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女化風暴來襲
民團:應建立普及公托體系

2017/05/10
苦勞網特約記者

台灣少子女化與女性就業過低的問題存在已久,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下稱「托盟」)今日(5/10)對民進黨政府提出建言:除了宣示性地設立少子女化辦公室外,更應建立「公共保母」與「公共托育家園」兩項新措施,完善0到2歲幼兒的托育體系。這些措施能一方面讓女性兼顧生育與工作,不必再因婚育離職;另一方面也提升照顧工作的勞動條件與多元性,兼顧家長的需求與照顧工作者的生計。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建議應在公托體系中新增「公共保母」與「公托家園」兩項新措施。(攝影:張宗坤)

托盟召集人劉毓秀強調,透過建立平價、普及、可負擔的公托體系,才能夠同步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攝影:張宗坤)

台灣6歲以下兒童的托育政策,是少子女化的最前線。面對經濟不景氣的低薪環境,家庭的生育問題也與女性的就業問題直接相關。當前因為嬰幼兒公共托育服務的不足,照顧的重擔往往落到婦女身上,讓女性不得不放棄家庭以外的有薪工作,回家投入無酬的照顧工作;對於國家而言,每一個家庭的生育問題應與就業問題綜合考慮,才能夠檢視女性中途退出職場與低生育率並行的現象。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台灣女性各年齡層的勞動參與率和世界各國的狀況不太一樣。台灣女性隨著年齡上升而勞參率快速滑落,在30歲左右,就有一成的女性為了照顧子女而退出職場;到了50歲以後,又有兩成五的女性為了照顧孫子女而退出職場。雖然女性為照顧而離職,但與此同時,生育率卻遲遲沒有上升。她總結,這之中存在著台灣女性「低就業、低生育」的惡性循環。國外狀況的部分,托盟以瑞典的公共托育政策為例,讓女性從20歲到60歲間均保持八成以上的勞動參與率,同時還能維持國家人口的穩定成長。

對於0-2歲的托育政策,劉毓秀更明確點出,其根本目的應該是讓婦女在生育後可以維持就業、並願意生育第二胎,才能夠使台灣女性「生得起也養得起,不必放棄工作」,並使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雙雙提高;她還認為,托育政策不該再由衛福部和教育部分開推動,應該透過行政院常設的性別平等委員會來推動,才能夠長期、有效地進行。

台灣女性的「生育與工作難兩全」難題,婦女新知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她曾經聽過不少血淋淋的故事。例如,在家庭中,男方因為拼國考而沒有收入,全由女方負擔家計,孩子出生以後,就面臨到家庭沒有收入或小孩沒人照顧的兩難,最後是婆婆心疼女兒而中年離職,放棄了老年退休金,回家照顧。另一個案例則是,女方在小孩出生前,先談好由婆婆協助帶小孩,但婆婆在孩子出生後又反悔,導致她必須邊找工作、邊找保母,還得邊照顧。

托育難題造成了家人之間的煎熬與相逼,覃玉蓉認為,「生育是人生過不去的難關,生小孩就像過關斬將,而政府偏偏卻又不幫助女人!」她認為真正理想的生育環境,必須提供家庭可靠、平價、優質的托育期待。

公共托育如何實踐?托盟提解方

托盟對於台灣0-2歲托育政策開出的具體藥方,是在現有的「一般保母」與「大型托嬰中心」外,再增加「公共保母」與「公共托育家園」。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分析,過往的一般保母與托嬰中心,保母與幼兒的人力比分別是一比二與一比五,且托嬰中心的規模與收納人數也較大,甚至可以達到百名嬰幼兒的規模。這樣的性質造成了公共托育的選項偏少,而托嬰中心又因為消防建管法規限制和佔據空間較大的關係,無法普及。

托盟提出的「公共保母」,是由政府建立透明可靠的遴選機制,對品質優良的保母進行認證,讓父母可以安心選擇,保母也能建立口碑與經驗;而「公托家園」則是由社區與中小學提供空間,進行小規模(約9至12名嬰幼兒)的托育服務。

托盟此次建議新增的公共托育家園,一方面提供人力比例介於保母與托嬰中心(1:3)的托育服務選項,讓托育服務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公共托育家園可以使用閒置的中小學教室設立,免去消防設施與土地租用的成本,提高托育普及化程度;而公共保母的設計,透過遴選出具有照顧天份的人才,再加上政府額外補貼,就能夠同時兼顧家長的照顧需求,又能讓照顧工作者享有合理的報酬。

王兆慶指出,若以目前高雄市前金區的保母收費標準計算,經過認證的公共保母,約可招收二至三名幼兒,薪資可望達到三萬至四萬;而因為政府總計9,000元的補貼,在保母薪資合理成長之餘,家長也只需負擔7,000元的低廉費用,就能在不影響就業與家計的狀況下,讓嬰幼兒得到妥當的照顧。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郭明旭從照顧勞動者的角度指出,唯有提供勞動條件與薪資的保障,才能夠留住照顧人才,提升托育品質。過去,低薪高工時的勞動環境,逼退不少有心致力於托育的工作者,因此造成工作流動性過高,無法建立嬰幼兒與照顧人員之間的穩定依附關係,降低托育品質。郭明旭以日前教保工會承辦教育部「非營利幼兒園」的經驗指出,雖然只有7個師資空缺,卻有數十名的教師前來應徵,他認為這正顯示了台灣不是沒有托育人力,而是缺乏合理的勞動條件,他強調,「唯有確保薪資與勞動條件的合理性,才能同時滿足家長與照顧者的需求!」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