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衝總統府 抗議入亞投行決策「黑箱」

2015/04/01
苦勞網記者

黑島青等團體突襲總統府抗議加入亞投行決策黑箱。(攝影:王顥中)

昨天(3/31)是由中國北京政府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創始成員國的申請截止日,陸委會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確認台灣方面由財政部長張盛和簽署的參與意向書,經行政院核定後,已於晚間七點經陸委會重給大陸國台辦,再轉至轉至亞投行籌備秘書處。在陸委會召開記者會的稍早,包含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反對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團體,約三十餘人突襲總統府大門,高喊「賣台英九,黑箱亞投」等口號,立即遭警方驅離,不過民眾透過網路持續動員,最多時約有兩百多位民眾齊聚凱道,直到今(4/1)凌晨約3點半時才被柔性驅離。

總統馬英九30日下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正式決定向送交亞投行之參與意向書,行政院長毛治國昨日對外表示,在有尊嚴的原則下創造國家最大利益,是加入亞投行的最重要考量。政府將透過兩岸兩會管道,向亞投行籌備組織遞交參與意願書,表達我國參與亞投行的意願。唯有成為創始會員,參與制定有關會員權利義務章程,才能確保我國的權益。

昨晚發起總統府行動的團體包括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臺左維新、夢由藝文工作室、獨臺新社、臺大法言等,晚間九點半以突襲方式迅速在總統府前拉起布條,高喊「賣台英九,黑箱亞投」、「一帶一路,送你上路」、「陸委國台哥倆好,國家主權去了了」、「一中框架,綁架台經;近平聖旨、馬茸遵旨」等口號。警方在短時間內將抗議民眾驅離至寶慶路口,並動用兩輛警備車將民眾逮捕載離,然然隨著消息在網路上傳播,許多民眾自主前往參與聲援,人數反而越驅越多。

黑島青成員賴郁棻表示,政府決議加入亞投行過程草率黑箱,未經民眾授權,不符合程序正義。她批評,總統執行與國際組織締約,應由總統委請外交部攜帶總統簽署、外交部長副署的文件直接向國際組織申請,但此次亞投行的參與意向書卻是交由陸委會與國台辦執行,等同於公開像國際宣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怒斥馬英九矮化台灣主權,是「一人決策賠上全國」。民主鬥陣成員吳崢則表示,政府對於參與亞投行對台灣有何利弊,並無實質評估,要求必須進行公開透明的實質評估,並保持過程透明讓民眾能夠參與監督。

聯合行動團體發佈聲明指出,中國籌備亞投行目的是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金融新霸主,是中國試圖增加它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恐將對參與的開發中國家帶來經濟制約、剝削與干涉內政的效果,並讓中國得到更多權力,這對於無論是在政治與經濟方面都嚴重受制於中國的台灣,或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都絕對不是好事。

亞投行是中國在2013年10月首度提出,首波創始成員國在2014年加入簽署,其中絕大部分皆為後進發展國家,包含印度、新加坡、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孟加拉、汶萊、哈薩克、科威特、蒙古、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達、斯里蘭卡、泰國和烏茲別克與印尼;直到今年(2015)年3月,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盧森堡、瑞士等歐洲國家也陸續表達參與意願。

學生批馬英九「賣臺」。(攝影:王顥中)

抗議學生邀警方抬離。(攝影:王顥中)

驅離期間也動用手銬將抗議者逮捕。(攝影:王顥中)

(攝影:王顥中)

抗議者被送上警備車。(攝影:王顥中)

責任主編: 

回應

國家名稱錯了一堆
文萊==>汶萊
老撾==>寮國
卡塔爾==>卡達
阿薩克斯坦==>哈薩克
烏茲別克斯坦==>烏茲別克

今日編輯已更改譯名疑義之處

感謝您關心指正

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事實不容扭曲
2012年10月23日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李正修

