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什麼失敗?
兼論「後黨外時代」的政治格局

2008/05/07
政治評論家

一、前言

2008年的島內大選終於在一片抹黑、造謠、扒糞的聲浪中落幕,馬英九先生不但以58.5%、超過765萬票的壓倒性多數贏得了大選,更一舉拿下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和嘉義市等綠營傳統票倉在內的所有城市地區的過半選票。一般認為,這個結果不但意味著台灣人民對八年來貪腐失政的陳水扁當局的唾棄,也意味著台灣人民超越了兩蔣主政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省籍矛盾、南北差異和城鄉差距,用他們的選票否定了「福佬沙文主義」的民粹操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投票前夕謝長廷陣營大肆操作「一中市場」、「西藏暴亂」等議題,試圖召喚台灣人民「恐共、反華」的情緒。此舉非但沒能撼動望治甚殷的選民意志,更有超過六成四的台灣人民以「拒領公投票」的實際行動來粉碎民進黨假借「住民自決」遂行「法理台獨」的企圖。

選後,民進黨雖然行事如儀的舉辦了幾場「擴大檢討會議」,但是面對著數十年來辛苦積累的政治資產可能就此土崩瓦解的壓力,非但最該為八年來的貪腐失政負責的黨政要員紛紛缺席,就連號稱要務實改革、世代交替的黨內中生代,在砲聲隆隆的煙硝中仍然難掩派系傾軋和主席改選的算計。至於,民進黨到底為何會失敗?它到底繼承了甚麼,又背叛了什麼?為何僅短短的八年執政就讓它走到台灣人民的對立面?凡此種種都掩埋在親日派(辜寬敏)、旅美派(蔡同榮)和務實派(蔡英文)等各色台獨勢力的力爭黨權的隔空叫陣下,絲毫也挑不起黨內政治菁英的注意。

本文的旨趣不在於借箸代籌,對於民進黨黨內的派系傾軋以及黨主席選舉也不感興趣,更不會天真的以為只要耍耍嘴皮、唱唱高調就可以「治病救人」。但是,民進黨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它的興衰和動向非但牽引著本土派群眾的歷史感情,也深刻的影響著島內政情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是否會就此矮化成為代表「中南部農業縣分福佬沙文主義」政黨(沈富雄語)而最終走向泡沫化?抑或脫胎換骨成為一個主張「現狀獨立」的中間偏左的政黨,與國民黨革新保臺派聯手打造一個「對外一致(親美反共)、對內競爭(轉型正義)」的政治格局?又,台灣人民經歷了十多年來的民粹主義叫囂,是否真的像是出了一場民主痲疹,雖然頭痛發燒而且滿臉膿包,但一經痊癒就此終身免疫?還是像得了民粹主義瘧疾,就算沒有致命,也要三不五時的忽冷忽熱,打打擺子?或許,這才是台灣人民,以及所有希望海峽兩岸和解、合作、和平發展的朋友們所關心的議題。

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過去數十年來,民進黨之所以能在國民黨軍事戒嚴體制下迅速茁壯,進而取得政權。總的來說,有二個基本要素:一、是利用國民黨早期的省籍差別待遇,巧妙的將「台灣意識」異化為「台獨意識」,在意識形態戰場上取得了「本土化」的詮釋權;二、是利用民營資本與黨國資本的矛盾,取得台灣資產階級的經濟挹助作為物質基礎。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台灣在東西冷戰、軍事戒嚴體制下依靠貿易保護和壟斷生產來進行國家資本積累的條件下,民進黨的本土化意識非但有利於挑戰國民黨的威權體制,也有助於本土資產階級挑戰黨國資本,奪取一級加工產業的戰略高地;一旦冷戰結束,新自由主義經濟當道,民營企業集團喪失了壟斷利潤的經濟誘因,而民進黨的台獨意識日漸成為民營資本因應市場競爭和追求擴大積累的絆腳石。為了擺脫這種意識形態的制約,民營企業集團被迫重新向國民黨靠攏,而日漸崛起的大陸市場和區域經濟整合,就是促使本土產階級政治轉向的外部條件。

事實上,台灣與所有的移民社會一樣,為了在先來後到的各個族群間重新分配資源,族群間的嫌隙和摩擦由來已久。除了因季風、氣候等偶然因素來台的先人之外,有計畫的大規模移民大約從明鄭時期開始,1683年康熙政府收復台灣之後在渡海禁令之下,仍有大量的泉、漳、潮、惠的「福佬人」和「客家人」在商人資本的鼓勵下移居台灣,發展出有別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商品化農業經營」,輸出大米和蔗糖來交換華南一帶的手工工業產品。移居來台的漢人除了經常與世居島上的原住民族產生衝突之外,在泉漳之間、閩客之間也長期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貿易利益而時有爭鬥。這場歷經康、雍、乾、嘉慶、道光、咸豐數代,導致在200年間台灣人口沒有任何自然增長的「分類械鬥」,一直要到西元1860年天津條約向西方國家開放通商口岸,台灣的政治經濟中樞從以米糖生產為主的嘉南平原,轉移到以茶葉、樟腦等非糧食作物為主的北部丘陵地時,才在客家人種茶、漳州人掌握製茶技術和運輸、泉州人控制貿易的經濟前提下,嘎然而止。

「分類械鬥」的歷史說明了台灣族群問題的經濟本質,文化衝突只是它的表現形式。民進黨長期操弄族群意識來累積政治資本,為了抓緊在住民中佔有70%的福佬族裔作為後盾,有意識的將族群意識本質化,刻意的在閩客之間、1949年來臺的各省籍同胞和所謂的「本省籍」住民之間,劃下一道道歷史與文化的鴻溝。一但表現在這種文化衝突背後的經濟矛盾因為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轉移,意識形態就會喪失其內容的規定性,逐漸「空名化」而喪失其社會動員的力度,甚至異化為一種宗教式的信仰,反過頭來制約了自身的發展。晚進民進黨動輒以「愛台灣」這個空名來檢驗黨內外對手,並受制於少數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事實,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三、民進黨是國共內戰和東西冷戰的歷史產物

台灣歷史上另一次大規模的移民以及隨之而來的族群問題,既是國共內戰和東西冷戰的結果,也是民進黨藉以崛起的歷史前提。

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為了鞏固政權,蔣介石一方面利用內戰和冷戰的契機,全面肅清島內左翼愛國主義力量;一方面接受美援機構的擘畫與挹助,通過贖買政策實施「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成功既解除了台灣地主階級的封建勢力,也消滅了台共在農村發展的社會基礎,更創造了六○年代台灣工業化的歷史前提——大量保守、分散、可供剝削的小農階級。喪失封建利益的地主階級,一部份人在國府的壓力下,通過贖買政策接手台灣水泥、農林、工礦、紙業等公司股票轉型成為產業資本家;一部份人選擇流亡海外,聯合日本右翼軍國主義勢力,直接(如廖文毅、辜寬敏)或間接(如林獻堂等人)的投入台獨建國運動,成為島外反蔣勢力的濫觴。

