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核二除役,勿做半套;核廢處置,迫在眉睫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23/03/14

核能二廠的運轉執照於今日(3月14日)到期,台灣僅存一座核能三廠仍在運轉﹝註一﹞,向非核家園再邁進一步,台灣應務實面對即將在2025年迎來非核家園的事實,積極實踐零核無碳的轉型路徑。

一、核能電廠事實上無法延役

依據《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規定,核能電廠運轉四十年,運轉執照到期,就應停止運轉,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則明定核電廠申請延役的期間,是執照到期前的5至15年﹝註二﹞,台灣所有核電廠均早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時限,依法應如期除役。

核能二廠燃料池爆滿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廠內總計約有9,620束高階核廢、5.9萬桶低階核廢。早在2021年7月1日核二廠1號機就不得不提前停機,如今2號機雖然是依照執照日期停機,但事實上也面臨空間不足的問題,無法繼續運轉。核二廠用過燃料池歷經三次改建擴充,用過燃料棒越塞越密,遠超過原始設計貯量,最後因空間不足,反應爐無法退出燃料束,亦無乾式貯存設施可以接替使用。

核二廠運轉過程中,曾發生反應爐錨定螺栓斷裂、爐心側板出現裂紋、燃料匣彎曲、控制棒插入困難等種種問題,2號機更曾發生發電機避雷器爆炸事件,設備老舊,核電廠延役必須要考量金屬疲勞、老化的問題,核二廠過去的紀錄無法令民眾安心,運轉到期自然停機是金山、萬里一帶居民的共同期望。

無論是核一廠或是核二廠,都只規劃 20 年的存放容量,核二廠乾式貯存場又因規劃缺陷、地方溝通不良而持續卡關。台電長期漠視核廢料妥善處置的重要性,而高階核廢料的處置延宕,是造成核二廠不可能繼續使用的主因,「無法處理核廢料,就無法繼續使用核電」,核二廠的現況無疑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二、台電應提出除役安全與除役執行專業的回應

核一廠雖然已經進入除役,但迄今只拆除氣渦輪機廠房與聯外電塔,台電處理核二廠時,絕對不可因循苟且,以為核一廠的經驗能夠直接沿用。核二廠在建廠時期曾經在核島區曾挖到硫磺湧泉,周圍鄰近大屯火山群,也曾有專家學者指出核二廠地下可能有岩漿庫存在,核一廠沒有完整的除役經驗可供依循,也必須面對核二廠和核一廠在自然環境全然不同的事實,必須謹慎小心,切實進行執行電廠除役的相關工作。

原能會及台電應主動公示執行廠商合格執照,核能一廠除役期間曾經發生黑道綁標、砍傷包商事件。除役工程經費龐大,不肖廠商往往認為有鉅額利潤而搶標、圍標,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過去台電僅提到採購標案均依循採購法執行,並未能提到如何切實防範,若採購法無法確實因應類似狀況的發生,台電跟原能會應與檢警單位合作,確保除役工程是由合法、合格廠商執行,核二廠除役絕不能夠重蹈覆徹。

台電過去專業以核能發電為主,核電除役將產生大量廢棄物,其持續拆除的動態過程也和靜態的運轉過程不同,核電除役無疑是一門專業。核一廠除役期間,民間對於台電除役專業人員是否足夠,就有不少疑慮,若只是將核能發電處工作人員重新編組進除役小組,是否就足以應對動態、且有高度風險使輻射外洩的除役工作,台電仍應給予明確說明,釐清主責工程人員是否能達到國際標準,確保核安無虞。此外,除役在25年的工作過程中,將逐漸減少除役分組的人數,針對廠內員工的退休、轉職規劃,也應妥適安排,確保員工工作權不致因核電除役而受到損害。

三、社會除役仍不合格

核一廠雖然已經進入除役,但是在處理與社區之間的關係並不合格。核電廠過去帶給地方的傷痕,包含興建時的迫遷、居民抗爭的歷史等,都應給予地方社區充分的尊重。而社區和核電廠共生四十年,與在地居民的工作權、居住權益、經濟發展、社會文化都密切相關,核電廠除役是否對社區帶來衝擊,要如何給予完整的補償措施,應和社區民眾有充分的討論溝通,勾勒出地方真正需求的圖像,而非僅僅給予回饋金的補助。

