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播種何處萌芽】系列之二
自由貿易的東軍與西軍

2014/04/20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作者按】本評論延續〈法制化、佔領行動與民主的悖論〉,作為一個系列,前篇就「反服貿」佔領行動迴避運動中的諸價值問題,只剩下程序上的「監督條例」修法訴求,提出批判;延續這個觀點,於此試著就反自由貿易的價值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而就整體對「自由貿易」的論述,本系列又可視為去年(2013)7月〈《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的續篇,該篇評論就總體的「反自由貿易」論述出發,而在這個系列裡,則再從全球資本主義區域化的發展與地緣政治的「方向性」問題切入,以「反服貿」作為一個起點,碰觸現階段在東西拉扯與競合處境下的台灣政治、經濟發展問題,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論述與行動的出現。

有人將台灣「反服貿」比擬作烏克蘭「入歐入俄」的「橙色革命」,這一場導因於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中止與歐盟簽訂《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最後在大規模群眾運動下,亞努科維奇被迫流亡,接下來,並造成烏克蘭的分裂(詳閱公共論壇:〈烏克蘭:抗議運動與法西斯〉),與烏克蘭的對比,指出了在單向性面對中國的反服貿運動中,一個多數人都不易察覺的主旋律──台灣面臨了「入亞」或「入美」的選擇。

動員規模與強度在台灣社運史上都屬空前的「反服貿」佔領運動,在「反對自由貿易」論述留下來的累積,還有待盤點,從運動中「向西怒吼」的基調來看,對突破台灣追逐「自由貿易」意識型態的突破,構成阻礙。(攝影:孫窮理,攝於議場外「賤民解放區」,反自由貿易的訴求,只零星地出現在20幾日的佔領行動現場,從來未成為反服貿運動的主流)

自由貿易:地緣政治的方向性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在2001年杜哈回合談判之後,進展得不順利,全球資本主義裂解,區域性的自由貿易體系興起;為了對抗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協+N」,以及發展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2008年,美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東亞秩序」與美國主導的「帝國秩序」,競爭態勢形成,在區域整合趨勢下的「全球化」,帶有強烈地緣政治的方向性。

「反服貿」是一個從台灣的位置來看「向西(中國)」的怒吼,對區域經濟下地緣政治的無意識狀態,未經批判地將「選擇題」簡化為「是非題」,讓我們沒有辦法看清楚我們在全球自由貿易環境下面臨的真實命運,也難以觸及國家主權的思考,因此,有必要把我們放回東亞島鏈的位置上,左顧右盼一番。

目前TPP、RECP、東協十加六與冷戰時期的「第一島鏈」。(製圖:孫窮理)

TPP的跨國企業「主權」

同樣架構在自由貿易下,「帝國秩序」與「東亞秩序」的重大差異,在於兩邊的主導大國──中國與美國,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進程上,因為其資本與市場的需求,在TPP與RCEP的議程上,也有重大的差異,簡單地說,RCEP的規則,基本上是循著WTO規範所制定的,而TPP的標準則高於WTO的規定,是WTO規則的進一步發展,開放度更大,造成的傷害也更高。

就以目前如火如荼展開中的TPP談判來看,智慧財產權、關稅、農工產品的輸入,以及跨國貿易仲裁機制…等議程是談判的重點。在目前TPP的簽約國中,像是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等國,都是農產品輸出的大國,加入TPP對於農產品開放的壓力(如TIFA談判中的美國豬肉進口議題),勢必極其巨大。

而在TPP中,出現如「投資人與地主國之間爭端解決機制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條款這樣的機制,在跨國企業認為對象國(好比說是台灣)的法律有傷害其利益的時候,繞過其母國(好比說是美國),不須再進行國際談判,可以直接提起國際仲裁,高度發達的全球資本主義環境下,這種跨國企業凌駕國家主權的機制得以出現,事實上,在美國主導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中已經有類似的設計,將來也會出現在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裡面。

在TPP的議程中,還塞滿了美國在智慧財產權議題上的「未竟之志」。

美國智財權革命輸出

1994年,WTO的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催生《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這個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無體財產權的規範,簡單地說,是為了讓美國為首的北方國家,不至於因為將生產工序調動到全世界,而使通路、技術等落入南方國家的手中,以確保獲利的一種手段,有了智財權的保障,迪士尼的文化商品、輝瑞藥廠的專利藥、蘋果電腦的iPad、Nike的球鞋…就不會因為產業鏈的移動,而使獲利落入代工國家資本的手中。

