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或者宗教戰爭?
美在台召開宗教會議惹議

2019/03/11
苦勞網記者

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今、明兩天在台北福華飯店舉辦「印太區域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任美國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的鷹派政治人物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首度來台,今天(3/11)上午出席開幕致詞時不意外地砲口對準中國大陸,痛批中國「壓迫宗教自由」違反國際規範。

此次會議源於去年(2018)7月,美國國務院首度舉辦的「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Ministerial to Advance Religious Freedom),台灣駐美代表處處長高碩泰在會後向美方爭取促成了今年在台舉辦亞太地區的宗教自由會議。

美國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的鷹派政治人物布朗巴克來台出席「印太區域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攝影:張智琦)

美方倡議宗教自由 劍指中國

此次來台的布朗巴克是歷任堪薩斯州聯邦參議員,曾擔任堪薩斯州州長,是美國政界知名鷹派。2018年2月出任美國宗教自由大使職務,主管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辦公室,負責全球宗教自由相關事務。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布朗巴克此番亞洲行,可謂是在經濟領域外,美方就宗教與文化層面圍堵中國的新一環戰線。布朗巴克鎖定新疆、西藏等涉及中國大陸的宗教敏感議題,痛斥中國政府系統性的迫害宗教自由,強調「這是一場針對宗教信仰的戰爭,但中國贏不了這場戰爭」。

在批評對岸的同時,布朗巴克也對台灣表示高度肯定,認為台灣享有高度的宗教自由,為美台合作促進中國的宗教自由提供了很好的範本。

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蘇嘉全上午出席會議開幕時,致詞中也不約而同將矛頭指向對岸。蔡英文引述布朗貝克任參議員時曾說過的「自由始於內心」,批評對岸摧毀神像和宗教象徵物、迫使宗教領袖流亡,台灣選擇與遭受迫害、宗教自由被剝奪的人站在一起。蘇嘉全則稱中國大陸為控制人民思想壓制宗教,拆除具有信仰價值的建築,對人民實施思想改造,嚴重侵害人民權利和自由。

總統蔡英文(中)、立法院長蘇嘉全皆出席今日會議。(攝影:張智琦)

左翼聯盟場外批美:把宗教當武器

布朗貝克在會場內致詞時提到,宗教自由是人權的基礎,一旦宗教自由獲得保障,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才得以茁壯。場外,由於美台雙方高層皆出席會議,上午警方大動作封街仁愛路、復興南路段,原定赴會場外抗議的「左翼聯盟」被隔離在福華飯店後的巷弄間,為布朗貝克的場內發言做了一個反向的註解。

左翼聯盟中央委員林深靖指出,布朗巴克過去在美國政界長年力推反恐,主張強化美國在中東的勢力,支持入侵伊拉克。1997年,他曾主導通過《絲路戰略法案》(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1997),目標是分化、裂解俄羅斯,促成蘇聯解體後新生的中亞國家與美國靠攏。林深靖強調,這次布朗巴克來台,檯面上談的是宗教自由,目的是美國在亞洲戰略的布局和延伸。

林深靖強調,民進黨政府最近編列3,900億鉅款要向美國購買72架F16V戰機,美國此番以宗教自由為名在台召開會議,是將原先政治、經濟、軍事的戰略擴展到宗教信仰的領域,顯示21世紀的國際衝突,將從貿易、領土、礦產、海洋等資源的爭奪,延伸到信仰的、靈魂的、意識形態、價值觀的領域。

左翼聯盟召集人顏坤泉表示,美國自川普上任後,刻意用「印太」(Indo-Pacific)來取代國際上原來慣用的「亞太」(Asia-Pacific),顯示美國亞洲戰略轉變,在亞洲連結的夥伴,從太平洋領域延伸擴展到印度洋,將印度及其周邊國家也納入戰略範圍,對於中國產生更大的圍堵與抑制作用。顏坤泉強調,美國過去入侵伊拉克,聲稱海珊藏有毀滅性武器,事後證實根本沒有,公信力早已破產。美國如今打著宗教自由旗號,目的只是擴張自己的戰略地區,並不是真的為台灣人民好,痛批台灣政府「只知道抱美國大腿」,並帶頭高呼「反對宗教戰爭」、「宗教不是美國的武器」。