許多台獨人士現今仍對陳水扁執政時未能宣布台灣法理獨立乙事耿耿於懷,所以對國民黨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的一切努力更加懷恨在心。其實他們深知,沒有任何台灣人民願意看到兩岸為了這個政治理念重起戰火,故就算民調多次顯示支持台獨的比例逐步增加,但絕大多數仍主張維持現狀。
更何況為了掩飾「台獨黨綱」的真面目,民進黨遂於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這塊遮羞布,至少表面還公開支持「中華民國」,不挑戰台海現狀,此用意主要是為了安撫美國及中共。但這樣的政治操作卻在陳水扁執政後期,因貪腐醜聞曝光、急於向獨派求援靠攏後而破功。為了掩飾犯行,陳水扁甚至還想用所謂的「建國基金」謊言向支持者洗腦,導致台獨正當性搖搖欲墜。
日昨在美國一個關於「東海主權爭議升高,台灣的方略」研討會中,有台獨支持者質疑:「舊金山和約」只述及日本放棄台澎主權,但並未說明台澎的歸屬,因此釣魚台、台灣等主權並未確定。與會的中華民國前駐美代表陳錫蕃大使嚴正駁斥,說:「這種觀點是刻意忽略中華民國與日本簽署的和約;說這種話的人應該多讀讀歷史。」
陳大使回應表示:「中國戰勝日本,所有條約失效,『馬關條約』當然不存在了。」他並說:「當時日本承認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是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故依據『中日和約』,『馬關條約』失效,台澎等被日本侵佔的領土當歸還中國。」
陳大使其實清楚點出了台獨運動的盲點,那就是「狹隘的歷史觀」導致整個台獨論述的偏頗及不正確。首先,中華民國收復台灣,並未有任何國家公開表達反對之意,連當年台灣人民都興高采烈地歡慶重回祖國。即便後來發生不幸的「二二八事變」,也不應就此否定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血緣事實。就像謝長廷說得好:「政治不能超越人性。」怎能為了反對國民黨政權,卻徹底否定自己的根源呢?也難怪台獨理論得不到絕大多數國人的認同。
其次,台獨人士明知美國和日本等國在二次大戰後,承認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在台北設立大使館,卻從不敢承認此一事實。美國還與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這應該不是為了台灣獨立而有的防禦條約吧!更不用說美國至今仍不願支持台灣獨立的一貫政策。隨著中國大陸政經實力的興起,美國更不可能在未來願意為了台獨而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
多年前,曾任柯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來台演講時,曾有台獨人士當面質問:「若台灣人民投票支持台灣獨立的話,美國政府應該支持。」但奈伊回說:「我們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但美國政府也有不支持的權力。」他的回應等於給台獨運動一個當頭棒喝:連被他們視為最大後盾的美國都不願得罪中國大陸,更難說服台灣人民轉向支持法理台獨。
台獨運動向來給人一種「反國民黨」情結,將反國民黨政權與爭取台獨劃上等號,認為國民黨的一切作為都是錯的,所以也全盤否定馬英九總統改善兩岸關係的大陸政策,即便犧牲兩岸正常經貿往來也在所不惜。如此非理性的訴求當然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認同。
就像某些曾任中華民國政府官職的民進黨獨派人士一再宣稱,他們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認為這部在1946年通過的憲法未經台灣人民的同意,故他們也反對謝長廷此次向大陸官員表達「憲法各表」或「憲法一中」的所有言論。這也是他們對歷史的無知和不重視歷史的悲哀。當年台灣曾選派12位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他們雖然不是由人民直接選出,但至少是由當時的台灣參議會投票決定的。因此,怎能說台灣未曾參與這部憲法的制訂呢?再者,民進黨曾參與七次的修憲工程,又曾執政8年,在野時卻又不承認憲法的存在,這種不負責任、立場錯亂的取巧行徑根本就是台灣朝野對立的亂源。
民主政治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尊重不同的政治言論。然而,台獨人士卻從不尊重支持兩岸統一或批判台獨的言論。此一「定於一尊」的獨霸心態,使得台獨根本不願正視台海現今和平發展的大趨勢,與人民的距離顯得更加遙遠,這都是台獨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民進黨應深思:如果無法扭轉獨派掌控黨內言論的現象,則兩岸路線的轉型就絕對不可能實現,那就可能永遠走不到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台灣、釣島主權未定?陳錫蕃駁斥
2012年10月19日 旺報【本報系特派員劉屏╱華盛頓18日電】

由於《舊金山和約》沒說,所以釣魚台和台灣的主權依然未定?我國前駐美代表陳錫蕃17日在華府直率地指責,這種觀點是「刻意忽略中華民國與日本簽署的和約」,「說這種話的人應該多讀讀歷史」。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東海主權爭議升高,台灣的方略」研討會。會上有人問,《舊金山和約》只述及日本放棄台澎主權,但並未說明台澎主權誰屬,因此釣魚台、台灣等主權並未確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陳錫蕃回應說,主張此議的人是對《舊金山和約》之後的《中日和約》視而不見;因為依據《中日和約》,《馬關條約》失效,台澎等被日本侵占的領土歸還中國。
陳錫蕃在會後對新聞界進一步指出,《舊金山和約》沒有說明台灣歸誰,「原因很簡單:沒有中國代表在場」,因為當時中國已經分裂,美國要邀請中華民國政府出席和會,英、蘇、印度等國已承認中共、反對由台北當局代表中國。
陳錫蕃曾擔任外交部次長、總統府副祕書長等職,且是李登輝政府最後一任駐美代表。他說,後來日本與中華民國簽訂和約,「第4條:中國與日本之間所簽的一切條約,在1941年12月9日宣戰之前的歷代條約,都從此失效」。他說,中國戰勝了日本,「所有條約失效,《馬關條約》就不存在了」。他說,既然《馬關條約》不存在,「台灣就物歸原主,回中國嘛」。陳錫蕃說,當時日本承認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是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你承認我,我代表中國,所以交還給我,很簡單。如果當時日本和中共簽,就交給它,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跟你講話了。」
他說:「單獨和約不生效,只有集體和約才生效?世界上沒有這個事情。」他並說,美國在1972年把釣魚台交給日本,「美國犯了mistake(錯誤)」,但這個話題比較敏感,他不願公開評論。