五○年代國民黨當局透過「肥料換穀」、「隨田徵賦」,以農村破產為代價實現了「以農業扶持工業」的經濟戰略。六○年代初期,國府在進口替代的基礎上,進一步引進外國資本,推動出口導向工業化,將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擠壓到「加工出口區」。台灣正式整合進入美、日國際分工體系,形成美(技術)日(中間原料)臺(加工出口)三邊貿易結構。由於國民黨當局為了安置1949年來台的180萬各省籍軍民同胞,長期把持黨、政、軍、特、教育、文化等各個部門職務,阻斷了喪失土地利益的省籍菁英的就業渠道,加上流離到都市的破產小農子弟,只能在工業部門從事底層勞動或在都市邊緣自雇營生。部份地主階級的知識菁英利用台灣人民對省籍差別待遇的不滿,開始投入地方選舉,開啟了台灣民主運動的序幕。活躍於「鄉紳問政」時期的省籍菁英(如郭雨新、許世賢、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等人),雖然大多出身於地主階級,但是為了號召破產小農的支持並未主張地主階級的特殊利益,反而結合親美反共的大陸籍自由主義知識份子(如胡適、雷震等人),以「地方自治法制化」和「捍衛結社權」為名推動組黨運動,成為白色恐怖之後島內反蔣勢力的開端,也確立了台灣黨外民主運動親美反共的基本性格。

這場以「自由中國事件」告終的組黨運動,雖然因為社會基礎尚未成熟而慘遭國府壓制,但是省籍菁英在議會問政時期的批判力,以及主掌地方政權時期的「清廉勤政」形象,卻成為七○年代繼之而起的「黨外民主運動」的歷史資產。同時,濳藏在地主階級思想上的「皇民化」遺緒,也因為國民黨政權的軍事高壓、官僚腐敗和省籍差別待遇,而得以假借「民主化、法治化和本土化」之名來借屍還魂,提供了日後島內外兩股反蔣勢力合流成為台獨運動的契機。

七○年代,美國政府在美元匯兌危機中被迫改變東亞戰略,緩解了對中國的圍堵。如果說1991年蘇聯解體和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出現,標誌著東西冷戰體制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那麼,1971年美國宣布放棄黃金/美元兌換機制,就是在反共堡壘上鬆脫掉落下來的第一塊磚頭。在尼克森「以對話代替對抗」的和解政策的主導下,從「中日建交」、「台灣退出聯合國」到「中美建交」,一連串的外交挫折在在挑戰了國民黨統治的合法性。部份留學美國的地主階級子弟,一方面基於根深蒂固的反共思想;一方面對於國民黨的統治喪失信心,從而在國際反華勢力的鼓勵下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主席蔡同榮),以所謂「臺地位未定論」為口實,主張通過「公民投票」的手段來實現台獨,並與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主席辜寬敏)、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等海外組織合流成立「台灣獨立聯盟」,成為海外勢力最大的台獨團體。

面對這種內外交逼的政治形勢,銳意革新的蔣經國在蔣介石去世之後,一方面通過十大建設來實現「重化工業化」(第二次進口替代),將台灣的產業結構改造成一個由一次加工(國營壟斷)、二次加工(民營壟斷)和最底層、數量也最龐大的加工出口產業(中小企業)所共同組成的「垂直分工、市場在外(美)」產業體系;另一方面推動行政革新並啟用台籍菁英,試圖以「親美、反共、革新保台」的基本政策來延續其政權的合法基礎。但是,由於台灣石化、鋼鐵工業先天上存在著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產業特性,位居金字塔上端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產業又享有壟斷利潤。因此作為台灣出口大宗,在量上又佔台灣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企業(多為台籍),既要滿足上游工業的壟斷利潤,又要獨自承擔國際市場的價格風險,便日漸匯流成為一股反對黨國資本、反對壟斷事業的社會力量。七○年代中期後,以「美麗島集團」為代表的黨外民主運動,正是代表台籍中小企業的利益,結合都市中間階層日漸升起的民主化要求而展開的一場「資產階級奪權運動」。這一場奪權運動在1980年高雄事件之後,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在民營企業集團的挹助下,不但成功的迫使國民黨當局解除軍事戒嚴實施民主選舉,更在2000年利用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分裂的契機取得政權。

綜觀這場「資產階級奪權運動」成功的原因:

首先,民進黨奪得了在意識形態戰場上的詮釋權。民進黨繼承了鄉紳問政時期「台人執政、清廉勤政」的歷史形象,利用國民黨執政的省籍差別待遇,將成形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民心懷祖國、關愛鄉土的「台灣意識」,轉換為要求台灣人當家作主的「台灣人意識」(說穿了就是福佬沙文主義),再以「歷史的悲情」為口實,將這種省籍情結轉化為「本土政權」與「外來政權」對決的「台獨意識」,巧妙的奪取了「本土意識」的詮釋權。正是因為掌握了這種「本土化」的詮釋權,兩蔣主政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省籍矛盾、南北差異和城鄉差距,都可以輕易的被化約為「外來統治集團」把持政權的結果。因此,只要喊上兩句「愛台灣」就能夠號召出都市中間階層和工農群眾的支持。

其次,民進黨取得了台灣資產階級這個物質基礎。八○年代中期,台灣中小企業在台幣升值和自由貿易的壓力下大舉轉移到中國大陸,代表中小企業利益,具有濃厚反壟斷情緒的「美麗島集團」日漸喪失其經濟基礎。長期享有壟斷利益而日漸坐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一方面既是在國民黨的羽翼的保護下才得以發展;一方面在金融管制和黨國資本壟斷的雙重限制下,迅速積累起來的鉅額資本卻也苦無出路。因此,這些民營企業主表面上維持著對國民黨政權的拳拳服膺,暗地裡卻開始資助「美麗島辯護律師團」的個別成員,並將之扶持成為反對運動的政治明星。同時,民營企業集團利用中小企業出走,美麗島世代衰微的契機,全力扶持「美麗島辯護律師團」奪取民進黨的領導權,再以民進黨作為其政治上的代表,利用美國霸權主義國家在全球範圍推動新自由經濟的大氣候,以「民營化、自由化、去管制化」為口實來挑戰黨國資本的壟斷地位,藉以染指一級產業(如輕油煉解和煉鋼廠)、金融服務業和航空運輸業等經濟戰略的管制高地。

正是上述的這兩個因素的統一,成功的在2000年將陳水扁推上台灣領導人大位,也讓本土資產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也正是因為上述兩個因素的矛盾,才讓民進黨政權在2008年大選中潰不成軍而黯然下台。

四、民進黨為什麼失敗

從1983年開始,以直接消費品生產、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中小企業為了追求廉價勞力,紛紛轉移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與此同時,東亞地區在冷戰時期所形成的「垂直分工、市場在外(美)」國際分工體系(東南亞提供原料,日本生產中間原料,四小龍組裝出口)也開始轉型成為「區域製造業網絡結構」,提供了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結構動力。(請參考〈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劃下的歷史抉擇〉一文,陳福裕,2002)為了因應這個變化,九○年代台灣進行了一次產業結構調整:一部份是納入東亞區域分工,提供中間原料和零組件出口的傳統產業;一部份是作為加工環節納入國際壟斷資本再生產循環的晶元代工等半導體工業。前者,因為下游廠商群聚中國大陸,不得不以大陸市場做為依歸,甚至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大陸地區;後者在國際壟斷資本的羽翼下,原本可以無視於東亞區域整合的趨勢而偏安海隅,但也因921震災暴露了台灣作為晶元加工基地的不確定性,國際半導體資本被迫調整全球佈局之後,也認識到將生產基地部份轉移到中國大陸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但是,陳水扁執政以來,一方面為了籠絡少數台獨基本教義派群眾,繼承了李登輝主政時期的「本土化」路線,延續「戒急用忍」政策限制台灣產業外移;一方面在失去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主作為群眾基礎的情況下,轉而強化台獨路線,以民粹主義號召在兩岸經貿往來中雖非直接受害,但卻也少有好處的工農群眾的支持。這一點固然是為了選戰考量,卻也是符合綠營「親美、反共」的傳統意識形態,只是它的結果非但導致台灣經濟長期停滯,也違反了台灣資產階級的利益,最終遭到主流民意的背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2005年「反分裂法」出台後台灣資產階級紛紛表態支持,以及隨後連戰先生訪問北京進行國共和解時取得60%以上的民意支持,而隔年二次訪問時,隨行的50位業界代表其生產總額竟超台灣工業產值一半,看出端倪。

