在上升。
南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是在「美國扶持下」上臺的,依據當時的《國家安全法》,反美者有被逮捕入獄的風險,「反美」就是親蘇聯,是國家的敵人。經歷了1950年-1953年的北韓戰爭後,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大多要麼(在由美國所暗地主導的全球性反共「白色恐怖」屠殺下)「被清除』,要麼逃亡,直到1979年樸正熙遇刺,美國都被南韓視為須全面依靠的老闆。
越戰使美國在南韓的形象大打折扣,“光州事件”則成了南韓反美主義的轉捩點。軍人出身的全斗煥 1979年通過(在美國中情局背後策動支援)「政變」上臺後,第二年5月發生了“光州屠殺”,數百人在鎮壓下死亡。示威群眾原以為通過呼籲美國干預可以阻止全鬥煥的暴行,不料希望完全破滅。他們反而發現,全斗煥正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才完成鎮壓的。韓國真正的反美情緒由此點燃。南韓國會圖書館的專家蘇俊燮說:“上世紀80年代,「反獨裁(軍事獨裁者傀儡政權是由美國所扶持起來的)」和「反美」一直聯繫在一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開始在校園出現。1985年南韓青年學生佔領了位於漢城的美國資訊服務中心,要求美國為“光州事件”道歉。1987年,當時的美國駐韓大使理查德交給了繼任者詹姆斯一個10頁的緊急備忘錄,提醒其小心南韓的反美情緒。1988年,一些學生襲擊了美軍駐韓軍事設施,甚至美國媒體在漢城奧運會期間轉播南韓人群毆一名紐西蘭裁判一事,都觸發了南韓人的反美情緒。美國駐光州的文化中心由於遭到幾十次襲擊,當時被迫暫時關閉。
在南韓,誰在反美
2002年後,美國加大了對南韓反美勢力的重視,流行的觀點認為,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分為三類:一是極端左派,在意識形態上反對韓美同盟;二是民族主義者,不滿南韓被美國佔領,但這些人並不一定反對韓美同盟;三是在具體問題上反對美國的人。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南韓的反美主義者通常被視為極端主義者,並與馬列主義者相連。80年代的反美主體是當時上大學的一代年輕人,南韓人稱之為“386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學,金大中執政時期正值30多歲)。如今,這些人已成為社會主流,這在盧武鉉執政時期達到頂點。6月10日,南韓西江大學兼職教授閔貴植接受記者採訪時正在首爾示威現場,他說,目前南韓的反美力量主要是和平團體、統一運動團體、大學生、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及“386一代”等,“雖然很難從數字上進行統計,但影響力很大”。他還說,市中心聚集了幾十萬人,“雖然沒出現反美標語,但不排除示威會成為反美運動的可能。畢竟牛肉問題是李明博親美的產物”。
南韓國會圖書館研究員蘇俊燮認為:“現在單純說南韓人‘親美’、‘反美’已經過時,兩者的劃分沒那麼明顯了。目前,南韓只有極端的左派強烈反美,80%-90%的南韓人認為,要根據具體事情判斷,如駐韓美軍犯罪,駐韓美軍基地污染等,美國做的對就讚揚,錯的就反對。”閔貴植說:“如今,不能將反美主義普遍化。雖然學生們在某些問題上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但他們仍喜歡美國的電影、音樂,希望到美國學習。”
在南韓,擁美者和反美者都能說出大堆理由。支援者認為:沒有美國帶領聯合國軍火速救援就不會有今天的南韓;沒有美國的經援,南韓不會成為如今的世界第12大經濟強國;沒有美國的支援,南韓就不可能成為經合組織成員。 反對者則認為:二戰之後,其領土被美蘇瓜分到不同的勢力範圍,至今未能統一,韓國國土上依然駐紮了享受"治外法權"的外國軍隊。沒有美國介入,南韓就不會遭受分裂之痛;美國通過”製造”南北分裂和”對立”,獲得了”駐軍”南韓的”特權”,”滿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駐軍期間,發生了無數起美軍搶劫、殺人、強姦和其他殃及人命的事件,南韓仍是在”(美國)帝國主義鐵蹄”之下的”畸形國家”。這種對立一有機會就可能表現出來。
反美主義的根源