據了解,在布朗貝克就任宗教自由大使前,前任大使已經指明了數個「否定宗教自由」的國家,包含緬甸、中國、伊朗、伊拉克、蘇丹,以及作為非國家組織的塔利班。在2018年首次「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中,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利(Nimrata Haley)聲稱上述這些國家:「對宗教自由的否定破壞性極大,因為它將政府擺到神之上,而對宗教自由的否定是終極威權主義。」

左翼聯盟批評,美方打著宗教自由旗號,目的是擴張自身戰略地區。(攝影:王顥中)

上午警方將陳抗人士全數隔離在遠處,封閉會場周圍街口。(攝影:王顥中)

左翼聯盟遭隔離在福華飯店後方巷弄。(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回應

包道格直言:美挺民進黨 不智
2018-12-16 中國時報 孫昌國、季節/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指出,中美因彼此有錯誤判斷而走向衝突,新一代官員正主導對北京更強硬政策;在趨向對抗下,台灣應保持低調,領導人要有婉拒美國要求對抗北京的能力和意願。他說,美國在剛舉行的台灣大選讓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感覺支持民進黨,這樣並不明智(unwise)。
至於為何認為美政府挺民進黨不智,包道格說,台灣大選後,他曾致電台海問題專家,這位專家說,不要低估台灣人的智慧。「台灣從支持民進黨讓他們在地方和總統大選大獲全勝後,現又擺向另一邊。」換言之,表態一事對美沒好處。
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的包道格,應長風基金會邀請來台演講。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有人認為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奏效,成功削弱大陸,既然成功當然應繼續施壓;而大陸有人認為,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還未走出經濟困境,未來將持續衰落;這是中美走向衝突原因之一。
他指出,美正經歷世代交替,新世代官員在中國崛起下成長,感受的是威權和重商主義結合且日漸強勢的北京;他們對美中「三公報」無親身經歷,不是尼克森時代官員認識的貧窮落後的中國,因而逐漸形成跨黨派對北京強硬共識。同時,他們對充滿活力的民主台灣先天有好感,「他們不太考慮一中政策或三公報,堅定認為美有權提高與台關係、恢復駐台美軍」。在此情況下,陸美對抗,台灣就可能牽涉其中,「台灣領導人要認清現實,盡量低調。」
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認為,民進黨可能在未來總統大選打美國牌,以訪美為突破口,升高台海緊張情勢;包道格不排除可能性,但他認為,對台最有利的是保持低調、追求實質關係,不是高調尋求政治突破,「美國防部、國務院盼提高美台安全合作、官員定期交流,但實際都沒發生,顯然是川普本人的決定。」
「川普不那麼重視台灣,他較重視貿易等問題,且難預測。這是台灣須認清的!」包道格說,根據他40年觀察經驗:美陸關係不好,台灣就會付出代價;關係好,台灣也會受益。他建議台灣保持低調,加入各種貿易協定,盡量把握機會與美簽訂自貿協定;如美陸關係和緩,北京也不會阻止。
藍委曾銘宗說,台灣要很小心:一旦美陸陷入冷戰,貿易摩擦會讓台灣付出慘痛代價,更不用說外交、政治等影響。賴士葆認為,包道格對台友善,他的話等於提醒蔡總統外交和兩岸政策,希望她維持陸美平衡,畢竟兩大之間難為小,「現選邊站,只能當美國籌碼;應縱橫兩大之間,獲取最大利益。蔡政府押寶美國,隨時可能被犧牲;畢竟美陸談攏時,就可能犧牲台灣。」