陳文茜:學運為求曝光會變質
2015/04/02 中央社台北2日電

作家陳文茜近日接受陸媒訪問時談到台、港兩地學生運動。她說,運動者為了吸引媒體目光,到最後都會變質;她認為,參與完運動要繼續閱讀,才能反省理解過程到底對不對。
陳文茜向澎湃新聞表示,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年輕世代提出來的語言,跟百年前義和團提出的見解差不多?
陳文茜以「擁抱舊政治」來回答這個問題。她引述胡適的看法指出,當你把吸收寶貴知識的時間拿來搞運動,雖然好像關心的是公眾事務,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回去擁抱舊政治。
陳文茜說,自己研究過1968年從美國到法國的學生運動,當時有句話叫「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但最後變成表演給媒體看,這個很危險,運動者很大目的是為了吸引媒體眼光,所以運動到最後會變質。
此外,媒體如果每天沒有更激進一點,就沒有新聞點。運動者為了取得媒體的注意,毫無理由地激進化,最後就忘了革命的理由。加上年輕人也有政治的慾望,也要媒體注意到他,就會更激進。
陳文茜說,年輕人因為經濟處境不好、薪資低,對高房價、貧富差距憤怒才抗爭。可是年輕人在內部追求答案、痛恨財團的結果,是投資者離開,導致工作機會更少、薪水更少。
陳文茜認為,學生參與社會觀察要適可而止,若社會運動帶來負面影響,付出代價的是老百姓。此外,永遠不要忘記,學生比起底層工人,還是既得利益階級,運動不是以犧牲其他人為目的。

中國調整步伐 資金黑洞隱然成形
2002.02.02 中國時報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

