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由生活中發展EQ教育才是解決問題之鑰
~從台大潑酸案看起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7/10/23
資料來源: 

台大於10月20日凌晨驚爆潑酸追殺案件,震驚整個社會,有人認為校園安檢要加強,也有認為應該要加強情緒管理課程。問題是,如果要從教育系統下手,該從哪個角度下手呢?

一、正視少子女化所衍生出的不利EQ教育的家庭環境。

在早期農業社會裡,每個家庭的子女數多在兩個以上,有的孩子甚至生活在大家庭中,不只要處理自己家庭的人際關係,還要處理與親戚的人際關係。此外,在那個時代,左鄰右舍的互動也比較頻繁,所以,當時的孩子,自幼在家庭環境中,就學會建立人際關係所需要的能力,如:分享、互助、互惠、忍讓…等。

反觀現在,由於少子女化的關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大幅增加,許多孩子將「索取」變成習慣。如果家長也放任孩子成為「索取者」,一旦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在建立人際關係上,就會出現嚴重的挫折感。畢竟,若大家都只想當「索取者」,誰還要當「給予者」呢?

二、EQ教育應從潛在課程下手,也就是從生活中出發,而不是另設情緒教育課程。

既然EQ教育牽涉到人際關係,就是一種需要人與人互動才會產生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應該在生活中學習,在社會環境中建構起來的EQ教育,成效才會最好。

舉例來說,當孩子從事團體活動時(如:家族活動、社團活動…等),大人應注意孩子在團體裡的人際表現,幫助孩子瞭解如何與人溝通互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別人的無理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在團體生活中,大人要教會孩子學會付出,不能只想索取。也要透過生活教會學生面對失敗的態度,才能幫助孩子走得更遠、更好。

當孩子擁有良好的EQ,也就擁有在社會上求生的關鍵能力。畢竟,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不與人合作結盟根本難以存活。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能力,則必須親師攜手合作,方能幫助孩子做好準備,面對殘酷的未來世界。

「白髮人送黑髮人」是讓人傷心的,但是,像「台大潑酸」這種由於EQ不佳而引起的憾事,則是可以透過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的共同合作來預防的。如果這個領域做得好,不僅可以提升競爭力,更能提升國人健康。期待教育部能透過不同管道下手,讓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同心協力,提供孩子良好的EQ教育,才能讓憾事不再發生,讓孩子擁有光明的未來。

發稿單位: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