有鑑於此,陳水扁當局一度想利用「二次金改」來攏絡台灣的金融資本家。但是,金融資本並無獨立的性格,它的利息率一方面受到產業利潤率的制約,也受制於國家機器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也就是說,它在政治上一方面以產業資本馬首是瞻,一方面也是「永遠的執政黨」,實難成為一個落日政權的堅實盟友。更何況,一旦台資企業因為政治干預而被迫切斷了它與台灣的金融臍帶,轉而在大陸的票卷市場和金融市場尋求集資的渠道,這對台灣金融資本來說無疑將是一場災難。因此,就台灣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而言,提供一個安全、開放、和平發展的兩岸政策是他們對執政當局的共同要求,而陳水扁當局日益強化的台獨路線正好與這個要求背道而馳。

正是這種結構上的矛盾,使得民進黨在執政的短短八年期間就喪失了它的的階級基礎。

最後,作為黨外民主運動傳統支持者的都市中產階級,他們大多是高學歷、高所得的受薪階層。他們的職能是建立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分工、所有權與管理權相分離的新的社會基礎上(例如,現代企業管理者,服務於流通部門的金融、服務業從業人員,高新科技的研發人員等等)。他們一方面代替資本家執行資本的職能,一方面分潤資本家所佔有的剩餘價值。因此,雖然因為職位的高低,以及對資本積累的貢獻不同,他們在收入的分配上有著極大的差異。但是,他們大多繼承了資產階級的假意識,甚至極力尋求晉身為資產階級的預備隊,在政治上通常與資產階級同聲一氣。由於他們長期活躍於產業部門和流通部門,掌握相當的經濟資訊。他們深信,只有兩岸經貿的進一步整合才是台灣經濟復甦的活水源頭,也只有在兩岸經濟活絡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擴大企業獲利,保障他們自身的經濟收益。加上,近來由於台灣社會的兩極分化,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的集體下滑,形成了一種「對民進黨不滿,對國民黨不放心」的社會情緒,而2004年的兩顆子彈以及陳水扁家族及其扈從的貪污腐化,也在在挑戰了他們崇尚代議民主以及程序正義的傳統價值。

2006年如潮水般湧上台北街頭反貪倒扁的百萬紅衫大軍,正是都市中產階級集體焦慮的表現,他們在政治上的消極與逆反,恰恰成為壓倒民進黨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五、馬英九政權在兩岸問題上的兩面性

即將在520登上權力舞台的馬英九,雖然在民進黨失政貪腐,違法亂紀的背景中,以其個人長期苦心經營的社會形象和人格特質擄獲人心而登上大位。但是更值得重視的是,馬英九在本質上既是蔣經國「親美、反共、革新保台」政策的直接繼承人,也是「技術官僚掌政」最大的受益者。分析馬英九的個人條件,除了長期以清廉自期的「不沾鍋」形象外,主要還包含了兩個思想特質:一個是依法行政的法治國家主義;一個是求真務實的技術官僚作風。這兩者,一方面作為台灣現代性的象徵(特別是在319槍擊事件之後),滿足了台灣人民這個階段望治甚殷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馬英九作為小蔣晚年刻意栽培的技術官僚,也召喚了台灣人民對蔣經國晚年的歷史記憶,那就是在「親美、反共、革新保台」旗幟下實現經濟的高速成長。

韋伯式的法治主義,根源於對自然法和西方代議政體的信心,是冷戰時期親西方知識菁英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馬英九作為美國霸權勢力所刻意栽培的第三世界知識菁英,他的「反共」是深入骨髓,內外一致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馬英九求真務實的技術官僚作風,卻又促使他不得不屈服於客觀經濟規律,在後冷戰時期接受了兩岸「共同市場」的概念。

這兩因素看似矛頓卻又實質統一。因為「親美、反共」,所以馬英九採納了美國「不統、不獨、不武」的基本立場,將兩岸關係定調在所謂「互不否認」,其實就是「兩個中國、維持現狀」的基本點上(這一點可以從馬英九在輿論的撻伐聲中,仍然力挺賴幸媛出掌陸委會得到證實);因為要「革新保台」,馬英九也務實的認識到只有依靠「兩岸共同市場」才能活化台灣經濟命脈,才得以為「維持現狀」厚植經濟基礎。要實現這個願望,他就必須與北京對等協商,謀求解束兩岸的敵對狀態的種種可能。因此,雖然我們相信馬英九在執政期間不至於對兩岸和平做出挑釁和破壞性的行為,但是對於他是否能夠超越美國所制定的兩岸「不統、不獨、不武、不和」的政治紅線,轉而致力於推動兩岸和平框架,為民族的和平統一奠定基礎,實在不敢寄予厚望。

此外,國民黨在李登輝主政期間為了進行奪權鬥爭,假借「國會改選」之名將長期盤剝地方政治經濟資源的地方派系中央化,導致黨內黑金充斥。當前的國民黨,基本上就是由地方派系政治人物和後蔣經國時代的技術官僚這二種成份所組成。前者以立法院為根據地,以王金平為代表人物;後者,以轉戰縣市地方首長的行政官僚和馬團隊為主。雖然,大選的結果基本上壓制了隱藏其中的省籍情結,但是,以馬英九的個人聲望和黨內的基礎,非但無法遏制貪腐的現象,雙方在兩岸問題上也並不一致。因此,不管是從主觀認識或是外部條件看來,在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具有相當的侷限性和兩面性,其進步意義恐怕遠不如2005年連胡會新聞公報所揭櫫的「五點共同願景」。

六、「後黨外時代」的政治格局

台灣社會經由2005年底以來的一連串選舉,基本上已經在藍綠之間實現了板塊移動。如果說,經過這一連串的政治滌洗,台灣人民總算跳脫了族群動員的民粹操弄,將台獨基本教義派所虛構的「台灣民族論」掃入歷史的垃圾堆,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合理的估計。但是,如果根據上述對民進黨敗選原因的結構性分析,就率爾做出民進黨和台獨勢力最終走向泡沫化的結論,並據此論斷馬英九的執政將會使民族統一的道路步向坦途,似乎又是一個過度樂觀的推論。

民進黨是否會矮化為如沈富雄先生所說的:代表「中南部農業縣分福佬沙文主義」政黨而最終走向泡沫化?還有兩個值得觀察的指標:

(一)黨內務實派台獨與主張「國家建構論」的學運世代,能否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稱是中華民國」的共識下進行政治結盟,對內奪取黨權,擺脫貪腐結構,轉型成為一個承認現狀獨立的中間偏左政黨;對外尊重多元族群價值,拋棄排它性色彩強烈的「台灣民族論」,承認國民黨的「本土性」,並在這個基礎上與「革新保台派」聯手打造一個出「對外一致(恐共反華),對內競爭(民主化、轉型正義)」的政治局面。如此一來,即便民進黨未來不脫長期在野的命運,都將是左右台灣政局,維持並延長海峽兩岸分治、分立現狀的主要力量。

(二)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指標是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當前民進黨的客觀困境在於:一方面,為籠絡長期接受其意識形態宣傳而頑固化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在兩岸政策上幾近「鎖國」的做法與民營企業集團的利益相對立,因而喪失他們在財政上的挹注;一方面,為了彌補日漸空虛化的財政支持,利用執政優勢掏空或濫用行政資源,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甚至違反了西方代議政體程序正義的最後防線,挑戰了都市中間階層的傳統價值。

