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介聘「但書」影響偏鄉師資有限 教育政策應該人性化和細緻化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7/05/03

據報載,教育部決定回復介聘但書,但嘉義縣教育處長王建龍、全家盟榮譽理事長吳福濱都以「影響偏鄉學生受教權」為由加以反對。全教總認為,單純看表象的教師流動,就以「影響偏鄉學生受教權」來反對教師介聘但書的回復,實在過於粗暴。透過技術性的操作,不但影響偏鄉師資有限,反而有助於師資的穩定。

首先,「介聘但書」是基於人性的考量,對於有人倫需求或是重病的教師賦予例外的規定,這是一個符合人性的制度設計。就以國教署的資料來看,每年一千多位介聘成功的教師中,約有百名是適用但書規定。因此,王建龍處長所謂的「老師一定會找到理由,讓規定形同虛設」顯然是誇大其辭。況且,但書規定中有「須經學校同意」的裁量機制,大多數學校均有把關機制,又何來「形同虛設」之說。至於「二年前就已修法取消」一說,經查是將一般的介聘年限從二年延長到三年,也沒有所謂「取消但書」的修訂,做為一個縣市的教育處長,實在不應該動輒信口開河,不知所云,這將會影響行政機關的威信。

其次,在台閩介聘的制度中,有所謂的單調、多角調、互調等制度。近年來,因為缺額的保留,多角調、互調的比例越來越高。所謂多角調、互調,是專任教師「互換學校」的介聘方式。因此,一個蘿蔔一個坑,都是正式教師在輪動,何來影響師資?況且,調動是件辛苦的事,倘非有不得已的理由,一般教師不會隨意介聘調動,更何況需要用到但書規定者,都是基於人倫的重大理由。倘若不許調動,任其兩地千里奔波,耗費心力,這才會影響學生受教權。反之,允許其調動返鄉,安定人心,反而有助於師資的穩定。所以,「影響偏鄉學生受教權」是不了解調動制度,不懂得為介聘制度做細緻安排的粗暴結論。

在「離島建設條例」及「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中,已明訂教師必須服務滿六年方能調動,且介聘辦法也已調整為六學期,對於偏鄉師資穩定早有明文。教育政策需要人性化,更需要細緻化,在台閩介聘「回復但書」這件事情,倘若在制度上做細緻的操作,不僅不影響偏鄉師資,反而有助於師資的穩定。期望所有的教育首長,都能用人性化的角度,細緻化的操作來處理教育問題;不先了解實情卻粗暴的下結論,只會讓教育政策產生更多爭議。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