從美國到日本到台灣,近來都流行中國經濟遲早要崩解的看法。不過在日本,一向以敢言批判著稱的老牌中國通溝口雄三,已經要求徹底反省這種看法,他尤其主張趕快拋棄關於海洋日本與落後中國的對比。自中國大陸沿海經濟起飛以來,就一直是日本大企業主要投資所在,但儘管日本經濟受到大幅掏空的危機,日本思想界至今沒有反省,甚至仍沈迷於明治以降的一股「脫離中國」或「脫亞入歐」的幻想。溝口則用期許的眼光指稱中國經濟圈是「黑洞」,挑戰日本菁英重新認識並接受日本對中國在心理與物質各方面揮之不去的依賴。台灣政壇對大陸的流行眼光也是以崩解、掏空、對比與脫離等觀念為核心,甚受日本思想界左右,值此加入WTO之際,溝口的批判值得參考。
不可否認,一百多年來日本不斷在文化上力求歐化,且效果顯著,但這並不代表日本就此跳出中國圈。日本思想界始終受中國的束縛,既有的用來描述日本的觀念,背後都隱藏著中國作為參照系,中國是日本表演時不可或缺的舞台,日本總是藉著與中國的對應來認識自己。如所謂的萬世一系,就是用來影射日本不同於中國皇朝的更迭不休。而日本所謂近代化的成功,更是用中國與朝鮮當比較對象。溝口反問,中國思想界有沒有什麼事都拿日本作參照系來認識自己呢?他舉了一個例子:幾乎每個日本高中生都能提到幾個中國典故,但多數中國高中生卻對日本典故完全無知。可見,從相互參照方面看,中國高高在上,日本地位很低。台灣在這方面,與日本很像。
人們以為日本近代化後離中國愈來愈遠,溝口卻認為這與事實相反。溝口指出,日本儒家與中國儒家截然不同,歐化後的日本儒家繼續表現出與中國儒家迥異的風俗與倫理。等後來中國開始近代化,在兩國都採西方制度的情況下,日本與中國的共通性其實增加了。思想界沒看到這一點,是因為人們不相信中國也會進化,以為自己比中國先歐化的時間順序,決定日本永遠的優越性,所以才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到日本取經。但溝口提醒大家,中國留學生到日本是去學歐化,不是學日化。他比喻日本的歐化像蝌蚪變青蛙,原來兩隻腳變四隻腳;中國的歐化是小雞變為成熟型的雞;日本沒看到中國的兩腳變四腳,就以為中國沒有近代化。換言之,日本思想界非常自我中心,但這個自我中心又不斷受到假想的中國參照系所制約。台灣在這方面,與日本也很像。
中國不但有近代化,而且近代化程度不見得亞於日本。這必須從中國自己的變遷來觀察才看得出來。比如在報紙編排上,中國大陸的報紙現在是橫的看,溝口認為這是西化的證據。明確地說,中國文化自始就有內生的變遷機制,他舉了黃宗羲的民主思想為例,證明十六世紀時中國的封建就已經不是凝固的。可能有人認為中國並沒有第二個黃宗羲,溝口則明白指出,推翻滿清的不是外國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國人自己,而且是通過「省獨」思潮完成的;這不是日本王朝下群雄割據的戲碼,而是滿清體制內部自發的演進;追溯其源頭,正是黃宗羲地方分權思想經數百年歷練而發揚光大。至於議會制度,大學士文祥早有考察,當前的人大制度更要源及洋務運動時代。溝口承認中國近代化的包袱比日本多,但中國絕非身於世界文明之外,只是其調整步伐不為外界理解。
今天溝口眼中的中國變成日本、東南亞與台灣的資金黑洞,正顯示中國的調整方式不能套用別國經驗來理解。由於中國沿海有能力吸收內地優秀勞工,所以外資必須前進中國才有競爭力。不像東歐勞工外流到中心國家,中國的例子相反,是邊陲影響中心。由於大陸沿海經營管理突飛猛進,以前只配當大公司外包廠的中國,現在則除了牌子是日本的外,日本大企業整廠都在中國生產,造成日本國內中小企業接連破產。以前所謂日本擺脫中國才成功的說法顯然錯了。可是日本喜歡聽太平洋圈或海洋日本的宣傳,不喜歡聽把日本放到邊陲的環中國圈說法,這種抗拒心理表示日本思想界停留在主權世界裡。而溝口發現,今天的問題根本不是民族主義或國民主義能說明的,不能還眷戀把日本放在帶頭位置的雁行理論。如果日本不能,那台灣是要取代日本還是追隨日本呢?
溝口強調,中國與周邊不是同心圓關係,所謂雁行結構的東南亞側翼已被吸入黑洞。但黑洞不是中國威脅,因為威脅之說是以疆域為框架,即誤以為事情是發生在中國之內,而中國又是處於世界文明之外。溝口呼籲日本思想界千萬拋棄這種毫無根據的想法,因為日本不是在中國之外,像最先進的日本三大光學公司有六十%在中國生產。溝口再三強調,中華文明圈不是實體概念,沒有內外邊界,而是一個個點。所以他直指日本的中國學界,必須要重新整理明治以來的日本史,著眼於實際,才能理解新型的日中關係。依賴日本思想界甚深的台灣政壇主流,是不是也需要反芻一下溝口的分析?