對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各方進行了不同解讀。美國《耶魯全球化》刊登的文章稱,南韓在韓美關係中只扮演了次要角色,這與南韓人不斷增長的民族主義發生了碰撞。美軍在首爾的「司令部」讓南韓年輕人感覺像被外國佔領,來自美軍基地的噪音和污染被看作是對南韓國家主權的侵害。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的文章認為,南韓最普遍、最強烈的反美主義根源在於國家認同感。在許多南韓人看來,他們的國家並不完整,受到來自內外的兩種威脅:一是北韓半島處於分裂狀態,二是駐韓美軍的存在削弱了南韓主權。南韓人的這種意識,往往會以各種形式錶現出來。
閔貴植教授認為:“南韓人之所以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在於南韓雖然從表面上看是正常國家,實際上卻具有近似「殖民地國家」的性質,因為南韓是唯一一個「戰時軍隊指揮權」控制在美軍手上的國家。”南韓人的自尊心非常強烈,他們一直在爭取自主和獨立。 蘇俊燮說:“南韓人反美的原因之一是感覺被美國人看不起。如果美國尊重南韓民眾的話,應首先提出重新協商牛肉問題,但美國駐韓大使卻讓南韓人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南韓人當然不滿意。”
反美情緒的上升與南韓迅速提升的國力和地位也不無關係,1988年南韓舉辦了漢城奧運會,2002年南韓則同日本共同舉辦了世界盃。僅漢城奧運會就使不喜歡美國的南韓人從16%增至38%。
《耶魯全球化》的文章認為,華盛頓與首爾之間增強互信的重要性超過了解決北韓核危機。不過,總部位於紐約的美國“亞洲協會”研究部主任庫爾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目前的牛肉危機主要是南韓內政,而不是美韓關係問題,美韓關係不會受到根本衝擊。哥倫比亞大學南韓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韓之間有3 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一是在對待北韓問題上如何協調立場,二是南韓國內一直存在著的反美情緒以及要求美軍從南韓撤出的運動,三是未來美國新總統處理半島事務的政治資本。他認為,目前對美國來說,重要的是要理解南韓本身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化之中。
Re: 野草莓座談 世代針鋒對話
南韓”反美運動”洶湧呆完走狗愚民霉體長期封鎖過濾扭曲打壓不予報導
呆完的走狗愚民禿鷹霉體集團對南韓反美「民主運動」視若無賭、不支持南韓反美「民主運動」!?
六月中,連韓國修女也開始上街反對李明博了。美國走狗李明博即使是換掉了總統府的幾個高級顧問也無法平息南韓民衆強烈的憤怒,反而美國狂牛"牛肉風暴"強硬登陸風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南韓(由於進口原油油價急速瘋狂飆漲)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
南韓(由於進口原油油價急速瘋狂飆漲)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
南韓(由於進口原油油價急速瘋狂飆漲)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破天荒的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6月27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創歷史新高,收盤價首次突破每桶140美元關口。韓國媒體評論,世界高油價已讓韓國經濟”深陷危機”當中,專家認爲韓國經濟已是"最糟糕程度"。
韓國銀行6月27日公佈,隨著油價持續攀升,5月份經常專案收支逆差(貿易逆差赤字)達到3.8億美元,自去年12月開始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六個月的累積貿易逆差額已達到了 71.7億美元!高油價衝擊導致本周五(6月27日)韓國的KOSPI指數收於1684.45點,比前一天暴跌33.2點,跌幅達1.93%,3個月跌破了1700點大關。
6月28日韓國民衆針對"美國牛肉"再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事件, 儘管有總統道歉和美國政府的擔保,韓國人28日的抗議行動毫無減弱迹象
牛肉問題點燃南韓起伏60年的反美情緒 根源何在?
