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建北校長

2012/04/27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國民教育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無條件」地提供全體國民「無差別」的普及教育。建北二位校長口頭上雖說不反對十二年國教,但實質上,卻以「維護菁英特色」為由,領頭唱起反調。

一、請問二位辦學者,您們覺得貴校的師資、設備、圖書等軟硬體設施,是否比他校或其他同等教育機構更為優良?

二、對於貴校子弟高達百分之九十比率課後還要上另一個「學校」,請問原因何在?

三、對於前述現象,您們是否曾採取任何措施,以圖改善?何以未曾成功?

四、假如在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之下,貴校被保留為特色菁英學校,擁有挑選篩選學生之特權,您們能否保證,將來您們的學生「課後上學」的比率能大幅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五、如果前述「比率」無法下降,並改善校內升學歪風,您們是否就願意接受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成為一般高中?

六、請問貴校除了學生在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上特色十足之外,您們的教育,除了強化同學升學能力之外,還有什麼特色?

七、您們的學生在入學時都是排名全國前百分之二,但畢業時在學測和指考的成績,卻有相當比率的同學落在百分之二以下,這不就表示上了貴校,反而喪失課業優勢?

八、據聞:您們辦學的宗旨是要「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或常以校友在各界任領導人為學校之驕傲;請問您們是否曾想過,「正常」的教育目標,不是應該促成學生在各個崗位、無論職務高下、都盡其在己敬業樂群嗎?

九、請問您們在辦學過程中是如何達到以下效果:讓許多同學或校友,忘記謙沖為懷的美德,不甘與眾人同列,公然自詡為菁英,以致引起社會側目 (例如舉辦「菁英特色高中保存之道」座談會)?

十、長久以來家長師生爭相競逐明星高中,致使國中教育不能正常,國小教育亦受波及,教育理想無法落實;請問您們身處國家教育體制之一環,是否曾有任何反思?其內容為何?

臉書討論

回應

有興趣看臉書論戰的朋友,請移往以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A3%AE%E6%9E%97%E5%B0%8F%E5%AD%B8%E6%9...

請教建北校長十個問題
森林小學暨人本教育師資培訓寫於 2012年4月27日10:08 ·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國民教育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無條件」地提供全體國民「無差別」的普及教育,以解救目前國中生在惡性升學競爭下的倒懸之苦;但建北二位校長,口頭上雖說不反對十二年國教,但實質上,卻以「維護精英特色」為由,領頭對國家政策唱起反調。當然,民主國家,言論自由,誰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但張陳二位校長,既已公開發表那麼多言論,應該也有雅量容許別人提問,以解社會大眾之疑。

一、請問二位辦學者,您覺得貴校的師資、設備、圖書等軟硬體設施,是否比他校或其他同等教育機構更為優良?

二、對於貴校子弟高達百分之九十比率課後還要上另一個『學校』,請問原因何在?是師資不良呢?還是校風不健;或教材不佳,甚至是讀書環境不良?那麼,是不是校園中有一種惡性競爭的風氣?

三、對於前述現象,您們是否曾採取任何措施,以圖改善?何以未曾成功?

四、假如在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之下,貴校被保留為特色菁英學校,擁有挑選篩選學生之特權,你們能否保證,將來您們的學生「課後上學」的比例能大幅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五、如果前述「比率」無法下降,並改善校內升學歪風,您們是否就願意接受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成為一般高中?

六、請問貴校除了學生在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上特色十足之外,您們的教育,除了強化同學升學能力之外,還有什麼特色?

七、您們的學生在入學時都是排名全國前百分之二,但在畢業時在學測和指考的成績,卻有相當比例的同學落在百分之二以下,這不就表示上了貴校,反而喪失課業優勢?對此您們如何解釋?(難道是因為都在校外補習,沒有認真在校學習所致?)

八、據聞:您們辦學的宗旨是要「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或常以校友在各界任領導人為學校之驕傲;請問您們是否曾想過,「正常」的教育目標,不是應該促成學生在各個崗位、無論職務高下、都盡其在己敬業樂群嗎?