但事實上,從TRIPs被確定下來開始,美國對於它的「保護」不周,就不斷地進行批判,訴諸國際的協定不成,美國就用自己的辦法蠻幹,像是美國的國內法,《綜合貿易暨競爭力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中的「特別301條款」(Spcial 301),單邊地加強對代工資本商品的控制。美方之所以能夠利用這種方式,用自己的國內法規範其他國家,就是因為在「市場在美」的依賴關係下,代工資本只能乖乖就範,以分潤帝國羽翼下的(微薄)利潤。

而接下來,TRIPs以及「301條款」未竟的工程,在TPP中實現了;在TPP,《反仿冒貿易協定》(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 ACTA)與美國《禁止網路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 SOPA)的內容引入,引發國家以查緝「疑似」侵權內容為名,介入網際網路服務供應者(ISP)的運作,這種假智財權為名的強勢介入,也引發政治上言論自由監控的爭議;其餘如「智財權保障年限」、「藥廠專利權的保障」…等各種各樣跨國資本橫行全球的「慾望清單」也一一被列在TPP的清單裡面。

中國資本的進程:進步與退步

簡單地說,二戰後,美國透過對全球自由貿易制高點,GATT、WTO掌控的戰略失效,轉而進行區域經濟體系的巷戰,從TPP中獲得充分的體現,而這一個帝國主義戰略,從遊戲規則,到市場的開放,以高壓的方式進行,以確保其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宰制地位。

我們再轉回西邊,在「東協+N」與RCEP下所進行的議程,則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在資本進程中的「後進性」;常見的「反服貿」論述,指出中國是由官僚資本主導的「裙帶資本主義」、缺乏法治的觀念,人治色彩極強,由此,與中國在政治上的「不民主」連結,認為在中國「以商逼政」的操作下,已經形成了一個「跨海峽政商集團」,壟斷兩岸經貿發展的利益。

所謂「缺乏法治」指的其實是缺乏為資本服務的市場經濟的法秩序,這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傳統有關,在中國仍擁有高比例、足以掌握產業上游的國營事業,以實施計劃經濟,這一點未必不是進步的;事實上,中國資本主義化的程度,尤其是國營事業私有化的程度,以及藍(勞工)、綠(環境)標準等,經常是美國藉以將中國排除出TPP、當作TPP外部對手,以製造區域間對抗形勢的藉口。

然而,我們也看到,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將公有的資產化為官僚資本,使得國營事業,已經失去調控社會總體資源分配的位置,「公」不再是「公」。進一步的發展,是這些國營事業向市場化調整,在去年(2013)中共三中全會後,益形明確,在這種條件下,「裙帶資本主義」的批判因此而成立。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再以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冷戰形勢來看這個對抗,這是兩個資本體系的戰爭。

中國資本主義來了

在TPP中,美國為首的農、工產品輸出國,極力地要透過降低關稅、掃除「非關稅貿易壁壘」,而要將他們的商品傾銷到締約國中,而中國的資本發展進程,所主要關心的議題,還在中國內需市場的開發,著重在資本的引進,以催熟市場與資本的發展,重點未必在貨品、服務或資本的輸出,因此,在《服貿協議》的爭議中,我們始終看不準中國哪些資本確實會進來;不過,這種中國資本發展進程的「後進性」,只是階段的,隨著其資本的規模與發展,對於市場的需求擴大,中國資本的這個性格,勢必將發生改變。

過去,美國以東亞代工體系,最終「市場在美」的這一個優勢,在經濟上進行控制,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可以藉由像「301條款」這樣的國內法,單邊地制定遊戲規則的原因,而今天,「市場在中」也成為中國的主要優勢,中國也可以單邊地制定它的遊戲規則,「讓利」就是這樣的東西,當中國市場以百川會海之姿,向全球招手的時候,「誰可以進來」的邏輯,與「301條款」,「誰不能進來」的邏輯,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而「貨幣戰爭」可能是兩個體系對決的關鍵。二戰後,美國在全球以美元為各國貨幣發行的基礎,以及掌握中東油源,構成以美元為支付工具的「石油美元」體系(這被認為是美帝國主義主宰世界的重要基礎),有機會透過RCEP等東亞的經濟整合,形成足以對抗美元的貨幣支付系統,也被認為挑戰「帝國主義秩序」的重要機會;不過,同樣地,我們看到經過30年出口導向發展後,中國累積的資金、與國內高額的貨幣供給,勢必使得人民幣開始倒向海外,同時間,我們也看到了中國正開始各種以人民幣計價的購油計畫,一個區域內的強勢貨幣體系正在形成。

誰的利?誰的弊?