李明博恢復進口美國牛肉的決定,引起韓國20年來最大的民衆示威抗議,迫使內閣提出集體辭職。這一抗議浪潮展示了的強烈韓國民族主義和反美主義。隨著6月10日李明博內閣”總請辭”,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正在被牛肉問題再次點燃,有人擔心國內的示威將隨著6月10日李明博內閣請辭,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正在被牛肉問題再次點燃,有人擔心國內的示威將轉變成一場「反美運動」。
自南韓1948年建國以來,美國幾乎一直是南韓最重要的外交對象,但正如「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文章所說,「反美主義」在南韓不是什麼“新鮮現象”,從最初「反美」者被視為“國家的敵人”到2003年被視為“反美”的盧武鉉當選總統,「反美主義」起起伏伏貫穿了南韓60年的發展。上臺前後都大力宣揚要強化對美關係的新總統李明博似乎也無法擺脫這筆有些沉重的遺產。《紐約時報》的專題分析並且承認韓國民族主義和反美主義之間沒有多少差別。
「反美主義」的回音
從幾百人到幾千人、幾萬人,再到幾十萬人的示威,一個月來在南韓不斷蔓延的牛肉危機早已在美國引發擔憂,合眾社5月29日刊登題為“南韓出現反美主義?”的文章,文章判斷,目前南韓出現的抗議潮瞄準的是本國政府,而非美國。但英國《衛報》6月4日的文章卻不這麼樂觀,文章援引南韓發展研究院一位專家的話說,“一些南韓團體在情緒上「反美」,如果這是英國的牛,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韓國"憤青"們將李明博對華盛頓"磕頭"比作古代朝鮮國王向中國皇帝朝貢的"屈辱"行爲。報導說,南韓一位前外交人員認為,一些反美遊說團體正在利用牛肉問題,他們得到了農民、環保主義者和貿易工會會員等的支援,這是一個像滾雪球般擴張的聯盟。
美國合眾社的文章特別提到了2002年因駐韓美軍砸死當地女生而引發的空前的反美主義浪潮,文章擔心如今的事件會讓人們想起當年的情景。事實上,反美主義在南韓的存在甚至超過了南韓建國的歷史。1945年,負責北韓半島南部的美軍將領約翰?霍奇抵達後不久就給華盛頓的上司發回一封電報,上面說:美國正因分割北韓半島而遭到譴責,那裏對所有美國人的怨恨正在上升。
南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是在美國扶持下上臺的,依據當時的《國家安全法》,反美者有被逮捕入獄的風險,反美就是親蘇聯,是國家的敵人。經歷了1950年-1953年的北韓戰爭後,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大多要麼被清除,要麼逃亡,直到1979年樸正熙遇刺,美國都被南韓視為須全面依靠的老闆。
越戰使美國在南韓的形象大打折扣,“光州事件”則成了南韓反美主義的轉捩點。軍人出身的全斗煥 1979年通過(美國中情局背後支持的)「政變」上臺後,第二年5月發生了“光州屠殺”,數百人在鎮壓下死亡。示威群眾原以為通過呼籲美國干預可以阻止全鬥煥的暴行,不料希望完全破滅。他們反而發現,(軍事獨裁者)全斗煥正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才完成鎮壓的。南韓真正的反美情緒由此點燃。南韓國會圖書館的專家蘇俊燮說:“上世紀80年代,反獨裁和反美一直聯繫在一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開始在校園出現。
1985年南韓青年學生佔領了位於漢城的美國資訊服務中心,要求美國為“光州事件”道歉。1987年,當時的美國駐韓大使理查德交給了繼任者詹姆斯一個10頁的緊急備忘錄,提醒其小心南韓的反美情緒。1988年,一些學生襲擊了美軍駐韓軍事設施,甚至美國媒體在漢城奧運會期間轉播南韓人群毆一名紐西蘭裁判一事,都觸發了南韓人的反美情緒。美國駐光州的文化中心由於遭到幾十次襲擊,當時被迫暫時關閉。
反美高潮留下陰影
上世紀90年代的相對緩和並沒熄滅南韓的反美火花,2002年南韓總統選舉在很大程度上可看作是國民對北韓和美國態度的一次公民投票,盧武鉉當選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呼籲在韓美關繫上追求平等,並表示繼續推動韓朝親善的“陽光政策”。
2000年朝韓領導人的會面在南韓逐漸培養起同族至上主義,很多人期望走向統一,但美國總統布希2000年上臺後將北韓列在“邪惡軸心”名單上的政策以及對韓朝走近的消極言論在南韓引起不滿,很多南韓人認為美國在製造軍事緊張,阻礙韓朝統一。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南韓,一些南韓人認為美國操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危機初期所用的政策加劇了南韓動蕩。