目前維繫著民進黨合法性的,只剩下利用在南部縣市的執政優勢,透過老農年金、敬老津貼的發放,籠絡鄉鎮地區的基本票源。一旦民進黨在明年縣市長選舉前無法完成政黨改造,解除中間階層的疑慮,從而讓國民黨候選人趁隙奪回南部縣市的執政權。喪失行政資源的優勢將會刺激黨內激進派抬頭,利用台獨運動激進化來鞏固基本教義派的票源,走回黨外時期群眾運動的老路線。這個發展的結果,在絕大多數民眾歷經二十多年的政治鬥爭,普遍希望休息養生,發達經濟的心理背景下,民進黨的泡沫化將是一條不可避免的道路。如此一來,黨內學運世代為了延續政治生命,將會毫不考慮的選擇「破殼而出」,聯合各個社運團體重新組建一個中間偏左的溫和派台獨政黨。從此,台灣政局將會走入一個「一黨獨大、多黨監督」的新局面。

總之,綜觀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經由白色恐怖對左翼愛國主義力量的戕害之後,儘管天空中搖曳著各種形形色色的旗幟,但是主旋律還是民營資本跟官僚資本的鬥爭,是一場資產階級的奪權運動。過程中即便被塗抹上一些族群矛盾、地域矛盾,甚至是統獨矛盾的色彩,但是也只是作為權力的分配的口實,並未涉及到對體制的全面反叛和決裂。反觀,作為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問題,在它還沒能上升到主要矛盾之前,就因為資本外移所帶來的去工業化而暫時退下舞台。因此,當前我們所面對的形勢是,堅持「台灣民族論」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在式微的過程中,或許會進一步激進化,但無可避免的終將邊緣化。而未來橫埂在民族和平統一的道路上的,將可能會是由國民黨的「革新保臺派」和民進黨「現狀台獨派」所合力構築的、以超過七成的民意為基礎材料所打造起來的「親美、反共(華),維持現狀」的政治堡壘,以及,在這個堡壘的外部由國際上各種反華勢力所深深挖下來的壕溝。

回應

民進黨「至少」不會賣台 ?!
2008.11.04. 呆胞我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1104

我想,當初選給謝長廷的都知道,他和馬英九的政見好像不相上下。
不過選給他的最大原因應該是,「至少」他不會賣台。
因為台灣意識啦~ 台灣人啦~
事實上,民進黨真的「至少」不會賣台嗎?
相反地,你能確定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人就不會賣台嗎?
是誰規定的,還是有前例?
好哩加在 ~ 謝長廷沒當選,要不然10天就「賣台統一」了。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1102)
我想只是,DPP是溫水煮青蛙,馬英九用快速爐在燒。
以「台獨」理論來說:
民進黨不堅持「台獨」,同意中華民國(台灣)時,
就是在賣台了。

-----------------------------------------------
民進黨執政,會有台灣國?
2008.11.04. 呆胞我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11042

人家說「經一事,長一智」 ,台灣人沒有這種觀念。
「民進黨執政,會有台灣國」,簡直是放屁。
這八年來是假的喔~
只有真正的獨派執政且宣佈獨立,才可建立台灣國。
假台獨、真政客的陳水扁,競選前說,執政後不會宣佈台灣獨立。
公投前說,不論公投結果,不會宣佈台灣獨立。
投民進黨,你會有「台灣國」?吃屎卡好。
DPP制憲沒作到,偷雞摸狗的事倒是幹了一些。
投給民進黨的要台灣國的台灣島民再不看清楚,死好。

電視專訪 柯文哲重批民進黨中央新潮流
2019-02-19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19日電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18日晚播出的電視節目專訪中,再度重批民進黨中央與新潮流系,稱民進黨黨內有派、派內有系,新系是「國家禍害」,黨中央則是充滿「政治算計」。
柯文哲接受「關鍵時刻」主持人劉寶傑專訪,節目在18日晚間10時55分播出。他坦言討厭新潮流,並指新潮流是典型派系,往往是派系利益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北農前總經理吳音寧到台北市長提名,都是派系利益優先的例子。
這是柯文哲在同一天內第二次公開批評新潮流。18日早上他也對媒體表示,新系是「國家禍害」。
柯文哲說:「2018年民進黨大敗,白綠分手不是最主要的理由嗎?」他認為,若白綠沒有分手,就算高雄市長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捲起一股韓流旋風,影響也不會這麼大。他說,民進黨高層都在「政治算計」,到最後「人格扭曲」。
對於2018年選舉,他認為一開始是狗搖尾巴,後來是尾巴搖狗,然後尾巴掉在地上自己都會搖;剛開始是名嘴被煽動製造一股氛圍,之後民進黨就被少數聲音綁架;而作家吳祥輝就是掉在地上的尾巴,掉在地上都還會自己搖擺。
面對劉寶傑詢問「你覺得都是民進黨中央在發動的」,柯文哲表示,「大家都成年人了,智商也不是在70以下,大家不要裝了(台語)」。
柯文哲嘲諷地說,「不要跟我講說什麼每次在選價值、選理念,大家不要裝了(台語)」。他說,他是二二八家族,最讓他忿忿不平的事情就是被打成共產黨。他說,「到今天為止,柯文哲在台灣主體性、台灣優越性、台灣民主自由的堅持,對台灣土地的感情,我到底做錯什麼事情?我不過講了一句兩岸一家親。」
柯文哲表示,當時會講兩岸一家親,是為了舉辦2017台北世大運,「台中的東亞青運,不是不見了嗎?」他說,「你民進黨如果那麼厲害,不然你自己去處理」。
柯文哲強調,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對中國只是表達善意,畢竟台灣對外貿易比重高,「你明明就在跟人家做生意,每天要跟人家嗆聲,到底是在搞什麼?」

民進黨能繼續否認中華民國憲法的合法性嗎?
李瑞木 (2012年12月4日初稿)

