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道再阻原民生存路
桃縣年後拆武嶺橋部落

2009/01/19
苦勞網特約記者

單車道再度成為政府剷除都市原住民生存空間的理由與藉口。(楊宗興 攝)

上週末北縣的三鶯部落才辦完尾牙宣示就地居住、抗爭到底的決心,沒想到鄰近的桃園縣政府卻預計在年後剷除大溪武嶺橋下的河濱(撒烏瓦知)部落,儼然去年台北縣政府強拆三鶯部落的翻版,讓外界視為馬英九接班人選的縣長朱立倫「馬上」背起迫害原住民的污點。

縣府是在去年12月5日張貼出公告,限期要族人在12月15日自行拆除並搬遷,然而短短十天的緩衝讓族人措手不及,向縣府要求才爭取到緩衝至過完年後的2月3日前拆除。縣府表示,為了興建單車道不惜鐵腕拆除河岸違建,希望原住民不要繼續違法。

然而這個存在於大溪武嶺橋下游、缺子堤防旁的河濱部落早已有30年的歷史,原址在現在提內的新生地河濱公園中,極盛時期共有30戶以上的阿美族人住在這塊土地上,後來族人在2000年前縣長呂秀蓮的鐵腕拆除後,分別遷往上游崁津部落、瑞興國宅旁的河川地、以及現在這塊河堤旁的空地上。

第一位來到此地蓋屋的族人回憶起1976年剛來到這裡時,眼見所及盡是凹凸不平的土地及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是在族人們攜手整地、將石頭撿起運出後才有平整的土地可以蓋房子還有耕種,沒想到還是不敵縣府2000年的拆除行動,所有房舍及田理的農作物全都付之東流損失慘重。

R0011101 R0011096 樹豆(上)是從家鄉花東移植到新故鄉桃園,而大漢溪中的吳郭魚(下)也是阿美族口中美味的食物。(楊宗興 攝)

雖然曾遭縣府拆除,但無法負擔一般高額房價與租金的族人還是回到河邊,用熟悉的生活方式重新蓋起「打路岸」(工寮),重新種起攜自故鄉花東的「法達岸」(樹豆),繼續過起在河邊的生活。從長老教會退休的牧師張進財,2005年號召族人在部落蓋起教會,取名為「牧人教會」,也讓這片土地上的族人有了心靈上的慰藉。對他們來說,「家」的感覺正是這塊土地最適切的形容。

部落後方與河岸邊都是族人開墾出來的農田,生產的作物應有盡有,從稻米、玉米、高梁、芋頭到香蕉,大部分都是供應自家食用以減輕對市場的依賴,連原產自花東原鄉的樹豆都被移植到這塊土地上,讓這裡的生活更添原鄉風味。河岸邊還可提供取之不竭的魚蝦,讓擅長捕魚的阿美族人如魚得水、怡然自得,無怪乎早年漢人都稱這些原住民聚落為「快樂村」。

gg 64歲的古拉斯指著部落旁準備施工的單車道表示,縣府說他們「有礙觀瞻」所以要將他們剷除。(楊宗興 攝)

今年快64歲的古拉斯說:「縣府嫌我們的屋子不好看,怕給人原住民的負面印象,但是要是我們不用怕被拆的話,條件允許我們一定會蓋比現在漂亮的房子!」他也心裡不平衡的指著一旁的漢人屋舍,表示那些漢人的房子好多年前就已經申請合法,然而原住民只能笨笨一直住在不合法的房子裡天天提心吊膽。

這條單車道預備銜接下游三鶯部落對岸的三鶯河濱單車道,完工後單車將可從樹林一路騎到桃園,不過換來的卻是無數原住民再度被迫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在都市邊緣找到一塊安身立命的Lumah(家)?

參考資料: 縣府張貼的拆遷公告(楊宗興 攝) R0011034

河濱部落位置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回應


有良知的單車客
應該集結起來向桃園縣政府抗議吧
要單車道
也要尊動弱勢者生存居住的文化

有人做了縣長的位置,就開始肖想行政院長的位置,等他當了行政院長,自然就只看到那"九五之尊"的位置。要政績還不容易,先找弱勢族群下手,反正也不會有太多人為他們說話,更何況那些弱勢族群如果敢抗爭,最後也只會成為法律的犧牲品,而下達那壓榨弱勢族群命令的人,他也不會受到任何的絲毫影響。無論是武嶺橋部落或是桃園機場特區,完完全全可以證明那頭'豬",他來自權貴、終究屬於權貴。我厭惡阿扁的貪,但我更看不起那頭權貴"豬"......。

到底是誰要單車道啊~~~莫名奇妙!!
有單車道才能騎自行車嗎?有人行道才能走路嗎?那老一輩勤勤儉儉的時代腳踏車是騎假的嗎?拿單車當令箭
每次看到這種事情都頭皮發麻,怎麼這麼愛破壞別人的家庭啊? (然後我又在這邊打嘴炮,吼 ~"~)

啊有沒有良知我是不知道啦,為什麼就不能騎單車到河岸部落裡,點一頓原住民朋友的風味餐補充體力喔?這兩件事明明不衝突的吧!