我又失薩爾瓦多 顯示美國不再可靠
2018-08-23 台灣醒報《醒報國際現場》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整理:王慶宇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我國遭薩爾瓦多斷交,這已經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第5個「被斷交」的邦交國,斷交以後的局面也很難逆轉。面對我們外交上如此困難的處境,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曾說:「恐怕每個邦交國都有危險,任何國家再與台灣斷交都不意外。」嚴老師您怎麼看?
嚴震生:我自己才跟薩爾瓦多駐聯合國大使於上週四見面。他曾跟我表示,他認為這一任薩國政府應該不會跟台灣斷交,但他不敢保證下一任不會。他也表示,通常政治人物要不要斷交, 從來不會詢問職業外交官的意見,都是自己決定。所以看起來,這次的斷交事件是一種政治。
如果從外交官的角度評估,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關係是好的,但外交官的觀察不見得能夠被政治人物採納。現在薩爾瓦多執政的左派政黨已是第二度執政。薩爾瓦多總統任期是五年,且不得連任。因此現在第二任期是由第一任期的副總統擔任。但他聲望比較低,畢竟已執政兩次了。由於他不能再選,在聲望低迷的狀況下,也許是希望能為下一任左派參選人拉抬聲勢,才會決定跟大陸建交,這無疑是一個政治決定。
問:嚴老師剛才提到的重點, 就是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其實是好的。而現在的左派政府在下一任選舉的機會並不是太大,那我們是否有機會在下一任政府上任後復交嗎?
嚴震生:我覺得,任何國家一旦跟大陸建交後,台灣將十分難恢復邦交。我們最後一次建立的新邦交國,是2007年跟加勒比海的聖露西亞建交。聖露西亞之前跟我們斷交過,然後在2007年復交。而因為之後兩岸處於外交休兵時期,就沒有嘗試跟其他國家建交。但現在十多年後,大陸的實力增長許多,因此要再復交可說是越來越難。
即使國民黨未來回來執政,取得對岸諒解,大概也很難恢復邦交,頂多只能止血,不再繼續斷交。我們目前面對到最大的外交困境就是,民進黨政府上任兩年多就斷掉5個邦交國,剩下一年半多的任期會不會再有新的斷交情況?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搞不好未來就只剩下10個邦交國。如果民進黨2020繼續執政,會不會只剩個位數的友邦國家?這是大家要擔心的部分。畢竟,邦交國的存在關乎到中華民國主權的存在。
問:看來斷交是無法逆轉的, 尤其只要跟中共建交就很難回來我們這邊。而現在看起來,若現況沒有改善,未來將會是骨牌效應,邦交國可能會一個一個與我國斷交下去。蔡政府不斷強調台灣是主權國家,但嚴老師剛剛提到,主權國家的意義是要有許多國家承認,如果國家不承認,我們還有可能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嗎?
嚴震生:我覺得這是比較難的部分。我們過去說,主權國家的定義是有土地、人民,還有政府可以行使公權力。但最近國際關係學者又為定義加了一個條件: 一個主權國家需要有其他國家的承認。若沒有承認,那台灣是否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就會受到很大的質疑。
不可否認的是,蔡政府在過去兩年川普政府上任後,顯然在美台關係上有很大的改善。但川普政府因為種族歧視、並從很多國際事務上退出後,反而讓美國在中美洲與拉丁美洲等地非常不受歡迎。
過去我們之所以能維持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洲的邦交關係,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美國。但我們從巴拿馬、多明尼加到這次薩爾瓦多可看到,我們完全無法阻止中國大陸進入美國的後院。而且我們現在也要擔心太平洋島國的邦交國,是否會因為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有主導權後,對獲得我們邦交國的承認產生影響,是我們未來需要關心的方向。
問:過去我們認為,邦交國都是小國不重要,只要抓住美國、日本就可以。但現在台灣與美國關係是否可靠?《華郵》最近才建議台灣,應小心一點,跟美國走太近恐怕會受到美中情勢波及。此外,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在很多議題上也不再讓美國予取予求。就算美國自己支持我們,也不見得能帶出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的外交處境是不是雪上加霜?
嚴震生:川普對種族主義的偏見,使得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拉丁美洲國家,都對他十分不滿。因此,美國今天說三道四,希望他們不要跟大陸來往,恐怕非常困難。尤其美國本身與大陸也有外交關係,要求其他國家不能和中國有外交關係,將難有說服力。拉丁美洲國家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協助他們處理自身議題的國家,但因為這些議題在川普心目中都不重要,所以影響力就逐漸式微。
問:既然美國不可靠,那台灣如何自立自強?您覺得台灣未來的外交政策方向該如何走?
嚴震生:我覺得,前外交部長錢復講的「兩岸政策優於外交政策」仍然很有道理。如果我們真的要維護目前的主權地位,就必須要與對岸達成相當程度的諒解。除了不要在邦交國數量上有競逐,甚至最好能在國際事務上有合作與拓展。
台灣邦交國的大使也都認為,假使兩岸關係能夠和解,他們在國際上推動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或組織,會比較容易一些,而不會像現在這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