以自由貿易對抗自由貿易,是中國改革開放,以資本主義對抗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進程,資本跨國發展的動力一旦啟動,它的力量就將夷平一切無論是封建的或者社會主義的碉壘,中國在資本主義上的「後進」,不能被視為在社會主義上的「進步」。在東亞區域經濟體裡,隨著中國崛起,所面對的嚴峻議題,在隨著市場的擴大,一切與所有的人生存攸關的生活資料都將被商品化,而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與人民的生存受到威脅,以及龐大的中國資本無處宣洩,造成資產炒作與泡沫經濟的問題。

在「反服貿」的抗爭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無論如何都算不清楚的算式,叫做「利大於弊」,在自由貿易的計算中,得到好處的人跟付出成本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看不出拿我們所有的人賴以為生的資源去換跨國資本的利益,這種利和弊的計算,有任何的意義。無論從「世界工廠」脫身為「世界市場」,奪取全球產業鏈的制高位置的這個戰略是否成功,從自由貿易的推動過程裡,都只看見人民的血肉正在餵養著跨國的怪獸,無論這隻怪獸是羽翼豐滿,張牙跋扈,或者還只啼聲初試,展翅欲飛。

在此要重申在〈《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一文中的觀點,「不反對「自由貿易」而反對ECFA╱《服貿協議》,是無法想像的。同樣地,反對「自由貿易」而不反對ECFA╱《服貿協議》也是無法想像的」,為跨國資本服務的自由貿易,沒有好、壞的分別。自由貿易的東軍、西軍皆兵臨城下,ECFA、RCEP、TPP,乃至各種自由貿易協定的議程直撲而來,台灣從藍綠政黨,到主流社會的認識,都沒有「反自由貿易」的思維存在,在「一路向西(中國)」的反服貿運動過程中,累積極其有限。

不過,它必須開始。

【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

回應

誰在斷章取義?——評台灣《資本論》研究會〈駁杜繼平的〈評反服貿運動之一: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孟倫)

發布於2014/04/18 《批判與再造》 〈商榷與交鋒〉

《批判與再造》創刊時,便在稿約中明言:「期望不同觀點之間開誠布公的論辯,以有助於釐清觀念、深化認識」,但「論辯文章務必觀點明確、邏輯嚴謹,秉持實事求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則,切忌曲解論辯對手原意,或迴避論題,言不及義」,這表明了我們對論辯的基本態度。近日〈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一文發表後,「台灣《資本論》研究會」的王智深寫了一篇〈駁杜繼平的評反服貿運動之一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但王智深不只根本沒有讀懂〈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連文末附錄的馬克思關於保護關稅與自由貿易的演說,也完全不明其意,通篇的論點建立在斷章取義的曲解上,胡言亂語一通,香港的左翼青年孟倫見後,寄來批駁的文章,文末附有王智深文章出處,有興趣的讀者可參照。──編者

台灣《資本論》研究會的王智深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下稱〈駁〉),指出早前杜繼平發表的文章〈評反服貿運動之一: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下稱〈評〉)內容「自相矛盾」、「斷章取義」、「歪曲馬克思理論,充斥庸俗經濟學陳腐氣息,淪為資產階級的理論打手」。但情況是否如此呢?在我看來,斷章取義的正是王先生,淪為資產階級的理論打手的,也似乎是台灣《資本論》研究會。

杜繼平在〈評〉文指出反服貿運動所謂「倒轉歷史的車輪」,當然是針對反服貿運動的小資產階級性質。這種小資產階級性質的內容,正正就是保護主義,即「反對去除國家對『人民』的保護」。這個所謂的「保護」,就是反對台灣本土與外地(其實也不全然是外地,而只是大陸而已)進行貿易,以「保護」本地「人民」。杜先生在文章中指出,這種保護主義終究是「妄圖在維持資本主義體制下,要台灣政府搞貿易保護,以台灣日益脆弱的經濟實力螳臂當車,力抗資本全球化的狂潮,維護台灣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文章從來沒有完全支持自由貿易和新自由主義,反之,文章的目的,是要指出反服貿運動沒有對應資本主義運動規律的問題,不反對資本主義,亦不站在工人階級,而是站在小資產階級立場去反對服貿。