1951年舊金山合約簽定前,美國早於1945年將臺灣正式移交給中華民國;因為,戰前戰後,當時的台灣人民確實「願意」歸屬中國。有人說:1945年的台灣人民是被騙才會「迎中國王師」,才會去參與1947年的制憲,不能算數!被騙?當時有人覺得被騙嗎?還是1947年228事件以後,才有人「後知後覺」地認為被騙?1991年後,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前後「自願」參與過七次修憲,最後一次還是在陳水扁主政時發生的,難到都是被騙?陳水扁也被騙嗎?民進黨及其在體制內當過總统、副總统、院長、政務官、國會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的黨員,特別是參與過修憲的人,也都一再被騙嗎?
舊金山合約簽定於1951年9月8日,日本才正式「在法理上放棄台灣主權」;但中華民國早已在1945年10月,就已從日本手中取得「實質上有效統治台灣」的事實。舊金山合約簽定後,日本又與中華民國簽定中(台)日和約,互派大使,互相承認主權(當然包括中華民國對臺灣的治權);美國及西方各國也都和中華民國互派大使,互相承認主權(當然也就包括中華民國對臺灣的治權);造成臺灣地位已定的政治現實。美國已不可能再軍事佔領臺灣,或將臺灣變成美國一州或托管地。
很多傳統獨派不以為然,搬出「開羅宣言沒有法律效力」、「舊金山和約沒說台灣給誰,台灣地位未定」、「蔣介石政權非法佔領台灣」、「軍事佔領不移轉主權」等理論;但都無法否認或改變中華民國自1945年以來,就有效統治臺灣的政治現實。
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一中原則」正式確立。當時,美國與西方國家都希望蔣介石接受二個中國的安排,留在聯合國,不幸被蔣介石拒絕。美國等了七年才於1979年和中共建交,「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安排才變成不可能。可是,美國仍堅持中國不能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已造成中華民國或臺灣只能暫時維持「事實上獨立」而非「法理上獨立」的國際政治現實。急獨派說中華民國不被世界承認,但換成臺灣共和國更不可能被國際承認。
1998年6月第二次克江會談,克林頓又以口頭(非文字)方式,明確宣佈美國的「新三不政策」:「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與臺灣加入聯合國。」急獨派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老美、不怕老共,什麼攏嘸驚,繼續推動獨立建國運動;但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能嗎?
在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民進黨,前後參與過七次修憲,最後一次還是在陳水扁主政時發生的。上至總統、國會議員、縣市長,下至縣市議員、村里長,均由臺澎金馬的公民投票選出並定期改選;實質上,已成功地造成了兩國並存的政治事實。換言之,這部憲法與1947年制定的憲法,在實質上已產生質變的效果。在領土及公民權的範圍,及政府制度…等的調整,已成功地建立了「中華民國」在實質上只是立足於臺澎金馬的主權獨立國家。
因此,民進黨要全面否認中華民國及這部憲法的合法性,很難獲得選民(尤其是淺藍及中間選民)的理解與支持。這對民進黨能否再執政,至為關鍵。
我曾對中文聖經將耶和華翻成道教的神「上帝」,提出異見。多數牧師信徒雖然心有同感,但要改譯新的名號兹事體大、有現實上的困難。有一位牧說:God、Lord、耶和華、天主、上帝都是人給神的名號,重要的是靈(魂)、精神、及內含,只要心存敬意,不必太執著名號。這位牧師甚至說,就是用阿猫、阿狗、番薯、菜瓜…也沒有什麼不可;才讓我啞口無言。基督徒用道教神的名號「上帝」來呼叫他們的神,他們及外人也都知道此上帝非彼上帝。道教的神也不會不知趣地跑來看:基督徒有什麼事須要祂的幫忙?
因此,急獨派如能重視獨立建國的(靈)魂、精神、及內含,暫不執著名號(中華民國、臺灣共和國、或打狗(高雄)共和國、打貓(民雄)共和國…);那麽先幫民進黨執政,借中華民國的體(及名號、旗歌等),還(獨立建國的)魂,或許是個可以考慮的選項。這個陽謀,中間及淺藍選民應該不會反對;由於不改變現狀,國民黨、中共、美國及國際社會都無從反對,成功的機率是很高的。
如果,急獨派仍然不願意;那麽,大家分進合擊,就放手讓民進黨去走中華民國體制內的路線吧!民進黨如繼續被急獨派制約,不能「勇敢向前走」,難免在2016年大選時又重演「中美聯手救國民黨」的戲碼。急獨派真要想學蔣介石,阻止民進黨或臺灣走向中華民國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的機會嗎?

蔡英文暗挺黨外,卻要選黨主席,動機不良
◎ 傅雲欽(律師 / 建國廣場負責人) 2014.03.15

蔡英文這位在以前的反動運動中缺席,不見人影,到了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為了當官才加入民進黨的投機政客,今天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了。
蔡英文說:「今天我宣布參選黨主席。我是要讓台灣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再一次讓他們把對國家、社會、家庭、與自己的希望放在民主政黨上面。」
「要讓台灣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把希望放在民主政黨上面」?蔡英文身為民進黨員,卻暗挺不屑民進黨的無黨籍的投機政客柯文哲選台北市長,用行動向民眾表示民進黨內無人,大挖民進黨的牆角,她這種行徑叫「相信政黨」嗎?她不相信自己的黨,也不相信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呂秀蓮、顧立雄等「同黨人(離心離德,不適合用「同志」一詞)」,現在為了選黨主席,卻說「要讓台灣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把希望放在民主政黨上面」,真是狗屁不通!有誰會相信這種屁話呢?
蔡英文不相信民進黨,暗挺黨外投機政客柯文哲,卻要參選黨主席,動機何在?答案很簡單。民進黨雖被她和謝長廷這些「吳三桂」搞得破落不堪,但還沒有崩盤,還有一些剩餘價值可供利用。她還想利用民進黨,把它當作搶食2016年政治大餅的墊腳石也。
仔細分析起來,蔡英文這個投機政客比柯文哲更投機。柯文哲不屑民進黨,又想利用民進黨的人脈等資源,固然可恥,但他還不敢混入民進黨,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持民進黨黨證」的假面人。蔡英文則不然。她也不屑原來的民進黨(或稱典型的民進黨),也想利用民進黨的人脈及其他資源,但她卻堂而皇之,混入民進黨當蠹蟲,甚至想當黨主席,這比柯文哲還要可惡。
蔡英文認為民進黨的信賴度一直在下降,她主張讓民進黨轉型,重建信任。蔡英文說:「民進黨必須與時俱進,讓黨所追求的理想,所堅持的基本價值,所制訂的政策路線,能夠跟上時代潮流,回應廣大的民意,成為引領趨勢,推動台灣正向改變,為人民創造幸福的進步力量。」這些話和她一向的發言一樣,冠冕堂皇,但空空洞洞。讓民進黨變得更進步,更獲得民眾的信任,廢話!有哪個民進黨員會反對這個?!問題在具體作法。她所謂「黨所追求的理想,所堅持的基本價值,所制訂的政策路線」是什麼,她沒說出來。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中的正名、制憲、公投等法理台獨的理想,有在她的腦裡嗎?
蔡英文根本不是運動型人物,只是投機政客。她和謝長廷、柯文哲一樣,得了「中華民國」體制內的政治大頭症,極端現實,腦袋中只有選票,是民意的跟屁蟲。她才不管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中的什麼正名、制憲、公投等法理台獨的理想,她絕口不提這些,她只想躋身於「中華民國」體制當官。庸俗的媒體說她是「非典型的民進黨人」,這本來應該是一種嘲諷,但她不以為忤,反而引以為榮。她所謂的轉型,就是讓民進黨放棄法理台獨,安於「中華民國」體制。
今天,她又說:「民進黨要成為一個有包容力的政黨,重建社會信任,和公民團體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結合社會上有共同理想和價值的團體,一起推動台灣正向改變。」什麼叫做「有包容力」?如有不屑民進黨的投機政客出來選舉,民進黨也要禮讓他嗎?什麼叫做「和公民團體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她以為公民團體永遠只有挺民進黨選舉的份,不會推人出來和民進黨搶位子嗎?如果公民團體推人出來搶位子,民進黨也要禮讓他嗎?什麼叫做「結合社會上有共同理想和價值的團體,一起推動台灣正向改變」?說穿了,就是:「我不會搞台獨(法理上),社會各界放心,不要組織第三勢力,共同支持我選2016年總管,把國民黨拉下台就好了。」
蔡英文說自己是「成熟的政治人物,不需要被保護」。是的,她很「成熟」,成熟到「爛透」了。「臭柑渡籠」(一個臭橘子會傳染到整籠橘子都爛掉),滲透力強得很,能把民進黨搞垮,當然不需要被保護。她從加入民進黨,並擔任大陸委員會主委以後,不斷開放台商對大陸投資,2012年大選選輸以後,她和謝長廷一樣,像中邪一樣,以為敗選是因為差「兩岸政策變更」的最後一里路,然後配合謝長廷,想要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變更為向國民黨靠攏。國民黨傾中,蔡英文也要把民進黨搞成傾中,國、民兩黨比賽媚共爭寵,她真「成熟」啊!
蔡英文這樣的媚俗投機的爛政客居然也是民進黨的一個「太陽」,人氣很夯,可見民進黨人及其支持者也是一群爛貨。這批人雖然「揬卵」(tu̍h-lān)國民黨,但頭腦不清楚,亂找廟拜,無魚蝦也好,把蔡英文這種爛貨當成救世主。「爛柑排籠面」,不識貨的綠營蠢蛋竟然當作是寶。唉!民進黨無人!台灣無人!難怪國民黨迄今屹立不搖,不會「從地球上消失」(許信良語)!