九、請問您們在辦學過程中是如何達到以下效果:讓許多同學或校友,忘記謙沖為懷的美德,不甘與眾人同列,公然自詡為菁英,以致引起社會側目 (例如舉辦「菁英特色高中保存之道」座談會)?

十、長久以來家長師生爭相競逐明星高中,致使國中教育不能正常,國小教育亦受波及教育理想無法落實;請問您們身處國家教育體制之一環,午夜夢迴之際,天良醒悟之時,是否曾有任何反思?其內容為何?

註:此為2012年4/27日自由時報投書,因自由時報更改相關內文,故刊出投書原文如上。 自由時報文章連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27/today-o9.htm

史英 & 建北二位校長

練習

簡單 扼要 明確 誠實

回答

1.什麼是 教育?

2.什麼條件構成 教育?

3.什麼條件使 教育 成為可能?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lingming-tseng/%E7%AD%94%E5%8F%B2%E8%8B%B...

答史英先生「十問建北校長」
Lingming Tseng 寫於 2012年4月30日19:17 ·
針對十二年國民教育在台灣全面推行的議題,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先生日前在自由時報投書一篇「十問建北校長」,全文如下:

=====
國民教育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無條件」地提供全體國民「無差別」的普及教育。建北二位校長口頭上雖說不反對十二年國教,但實質上,卻以「維護菁英特色」為由,領頭唱起反調。

一、請問二位辦學者,您們覺得貴校的師資、設備、圖書等軟硬體設施,是否比他校或其他同等教育機構更為優良?

二、對於貴校子弟高達百分之九十比率課後還要上另一個「學校」,請問原因何在?

三、對於前述現象,您們是否曾採取任何措施,以圖改善?何以未曾成功?

四、假如在十二年國教的政策之下,貴校被保留為特色菁英學校,擁有挑選篩選學生之特權,您們能否保證,將來您們的學生「課後上學」的比率能大幅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五、如果前述「比率」無法下降,並改善校內升學歪風,您們是否就願意接受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成為一般高中?

六、請問貴校除了學生在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上特色十足之外,您們的教育,除了強化同學升學能力之外,還有什麼特色?

七、您們的學生在入學時都是排名全國前百分之二,但畢業時在學測和指考的成績,卻有相當比率的同學落在百分之二以下,這不就表示上了貴校,反而喪失課業優勢?

八、據聞:您們辦學的宗旨是要「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或常以校友在各界任領導人為學校之驕傲;請問您們是否曾想過,「正常」的教育目標,不是應該促成學生在各個崗位、無論職務高下、都盡其在己敬業樂群嗎?

九、請問您們在辦學過程中是如何達到以下效果:讓許多同學或校友,忘記謙沖為懷的美德,不甘與眾人同列,公然自詡為菁英,以致引起社會側目 (例如舉辦「菁英特色高中保存之道」座談會)?

十、長久以來家長師生爭相競逐明星高中,致使國中教育不能正常,國小教育亦受波及,教育理想無法落實;請問您們身處國家教育體制之一環,是否曾有任何反思?其內容為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27/today-o9.htm
=====

我不是建中或北一女的校長,不過身為建中校友,我非常希望認真回答史英先生的提問,逐條回應如下:

第零條

「如果」史英先生所言「國民教育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無條件地提供全體國民無差別的普及教育」是各位教育先進與全體國民都認可的命題,那麼本人堅決反對十二年國民教育,同時呼籲建中與北一女的現任校長不應只考慮「政治正確」風向球、害怕被輿論「扣帽子」而勇敢改變態度,站出來反對十二年國民教育。 十五歲至十八歲的青年在人格、能力、興趣與職業性向各方面都已經發展出很大的個別差異,實在不適合讓所有人再不分條件地繼續接受「無差別的普及教育」。 「如果」要堅持在十五至十八歲年齡層推行無差別的普及教育,那麼接受史英先生上述對國民教育命題的同時,也應該立即停辦所有十五至十八歲年齡層的技職教育,因為技職教育顯然違反「全體國民無差別的普及教育」的精神,技職教育的存在會導致部分對人生未來尚無主見的青年草率地受到師長或家人「反正你書也讀不好,乾脆去學個一技之長」此類偏見的影響,無法接受與其它選讀高中的青年同等的教育。這種制度的殘害想必不亞於建中與北一女繼續以明星高中形式存在台灣社會的負面影響。