杜先生的文章,更重要的是這一點:在資本主義下,保護主義並非是保護工人階級,而是保護後進工業國家的資本家,促進國內自由競爭的發展,凝聚資本家的力量,打破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壟斷。保護主義從來都不是保障工人階級利益的政策,更甚者,保護主義更是自由貿易的前提。歷史上,有條件建立現代工業的落後歐洲國家,以保護主義實現了國內工業發展,打破了英國的工業壟斷。但建立起現代工業的國家,正正就需要依賴世界市場。那麼,保護主義就成了自由貿易的前提。

歷史上,保護主義或許對後進國家起了促進工業發展的作用。但誠如列寧所說:「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國與國之間貧富懸殊得驚人的時代,任何關稅政策都不會有效果……任何一個富有的工業國都能夠把這種關稅保護完全摧毀。為此,它只要對輸入俄國的那些我國征收高額關稅的貨物給予出口補貼就行了……而採取這種措施之後,任何一個工業國都肯定能摧毀我們本國的工業。」(列寧,〈關於對外貿易壟斷〉)故此,杜先生非但沒有矛盾,更正確地指出,不論是自由貿易或是保護主義,都同樣不能突破工人階級的困境。並且,台灣如果實行保護主義甚至閉關鎖國政策,不但會不敵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潮流,更對工人階級毫無益處。真正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工人階級的意識和組織,使得革命的主觀條件發展起來,從而建設突破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死胡同的新方向──社會主義。

〈駁〉文卻把杜先生扭曲成個崇尚自由市場、想要符合資產階級需要、支持自由貿易的人。然而,〈評〉文不但沒有這樣想,而且更明確提出左派和工人階級的歷史任務。文章說自由貿易在歷史上的作用是「掃除一切舊有的社會、經濟障礙,消滅各種小資產階級,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擴大雇傭工人的隊伍,使大多數人淪為不得不受資本家殘酷剝削、生活陷入困境的無產階級,並跨越國界的藩籬,在統一的世界市場上,形成全世界資產階級與勞工階級兩大階級的對抗,最終爆發世界革命,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會主義」。自由貿易加速國與國、資本與資本、工人與工人之間的競爭,促使中小企業破產,從而擴大無產階級的隊伍,激化階級矛盾,為國際工人階級聯合提供客觀條件。杜先生──馬克思亦如是──指出,在這個意義下,自由貿易才值得被贊成。〈駁〉文說杜先生的文章寫到馬克思「毫不含糊地贊成自由貿易」,因此就斷定杜先生斷章取義、扭曲馬克思原意,但他不只沒有看懂杜先生的文章,連杜先生在文末附錄的馬克思〈關於保護關稅主義、自由貿易和工人階級的演說〉也沒讀懂,請看馬克思的原話:「這是不是說我們反對自由貿易呢?不是的,我們贊成自由貿易,因為在實行自由貿易以後,政治經濟學的全部規律及其最驚人的矛盾將在更大的範圍內,在更廣的區域裡,在全世界的土地上發生作用;因為所有這些矛盾一旦擰在一起,互相衝突起來,就會引起一場鬥爭,而這場鬥爭的結局則將是無產階級的解放。」

現在,誰在斷章取義,相信已經很清楚了。但誰是庸俗的資產階級理論打手呢?〈駁〉文指出「台灣更開放的進入全球化自由貿易體系,有利於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論調是令人懷疑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利於大多數的薪資受雇者。」,卻絲毫沒有提及保護主義的反動性質,更沒有寫過關於走出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困局的片言隻語。王先生是不是要說,台灣最好現在實行保護主義,拒絕與外國來往,才是「促進本地產業」、「保護人民」的方法?不知道,但肯定是他要回答的問題。

(按:這裡沒有處理「服貿」是不是一般理解下的帝國主義掠奪式的「自由貿易」,以及陸台兩地的歷史問題。但我相信,僅僅指出上述幾點,就可以看到〈評〉文才是扭曲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斷章取義的真命天子。而若要處理上述幾點,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已經有文章講過了。)

延伸閱讀:

杜繼平的文章:

https://critiqueandtransformation.wordpress.com/2014/04/02/%e8%a9%95%e5%...