民進黨以政治改革、社會關懷、推動台獨起家,蔡英文政府班師回朝,邪惡無比。哀,民進黨的集體沉淪。
----------

民進黨政客與邪惡的距離
2023-02-10 中國時報 施正鋒/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台灣自從民主化以來,蘇貞昌兩任閣揆合計5年半,無人可望其項背;然而,從來沒有一位行政院長像他這麼凶惡過。
當年,連戰副總統兼閣揆被反對黨嗆聲,老大不高興,也只是拇指向下表達憤怒。郝柏村老是被民進黨當作提款機挑釁,尤其是選舉將近,軍人出身的他再怎麼作風強硬,從未聽聞備詢口出惡言。唯獨再作馮婦的蘇貞昌,罵起反對黨立委像在訓誡小孩,倚老賣老的身段幾近藐視國會,眾人敢怒不敢言,連議長也視若無睹、唾面自乾。
蘇貞昌是出名的酷吏,手下挨訓宛如每天吃三頓飯,罵得越凶、官升得越大;特別是從台北縣長任內就跟班的人,都知道老闆面惡手軟。當年他擔任民進黨主席,執行長吳釗燮每天西裝筆挺、無所事事,有一回被罵到痛哭流涕,終於轉而效命新主蔡英文。其實,他大學是橄欖球校隊,「衝衝衝」反映立竿見影的個性。蔡英文10年前在總統初選出線後請益,蘇貞昌6度回以「然後呢?」。新北選戰落敗組閣,老驥伏櫪、自況邱吉爾;此番又自比袁崇煥,惡而不邪。
謝長廷是民進黨內足智多謀的人物,思路清楚、辯才無礙;只不過,國人未必欣賞他的謝式幽默,伶牙利齒不免淪於尖酸刻薄,嘴角微揚的表情又有幾分巧言令色。調查局線民爭議一直揮之不去,深信宋七力分身無怨無悔,南下鹹魚翻身選上高雄市長,卻又被陳水扁杯酒釋兵權北上組閣。自告奮勇出使日本,未能幫蔡英文「一桃殺三士」外放呂秀蓮、蘇貞昌、游錫堃。從搭檔彭明敏大選就可以看出他的機會主義。終究,雖然孤僻無友,卻不邪不惡。
陳水扁會唸書、愛考試,見證三級貧戶在科舉制度下問鼎九五。為了擺脫新潮流對美麗島的撻伐,他跟謝長廷分別串連正義連線及福利國。阿扁相當務實,不論是《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適時對台獨及公投提出條件式的修正,總統就職的「四不一沒有」如出一轍,蔡英文東施效顰。至若於為了連任不惜大選綁公投,投機取巧以為頭過身就過,已不是普通的邪門。儘管身兼黨魁,陳水扁的行事風格不算霸道,多半曉以大義,勉強是邪而不惡。
蔡英文看似小鹿斑比,深得史明及黃昭堂寵愛。民進黨政府大砍18%的軍公教優惠存款,她嬌嗔委屈此後不能捐款弱勢;選前「勞工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選後「你們要自立自強啊」;更不用說勞保年金改革原地踏步。誠然,萊豬進口只能說懦弱無能,公投大選脫鉤是挾國會優勢欺騙百姓;至於中天不予換照,儼然戕害言論自由的民選皇帝。藍綠為了黨政同步,皆由總統兼黨魁;小英竟然厚顏壟斷立委不分區名單,復以防止跛腳為由惡霸沒收直轄市長提名,既邪又惡。
漢娜·鄂蘭以《平凡的邪惡》描寫反猶戰犯阿道夫·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審,納悶:看似平庸的人,怎麼會那麼邪惡。民進黨以政治改革、社會關懷、推動台獨起家,蔡英文政府班師回朝,邪惡無比。哀,民進黨的集體沉淪。

蔡英文兩次兼黨主席都以潰敗收場 民進黨是該檢討總統可兼黨主席模式了
2022-11-30 信傳媒 林白水/時事評論員

置酒畫堂晚,勸我白玉杯。
調笑脫俗態,高談若風雷。
……
世事如轉蓬,竟日千萬回。宋・鄭獬

繼2020年民進黨總統大勝,這兩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可謂輸到家底都快沒了。2018是天災,而2022這次可謂十足人禍。贏的策略變成輸的方程式,箇中因素,殊堪玩味。

套句台灣俗話說,本來好好一隻鱉,殺到流血流滴,實在不像久經選舉洗禮政黨的正常發揮。而不意外的,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相信接下來黨內甚至內閣改組紛亂,已經是逃不掉問題。

蔡英文兩次身兼黨主席都以潰敗收場

事實上民進黨這次失敗,有種種因素輻凑而成。但總統兼任黨主席,可能也是其中重要關鍵。事實上只要看蔡英文身兼黨主席的選戰,幾乎都以大潰敗收場。這和蔡英文在野時期,力挽民進黨經歷紅衫軍後潰散狀態,成了極大反差。所以從結果論來說,總統兼任黨魁,是時候該做檢討了。畢竟權力一把抓,樣樣要,事事要做主,真的能兼容嗎?人力時而有窮。一個智者要國家大事,又要黨派利益謀劃,根本是兩難。

況且,台灣政黨幾乎都是列寧式政黨,不像美國這種軟性政黨國家,黨主席沒有決策權力,政黨只是鬆散組織。而台灣這種模仿自以革命為手段的列寧式政黨,組織架構基本是以革命推翻政權為目的,政黨就是軍事決策核心。這種政黨屬性,和歐美差距甚大。因此黨主席擁有絕對權威,且不容置疑。所以這種政黨的政治領袖,一旦選上總統,無不意志堅決出任黨主席,用於貫徹自己政治主張和控制行政與國會手法。

當然這種政黨在專制國家,不需要選舉洗禮,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但在民主國家,必然問題叢叢。因為選舉是極需要長時間規劃,絕非上頭一紙命令既可。地方民眾對候選人的熟悉度,和信賴程度,決定候選人能否被選上。

如果提名是由政黨領袖決定,那麼政客效忠黨魁,絕對會比對地方用心還重要。用心經營地方,意義不大,所以想要出頭,巴結逢迎成了必須。那麼在選戰中,能獲勝,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

人民也許不智,但不會有錯

學者房納(Finer)曾說過:「民眾可能不智,但不會錯」。主張政府活動決定權屬於民眾及政治人物,即使有缺失亦得經由選舉及政黨等政治途徑加以改進,行政人員只聽命於政務首長,無須參與政策制定。因此就責任而言,民意代表真正需要聆聽的是民意反饋,而非由上而下的政策指令,如果真需要地方改變建設,因應國家需要,那麼在地的民意代表,也會比政府官員更深得民心,更能向民衆解釋政策意義。

就此,德裔美國學者「費納瑞區」也指出,政治責任應該是外部的,亦即所有政治責任,應該由外部(人民)承擔。所以政策乖離民意時,人民必須透過選舉改變。這也可以理解為何民主政治又稱民意政治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民主國家的官僚系統不能参與政策決定,既在於官僚系統本身只在於政策執行,並沒有和民意溝通管道。所以政策是否缺失,就很難改善或透過民主的自我糾錯機制改變。

巴納德(Barnard):「組織的結構,廣度和範圍幾被溝通的技巧所決定」。

賽蒙(Simon):「沒有溝通即無組織可言」。

由此可見,沒有溝通,就沒有行政,沒有溝通就難建立行政組織。英國除了首相需要國會議員外,所有內閣閣員都需要是國會民意代表。因此前首相強生在內閣閣員出走下,自動卸下首相位置,讓出唐寧街十號。這都是借由民意主導政策的具體展現,這種政黨就算再怎麼大義凜然,也不能借大義背離民意。

民進黨學到教訓嗎?