不斷積累的怨恨因2002年6月13日兩名14歲女學生被美軍裝甲車碾死而爆發,數十萬名群眾連續幾個月燭光示威,要求布希道歉、在南韓審判肇事者、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美軍撤離。同年,南韓一名選手因被指阻擋美國選手而被取消冬奧會參賽資格,這在南韓社會也引發不滿,一名歌手兼活動家寫了題為“去他媽的美國”的抗議歌曲廣為流傳。一些南韓人史無前例地發起了抵制可口可樂、F-15E戰鬥機等美國貨的運動。2006年奪得年度票房冠軍的南韓影片《怪物》被認為是一部反美影片,其靈感部分來自2000年的一起事件,當時首爾一名為美軍工作的殯儀工把大量甲醛倒入下水道,影片中,這種化學物質流入漢江後產生一種可怕的變異怪物,威脅到首爾居民的人身安危。片中駐韓美軍被描述為不在乎其所作所為對當地人的影響。
2002年的反美高潮後,只要國內發生與美國有關的事情,南韓政府就擔心演變成反美示威。2007 年塔利班綁架南韓人質後,南韓國民認為因為美國南韓才派兵阿富汗,而美國在解決人質問題中協助不夠。李明博政府此次之所以擔心反牛肉示威演變成反美示威,因為6月將迎來南韓民主化勝利21週年,13日是兩名遇害女學生6週年,15日是南北首腦首次會談8週年,25日是北韓戰爭爆發紀念日,布希還要在7月訪韓。一連串敏感的日子聚在一起,稍有不慎,都可能觸發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美運動。
反美主義的回音
從幾百人到幾千人、幾萬人,再到幾十萬人的示威,一個月來在南韓不斷蔓延的牛肉危機早已在美國引發擔憂,合眾社5月29日刊登題為“南韓出現反美主義?”的文章,文章判斷,目前南韓出現的抗議潮瞄準的是本國政府,而非美國。但英國《衛報》6月4日的文章卻不這麼樂觀,文章援引南韓發展研究院一位專家的話說,“一些南韓團體在情緒上反美,如果這是英國的牛,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報道說,南韓一位前外交人員認為,一些反美遊說團體正在利用牛肉問題,他們得到了農民、環保主義者和貿易工會會員等的支援,這是一個像滾雪球般擴張的聯盟。
美國合眾社的文章特別提到了2002年因駐韓美軍軋死當地女生而引發的空前的反美主義浪潮,文章擔心如今的事件會讓人們想起當年的情景。事實上,反美主義在南韓的存在甚至超過了南韓建國的歷史。1945年,負責北韓半島南部的美軍將領約翰?霍奇抵達後不久就給華盛頓的上司發回一封電報,上面說:美國正因分割北韓半島而遭到譴責,那裏對所有美國人的怨恨正在上升。
南韓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是在「美國扶持下」上臺的,依據當時的《國家安全法》,反美者有被逮捕入獄的風險,「反美」就是親蘇聯,是國家的敵人。經歷了1950年-1953年的北韓戰爭後,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大多要麼(在由美國所暗地主導的全球性反共「白色恐怖」屠殺下)「被清除』,要麼逃亡,直到1979年樸正熙遇刺,美國都被南韓視為須全面依靠的老闆。
越戰使美國在南韓的形象大打折扣,“光州事件”則成了南韓反美主義的轉捩點。軍人出身的全斗煥 1979年通過(在美國中情局背後策動支援)「政變」上臺後,第二年5月發生了“光州屠殺”,數百人在鎮壓下死亡。示威群眾原以為通過呼籲美國干預可以阻止全鬥煥的暴行,不料希望完全破滅。他們反而發現,全斗煥正是在美國的默許下才完成鎮壓的。韓國真正的反美情緒由此點燃。南韓國會圖書館的專家蘇俊燮說:“上世紀80年代,「反獨裁(軍事獨裁者傀儡政權是由美國所扶持起來的)」和「反美」一直聯繫在一起。”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佬,滾回去”的口號開始在校園出現。1985年南韓青年學生佔領了位於漢城的美國資訊服務中心,要求美國為“光州事件”道歉。1987年,當時的美國駐韓大使理查德交給了繼任者詹姆斯一個10頁的緊急備忘錄,提醒其小心南韓的反美情緒。1988年,一些學生襲擊了美軍駐韓軍事設施,甚至美國媒體在漢城奧運會期間轉播南韓人群毆一名紐西蘭裁判一事,都觸發了南韓人的反美情緒。美國駐光州的文化中心由於遭到幾十次襲擊,當時被迫暫時關閉。
在南韓,誰在反美