「認識台灣」教科書大辯論觀後
《海峽評論》80期-1997年8月號 吳瓊恩(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七月二十日,由《新新聞周報》和TVBS電視台舉辦「認識台灣」教科書大辯論,在台灣大學法學院舉行。參加辯論的甲方代表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文茜、民進黨立委王拓和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段宜康;乙方為新黨立委李慶華、台大中文系教授陳昭瑛和輔大歷史系教授尹章義。由前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教授主持。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歷史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秀政、台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等人均在場旁聽,新黨主要領導人無一人出席。
辯論雙方論點,第二天各報皆有或多或少的報導,讀者可以覆按。筆者在此不對雙方所辯論的內容作一論評,僅將有關問題質疑的方式或思維方式提出「質疑」,以就教於讀者。
一、陳文茜:這位民進黨的文宣主管,給我的感覺是口才犀利,情緒穩健,然有予人耍耍嘴皮,學問不扎實的印象。她質問新黨,為何領導群眾到教育部丟雞蛋,這種質問方式是一種攻擊性的態度,反思十年來的民進黨,多少次街頭遊行比丟雞蛋還要凶猛,何以不加反省自責?其實,群眾反應的方式與行政機關因應的態度有關,如果行政機關對民意的要求反應遲鈍,甚至相應不理,讓他們吃吃雞蛋,只不過是一種「變通」的「打破僵局」的方式之一,雖非理想方式,有何不可?如果民進黨自以為離執政不遠,她所倡導的即將成為台灣的主流價值,因而「嫁禍」新黨,排擠新黨成為邊緣的、暴力的黨,這種宣傳模式只是「小格局」的「伎倆」不足端上檯面,希望陳文茜沒有這種「陰謀詭計」。
二、王拓:王拓提問題的方式略顯咄咄逼人,同樣顯現自信不足,而立論破綻不少。他所提問題可歸納為三:
 一、主張先做台灣人再做中國人,支持同心圓理論,教科書應先從台灣人身邊所遭遇者寫起。
 二、質問李慶華,當年我們民主奮鬥時,你在那裡?
 三、質問李慶華,有大中國思想和親北京立場。
 四、教科書那裡裝得了那麼多台胞抗日史和儒家思想。
以上四個問題,筆者不予討論內容,只就提問的思維方式評論。王拓先生提問的方式是一種直線思考(linear thinking)方式,表面看邏輯合理,事實上是一種分裂性思維方式(Schismatic thinking),把兩個相互關聯的價值,從推論之開始即予分開,執著其中片面的價值,做為前提,而直線推論,其所得結論,顯現了片面的偏執理念。例如,台灣人本是中國人,你要人家先排除「中國人」的概念,可「台灣共和國」並未成立啊?民進黨和建國黨還要努力呀!等你們有本事完成「台獨」了,才叫人家先做台灣人不遲,否則王拓的推論不務實。其次,從常識看,你王拓先有王氏家族的歷史,才有你王拓現在的小家庭,難道你要說,先做王氏小家庭的人,再做王氏家族的人,這樣講有何意義呢?如果每一中國人,先做上海上、北京人、廣東人,再做中國人,這只凸顯自己是「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同理,你也可以說,先做「我自己」,再做「媽媽的兒子」,然後再做「老師的學生」,最後再做「長官的部屬」,或「人類的一分子」,這種同心圓理論,說穿了只不過是「自我中心」的一種觀點。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我們應先做「中國人」再做「上海人」或「台灣人」,也可以說,先做一個「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再做台灣人、上海人、美國人、中國人,又有何不可?因為「人」所指涉者,其範圍大於「台灣人」、「上海人」、「美國人」、「中國人」的概念之外延。王拓這種把後天的類別如「台灣人」、「中國人」視為先天存在的必然性,然後以分類的手法區分先後,並視為應然的鐵律,這即是一種「物化的思考」(Reified thinking)。又如有人說:「台灣人選台灣人」這種思考方式也是一種物化的思考。
一位小說家,照理說應有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而「物化思考」的方式,即是違背人文精神的,沒有人文精神的人,說什麼「愛台灣」,只是表面上說說而已,其思維方式的言辭結論,只能破壞人文精神的氣氛。
其次,王委員自以為他很勇敢,我們為民主奮鬥時,你在那裡?且不說王委員等一干民進黨人為民主奮鬥時,面對警察的威權,並沒有汪精衛十六時「飲刀成一塊,莫負少年頭」的氣概,也沒有鄭南榕為「台獨」理念而自焚的壯烈精神,這種提問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兒童式的「鬥嘴」玩意,豈是一位大政治家應有的氣度?何況,許多人為民主奮鬥時,又有多少「民主思想」的認識或作為?一個人想擺脫宰制當家作主的心態是無可厚非的,最怕的是,他有了外在自由,自己卻失去了「內在自由」,擺脫不了情欲的拘絆,遭到莊子所謂「內刑」的桎梏,豈非可憐的人。再者,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認識過程,過去的失當或錯誤,並不能證明他今日言論的「不正確」,否則永遠沒有「覺悟」或「開悟」的人了。
王拓質問李慶華大中國思想和親北京的立場,這種提問也是有問題的。美國人或日本人、法國人為了到中國大陸做生意,表示親北京的立場有何不可?難道親北京的人,非得要親北京所有的一切嗎?做為中國人,北京人承認他是中國人,而台灣人也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大家同樣是中國人,因而相親相愛有何不可?擴而大之,大家都是人類的一分子,因而相親相愛,你是否又要貼標籤說他是「大世界主義」和親「世界人」的立場,這樣講又有什麼意義呢?親北京的人和親老婆的人一樣,不是什麼都親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王委員最後又說,中學生的教科書那裡裝得了那麼多內容?這句話就顯得幼稚了。
不錯,教科書裝不了那麼多內容,這就要有所選擇。但是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又是什麼人?台灣共和國一天未成立,「台灣人」這個概念所指涉者,只是台灣省人或台灣地區的人,不是台灣國人,王委員何以要教中學生如此空洞不存在的「台灣人」概念?如此那有什麼「台灣人的主體性」呢?只有「中國人主體性問題」,沒有什麼「台灣人主體性問題」?在台灣的中國人,今天要恢復的主體性包括了民族的主體性、政治的主體性、經濟的主體性,再加上文化的主體性,這樣才是真正的主體性。這一點抓不牢,所謂的「台灣人」也將失去主體性,以至於變成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隱然默受,違背台灣先人抗日的壯烈精神。這一點抓不牢的偏見,也就會使人忽略或看不見應該放入教科書的「主要內容」何在。
三、段宜康:這位民進黨的外省第二代子弟,言辭氣盛,給人的感覺是有口才,沒學問,好講邏輯是好事。但若讀一點康德的書,就知道會邏輯未必合乎真理,邏輯推理所得的結論與真理未必一致。
段先生認為外省人認同台灣人必有一番掙扎,主張多元文化,反對陳昭瑛教授將原住民和漢人二分。
段先生認為外省人認同台灣人必有一番掙扎,這種論述的前提很奇怪。他先把「認同台灣人」當作先天的天經地義的前提,然後推論外省人要認同台灣必有一番掙扎。其實,一個人只要思想搞清楚,就沒有什麼認同的危機。好比說,我是台北縣人,我認同台北縣,台北縣是台灣省的一個縣,我也認同台灣省,台灣省是中華民國體制下的一省(別忘了還有福建省),我也認同中華民國,這樣的認同不必經過一番掙扎,而台灣共和國尚未成立,你卻要我認同台灣國人(即口語所謂的台灣人),你不怪自己為精神錯亂,卻要說別人「必有一番掙扎」,天下豈有是理?所謂「庸人自擾」就是說的民進黨這一類人物,底子薄、嘴巴利;口說勇敢,心虛膽怯;貌似民主,心態威權,台灣的民主運動尚有一大段的路程要走。
綜觀以上三人的思維方式,可見都是就表象侈言邏輯,尚未培養當代物理學「非線性的思維方式」(Non-linear thinking),既無中國文化的底子,又無美國文化或日本文化的精神,口說漢語,手寫漢字,只見中國文化之短,而未見其長,或批其短棄其長。如此思想只能說是「異化的中國人」或「中華民族的異類」,根本文化精神已失,又無能開創新的文化精神,終究成為浮游無根的政治浪人,耍耍嘴皮則可;治國平天下則阿彌陀佛,其後果不可說,不可說也。