王智深的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台灣資本論研究會/駁杜繼平的評反服貿運動之一反服貿運動全球化與階級問題/638764672846080/

周乙、趙平復、鄭文元:《在國際工人運動低谷和資本主義危機之際的回顧與展望──回應苦勞網【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上)》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7760

向前、伍逸豪:「不反服貿的反服貿運動」──試論三一八學運的性質及其可能的啟示

https://critiqueandtransformation.wordpress.com/2014/04/04/%e3%80%8c%e4%...

「通過反服貿走向反全球化」是破產的口號。

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通過反服貿走向反全球化」是一個錯誤的提法,真正發生過與正在繼續進行的歷史事實是「反服貿」已經變成「以反服貿掩護台獨、只反服貿而不反自由貿易」的臺獨法西斯極右翼運動,和「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反資反帝」的左翼訴求完全背離。

「反自由貿易黑箱」在當前的反動氛圍中,也易被「只反與大陸的自由貿易,而不反其他自由貿易」的反共反華黑潮淹沒,形成反華大合唱中微弱的走音。

作者這一篇《自由貿易的東軍與西軍》其實比前一篇〈《服貿》爛透了? 沒錯!這就是「自由貿易」〉一文有所進步,但還是將台灣和大陸視為兩「國」,而缺乏對台灣內部和大陸內部的階級分析,不強調階級鬥爭,沒有真正以兩岸工人階級的觀點看問題,也高估了大陸資本主義,忽視大陸也逐漸被美帝殖民化的事實,而把兩岸嵌入左獨的「中國帝國主義」論模式。

反對台獨 保衛社會主義運動
Ozaki Takami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zakitakami

【關於主義者應如何應對這場運動的一些想法】


目前,多數參與台北街頭運動的青年學生,無論主觀動機如何,都提出了台灣資本主義造成的一些社會問題,作爲參加的理由。衆所周知,服貿協議除了被“創造性演繹”為大陸人大規模移民台灣的屠城木馬之外,還被說成是將會進一步惡化台灣勞工、特別是年輕人生計的東西。


因爲美蔣政權對左派的長年撲殺,進而有所謂民主化之後繼續存在的反共反華社會共識(也可以說,沒有這種共識,就不會有“民主化”),所有號稱左翼的政治團體的影響力,都非常微弱。因此,本土民粹是台灣政壇的統識。“中國”,成爲了這些青年的真正的或想象的苦況的根源,而拒絕或限制兩岸經貿乃至政治交流、甚至台獨,則成爲了唯一的“出路”。


馬克思主義者不能贊同這一種運動、也絕對不能給與運動的組織者及其綱領路綫任何政治上的支持。然而,馬克思主義者有需要介入這種運動,在批駁組織者的台獨意識形態之餘、還特別要批判附和這個運動的那些號稱左翼的意識形態,讓那些確實在思考資本主義問題的、甚至主觀上反對資本主義的人們,可以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綱領。

介入的理由,並不是相信在這場運動的時空之内,竟然可以大撈一筆的機會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就重大的社會問題和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綱領,指明工人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方向——這是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之外,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者鍛煉鬥爭戰術的必由之路。


針對目前情勢,工人階級左派應該努力説明,資本主義的問題,只能通過促進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和自我組織,通過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去尋求解決。同時,要説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同勞動人民的對立的性質,努力破除以“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等標語為藉口的本土保護主義的影響力。本土保護主義不但完全不能改變台灣在世界分工和世界市場的角色,在實際上還是同台獨和選舉民粹完全相容的東西。


總言之,工人階級要建立自己的獨立產業和政治組織,在職場和社會上挑戰資產階級的霸權,才有可能改變階級力量對比,進而奪取政權、走上爭取世界社會主義的道路。“拆政府”的一類説法儘管貌似激進(也是很“台”的激進,因爲這種説法是完全沒有内涵的——例如,就算真的“拆了”政府,要用什麽代替?“無政府主義”?),但在工人階級缺乏獨立組織和政治力量的情況下,實際上只能造就“換政府”的資產階級“政黨輪替”民粹運動。其它要求政府做這做那“保護人民”的説法,説到底只能進一步強化民粹、延遲階級獨立的到來。