核電廠除役歷時二十五年,台電應組建民間除役監督小組,納入環保團體、在地居民,並定期報告除役進度與環境監測資訊,落實公眾溝通。核電廠除役後應將乾淨的土地還給人民,有關土地的再開發利用,應和在地民眾諮詢,並尊重地方意見,協助在地發展復育、再生與創生計畫,對當地居民生活就業、社會經濟、文化資產及自然生態所遭受的各種負面影響,做出完整調查並提出補償計畫。

四、走向實質除役,應儘速完成核廢料管理完整的法規制度

核電廠除役後,在尚未找到中期集中式貯存設施或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的情況下,仍會遺留下高低階核廢料在原本的場址中,使地方社區無法擺脫核廢料帶來的陰影,除役後土地的利用仍會受到限制,這種情況絕對無法稱為完全除役。依照現行法規制度,除了低階核廢料有選址條例可供依循外,高階核廢料完全無從得知將要貯存在何處,台電、原能會雖然數次在地方說明會保證核電廠不會變成核廢料的永久處置場,但是在沒有法規配套的保障下,這些說詞只是空口白話,無法讓地方民眾安心。

即使是中期集中式貯存設施作為過渡的替代方案,將低階與高階核廢料自核電廠內移出,仍要面對長達二十年以上的貯存期間,遠遠超出一般開發設施的存在規模,因此即使是中期貯存設施,也應該要遵循完整的選址程序,通過積極與潛在場址居民的溝通、共識,來促成貯存地點的成形,不可重蹈過去數十年核電以威權手段強迫民眾接受的覆轍。

民間團體於今年(2023年)3月4日舉辦「核廢立法系列論壇——專題一:為什麼要立法?」,邀請學術界、行政機關、立法院黨團與地方政府共同與會,就核廢料管理的完善法制提出建議,席中各界代表均同意應通過立法手段,促成社會溝通,進而找出適合台灣的選址地點,顯見儘早解決核廢處置爭議,已經是社會共識,政府機關應儘速啟動核廢處置的溝通立法機制,不要再無所作為,盡快解決核廢處置數十年來的爭議,讓地方居民早日擺脫核電與核廢料的陰影。

﹝註一﹞〈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第2項:前項運轉執照之有效期間最長為四十年,期滿須繼續運轉者,經營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之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未依規定換發執照者,不得繼續運轉。

﹝註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第1項規定,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有效期間累積達四十年,仍須繼續運轉者,經營者應於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五年至十五年,填具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換照申請書,並檢附下列報告,報請主管機關審核。

臉書討論

回應

「李遠哲打臉蔡英文」他2024慘了?吳子嘉1句話斷言結局
2023-03-11 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蔡政府以廢核執行「淨零碳排」政策,核二廠將在3月中除役,外界擔憂春夏恐爆發缺電危機。而中研院院士李遠哲日前也指出,「2050年零排碳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有民眾在討論,現在對民進黨2024定於一尊的副總統賴清德若是未來當選,是否會恢復核能發電。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11日就表示「賴清德不可能恢復核電,絕對不敢」,引發討論。
吳子嘉11日在網路節目《董事長開講》中,對於賴清德未來是否有可能恢復核能發電,他強調,「賴清德不可能恢復核電,絕對不敢。而且民進黨的電力政策到目前為止還是混亂,因為民進黨在黨綱裡面對核電還是排斥,不可能。」
針對台灣近年核電廠相繼除役,政府追求廢核的同時,難尋能源替代方案,因而持續使用火力發電。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Maulik Patel日前指出,台灣與英國都是島國,天然資源有限,如想發展再生能源,得投入更多經費興建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等儲電設備。但再生能源發電型態是即發即用,且供電不穩、容量不足,無法作為大量供電使用,台灣企圖以此發展「淨零碳排」政策,極度不恰當。

