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健康風險爭議主體錯亂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1/03/23

呼籲環保署善盡職責審查開發單位資料,加開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 或依立院決議舉辦「行政聽證會」釐清爭議。

【採訪通知與聯合聲明稿】

記者會時間:2011年3月24日下午4:00

記者會地點:環保署外(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83號)

【聯合聲明團體】: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彰化醫界聯盟、社團法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芳苑鄉反汙染自救會、彰化縣海岸保育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永續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看守台灣、台灣綠黨、淨竹文教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

聯絡人: 彰化環境保護聯盟 施月英 0911-761839 社團法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王佳真 0922-008209

環保署上週於網站上公告民國100年3月24日召開「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及「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 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二報告爭議案公開討論會,而環保署網站上的開會通知如下敘述:「會議議題僅討論『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及『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二報告之爭議點,無涉國光石化或六輕五期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並且由署長親自主持,以議程形式嚴謹甚於專家會議的方式進行:「由與會專家學者及本署代表與上開二報告之作者,以交叉詢問及答辯方式辦理。」令人質疑環保署再次角色錯亂以及該會議的命題設定,「環評中央主管機關」為何將爭端矛頭指向民間學者?而署長聲稱本次會議要討論「流行病學、空汙擴散模擬、健康風險評估」,卻拒絕了與會學者推薦的彰化醫界聯盟人選,更拒絕讓長期關心的民間團體、彰化雲林鄉親進場發言,究竟這場「公開討論會」誰才是有資格發表意見的「專家」?

民間團體呼籲與表達嚴正抗議

(1) 環保署「審查」非開發單位提出之民間學者學術資料「於法無據」,環保署應立即修正會議名稱,釐清爭議標的,勿模糊爭議焦點仍是開發單位提出的「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環評書件無法過關」事實。

(2) 此會議代表人選遴選程序不公、代表性不足,全由環保署自行決定,非正反雙方推派代表進行辯論。呼籲環保署應公正持平要求國光石化開發單位的健康風險評估內容一起比對報告,現場並開放民間團體和民眾發言,爭議才能充分討論,而非由環保署決定「誰有發言權」。呼籲環保署於當日會議開放民間團體、彰化醫界聯盟和其他關心的民眾登記發言,使爭議能被充分公開討論。

................完整聲明稿將於明天記者會上提供,敬邀出席採訪

主題: 
活動日期: 
2011/03/24

臉書討論

回應

關於施月英女士之聲明,環保署說明如下;

一、3月24日會議不是審查會,因此不會討論國光石化是否通過環評審查,但將討論莊老師的報告中評估國光石化健康風險的方法論。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的適用不限於國光石化,也將影響其他開發案件的環評方法與健康風險係數的選擇。對莊老師的評估報告有興趣的環評委員也會出席當日會議,相信對後續環評案件及國光石化的審查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因莊老師在國光石化的審查會議中,主動爭取向環評委員說明他的評估報告,且表示說明的時間不夠。國光石化要討論的議題很多,確實無法在環評審查會議中提供莊老師需要的時間釐清報告中的種種議題。如莊老師未能出席本次討論會議,囿於時間的限制,日後恐難再另外安排讓莊老師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

三、莊老師的報告在網路上已廣為流傳,也引起方法論及數據正確性的討論,有需要莊老師加以清楚說明。且莊老師曾於今年3月5日於台大辦理之「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中,對本署回應朱淑娟報導的看法提出說明,但亦限於時間未能詳述。沈署長在當日也向與會人士承諾,將另行召開會議討論。會議當日雖不是以行政聽證會方式辦理,但對於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的釐清有實質的功效。

四、本署安排此次會議,已先徵詢莊老師的出席意願,也已配合莊老師的行程安排會議時間。因會議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之討論,屬學術專業之討論,邀請專家已考量不同觀點論述之學者專家,已屬公開之討論,因此只開放旁聽,未便同意非受邀請專家之發言。