如上所述,要真正改變工人階級的處境,是沒有任何捷徑的。那些宣稱可以通過右派極右派領導的、以反共反華為主調的街頭運動,去實踐“直接民主”甚至沒有政府和階級的社會的説法,純屬尾巴主義、機會主義的胡説八道。任何願意正視現實的人都可以看到,現在的這場運動,從領導、訴求、策略和包裝,完全是帝國主義顔色革命的一種。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是反對這種東西、褪下其進步的僞裝、削弱附和這種運動的“左翼”的影響力、努力促進勞動人民的政治覺悟,這樣才是對工人階級負責任的做法。


另外,反對台獨,被包括“左翼”在内的右派,說成是宣揚“中國國族主義”的東西。對此,我認爲除了已經有的、説明台獨思潮來源和性質的政治和歷史批判之外,還應該著重指出:公開的“右派”台獨,毫無疑義的是帝國主義的附庸,不可能有任何的進步性;至於宣稱要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那種“左派”台獨,則應當指出,出於台灣實際上所處的政治、地理和分工位置,台灣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根本就不可能脫離大陸工人階級的強力支持而長期存在(也可以說,很難想象在美國的宰制之下、目前台灣的資產階級體制及其民意基礎,可以在大陸工人階級不大舉登上政治舞台的情況下自行瓦解)。

在這個台灣資產階級,和港澳資產階級一樣,實際上已經成爲中國資產階級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時代,除非帝國主義再次動武切斷兩岸的聯繫,脫離大陸的單獨一島的發展,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當然,大陸現行體制有各種嚴重的問題,亟待工人階級的批判和改造,但這並不是台灣島上的自稱左翼自欺欺人的宣稱,在台獨思想的基礎之上、竟然可以推翻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的藉口。換言之,從促進無產階級革命和保衛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利益的角度來説,反對台獨,也是理所當然的。

Ozaki Takami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zakitakami

【列寧對經濟浪漫主義的批判】

敝人這幾個星期翻看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至1914年瓦解前)的綱領和重要宣言,確定一個事實:革命馬克思主義運動有反對民族壓迫和帝國侵略的傳統,但完全沒有主張工人應該要求“自己的”政府、限制外資流動“保護本土”的説法。

事實上,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墮落之前,本土保護主義是各國資產階級綁架工人、維護自己的統治的辦法,號稱馬克思主義的運動,不但不會主張保護主義,而且還大力批判保護主義。

從馬克思在1848年發表演説批判保護主義、從為社會主義運動打造物質基礎的立場上支持自由貿易,到1879年馬克思、恩格斯聯合反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出現的支持保護關稅的機會主義,到1888年恩格斯總結四十年的運動經驗和重申馬克思反對保護主義、支持資本主義國際發展(即現在所謂的“全球化”)、為社會主義革命做準備的立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直都沒有主張工人要求資產階級政府對全體或部分外資進行限制的説法,還直截了當的將之批判為翼贊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

這裡鏈接的,是列寧在1896-1897年間撰寫的《評經濟浪漫主義》。此文批判的西斯蒙第,可以說是在理論上最完備、在邏輯上最精緻的,熱愛本土和中小企業和小農耕作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西斯蒙第比今天市面上熱絡的各色本土保護主義者更加深刻、更加徹底,列寧對他的批判,也因此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高度推薦。

列寧:評經濟浪漫主義
cpc.people.com.cn

除了民主價值觀以外,我們還得培養思考公共政策的一致邏輯,才不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例如:

一、如果資金向外投資,是淘空台灣,資金進入台灣,是買空台灣,資金該如何規範。

二、如果人才出國工作或移民,是腦力流失,人才移入台灣工作,是工作機會流失,人力問題如何解決。

三、如果大陸不讓利是我們吃虧,讓利是政治陰謀,對陸經貿政策該如何制訂。

盛治仁
「自作自受」的民主政治

高度推薦杜繼平先生的正論,特別是論證這場運動的小資產階級反動性的部分。

補充一點,就是由社民派和各色改良NGO在台面上主導的“世界社會論壇”,實際上是歐美帝國主義一手操控的東西。它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以福特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爲首的,歐美帝國主義各國資產階級的官方或半官方的金庫。

這些人所製作的“反全球化”,説到底就是以階級合作為基礎、宣揚容納本土保護主義意識形態的世界資本主義秩序(或曰“有人性的全球化”)。所謂“社會論壇”,本意就是所有階級聚首一堂、就“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達成共識。

http://critiqueandtransformation.wordpress.com/2014/04/02/%E8%A9%95%E5%8...