事實上從2018到2022,民進黨經歷兩次地方選舉重大失敗和一次總統大選勝利。其間或有國際因素和各種原因,但主要關鍵卻是黨的主導者是誰。如果總統還兼任黨魁,那麼選舉結果就是大敗。這期間關鍵在於:

中央決策脫離群眾:因為從政黨員要爭取的是被提名權,而提名權實際是落在以黨主席為主的黨中央身上。所以政府決策就算有誤,或悖離民眾意識,但仍會貫徹到底,民意代表不會將民意帶到黨中央,成為背黨的那個人。

意圖在政治上要上位的人,因有權提名者是黨中央、不是選區選民,因此就算是選區選民服務得很好,也不見得會受到黨中央青睞。因此心力投向絕對不是選區選民,如果地方意見投射到黨中央,可能會得到適得其反效果。

因此黨中央任何自以為正確政策,得不到從政黨員努力解說,地方意見也帶不到黨中央,黨與人民漸行漸遠,最後被民意徹底反撲,以致選舉一敗塗地。正如「費納瑞區」所說,所有政策應該由外部負責,因此選民用選票糾正政府錯誤決策。事實上就算民進黨在這次選舉獲勝,或能證明中央政策是正確的。但這種圖一時僥倖,缺乏自我糾錯的黨國一體政治模式,根本不適用於民主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鍵戰役「中途島戰爭」,美軍指揮官是有酒鬼之稱的中將「法蘭克·傑克·弗萊徹」,日本則是戰無不勝的名將「南雲忠」。雙方不只軍力懸殊,將領威望與戰爭能力有一定程度差異,美軍卻獲得勝利。

評論者認為這是管理模式差異的戰爭,末梢神經管理方式與一條鞭管理差別。民進黨近幾年選戰勝敗,其實也反應出這個道理。民進黨不缺政黨核心理念,民進黨需要的是如何告別威權體制。放棄黨國一體,告別黨國一體的列寧式政黨,才能重拾民進黨做為台灣民主楷模政黨之路。

蔡英文兩次兼黨主席都以潰敗收場 民進黨是該檢討總統可兼黨主席模式了
2022-11-30 信傳媒 林白水/時事評論員

置酒畫堂晚,勸我白玉杯。
調笑脫俗態,高談若風雷。
……
世事如轉蓬,竟日千萬回。宋・鄭獬

繼2020年民進黨總統大勝,這兩年,民進黨地方選舉,可謂輸到家底都快沒了。2018是天災,而2022這次,可謂十足人禍。贏的策略變成輸的方程式,箇中因素,殊堪玩味。

套句台灣俗話說,本來好好一隻鱉,殺到流血流滴,實在不像久經選舉洗禮政黨的正常發揮。而不意外的,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相信接下來黨內甚至內閣改組紛亂,已經是逃不掉問題。

蔡英文兩次身兼黨主席都以潰敗收場

事實上民進黨這次失敗,有種種因素輻凑而成。但總統兼任黨主席,可能也是其中重要關鍵。事實上只要看蔡英文身兼黨主席的選戰,幾乎都以大潰敗收場。這和蔡英文在野時期,力挽民進黨經歷紅衫軍後潰散狀態,成了極大反差。所以從結果論來說,總統兼任黨魁,是時候該做檢討了。畢竟權力一把抓,樣樣要,事事要做主,真的能兼容嗎?!人力時而有窮,一個智者要國家大事,又要黨派利益謀劃,根本是兩難。

況且,台灣政黨幾乎都是列寧式政黨,不像美國這種軟性政黨國家,黨主席沒有決策權力,政黨只是鬆散組織。而台灣這種模仿自以革命為手段的列寧式政黨,組織架構基本是以革命推翻政權為目的,政黨就是軍事決策核心。這種政黨屬性,和歐美差距甚大。因此黨主席擁有絕對權威,且不容置疑。所以這種政黨的政治領袖,一旦選上總統,無不意志堅決出任黨主席,用於貫徹自己政治主張和控制行政與國會手法。

當然這種政黨在專制國家,不需要選舉洗禮,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但在民主國家,必然問題叢叢。因為選舉是極需要長時間規劃,絕非上頭一紙命令既可。地方民眾對候選人的熟悉度,和信賴程度,決定候選人能否被選上。

如果提名是由政黨領袖決定,那麼政客效忠黨魁,絕對會比對地方用心還重要。用心經營地方,意義不大,所以想要出頭,巴結逢迎成了必須。那麼在選戰中,能獲勝,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務。

人民也許不智,但不會有錯

學者房納(Finer)曾說過:「民眾可能不智,但不會錯」。主張政府活動決定權屬於民眾及政治人物,即使有缺失亦得經由選舉及政黨等政治途徑加以改進,行政人員只聽命於政務首長,無須參與政策制定。因此就責任而言,民意代表真正需要聆聽的是民意反饋,而非由上而下的政策指令,如果真需要地方改變建設,因應國家需要,那麼在地的民意代表,也會比政府官員更深得民心,更能向民衆解釋政策意義。

就此,德裔美國學者「費納瑞區」也指出,政治責任應該是外部的,亦即所有政治責任,應該由外部(人民)承擔。所以政策乖離民意時,人民必須透過選舉改變。這也可以理解為何民主政治又稱民意政治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民主國家的官僚系統不能参與政策決定,既在於官僚系統本身只在於政策執行,並沒有和民意溝通管道。所以政策是否缺失,就很難改善或透過民主的自我糾錯機制改變。

巴納德(Barnard):「組織的結構,廣度和範圍幾被溝通的技巧所決定」。

賽蒙(Simon):「沒有溝通即無組織可言」。

由此可見,沒有溝通,就沒有行政,沒有溝通就難建立行政組織。英國除了首相需要國會議員外,所有內閣閣員都需要是國會民意代表。因此前首相強生在內閣閣員出走下,自動卸下首相位置,讓出唐寧街十號。這都是借由民意主導政策的具體展現,這種政黨就算再怎麼大義凜然,也不能借大義背離民意。

民進黨學到教訓嗎?

