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 高教工會籲改善青年學者勞動條件

2017/09/27
苦勞網特約記者

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公布將分別啟動「玉山計畫」、「哥倫布計畫」與「愛因斯坦計畫」,預計挹注數億元資金,提供優秀學者高額的長期薪資補貼。今日(27)上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前往教育部抗議,批評這些補助是「高空煙火」,無法真正改善青年學者的勞動環境。工會要求教育部政策應「向下紮根」,根本改善高教的基礎建設。

高教工會今日召開記者會,工會理事直批教育部的青年學者養成計畫是「大而無當的煙火秀」。(高教工會提供)

今年(2017)七月,科技部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基礎,就人才培育議題提出「哥倫布計畫」與「愛因斯坦計畫」,預計提供近300名35歲以下青年學者,每人約500至1,000萬元的研究補助;八月初,教育部則提出玉山學者計畫,預計每年編列近60億元,經教育部遴選後,提供每位學者每年500萬元的額外收入。

在教育部推出玉山計畫後,受到各界強烈反彈。高教工會一方面發動學界連署,並在玉山學者諮詢會議上退席,批評計畫將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只會擴大高教學者薪資差距,未能改善解決整體教育與工作環境。

工會:完善高教基礎建設

對比於教育部推出的單點式補助計畫,高教工會強調要改造高教基礎建設,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表示,近十年來高教品質的滑落,可以從「生師比」與「教授結構」兩個指標看出。

從全國平均生師比來說,此項指標維持在20:1以上的高比例,以致學生受教品質低落。而在教授組成的結構方面,一方面,資歷較高的教授與副教授微幅上升,但新進的助理教授與講師卻大幅減少;二方面,年齡44歲以下的專任教師也大幅下滑。

陳政亮解讀,教育部的政策造成高教產業大門緊鎖,「年輕學者進不來」;就算是已身處高教產業內的講師與助理教授,也受到「限年升等」與「遇缺不補」的威脅,造成教學不力、就業機會減少。與此同時,教育部另一手卻施放「高空煙火」,把錢砸到少數人身上,就認為是創新。他強調,教育部最應該重視的是高教的「基礎建設」,讓整體環境能夠對年輕有學術活力的青年學者更有利。

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黃涵楡則認為,他在校內看到的專案教師「就跟苦力一樣」,不但要負擔過量雜務,更不受勞動法律的保障。他也強調不需要再增加頂尖教授的資源,教育部應該要正視普遍的高教勞動狀況。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則嘲諷地說,愛因斯坦在發現狹義相對論的時候,根本不是專任教授,所以「連愛因斯坦自己也不能申請愛因斯坦計畫!」而哥倫布發現美洲更是場對當地原住民的浩劫,使得印地安人被當成商品交易,「教育部是不是也把教授當成商品看待呢?」

記者會後,高教工會端出五盆盆栽,分別代表高教產業中被壓榨的五類勞動者:專任助理教授、專案教師、博士後研究員、兼任教師、兼任研究助理,並以「教育資源與勞動保障」的水壺澆灌。陳政亮強調,唯有完善高教產業的基礎建設,才能培育未來支撐台灣社會的人才。

陳政亮拿起「教育資源與勞動保障」的水壺,要教育部挹注資源,積極建設高教基礎建設。(高教工會提供)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