第一條

以本人就讀建中之經驗,建中的設備、圖書等硬體設施,實在不如其他同等學校優良,特別是那些私立學校與新成立的公立學校。師資方面,建中師資個別差異很大,有非常認真的老師,也有那些覺得學生反正都很聰明我也不用太認真去教什麼的老師。在每一個團體或職業崗位,總是會有自律甚嚴、責任感重與凡事得過且過兩種極端態度的成員,教師亦復如此。以學生的角度,建中的師資比起其他學校不能說更好,但也絕不能說更差。

第二條

建中學生高達90%都去上補習班的原因實在很多。先談上補習班的附加價值,對許多學生來說去補習班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補習班提供一個現成的、非常好的社交場合,在那裡可以和就讀不同高中的國中同學或好友相聚,也有機會認識其他異性;更有一部分學生感到學校課堂裡的教材太過簡單,無法滿足智力上的挑戰,所以到補習班收集各類難題,然後三五同學之間彼此競賽、腦力激盪,看誰能先解決問題,其樂無窮。如果沒有了補習班,下午早早放學以後的生活就只有回家,那實在少了很多趣味。 再談上補習班在學習方面的主要價值,這部分當然就沒有這麼快樂了,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同儕競爭。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聽完老師一樣的講課,可是吸收的成效和反映出來的學習表現就是會有高低落差,高的人希望確保比別人更好,而低的人希望盡快追上落後別人的部分,那麼當然在課堂以外學習機會就成了人人要把握的關鍵,這就是補習班。補習班的老師未必教得比學校更好,可是人都有玩樂的惰性,我們至少利用上補習班的機會強迫自己每天多花幾個小時專注在學習與思考上面,其實就會看出進步的成效。

第三條

學生除非是天資極度聰穎完全不怕被別人追上也不想追求更多學業挑戰,或是時間管理與生活自律皆完美,或者是根本不在乎同儕競爭、功課懂多一點少一點都無所謂,同時政府再制定法令禁止補習班的開設,不然補習班的生態就無法禁絕。而以上因素都不出在辦學者的身上。 建中可以要求教師,必須更嚴格的控制教學品質,甚至向補習班老師學習那些受學生歡迎的教法,可是這仍然不會改變台下學生的吸收程度與學習表現就是不可能完全一樣;建中可以要求教師,一定都要把最難、最多的東西教給學生,讓那些不滿足的學生滿足,可是這樣只會更害慘了那些本來已經落後的學生;建中可以呼籲學生不要在意分數之間的同儕競爭,可是這只是麻痺學生,給他們繼續製造一種學習無關乎競爭的假象,等到他們出了社會,人際之間更加激烈的、根據許多比起考試分數更莫名其妙的標準來評定一個人的競爭,會壓得他們粉身碎骨;建中也可以提供學生更豐富多元的課後活動,可是我們的課後活動難道還不夠多嗎?或許外界看建中學生課後補習覺得耗去很多青春的時光,可是我們花費最多時間與心力的明明是社團,補習只是一個小角。建中是全國高中社團數量最多的,每個學生在社團裡都有玩不完的團練、社課、聯誼、成果展......,建中學生從來就不是只有念死書而已。

第四條

根據第三條的回應,建中當然無法保證將來學生「課後上學」的比率大幅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不能也不需要。

第五條

再次重申,如果國民教育的意義就是「全體國民接受無差別的普及教育」,那麼建中(也不只是建中)都不應該接受。 同時,校內升學不是歪風。建中、北一女每屆總共招收不超過三千名學生,這些學生經過高中入學考試制度的篩選,基本上都在讀書學習這方面有較特出的能力,對這些個人長處正好在讀書學習方面的青年,鼓勵他們繼續升學,未來可以進入研究型大學繼續深造,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如果強迫這些青年壓抑他們在讀書學習方面的長處,那才是教育歪風! 建中、北一女每年少於三千人的青年以升學為標的,並不會妨害其他台灣青年追求升學以外的人生發展標的,所以為了推行多元教育就必須消滅升學上的菁英特色學校,並不成理。