核電若退場 專家:恐接連上演大停電
2021-11-01 中國時報 李柏澔

蔡政府力推「2025非核家園」。不過,專家表示,基載的核電一旦不延役,核四也不重啟商轉,就難以穩定供應用電,恐接連上演2017年815大停電、以及今年513和517大停電的窘境;希望民眾能以科學而非政治來了解核四,並於公投做出決定。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表示,北部長期嚴重缺電,北部自發電量和用電量差了300萬瓩,目前以「中南電北送」來支撐;而台電一開始的規畫,其實是讓核一、核二廠延役並重啟核四。
他指出,核一廠2部機組的裝置容量共127萬瓩,核二廠1號機已經停機、但加上2號機的98.5萬瓩共225萬瓩;若加上核四2部機組的270萬瓩,北部缺電就能迎刃而解,也能降低中南部如中火、興達等燃煤電廠火力機組的運轉比例,進而降低大量空汙碳排。
葉宗洸說,不管是台電期盼維持的環保與穩定供電、環保署的減碳承諾,都很難在核電退場後達成。主因是目前的「核綠共存」狀態將被破壞,零排碳基載核電消失;足以維繫基載缺口的選項,最後還是落在無助減碳的燃煤與天然氣。
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目前再生能源占比約6%,許多學者表示蔡政府第二任期要達到20%是非常困難。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的能量密度,要達到相同的能源總量,要用大片的土地鋪設;用力衝刺綠電,反而成為破壞潮間帶、農田、藻礁與砍伐森林的凶手。
核四「龍門核能發電廠」前廠長王伯輝表示,台灣在福島核災後變成「恐懼式反核」;但在接連大停電後,有些人開始深入探討核能及台灣能源政策問題。他強調,將反核綑綁政治意識形態,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未來並不公平;期盼民眾能以理性與科學來看待核四重啟。

嘆與蔡英文無法溝通 李遠哲批:她對下一代問題可能想到的也不多
2022-10-12 震傳媒 金書宏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今(12日)在《震傳媒》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網路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對於台灣社會當今現況,李遠哲認為,台灣在某方面的研究是提升不少,但整個社會向下沉淪的力道還是很大,「不能說台灣有向上提升,現在可能是往下沉淪。」

李遠哲表示,在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人民能夠用選票把執政者換下來,只要執政不好就換,要換上更好的,所以政黨輪替應該讓社會越來越好,但讓他失望的是,在台灣的執政團隊一拿到權力,就會開始腐化,且腐化的速度甚至比以往更快,因此讓台灣失去向上提升的力量。

李遠哲感嘆,一旦得到政權的黨,都是為自身利益,而忘記普羅大眾是希望把他們選出來推到更好的境界,而國民黨現在政黨支持度低的原因,就是一直沒能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對於統治全台灣歷史的包袱沒有脫掉。

李遠哲對台灣的政治現況感到很遺憾,「執政黨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在野黨監督力道不夠。」

主持人黃光芹提問,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他有甚麼樣的評價?

李遠哲保守地說到,自己跟他並不熟,所以對柯文哲在想甚麼自己並不清楚,「只記得第一次他當選時,新竹中學找他來開同學會,結果柯文哲還遲到,來了也不說話,就埋頭吃飯,所以我並不是那麼了解他。」

至於台灣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李遠哲說,民進黨第一次執政的時候沒有執政經驗,到了第二次拿到執政的時候,有了經驗,卻沒有把為人民服務的理想,當成重要的事情,「只關心下一次的選舉還有自己的利益,很令人遺憾。」

李遠哲也爆料,之前有一個美國的科學家曾來台灣投資,竟然遭到黑道介入,「很糟糕的是前總統陳水扁的夫人也有介入在裡面,所以我當時非常生氣直接到總統府和陳水扁理論,和他說這種事情是非常不好的,但是他對這件事情看起來也無能為力,後來這個科學家也被因此被弄得無法再回台灣。」

李遠哲說,陳水扁第二次選舉的時候,很多人都對他相當失望,「我當時還有寫信給阿扁總統,告訴他說要知所進退。」

主持人黃光芹再問,對於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他有甚麼看法?李遠哲坦言,他對此沒有深入的研究。

李遠哲提到,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後曾邀請他擔任資政,希望他能對政策提供一些意見,但是他在擔任資政的期間,並沒有看到蔡英文把要讓社會更好這件事情,看得很重要。