2002年後,美國加大了對南韓反美勢力的重視,流行的觀點認為,南韓的反美主義者分為三類:一是極端左派,在意識形態上反對韓美同盟;二是民族主義者,不滿南韓被美國佔領,但這些人並不一定反對韓美同盟;三是在具體問題上反對美國的人。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南韓的反美主義者通常被視為極端主義者,並與馬列主義者相連。80年代的反美主體是當時上大學的一代年輕人,南韓人稱之為“386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學,金大中執政時期正值30多歲)。如今,這些人已成為社會主流,這在盧武鉉執政時期達到頂點。6月10日,南韓西江大學兼職教授閔貴植接受記者採訪時正在首爾示威現場,他說,目前南韓的反美力量主要是和平團體、統一運動團體、大學生、有良心的知識分子及“386一代”等,“雖然很難從數字上進行統計,但影響力很大”。他還說,市中心聚集了幾十萬人,“雖然沒出現反美標語,但不排除示威會成為反美運動的可能。畢竟牛肉問題是李明博親美的產物”。
南韓國會圖書館研究員蘇俊燮認為:“現在單純說南韓人‘親美’、‘反美’已經過時,兩者的劃分沒那麼明顯了。目前,南韓只有極端的左派強烈反美,80%-90%的南韓人認為,要根據具體事情判斷,如駐韓美軍犯罪,駐韓美軍基地污染等,美國做的對就讚揚,錯的就反對。”閔貴植說:“如今,不能將反美主義普遍化。雖然學生們在某些問題上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但他們仍喜歡美國的電影、音樂,希望到美國學習。”
在南韓,擁美者和反美者都能說出大堆理由。支援者認為:沒有美國帶領聯合國軍火速救援就不會有今天的南韓;沒有美國的經援,南韓不會成為如今的世界第12大經濟強國;沒有美國的支援,南韓就不可能成為經合組織成員。
反對者則認為:二戰之後,其領土被美蘇瓜分到不同的勢力範圍,至今未能統一,韓國國土上依然駐紮了享受"治外法權"的外國軍隊。沒有美國介入,南韓就不會遭受分裂之痛;美國通過”製造”南北分裂和”對立”,獲得了”駐軍”南韓的”特權”,”滿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駐軍期間,發生了無數起美軍搶劫、殺人、強姦和其他殃及人命的事件,南韓仍是在”(美國)帝國主義鐵蹄”之下的”畸形國家”。這種對立一有機會就可能表現出來。
反美主義的根源
對南韓根深蒂固的反美主義,各方進行了不同解讀。美國《耶魯全球化》刊登的文章稱,南韓在韓美關係中只扮演了次要角色,這與南韓人不斷增長的民族主義發生了碰撞。美軍在首爾的「司令部」讓南韓年輕人感覺像被外國佔領,來自美軍基地的噪音和污染被看作是對南韓國家主權的侵害。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的文章認為,南韓最普遍、最強烈的反美主義根源在於國家認同感。在許多南韓人看來,他們的國家並不完整,受到來自內外的兩種威脅:一是北韓半島處於分裂狀態,二是駐韓美軍的存在削弱了南韓主權。南韓人的這種意識,往往會以各種形式錶現出來。
閔貴植教授認為:“南韓人之所以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在於南韓雖然從表面上看是正常國家,實際上卻具有近似「殖民地國家」的性質,因為南韓是唯一一個「戰時軍隊指揮權」控制在美軍手上的國家。”南韓人的自尊心非常強烈,他們一直在爭取自主和獨立。
蘇俊燮說:“南韓人反美的原因之一是感覺被美國人看不起。如果美國尊重南韓民眾的話,應首先提出重新協商牛肉問題,但美國駐韓大使卻讓南韓人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南韓人當然不滿意。”
反美情緒的上升與南韓迅速提升的國力和地位也不無關係,1988年南韓舉辦了漢城奧運會,2002年南韓則同日本共同舉辦了世界盃。僅漢城奧運會就使不喜歡美國的南韓人從16%增至38%。
《耶魯全球化》的文章認為,華盛頓與首爾之間增強互信的重要性超過了解決北韓核危機。不過,總部位於紐約的美國“亞洲協會”研究部主任庫爾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目前的牛肉危機主要是南韓內政,而不是美韓關係問題,美韓關係不會受到根本衝擊。哥倫比亞大學南韓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韓之間有3 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一是在對待北韓問題上如何協調立場,二是南韓國內一直存在著的反美情緒以及要求美軍從南韓撤出的運動,三是未來美國新總統處理半島事務的政治資本。他認為,目前對美國來說,重要的是要理解南韓本身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