第六條

前面已經提過,建中的社團生活非常多采多姿,而社團對建中學生的長期影響,與升學並不相上下,只是沒有讀過建中的人,容易受到「建中 = 升學」的刻板印象影響而不容易理解而已。許多學生在建中時期參加的社團,成為他一輩子最重要的興趣嗜好,甚至影響到他的職業選擇;相對地,大學考上那個科系,與後來的職業反而未必有直接相關。還有,在建中的社團裡認識的同學,比起坐在同一間教室裡拚升學的同班同學,往往日後交情還要更好、聯絡更加密切。這些在高中社團裡培養建立的興趣嗜好,還有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友,都是我們日後人生最大的資產。建中鼓勵參與社團的自由教育風氣,強化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以外做一個更全面、更有適應能力的人。

第七條

建中學生當然有人因為太投入社團,或是心理上不能適應長期的同儕競爭,而影響到最終大學入學考試的表現。而當年沒有考上建中的學生,有人只是因為粗心或畫卡錯誤之類的理由,也有人在高中三年非常認真於課業,最終獲得他應得的優異成績。不過這些跟學校有什麼關係?如果您認同建中是一間念了反而會喪失課業優勢的高中,拜託拜託,志願卡上千萬不要填建中,所有人都會感謝您的。

第八條

首先請問史英先生「各行各業需不需要有領導人?」如果需要,那麼某些學校以培養領導人為辦學目標,這有什麼錯?任何一間學校,如果有了功成名就的傑出校友,難道不值得學校為之驕傲,並作為後繼學生的模範? 不同職業所需人力的能耐與專業程度都不相同,部分建中學生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心態確實值得檢討,可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只會培養出「都不是菁英」的普通人,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快就會邁向崩潰的! 以人類群體的「常態分佈」(normal distribution) 而言,只有聚集在平均附近比例佔最多數的一群可以稱為「正常」,其他不論哪一個方向的少數極端值都是「不正常」(abnormal),建中本來就是不正常,菁英本來就是不正常,領袖本來就是不正常,我們的社會既需要正常也需要不正常。

第九條

建中在辦學過程中如何達到那些效果?史英先生您在自以為幽默地裝傻吧!對於建中辦學內容有什麼清楚具體的意見請直接批評,不需要用這種拐彎抹角的諷刺。 前一條已提到,社會上絕對需要不正常的人,也就是菁英,那些「不甘與眾人同列」的人,而比較深刻的問題是,這種人可不可以直接等同於某一個群體,例如「建中學生」? 事實上建中的師長經常對學生提出這方面的警惕,而絕非鼓勵學生可以自大狂妄。我在建中念書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歷史科黃春木老師對同學的訓誡:「建中雖好,好不在閣下。」 外界對我們的肯定是看著「建中」這塊招牌,而建中的招牌之所以能夠響亮,是多少老師、學長們累積下來的傳統,又經歷多少的傳統才塑造出一點風格,我們如果只空頂著這頭光環,卻沒有足以相襯的內在,有什麼值得驕傲! 太多時候,「驕傲」並非建中師生的本意,而是外界帶著「驕傲」的有色眼鏡來看待我們。我們對那些課業成績不如我們的學校或學生,不管做任何舉動都可以被解讀為「驕傲」,「菁英學校」又何嘗不是社會套給建中的分類? 我們只是比較有能力念書、比較喜歡念書的一群人,可是我們也不會做很多事,而在那些事情上面又有很多人做得比我們更好,建中學生都心知肚明。可是為什麼當我這個考試成績第一名的建中生跟另一個修理機械第一名的高職生站在一起,每個人都要指著我說「建中學生真是菁英!」,而不是說「能修好機器真是菁英,那些念建中的怎麼都不會?」追根究柢,這還是華人社會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作祟啊!

第十條

身處國家教育體制一環的省思,就是我們掌握了很多教育與社會宣傳的資源,卻仍然沒有辦法撼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各種領域能夠做到最好的,都是菁英,不是只有讀書這個領域而已。或許,也希望,我們的堅持,能夠在下一代身上看到成果,讓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不同領域更多、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帶領台灣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54屆校友 曾令明

死老鷹低調些比教部會討人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