李遠哲說,他先前代表中研院參加國際科學理事會,並受推選為理事長,之後他也曾找蔡英文討論溫室氣體排放的議題,蔡英文卻只回覆「2024年後不是我的事」,「且資政只要講對蔡英文有意見的事情,蔡下次就會把他換掉。」

針對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李遠哲批評,「2050淨零碳排走的方向,根本是不好的方向,也不是理想的做法。」他說,政治人物都承諾大家會過得更好,但這樣二氧化碳的消耗、需求就會一直增加,這對整個地球來說是往壞的方向走。

李遠哲指出,政府的政策沒有從製造、生產及消費端,多做改變努力,暖化問題沒辦法改變,難以遏止環境惡化,李遠哲說,「我們受騙了,我們是在往壞的方向走,這樣的政策只是讓地球變得沒有那麼壞,但沒有變好,這樣的政策是不對的。」

李遠哲認為,「總統應該要和民眾說為了下一代,我們要減少需求,而不是一直追求GDP。」

李遠哲失望地說,政治人物好像有意識到這件事情,但是手段卻沒有跟上,「我們現在都往壞的路在走,政府卻欺騙大家,我們要往零排放努力,然後沒有告知大家底線,這對下一代很對不起。」

李遠哲說,執政的人要放眼2050,那2030就要先規劃好,蔡英文總統任期到2024,所以在之後的幾年要先想好怎麼做,才能達到在2030年碳排放減半、2050零碳排目的。

黃光芹提問,那未來有與蔡總統見面機會,會希望得到不同答案?李遠哲回應,「民主社會用選票換總統,所以蔡總統到最後,我是沒辦法繼續跟她溝通的,但民進黨那時候候選人也不只是蔡英文了,還有別人。」

李遠哲也指出,「過去在擔任總統府資政時,有與蔡英文討論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但蔡不願意聽,不知道是因為不想努力,還是受到經濟發展壓力等影響,她對下一代的問題可能想到的也不多,所以才會認為2024之後的事不是她的事,我想以後也沒有機會跟她再談。」

李遠哲表示,政黨輪替之後,大家以為社會可以朝向正規發展,但這部分卻沒做到,現在的政黨本身卻還在退化,甚至連選地方首長都沒有展現出民主力量,而是上面(民進黨高層)用不民主做法在進行。

李遠哲提到,2020總統大選時,賴清德跟蔡英文是初選的候選人,但後來民進黨走的路讓人看不慣,為何號稱民主社會中的黨會如此處理,甚至動用網軍,這部分自己非常在意,因為民主國家要靠人民的力量,而不是靠上面的人意思。

李遠哲說,賴清德目前不能強出頭,做事要很小心,跟賴有次在討論氣候變遷議題時,賴就很小心,因為他怕踩到上面的腳,但相信賴清德在這部分會講得比較好,「但賴目前沒有此條件,因為在不民主的政黨運作裡面,他很容易會被壓死。」

至於有無心儀的政治人物?李遠哲表示,一個政治人物應該關心全民福祉,且不只是從地方層面,而是要從全世界觀點來看,「我們政壇裡面也確實有不錯的人。」

黃光芹追問,那賴清德在您心中分數高嗎?李遠哲回應,「算很高的,尤其是看到台南維冠大樓倒塌時他的付出,有受到很大的感動。」

至於2025年非核家園議題,李遠哲說,「如果沒有經過改善就再度擁抱核能的話,代表人類是失敗的。而核能就是現在用了但是把問題都留給下一代。」

李遠哲說,當初台灣要向美國GE(奇異公司)買核四的時候,美國原子委員會的委員長也反對,他那時候說,如果台灣要買應該要跟法國買,因為法國很仰賴核能發電,在這方面的技術比較成熟,畢竟GE已經20年沒有做核電了。

李遠哲表示,他當時也向李登輝總統講過這件事情,但是利益分配都已經喬好了。

而如果若未來核能技術更加成熟,是否可以再次接受核能發電?李遠哲認為,核能中危害人類的放射線同位素若能大大的減少,也不會被做成原子彈的話,是一個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