民進黨這堂八年的課
2008-05-27 蘋果日報 許建榮(民進黨青年部前政務副主任、澳洲昆士蘭大學博士候選人)

阿扁1999年在倫敦政經學院的演講,標題為「台灣的第三條路:一個新的政治視野」,其中主題二談到了國民黨親信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同時這也是多數台灣人當時厭惡國民黨的主要因素。只是沒想到,阿扁訴求要挑戰的親信資本主義,竟也是阿扁政府飽受抨擊的主因。倘若將國民黨親信資本主義改為扁式親信資本主義,選民會認為,唯一的不同大概只是國民黨「黑金」、民進黨「白金」。
民進黨政府八年來有頗多的政績,但政績卻不能改變民進黨的執政背離了黨的理念與價值。「清廉、勤政、本土」是民進黨的標榜,然而當清廉被畫了問號時,勤政和本土是毫無意義的。尤其當國民黨也高喊台灣萬歲後,民進黨還能拿什麼和人家競爭?
民進黨過去令人尊敬,就是道德和正義;只是,當清廉被打了問號,而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的當下,除了本土與國家認同的捍衛可以讓支持者相挺之外,民進黨還剩下什麼?
過去八年來,沒有執政的核心論述,價值更不應是「本土」兩字就處理掉,而「台灣的第三條路」也只是2000年選舉的宣傳論述。執政的八年,原本相挺不遺餘力的知識份子沒有論述可以運用,剩下的竟然只有批評過去國民黨的威權歷史和比誰比較不爛。這是支持民進黨的知識份子之悲哀。
民進黨在2004年選舉競選口號是「相信台灣,堅持改革」,筆者當時均向友人說:如果勝選,其實是「天佑台灣,要你改革」。2004年,選民再給民進黨機會,當時民進黨有多少政績?319槍擊事件不是勝選的因素,大家心知肚明,選前一個月扁呂的支持率早就穩定領先連宋。勝選的原因除了台灣的認同外,就是選民願意再給機會,因為他們看不到國民黨的反省與改革。
但是,當2005年開始,「弊案」似乎就開始和民進黨劃上等號。雖然和國民黨相較是小巫見大巫,問題是:民進黨高舉正義與道德,支持者也同樣用標準來評比民進黨。
雖然部分媒體確有不公的雙重標準;但,沒有這些問題,媒體拿什麼來報導?民進黨也時常怪罪媒體沒有正面的報導;但,假如我們將媒體視為行銷通路,當民進黨沒有明顯可以行銷的商品時,又如何怪罪行銷通路沒有綠色產品?況且,執政沒有論述、沒有價值,政績只有在選舉時才宣傳,選民只會將政績宣傳當成選舉操作而已。而且,民進黨,請不要忘記:自己的支持者的確是很不一樣的,是以非常高的道德標準來審視民進黨。
執政者永遠不是被挑戰者擊敗,往往都是被自己打敗;民進黨這堂八年的課,到底學到多少教訓?