還有林北不用騎單車道,照樣紅燈停綠燈行吐歸台北啦,從溪州部落、三鶯部落的事情台北縣政府都要牽拖單車道是怎樣的啦?阿現在輪到桃園了是不是,要讓民眾騎單車轉型低碳交通,與其拿空污費砸錢在河濱土地拆部落搞自行車道,還不如聘達人幫大家開課,教導大家安全順暢騎車上下班、還有簡單維修保養、有條件補貼買單車啦!看到亂花錢的單車道就倒彈了,還說什麼拆部落才能蓋,更倒彈啦,幹!!

自行車騎士不要暴力的自行車道

2月19日 我們前往行政院門口聲援繼溪洲與三鶯部落又將被迫遷移原居住地的崁津部落與沙烏瓦知(河濱)部落。日前桃園縣政府為連接大溪武嶺橋、鶯歌到三鶯橋之自行車道,在沒有事前召開協調會或說明會,讓部落居民能夠表達意見的情況下,即張貼公告,將強制拆除這兩個阿美族部落的屋舍,警務人員甚至粗暴地闖入民宅。

作為推動千里步道運動的一份子,長期以來努力串聯全台灣環島的自行車與行人步道路網,希望強調環境保護、生態倫理與邁向低碳人本交通時代的綠道路網能分佈在全台各角落。然而,我們不只是要爭取單車路權,更要推動土地倫理的重建,而非大興土木的自行車道工程,或是以拆遷原住民家園所換來的自行車道。

土地倫理重視人與土地的關係,已被迫遷移多次的崁津部落與沙烏瓦知(河濱)部落,好不容易在武嶺橋下的河濱地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生活了二十餘年,延續祖先的精神,自給自足,族人生活緊密相連,不分彼此,也與河川共存共容,今日卻因自行車道工程的興建在即,面臨無處可住、遠離家園的命運,人與土地的關係被迫切斷,生存居住的基本人權遭受剝奪。

原基法第28條明定,「政府對於居住原住民地區以外的原住民,應保障及協助其安居的權力。」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十條亦指出,「原住民不應被強行遷離其土地或領域。未取得相關原住民自由意志與資訊完整下的事前同意,或未事先達成公平、公正的賠償協議,以及在可能遷回的情形下,未提供遷回原址之選擇前,不得逕行遷移(包含擁有、佔有、使用的土地)。」政府應對人民基本的生存居住權負有責任,我們呼籲桃園縣政府在解決原住民居住問題前,停止所有迫遷行為,並與部落原住民協商,提出原住民可接受、可負擔的居住方案,達成共識後,再談自行車道之興建。

自行車正夯,但那不代表自行車騎士的權益就可以成為凌駕一切,甚至「以自行車道之名」行「欺負弱小」之實;事實上,在還沒有自行車道之前,自行車騎士早已騎車上路,無論通勤或休閒,自行車象徵著另一種生活的態度與生命的高度。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大興土木、開腸剖肚的工程,而是以重新調整道路空間或縮減快車道寬度、以及以串連既有道路為方式,打造出一個更友善的單車路網環境、更安全的停車空間、與大眾運輸系統更便捷的連結,而非強拆人民住所、以原民血淚換來的自行車道。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秘書 黃詩芳

收復街道聯盟暨自行車友善環境倡議人 何嘉文

2009.2.19

【此篇文章2/19投稿自由時報未登】

我覺得他們住那裡也不會怎樣啊,不會不好看啊~真是莫名奇妙,亂拆一通,浪費錢,我覺得那是一種特色耶要不然一路騎那裡2邊什麼都沒有真的很無聊

可以三贏的政策竟然被朱立倫縣長搞成三輸(縣府輸、阿美族輸、單車族也輸).....7月份鶯歌到大溪單車道悄悄通車就是明證.
....
要三贏很簡單阿
只要在單車道旁建個小型阿美族社區
材料縣府出...阿美族人建....可以花很少錢就建好阿美族部落
這樣縣府能做好人又給單車騎士見面禮..多好
阿美族人也能擁有自己新房屋給路過騎士參觀...還能順便賣賣阿美族特產貼補家用
單車騎士經過這路段也不用背負拆阿美族人房屋罪名..還有景點可看..多好!
....
假如我當桃園縣長
遇到拆阿美族屋困難事...簡單...丟給縣民去傷腦筋....就是把問題丟給學生跟縣民..看民意怎麼解決.....當然最後大多數民意答案是:要三贏.
.....
不知道縣府規劃人員+朱立倫縣長腦袋想什麼?
這種人也可以當副閣揆?唉!

人家現在是朱副院長了呢。
科科。

難不成甚麼都是單車道,他們沒有路騎車嗎?
不會騎單車就別上路啊,怕死就別騎嘛................
你們這些平地人 欺人太甚,原住民 原本就是居住在這的族群,強拆人民住所、以原民血淚換來的自行車道,欺負弱小 不是嗎..............

原住民 要抬頭 要加油 我們是最棒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