樓上回應的是綜計處孫維謙科長耶

<p>如果這是一場純學術專業之於‘方法論‘的辯論切磋,為了未來研究健康風險方法的提升與尊重學術的中立和多元化,則此次會議的辯論不應該只針對莊教授的研究報告的‘爭議點’ 加以政治審判(see 開會通知的備註三)。</br>
</br>
應該將莊教授的研究視為一個作為’客體‘的案例,而不是作為’主體‘的爭議;應該將其案例的研究模型,和國光石化的研究模型,或其他的模型都一並列入討論,分析其個別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因此較好的和為避兔爭議的’健康風險研究方法辯證‘研究,作為一個學術專業議題,環保署因是投入資源作中長期的廣泛科學研究。不應是一場草率的政治口舌之爭。</br>
</br>
再者說,環保署的回應也是前後矛盾。其回應的第二點指出:’因莊老師在國光石化的審查會議中,主動爭取向環評委員說明他的評估報告...如莊老師未能出席本次討論會議,囿於時間的限制,日後恐難再另外安排讓莊老師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所以這絕不是一場純學術專業的‘方法論‘的辯論切磋,更也是一場對‘國光石化的審查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的說明會。</br>
</br>
而如果這也是一場會影響國光石化的審查的說明會,而又不是國光石化的審查會,那麼環保署的 ‘交叉詢問及答辯’ 的政治審判,雖想以學術之名加以美化,卻仍難掩其企圖影響審查結果的政治目的(see 開會通知的備註四)。</br></p>

咦.疑.俺錯亂了
陳秉亨
誰有,田姐兒,昨天怒標環保署的影片??給我一段作業績吧??
50 分鐘前 · 讚 ·
Mayer Su 和其他 4 人都說讚。
周秀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txPwDTs7E

媒體報導環保署3月24日召開「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及「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二篇報告的公開討論會,並非國光石化的環評審查會議,相關誤解環保署說明如下:

3月24日環保署本於職權召開之公開討論會,主要係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討論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論,其結果將適用於所有進行中及未來的環評案件。會議邀請論述及觀點相左的學者專家們與會,雖開放給一般關心此一議題的民眾、團體旁聽,因屬學術之專業討論,故未開放旁聽者發言。旁聽者聆聽不同觀點論述之意見,對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論及事實釐清可以有進一步的瞭解,但對國光石化環評審查之意見,仍可循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公眾參與機制表達。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環評審查自送件迄今長達一年多,已召開20餘次審查會議,該署已提供許多公眾參與機制供民眾、團體參與環評審查,曾參與環評審查會議旁聽及表達意見的人數經統計已近300百人。

環保署說明因本次討論會議屬學術專業之討論,所以該署邀請與議題相關之空污擴散、流行病學及健康風險評估專長的專家學者參加討論,醫界學者未具上述專長之學經歷者,並未邀請參加。環保署表示已於會議召開前,徵詢莊秉潔教授是否有具上述專長之建議人選,但莊教授並未推薦。

環保署表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適用的討論不限於國光石化,也將影響其他開發案件的環評方法與健康風險係數的選擇,因莊秉潔教授的報告在網路上已廣為流傳,也引起方法論及數據正確性的討論,有需要加以清楚說明,莊秉潔教授也認為「的確方法論上是有必要進一步釐清」,環保署召開會議公開討論並非介入學術的言論自由,係釐清環評審查過程所用評估方法相關的科學與事實爭議,使環評作業有一致的規則可資遵循。

24日國光石化健康風險方法論的會議,經與會專家5小時的討論,相信對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的釐清有實質的助益,但因尚未完成討論,環保署表示將儘速再擇期召開延續會議。參與本次會議的劉建國立法委員於會議最後亦肯定環保署的做法及會議召開之必要,環保署則再次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釐清事實之重要性。

會中旁聽人士關心是否參照美國制定PM2.5細懸浮微粒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問題。在國人平均壽命年年增加的情形下,改善環境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的濃度,可以讓國人平均壽命增加更多,相關標準環保署已經在積極研訂中。但歐美流行病學者研究PM2.5的健康影響,所獲結論為PM2.5的健康影響與PM2.5濃度呈直線關係,濃度愈低健康影響隨濃度降低比例減少,但沒有發現濃度閾值,也就是說即使PM2.5的濃度極接近零,還是有些微的影響。