獨家/談美豬進口? 蔡英文密會美貿易代表署
2015/06/03 09:02 (更新時間:2015/06/03 09:25) TVBS新聞 楊清波、段士元、倪嘉徽、邱婉柔報導
http://news.tvbs.com.tw/politics/news-601361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抵達華府後,當地時間2日的行程保密到家,通通不公開。不過TVBS掌握獨家行程,直擊蔡英文去拜會美國貿易代表署,外界猜測可能就美豬和美牛雜叩關交換意見。對此民進黨僅說,美方沒授權的事不會回應!
蔡英文華府不公開行程,被TVBS新聞獨家掌握,要拜訪美國貿易代表署。前一秒臉上還掛著微笑的蔡英文,看到記者瞬間變臉。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搖搖頭,似乎在說「慘了!都這麼保密怎麼還會被發現?」陪同的立委蕭美琴臉色也很難看。一旁的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一度還伸手想阻擋拍攝,因爲美方要求不能曝光。
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不要、不要、不要,不要照了!」
TVBS記者邱婉柔:「尷尬的是,就在蔡英文抵達前5分鐘,這美國貿易代表署的正門口有團體來抗議,讓蔡英文不得不只能趕緊從旁邊側門進入貿易代表署。而大家也猜測這美牛和美豬叩關問題,勢必會是他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只不過行程被發現,讓蔡英文相當緊張。也因此在美國貿易署聊了近一個小時以後,蔡英文是從後方的玻璃門直接離開以躲避媒體。」
和在外守候的TVBS記者大玩躲貓貓,蔡英文整天行程保密到家。唯一被民進黨自己公開的,只有上午和共和黨議員麥肯等人的拜會,以及下午逛公園。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蔡英文VS.記者:「(記者:)今天有見行政官員對不對?(蔡英文:)好,謝謝。」
現身不受訪,所有回應交給秘書長來交代。民進黨和媒體諜對諜,說是為了台美互信要低調。但外界恐怕更想從主席口中知道美方面試結果,如何讓台美關係更上一層樓?

-------------------

訪美密會?藍問:蔡英文,潘朵拉的黑箱裡藏什麼?
2015/06/04 今日新聞網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http://www.nownews.com/n/2015/06/04/1709327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美國華府展開拜會行程,但過程不對外公開。有媒體報導,蔡英文拜會美國貿易代表署,推測可能洽談有關美豬、美牛議題。國民黨團質疑,潘朵拉的黑箱裡藏什麼?
國民黨團書記長廖國棟說,不願意看見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在國外的舉措是黑箱作業,呼籲蔡英文儘速公開訪美行程與會談內容,見了什麼人談了什麼話,包括美豬美牛、武器交易、南海議題、兩岸關係,每一個國民都有權利知道會談內容,請蔡英文打開潘朵拉盒子、向全民說清楚。
廖國棟指出,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明年總統,動見觀瞻;強烈要求蔡英文儘速公開訪美行程,不應該用『黑箱作業』與美方洽談。他質疑,蔡英文會不會為了選舉而出賣台灣利益!
藍委蘇清泉說,立法院第八屆開議後就發生美牛美豬事件,為了瘦肉精就吵了兩個會期,黨內立委蔡錦隆還被推擠等,朝野對此議題都嚴肅面對,最後採取歐盟標準。
蘇清泉說,這次美國貿易代表署說,台灣未來要參加TPP,首先要談就是美牛跟美豬。他指出,國民黨團對美牛是採最嚴格歐盟標準,至於美國牛雜、內臟則一律不准進口;至於美豬,除了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外,也牽涉到台灣養豬戶,若開放對台灣衝擊十分大。他說,要送給蔡英文一句話:國民黨對美豬立場是寸土不讓。
對於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表示,民進黨現在不是執政,這些問題的解決「只能夠放在心裡」。藍委鄭汝芬呼籲,蔡英文真正把人民放在心裡。藍委江惠貞則說,不曉得蔡英文是要把什麼放在心裡,是個人政治前途的盤算?還是民進黨政治利益的盤算?還是國人健康跟養豬農?
江惠貞質疑,蔡英文訪美應該是政治拜會,但卻跑到貿易代表處,「我們不懂!」是想賣掉台灣什麼利益嗎?是想引進美豬嗎?還是大量開放美牛?還是要跟前總統陳水扁一樣,希望花更多錢買軍火?
而對於蔡英文近日提出維持兩岸現狀的『四大支柱』理論,江惠貞則批評:依然是空泛口號,沒有具體作為!她說,蔡英文訪美要取得總統入門票,那要不要也訪問大陸、面對兩岸、國際現實?

