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民社會是暴力的根源

責任主編:王顥中

自菲律賓海巡船射殺台灣漁民的事件爆發以來,國內攻擊菲律賓人的消息頻傳,論者批評的焦點集中在媒體煽動國族情緒、政府凍結菲勞等制裁措施上,認為這些因素激化了台灣人對菲律賓人的言語和肢體暴力。但上述分析略過了這波種族暴力的根源,以及權力運作過程的重大變化,亦即,為什麼台灣社會比國家本身更投入戰爭與種族主義的狂熱?為什麼人民在這場「反菲戰役」中扮演發號施令、喊衝喊打的角色,而政府決策反而是亦步亦趨,由軟至硬?為什麼社會當中的排斥暴力會先於國家的主權暴力發生?

回溯台菲衝突事件後的暴力系譜,依序登場的是大批網民的仇恨話語和對菲國網站的癱瘓攻擊,媒體和名嘴的謾罵,菲勞被台灣人用球棒毆打,市場攤販貼出「不賣非人」的告示等種種歧視行為......;直到民意瀕臨沸騰頂點,政府才決意對菲律賓做出強硬制裁(諷刺的是,政府宣佈制裁時還呼籲台灣人民理性對待菲國人民)。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種族暴力的源頭既不是國家機器,甚至不是主流媒體(他們都是太容易的歸罪對象),而是獨立於兩者的公民社會。

當公民社會成為暴力的根源,同時也意味著權力樞紐的轉移與權力模式的根本改變。有別於由上而下壓制的主權邏輯,這類權力更傾向由下而上,由邊緣匯聚到中心,生產出暫時性的「主權」。台菲衝突事件具體而微地展現了此一過程:不是主權者去決斷例外狀態,而是社會先進入種族主義的內戰狀態,進而逼迫主權者決斷──換句話說,是台灣人民以自身的公民資格(公民/非公民或者人/非人的判準),來證成主權向外施壓與向內驅逐的暴力,且持續促成國家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演習。同樣的,媒體與觀眾的關係早就遭到反轉,不是「劉寶傑」等名嘴的激情演出操縱了觀眾,而是掌握傳播科技的台灣人民發揮了媒體近用的最大效果,操縱了「劉寶傑」和媒體。

於是,在權力四散於社會領域的狀況下,我們不斷看到搶著宣戰的人民、責備主權者軟弱無能的人民,以及迫不及待排斥他者的人民。近年幾場民粹主義催生,內含排他本質的運動,例如反對廢除死刑、白玫瑰運動,一直到反酒駕立法最力的都是人民,甚至,要求火車輾過臥軌工人、差遣警察動手抬走抗議者的也是人民。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政治舞台已經讓位給了公民社會,主權國家和主流媒體表面上披著巨獸的外衣,不過是日漸壯大的公民社會的附庸。

台灣解嚴後民主化轉型的實質成果,就是公民社會已習慣於自主運作,而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民作為去中心化的權力載體,一方面使得團結抗爭更為可能,一方面也埋下民粹反動的危險──台菲衝突事件衍生的種族暴力正是血淋淋的例證。唯有辨明當前權力部署的新局勢,直面公民社會的內在矛盾,避免將暴力問題簡化成主權國家的壓迫或新聞媒體的惡意,我們才能思考下一步的政治出路。

【註】文中雖以「種族暴力」、「種族主義」來解釋台灣人民排斥他者的動力,但此事件究竟是種族抑或國族因素起了較大的作用?我認為若將公民社會視為當代生命政治的核心,那麼「人口的優/劣」才是權力真正在乎的問題,亦即如何從一個社會的內部區分出應「吸納」或者「排除」之人。至於種族、國族及其他數不盡的分類範疇,只是按事件脈絡置換的符碼罷了。例如:反廢死運動操作的符碼公式是「善良人民/死刑犯=公民/非公民=人/非人=優/劣」,由此推導出「死刑犯應從社會(人口)中徹底排除,故而反對廢除死刑」的論述。

 

特約撰述: 
事件分類: 

回應

轉載自回應「統和左的內在聯繫」
《苦勞網》 轉載 2012/09/14 中國時報
外勞入住社區 居民連署抗議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657

挪威新納粹 (Neo-Nazi)種族主義者布雷維克 (Anders Breivik) 在犯下大屠殺案之前的數小時,曾上傳一個一千五百頁的「歐洲獨立宣言」上網路,宣言中對台灣、日本和南韓推崇備至,認為是歐洲國家的楷模,原因是台、日、南韓都採行單一族群文化價值體系(Mono-Culturalism),排斥外族。宣言中提到「台灣」和「台灣人」不下十六次。 他認為:「台、日、南韓是歐洲極右派的楷模,恪遵族群血統純正的原則。」。布雷維克對台灣的理解是:「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反共的中國人所建立的國家」。

請參考

1. Breivik verdict: Norwegian extremist declared sane and sentenced to 21 years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12/aug/24/breivik-verdict-sane-21-year...

2. Anders Behring Breivik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ders_Behring_Breivik

3. 2011/07/27 聯合報
挪威屠夫:台灣拒多元文化,讚!
編譯 張佑生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3434

4. 2011/07/27 聯合報
台灣,極端分子讚許的民族國家?
廖元豪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5961

5. 2011/07/26 nownews
挪威殺人魔羨慕台灣?自製影片讚「成功的民族國家」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3224
張力天

1. 《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N784sa8DI

2. 台灣立報 2012-4-23 張正
為愛朗讀 四方報編譯訴說外勞甘苦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467

3. 2012-4-23
世新大學「為愛朗讀」活動,四方報代表朗讀《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JM9PGFKQD0

公民社會要定義清楚一點吧...

"甚至,要求火車輾過臥軌工人、差遣警察動手抬走抗議者的也是人民。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政治舞台已經讓位給了公民社會,主權國家和主流媒體表面上披著巨獸的外衣,不過是日漸壯大的公民社會的附庸。"

這樣講的意思是說,臥軌工人不屬於公民社會?還是說公民社會中有一部份人要臥軌,另一部份人要(國家合法武力代表)警察拖走臥軌的公民?如果是前者,那怎麼反而好像是說公民社會是反對工人運動的啦...如果是後者,那好像是說公民社會可以借用國家武力打擊另一部分公民社會,那真正有影響力的還是國家嘛...

作者如能澄清,感激不盡。

想請作者思考一個問題(大家也一起思考)
為什麼政府要民意瀕臨沸騰頂點才決意對菲律賓做出強硬制裁?
菲律賓真的不打算跟"我國"道歉?

另外
第4段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不管是贊成或是反對的都是"人民"
難道是鬼?

不是鬼打鬼,而是階級鬥爭,是以較隱蔽、間接、陰險的形式進行的階級鬥爭。鼓動人民鬥人民,甚至勞動人民鬥勞動人民,這就是資產階級鬥爭勞動人民的方式之一。

台灣勞動人民應該和菲律賓勞動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兩國的統治階級。

作者可能太在意公民社會與國家機器的對立
而將其視為兩塊鐵板
或是把當今軟弱政權與國家機器劃上等號
才有了(如文中白玫瑰等運動)政治舞台讓位給公民社會的推論

事實上公民社會內部鬥爭以及國家機器及其階級性格是複雜的辯証關係
白玫瑰運動是中產階級對於社會秩序的不安
要求將道德法制化及進一步擴大法治化
執政當局對社會中某部份利益者低頭
決不能理解成公民社會(中的一部份人)壓制了國家機器
結果相反
國家機器執行了某特定群體的利益
並階級鬥爭中進一步侵蝕公民社會

原來臉書網友"洛書"就是張智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