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動辦理公共托育,才是少子化解藥
回應經建會1年380億元「催生方案」(民間團體聯合聲明稿)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0/12/31
資料來源: 

 

我國正面臨生育率崩盤的危機,托育費用昂貴,

女性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是最主要的因素。聯合報99.12.31報導,行政院經建會將擬定一年380億元的方案發放相關補助,但光發錢是無效的策略,我們主張:政府應轉而用心設計公共托育政策,把錢花在刀口上。

 

對少子化的跨國研究已經指出,「發錢」效果不彰,各種措施中唯一具有顯著效果的,就是妥善的托育制度。(如圖一)

圖一:德國發錢效果不彰,托育制度方為上策。

 

年輕家庭最欠缺的是協助照顧小孩的人手,以及近便、優質的公共托育機構,並不是只有錢的問題。我國托育制度向來紊亂無章,托育品質無保障,2007年行政院消保官抽查結果顯示,市場上托育機構不合格比例高達七成四!發錢,買不到家長的安心,也買不到跟孩子的良好教育。

政府應以錯誤的舊政策為鑒:每年一萬元的「幼兒教育券」自民國89年發放以來,教保人員工作條件日益惡劣、流動率高,無法提升幼兒托育品質。發錢也沒有減輕家長負擔,反而是變相鼓勵私立幼兒園漲價營利,導致家長根本「吃不到」。

因此,根本的問題是,新的少子化政策不能步上幼兒教育券的後塵!政府唯有主動建設「普及公共托育」,利用閒置國中小教室,擴大提供公、民共辦的幼兒托育服務,才能改變台灣托育過度營利化的不良現象。在公、民共辦基礎上,建立民主審議、家長參與機制,訂定透明合理的服務內容、管理規範、收費金額、人員薪給,才能讓眾多勞動家庭享受平價、優質、近便的托育服務,從而有效促進「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模式的良性生育。

面對少子化,發錢無用。請政府訂定配套法律與制度,否則花費甚鉅,照樣無法矯正托育市場的高價歪風。發錢,不能解決現代家庭的托育難題!

 

發起團體: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教保服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勞工陣線

新聞聯絡人: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劉毓秀 0956976806

教保服務行動聯盟 王淑英 0919633519

婦女新知基金會     簡至潔 0939617638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謝國清 0933767609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學者推動幼稚園評鑑,要幼稚園去錄用他們幼教系的學生,人事費調升轉價到家長,才是元兇。

說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漲價,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但是樓上所言,幼教師資必須取得幼教碩士、學士,因為人事費用增加,倒是會增加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