曾健民先生這篇文章,精辟地指明台灣現在的真實處境。

//撥開虛假話語,看真相。是反「服貿」嗎?顯然不是;正確說,是反「兩岸」「服貿」,重點在反「兩岸」。會反「自由貿易」嗎?可能口頭上反反,不會當真,更不會為此「占領立院」,特別有關與美國、日本的自由貿易更不會。不信看看,遠的,從70年代末以來的台美貿易談判、301條款、WTO;近的,去年7月剛通過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實質接近完成的「台星經濟協定」,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慶幸台灣取得了美國TPP的入門票。美歐日服貿早已化身為台灣生活的一部分,如7-11。跨國壟斷資本早已化身為「台灣意識」。

TPP這個美國跨過WTO框架新的全球掠奪議程,大大超過傳統的自由貿易(更遑論什麼服務貿易了),將帶來更全面澈底的掠奪,但蔡英文、馬英九等所有口說「愛台灣」的政客向來都近乎哀求地要美國讓台灣加入;視TPP為玫瑰花路,把加入被跨國壟斷資本掠奪的行列看做進入天國。在高舉反服貿大旗捲起漫天反中大合唱當中,美國天使翩然來臨,史雯珊宣教說:美台是「緊密」夥伴關係,美國「歡迎」台灣加入TPP。她獻出TPP的玫瑰花說:這是「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加入者有利。

啊!多麼誘人「高品質」的對加入者有利的TPP!不過幾天台灣又會與美國在華盛頓談TIFA「高品質」的TPP,反嗎?

我有一個夢想:如果年青學生們、後面的老師們、後後面的獨派民進黨們,還有如地球公民、農陣等NGO,可以反TPP的玫瑰花像「反服貿」一樣,而且可以反到「占領國會」,反到發動幾十萬人上凱道,那麼我會加入行列,因為這樣台灣就有救了。

在成功發動了一波反中恐中精神總動員的氣氛中,史雯珊女士和一班美國官員齊聚台北,參加AIT舉辦長達數週的「台灣關係法」35週年慶祝活動。做為台灣人,不懂TPP可以,不懂服貿不懂老師教的都可以,但不知道「台灣關係法」就不懂自己的歷史命運了。

在「占領立院」幾天前,前美國負責台灣事務的官僚,現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早已點火,他親臨台灣警告:ECFA將讓台灣邊緣化。指控:兩岸服貿是促使台灣併入中國的完全政治協議。譚先生只差點沒有說出從去年7月起就已經被散播的謠言,如兩岸服貿通過「小黃都變成小紅」,「大陸洗頭妹來搶飯碗」等等虛假話語。包括譚在內的穿著「反服貿」外衣的話語,激起台灣從反共戒嚴到本土意識歷史地形成的恐中反中想像;以馬王鬥為代表的台灣兩股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纏鬥中,再加上年底選舉以及後馬權位之爭的政治動盪中,學生們被引入立院搭起占領劇的舞台,上演內外交加的政治代理戰爭。沒有不散的戲,只是戲散場了留給台灣的是什麼?//

台灣立報 2014-04-02
瞭望台:反服貿聲中TPP已上場
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38910

2014/05/20 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
針對「島國前進 Taiwan March」518記者會之聲明:絕不苟同