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無論如何濃度要改善到閾值以下才可以接受。沒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到底要改善到多少才是可以被接受的濃度,變成了大問題。因為要改善到濃度完全降到零,可能要付出整體社會無法付得起的天價。因此沒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要設定改善到一個不是零的濃度目標,牽涉到改善的社會整體成本效益及社會願意為他付出多少的意願問題,這結果會因國家的不同而不同。

另一方面PM2.5細懸浮微粒的排放來源極為眾多,特別是車輛,幾乎是人人有關,使問題更為複雜。美國在設定改善目標過程,即有熱烈討論及數度變更目標值。我國目標設定固然是要參考美國的目標值,也要明確規劃出不同目標值下被要求降低排放量的管制對象與數量,並估計出我國因此要付出的社會整體成本,來找出社會整體付得起,且逐漸改善的漸進管制策略。

媒體報導環保署3月24日召開「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之影響」及「國光石化營運將比六輕石化營運致癌死亡人數多150%」二篇報告的公開討論會,並非國光石化的環評審查會議,相關誤解環保署說明如下:

3月24日環保署本於職權召開之公開討論會,主要係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討論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論,其結果將適用於所有進行中及未來的環評案件。會議邀請論述及觀點相左的學者專家們與會,雖開放給一般關心此一議題的民眾、團體旁聽,因屬學術之專業討論,故未開放旁聽者發言。旁聽者聆聽不同觀點論述之意見,對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論及事實釐清可以有進一步的瞭解,但對國光石化環評審查之意見,仍可循國光石化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公眾參與機制表達。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環評審查自送件迄今長達一年多,已召開20餘次審查會議,該署已提供許多公眾參與機制供民眾、團體參與環評審查,曾參與環評審查會議旁聽及表達意見的人數經統計已近300百人。

環保署說明因本次討論會議屬學術專業之討論,所以該署邀請與議題相關之空污擴散、流行病學及健康風險評估專長的專家學者參加討論,醫界學者未具上述專長之學經歷者,並未邀請參加。環保署表示已於會議召開前,徵詢莊秉潔教授是否有具上述專長之建議人選,但莊教授並未推薦。

環保署表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適用的討論不限於國光石化,也將影響其他開發案件的環評方法與健康風險係數的選擇,因莊秉潔教授的報告在網路上已廣為流傳,也引起方法論及數據正確性的討論,有需要加以清楚說明,莊秉潔教授也認為「的確方法論上是有必要進一步釐清」,環保署召開會議公開討論並非介入學術的言論自由,係釐清環評審查過程所用評估方法相關的科學與事實爭議,使環評作業有一致的規則可資遵循。

24日國光石化健康風險方法論的會議,經與會專家5小時的討論,相信對健康風險評估方法論的釐清有實質的助益,但因尚未完成討論,環保署表示將儘速再擇期召開延續會議。參與本次會議的劉建國立法委員於會議最後亦肯定環保署的做法及會議召開之必要,環保署則再次強調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釐清事實之重要性。

會中旁聽人士關心是否參照美國制定PM2.5細懸浮微粒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問題。在國人平均壽命年年增加的情形下,改善環境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的濃度,可以讓國人平均壽命增加更多,相關標準環保署已經在積極研訂中。但歐美流行病學者研究PM2.5的健康影響,所獲結論為PM2.5的健康影響與PM2.5濃度呈直線關係,濃度愈低健康影響隨濃度降低比例減少,但沒有發現濃度閾值,也就是說即使PM2.5的濃度極接近零,還是有些微的影響。

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無論如何濃度要改善到閾值以下才可以接受。沒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到底要改善到多少才是可以被接受的濃度,變成了大問題。因為要改善到濃度完全降到零,可能要付出整體社會無法付得起的天價。因此沒有濃度閾值的汙染物要設定改善到一個不是零的濃度目標,牽涉到改善的社會整體成本效益及社會願意為他付出多少的意願問題,這結果會因國家的不同而不同。

另一方面PM2.5細懸浮微粒的排放來源極為眾多,特別是車輛,幾乎是人人有關,使問題更為複雜。美國在設定改善目標過程,即有熱烈討論及數度變更目標值。我國目標設定固然是要參考美國的目標值,也要明確規劃出不同目標值下被要求降低排放量的管制對象與數量,並估計出我國因此要付出的社會整體成本,來找出社會整體付得起,且逐漸改善的漸進管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