事實上從2018到2022,民進黨經歷兩次地方選舉重大失敗和一次總統大選勝利。其間或有國際因素和各種原因,但主要關鍵卻是黨的主導者是誰。如果總統還兼任黨魁,那麼選舉結果就是大敗。這期間關鍵在於:

中央決策脫離群眾:因為從政黨員要爭取的是被提名權,而提名權實際是落在以黨主席為主的黨中央身上。所以政府決策就算有誤,或悖離民眾意識,但仍會貫徹到底,民意代表不會將民意帶到黨中央,成為背黨的那個人。

意圖在政治上要上位的人,因有權提名者是黨中央、不是選區選民,因此就算是選區選民服務得很好,也不見得會受到黨中央青睞。因此心力投向絕對不是選區選民,如果地方意見投射到黨中央,可能會得到適得其反效果。

因此黨中央任何自以為正確政策,得不到從政黨員努力解說,地方意見也帶不到黨中央,黨與人民漸行漸遠,最後被民意徹底反撲,以致選舉一敗塗地。正如「費納瑞區」所說,所有政策應該由外部負責,因此選民用選票糾正政府錯誤決策。事實上就算民進黨在這次選舉獲勝,或能證明中央政策是正確的。但這種圖一時僥倖,缺乏自我糾錯的黨國一體政治模式,根本不適用於民主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鍵戰役「中途島戰爭」,美軍指揮官是有酒鬼之稱的中將「法蘭克·傑克·弗萊徹」,日本則是戰無不勝的名將「南雲忠」。雙方不只軍力懸殊,將領威望與戰爭能力有一定程度差異,美軍卻獲得勝利。

評論者認為這是管理模式差異的戰爭,末梢神經管理方式與一條鞭管理差別。民進黨近幾年選戰勝敗,其實也反應出這個道理。民進黨不缺政黨核心理念,民進黨需要的是如何告別威權體制。放棄黨國一體,告別黨國一體的列寧式政黨,才能重拾民進黨做為台灣民主楷模政黨之路。

賀瓏道歉潛台詞曝光?精神科名醫揭「批評民進黨下場」
2024-01-29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賀瓏夜夜秀》日前因邀請大陸媒體人王志安評論台灣選舉,言談間被指是隱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陳俊翰律師,引發訕笑身障者的爭議。主持人賀瓏28日在《夜夜秀》節目中首度回應,虛心接受所有評論,表示已經向陳俊翰道歉。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今日在臉書發文強調,其實從頭到尾人家是要嘲諷民進黨,而不是身障人士;賀瓏最主要的表達就是,大家不要隨便批評民進黨,不然下場就是如此,皮要繃緊一點。
賀瓏在道歉聲明中提到,雖然大選結束,但不分區立委是有遞補機制。期待未來陳俊翰律師藉由民進黨內的安排,能以遞補方式進到立法院,為身障者爭取更多權益;如果沒有這個機會,還有另一個方式,就是2028年大家把票投給對身障者權益付出最努力的民進黨,增加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席次,把陳俊翰律師送進立法院。「2028年《夜夜秀》會盡全力輔選民進黨!」一番話在滿滿道歉表達外,似仍埋藏一絲高級酸意味。
「不要隨便批評民進黨!知道嗎?」沈政男提到,賀瓏昨晚在《賀瓏夜夜秀》裡,回應所謂「中國網紅記者冒犯身障人士」事件了。他把說明與道歉在五、六天後當成節目的一部分表演出來,而不是在被胡亂攻擊的時候就出面講話,可以說既守住了創作自由的空間,也顧及了被冒犯的人士,更傳達了脫口秀的專業尊嚴,實在非常不簡單。「你看,事發第一時間,民進黨的人怎麼說?「應該停播三個月!」這就是民進黨。」
沈政男強調,「注意了,大家不要隨便批評民進黨,不然下場就是如此!昨晚賀瓏表達的最主要說明,就是這一點。」有人說,這事情牽涉所謂地獄哏,也就是拿別人的負面遭遇當笑哏。其實從頭到尾,人家是要嘲諷民進黨而不是身障人士,根本沒有要拿身障人士當笑哏。用地獄哏來談此事,真的太抬舉那些胡亂罵人的綠營人士了。從他們要人停播就知道,根本搞不清楚脫口秀與政論節目的差別。
「八年前的台灣不是這樣,十六年前更不是!現在,你要批評民進黨與政府,皮就要繃緊一點!」沈政男直言,因為會有各種人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弄你,讓你不敢再講。

《夜夜秀》編劇酸民進黨 「我可以煽情,但你不可以說我煽情」
2024-01-24 壹蘋新聞網 劉育良

中國媒體人王志安在《賀瓏夜夜秀》譏諷民進黨推殘疾人上台煽情催票,引發綠營不滿,薩泰爾娛樂、節目製作人、助理主持人都進行道歉。但編劇、脫口秀演員老K顯然不以為然,在臉書吐槽:「我可以煽情,但你不可以說我煽情,厲害了我的黨,你就繼續啊。」
老K的發言引來許多綠營人士批評。但他在留言區持續開嗆,譏諷「黨工們一點多才上班喔?」;要大家不需要回應黨工,「祝民進黨可以繼續贏下去,永遠不被拉下來」。
老K也被認為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支持者,但他表示,「我根本不是柯粉」,每個黨的造勢晚會幾乎都在煽情打悲情牌;而台灣就是有一堆過於政治狂熱的白癡,每天似乎除了政治,就沒事好做、沒事好吵。「會因為任何事情直接把別人抹成其他黨就完事,眼裡只有顏色的白痴們,不要再來丟臉了。」

川普的好日子到頭了? 夏春湧酸爆蔡政府:幻想破滅
2021-01-09 中時新聞網 李培睿

美國參眾兩院6日召開聯席會議,認證各州選舉人的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卻引發川粉強烈不滿,甚至還攻入國會山莊造成死傷,引起軒然大波。對此,名經紀人夏春湧直言,川普的好日子到頭了,蔡政府的幻想破滅了;他還批評,民進黨是熱臉貼冷屁股。
夏春湧8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對台灣和香港而言,美國把闖議會的人稱為「民主鬥士」,而在美國本土卻稱為「暴徒」;他忍不住直言,「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暴徒和民主鬥士是一樣的解釋。這就是美國,希望全世界的國家都在亂,只有他們一家獨大;所以對於任何顛覆他國政府的都全力聲援,對於自己國家的極力鎮壓。」
夏春湧認為,巴西媒體說得好,這一次的美國議會之亂「是唯一沒有美國大使館參與的暴動」,這就是美國醜陋的嘴臉,「我曾經說過川普就是個人渣,而且是全世界公認的,大家唯恐避之不及。唯一對他還存有幻想的,大概只剩蔡英文政府了。」
夏春湧指出,什麼叫物以類聚?「民進黨沒有一個好人」,絕對不是無的放矢。川普的好日子到頭了,蔡英文政府的幻想破滅了,「熱臉貼冷屁股,裡外不是人,民進黨人心裡的焦慮」,這大概是川普在新的一年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最後,夏春湧也說,大家開開心心的迎新年;至於民進黨的爛攤子,我們大家慢慢往下看,就當民進黨送給我們的一部大戲!

日作家本田善彥:民進黨的親日只是機會主義
2020-12-29 聯合新聞網 黃國樑

長期旅居台灣日本作家本田善彥幾年前提出「中華民國解體論」,備受矚目。本田善彥表示,至今他仍持此看法。對於日本與台灣社會都出現強烈反中情緒,本田善彥表示,這源自於日本跟台灣都對中國的崛起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進而造成不想面對的逃避心理。
本田善彥說,從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人對「中國」有兩個矛盾的情感:對於古代中國敬仰和嚮往,卻又對近代中國懷著輕蔑與敵意。
本田善彥說,朝鮮戰爭爆發前,美蘇關係未惡化。雖然後來突然進入冷戰,日本被美國編入反共陣地,官方立場反共,日本民間對於所謂的「新中國」卻依然充滿期待。1972年日本與中共建交時,中國大陸仍處於文革後期,日本社會卻對文革處於無知。這種對於新中國的好感與期待,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

----------

追蹤深度內容:
日學者本田善彥:民進黨用日本元素建構政治身分,只是機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