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放任課綱制定去專業化
教育部能為孩子的競爭力下滑負責?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7/09/25

高中語文課綱在政府的強力主導下,不具足夠語文教育專業的課審委員,用短短幾天不專業、民粹式的討論,就推翻語文教育專家過去數年的縝密設計。

教育部這種將課程制定去專業化的做法,可能帶來以下的後果:

一、語文程度M型化將被激化

在我國,語文程度M型化的問題本就相當嚴重。教育部一方面口口聲聲要縮小城鄉差距,要降低孩子語文程度的M型化,另一方面,卻將一些原本全民共享的知識轉變為中產階級和有錢人才能享有的特權。教育部放任課程制定去專業化的結果,無異於讓階級流動變得更加困難,讓社會中下階層孩子的競爭力雪上加霜。請問,教育部能為這些孩子的競爭力負責嗎?

二、課程去專業化獲勝,讓平民化的知識貴族化,家長荷包大失血

表面上,這次語文課綱大戰中,去專業化大獲全勝。事實上,去專業化的獲勝,意味著許多家長的荷包將大失血。原本學校提供的免費知識,將變成要付費(如:補習)才能取得的知識。請問,教育部能為家長額外的教育支出負責嗎?

三、私校教育將大行其道,公立教育將被再度弱化

這次語文課綱去專業化的修訂,無異於幫私校創造更大利多,讓公立教育處於更不利的狀態。公立教育甚至可能變成二流教育的代名詞,因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會想盡辦法將孩子送進有競爭力的教育機構。而沒有能力為孩子尋找教育資源的家長,才會把孩子留在公立學校裡。

換言之,這次去專業化的課綱修訂,將讓私校教育更有條件往菁英化發展,讓在公立學校就讀的孩子,僅能擁有更不利的同儕環境。

請問,教育部能為未來的公立教育與二流教育劃上等號負責嗎?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育部要再次用「教學專業化」的語言,讓第一線教師替教育部揹政策失誤的黑鍋嗎?

「課程」是教育的框架。它不僅決定孩子該學什麼,更決定公立教育的整體環境。專業的課程設計能幫助孩子翻身,去專業化的課程設計會讓階級流動變成鏡花水月,讓孩子的競爭力下滑,更難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也許,教育部可以信誓旦旦地說,它願意為這次的語文課綱爭議負責,真相是,教育部根本無法為孩子已逝去的學習歷程和不可知的未來負責。教育政策的失誤,將讓孩子及國家的競爭力付出龐大的代價。

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我們教育專業組織將竭盡所能,為孩子尋找一條更光明的康莊大道,擁有燦爛的未來。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自斷文脈 連歌仔戲都看不懂
2017-09-25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宜縣冬山)

教育部開課審大會續審高中國文新課綱草案,通過文言文降為卅五%到四十五%。筆者對於課審會的結果深感不解,文言文與白話文比率問題如果不是訴諸於專業意見討論,反而變成政治問題,意見未符政治正確就再翻案表決;將專業的研修小組提案與課審大會的委員臨時提案放在同一個位階來表決,讓高中國文新課綱的討論變成立法院數人頭的表決大賽。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來審視其他各科課綱的難易度與應用性,未來十二年國教還有絲毫教育專業可言嗎?
筆者在幫就讀國一的孩子講解社會課本內容時,孩子問:「為什麼我們小六已經講過台灣歷史,國一同樣內容還要更細再講一次,好像拿個放大鏡來搜查每個角落,難道我們不能有更多機會認識其他不同時空環境的歷史嗎?」對此筆者不禁語塞。
前晚帶孩子到冬山鄉間觀賞蘭陽戲劇團「碧海青天」歌仔戲表演,邊關忠臣韓文龍握有權臣王強通敵證據,欲到京師舉發,途中被王強陷害,遇埋伏而落崖,生死未卜,全家陷於絕境;韓老夫人再命胞弟韓文俊赴岳父洪進財尚書投親借銀,被洪尚書羞辱逐出門外。過程裡有關天倫、伸冤與公道的拉鋸情節,內容全都使用七字調的文言文演唱。
望著現場爆滿鄉親,不只有白髮蒼蒼的老人家,更有好些家長帶著稚齡幼童,個個津津有味觀賞這齣閩南語戲劇。筆者當下心想:為什麼當知識分子基於台灣主體意識想左右國文課綱怎麼編,扶老攜幼來看戲的鄉親卻不覺得文言文脫離自己生活,反而使得傳統文化在民間底層更容易被接受與傳播呢?
將文言文視作國民黨的「黨國幽靈」在作祟,這是攔腰斬斷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的語脈關聯性。當我們持續降低學生有機會接觸優美且深刻的文言文,從中領略「含蓄不露」或「意在言外」的多層次思考空間,轉而只學習淺易直白的文章,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的巨大損失,將來年紀漸長,不要說如果想重新翻閱傳統經典裡各種學派文字,將會覺得如同天書般莫測高深,在廟會裡看歌仔戲都會看不懂裡面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
台灣本來是中華文化最深厚的環境,現在各種倫理價值破毀,孰令致之?對自己生活裡最常浸潤的文化都採取減法來對待,這不僅對於台灣置身於國際大環境不利,更對於學術長期發展不利。
舉例而言,根據研究門(ResearchGate)統計,黃光國教授已躋身全球學術評價最高前廿%內的學者,其論文被引用度已高達三五九五次,這並不是他純粹研究心理學所致。主因來自他提倡結合中華文化發展華人自主社會科學,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國外學者都想參考其文章。如果台灣還要跟國際接軌,就請不要挾持著民粹聲音來影響人文社會領域的教學,這樣最終只會自斷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