本土格局與世界脫軌 獨派團體阻止馬政府加入亞投行受挫之分析
《海峽評論》293期(2015年5月號) 王繼舜(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生)
呆丸哈哈哈

4月1日,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以下簡稱黑島青)、民主鬥陣、台左維新等號稱公民團體,欲炮製去年太陽花學運模式,以抗議馬政府申請加入亞投行為由,於凱達格蘭大道集體「靜坐」表達抗議。在警方驅離之下,部分抗議群眾以激烈手段抵抗,造成維安人員受傷。事發後數天,媒體對其報導並不多見。
根據抗議團體4月1日的聲明,反對「台灣」政府加入亞投行的理由如下:(一)反對台灣盲目追隨經濟強權的金融資本主義競賽;(二)中國藉由亞投行的資金來增加權力;(三)對環境、勞工人權的堅持;(四)黑箱過程、一人決策、賠上全國;(五)意向同意書未照應有程序、矮化主權。由上述聲明中,吾人可看出抗議團體的疑慮與反對觀點,與去年學運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如出一轍;其原因容下再述。先依五點主張提出回應。
抗議者第一點之主張,乃是認為亞投行乃是亞洲版的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將是另一場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制約、剝削與干涉內政。這話充其量只對了一半:亞投行或許是亞洲版的世界銀行,卻是針對世銀或國際貨幣基金功能不彰之處與制度缺陷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其次,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或許有引人非議之處,如以紓困資金為交換條件,使被紓困國開放國內政治或經濟制度;然而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仍做出不少貢獻,且當國際社會成員面臨金融危機時,兩者仍是紓困的不二人選。再者,中共是否能被視為「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與歐美國家做等量類比,仍有待商榷。即令中共方面自身之說法,目前也僅是「小康社會」狀態;而就經濟型態言,中共乃採取「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不可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提並論。
第二點主張,認為中共藉亞投行的各國資金來增加權力。若說中共成立亞投行完全沒有權力考量,當然是不可能之事;然而亞投行成立的動機,有更大的考量為彌補現行機構之不足。美歐主要國家掌握了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其投票制度又為比重投票制(Weighted Voting),對第三世界國家極為不利。亞投行的目的乃是投資興建亞洲基礎建設,是以亞洲區域為主的經濟組織。若說亞投行的成立將會形成對發展中國家形成另一種剝削,則失之偏頗。
第三點主張,為抗議團體對勞工人權的堅持。渠等認為中共對於環境與人權的漠視,將會使得其成員國人權倒退。這點訴求可謂不知所云。中共自1950年代逐漸進入國際社會以來,始終將「不干涉他國主權」奉為圭臬;即使國力持續崛起,要以其影響力來限制他國人權標準,亦非容易之事。
至於第四點與第五點主張,則回到「黑箱作業」與「矮化主權」等問題。行政部門與立法院長期以來無法協調已成多年沉痾,並非只有去年的服貿協議或此次遞交亞投行意向書為獨立事件。馬政府上任六年多來無法與民意溝通,已是全民公認之事實;然若再以黑箱作業之罪名扣上馬政府,其實恰恰突顯太陽花學運後所通過《兩岸監督條例》之無力與學運後續影響的微乎其微。至於矮化主權方面,日前中共方面已發表聲明,台灣入會的名稱正在「磋商中」,姑不作評論;然而可以想見的是,我國之選擇頂多止於奧會模式(即「中華台北」),要以任何國家之名稱入會無異緣木求魚。
由4月1日抗議事件的後續發展來看,媒體與民間的關注度皆不明顯,遑論與去年此時之聲勢相比。從3月18日太陽花一周年晚會至4月1日總統府前抗爭事件,可看出黑島青等獨派團體已失去話題性和正當性,其原因筆者歸納如下:
(一)馬政府自八八風災以來高漲不下的民怨,已在去年九合一大選得到宣洩;國民黨在縣市首長選舉的慘敗,是人民對於執政黨的失能給予重重的教訓。抗議團體想效仿去年一呼眾諾景象,已不可得。
(二)抗議團體成員主體為年輕學子,某些主張的確反映了社會中貧富不均加劇、一般收入過低等困境;然而正如同渠等批評馬政府與民意脫軌,抗議團體自身的問題在於太過「本土」,眼中只有台灣與「中國」,忽略了國際局勢的巨變、忽略了南韓已將我國遠遠拋諸腦後,也忽略了東南亞各國正在急起直追。這樣本土的格局,也與世界脫軌。
(三)抗議團體領袖自身無法昇華。誠如某些媒體與政客的辯護之言,不要將個人私德與從事之活動相提並論;但若想成為影響全國群眾的團體,其領袖必然要有更高的道德號召,尤其標榜「公平正義」此神聖口號之際。領袖若無法以感動、激勵與寬容為骨幹,而是持續煽動、破壞與撕裂,久而久之,民眾心中自有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