幾天前(5/18),由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所組成之「島國前進」受訪時提出三點問題:第一、憲政的改革民主,落實直接民主參政的可能;第二、兩岸協商不應該由少數政商集團決定,人民應該能夠參與;第三、我們不能再讓政府用市場放任主義、用一個自由經濟的神話,繼續蒙騙社會大眾,我們的確應該簽訂自由貿易,可是我們可以要求政府提出政策,以及更多的社會評估跟措施。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在此聲明:「絕不苟同第三點關於自由貿易之部分。」
台灣自從加入GATT、WTO後,台灣的農業、勞工、環境、能源、動保…等等方向與產業,皆受到自由貿易之影響而產生程度不一之衝擊,而在政府與財團主導下的經濟政策,台灣日益受到自由貿易無差別、無限制的破壞。「因為引進大量的移工、為了追求最大利潤、最小成本而造就的低薪就業環境」、「鼓勵休耕並補助外銷作物所導致的30%糧食自給率」、「無限制的濫伐、開發、徵收土地」…等等,這些論述不盡、罄竹難書之罪名,就是台灣當下的現實、矛盾、問題,也是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再者,當初318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的主訴就是「打破黑箱」,但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已經再三反覆論述與驗證「自由貿易必然黑箱」,原因很簡單:倘若自由貿易能夠公開講明其條文內容與談判過程,受影響之利害關係人必然反彈與反對,這個結果將導致政商集團之利益損害。所以自由貿易必然黑箱,「我們的確應該簽訂自由貿易」更是謬解與謬誤。但現在,「我們的確應該簽訂自由貿易」這條萬惡的發展之路竟然無人反省、深究,反而更加鞏固這些問題的原因、過程與結果?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重申立場與申明:「絕不苟同此番言論。」
我們的確可以要求政府提出政策,以及更多的社會評估跟措施。但我們認為,台灣人民更應該自己提出自己所認為最好的經濟戰略與政策。很多人或許會說:「可是我不懂經濟、不懂產業、更不懂如何制定政策,這叫我們怎麼自己提出政策?」所以,這也正是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成立之宗旨與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對於自己最熟悉的環境進行「社會調查」,去認識這個你無法從地理、公民、自然、歷史課本裡所獲知的「台灣現狀」,當起自己的調查員、社會的調查員,深切認識這一切的根源與矛盾,我們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經濟民主之路」、一條真正民主的康莊大道。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PINION
Aug. 5, 2014
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
Ratifying a pact with China is the first step to diversified trade.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taiwan-leaves-itself-behind-1407171366

Taiwan's leaders have warned for years that economic isolation will damage the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Now their worst fears may be coming tru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resisting freer trade and economic reform are becoming clear.

Later this year China and South Korea plan to finalize a free-trade agreement that will give most South Korean products zero-tariff entry into the mainland. That's a problem for Taiwan because both countries count China as their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their exporters compete head-to-head. Between 50% and 80% of Taiwan's exports—from petrochemicals to steel, textiles to machinery—overlap with South Korea's.

If the deal goes through as expected, roughly 2% to 5% of all of Taiwan's exports to China could be replaced by South Korean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Businesses with thin profit margins such as makers of flat panels and machinery are at risk of being priced out of the mainland market.

Meanwhile, Taiwan's latest trade pact with China signed last year sits in limbo after the student-led "sunflower movement" stymied its ratification by the legislature this spring. Protesters stoked anxieties that Taiwan is in danger of being swallowed up by China as its businesses beco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mainland.

It's certainly true that the two economies are deeply intertwined; 80% of Taiwan'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40% of its exports go to the mainland. However, placing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won't solve the problem.

Since China is an integral part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Taiwan only hurts itself if it preserves barriers to cross-Strait trade. Beijing has also signalled it will lobby against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multilateral pacts such as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if Taipei doesn't first liberalize with China. So the road to less reliance on China paradoxically runs through Beijing.

Taiwan has made some progress on bilateral trade. But pacts with Singapore and New Zealand over the past year, while welcome, govern less than $30 billion in annual two-way exchange. A South Korea-China FTA threatens up to $49 billion of Taiwan's exports,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Ratifying the cross-Strait services pact now in limbo would pave the way for a goods trade agreement. It would also show that Taipei has the ability to ratify and implement trade accords it has signed.

In the meantime, Taipei has started to liberalize the domestic economy in line with reforms required by TPP. That deal currently involves 12 nations and 40% of the world's output. Neither Taiwan nor South Korea currently participates in the negotiations, but both have expressed interest in joining.

Here, too, Seoul has the advantage, having already signed a free-trade agreement with the U.S. with an eye on many of the stringent TPP requirements. If Taiwan rewrites outdated regulations and rolls back restrictions on investment, it can promote domestic competitiveness and signal that Taipei is serious about joining the TPP.

But first Taiwan's lawmakers have a chance to use a special legislative session this week to pass a bill promised to protesters to monitor cross-Strait treaties, and then ratify the cross-Strait services trade pact. As trade barriers among Taiwan's neighbors fall, failing to do so will further isolate the island.

您好, 我們是兩岸新聞報導獎團隊, 從您的這份作品中, 看見您對兩岸新聞有獨特的見解, 想詢問您是否有意願參與第十八屆兩岸新聞報導獎, 本屆報導獎總金額高達134萬元整, 歡迎您一同共襄盛舉, 感謝您。
報名網址: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comm/18news/ch/index.asp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rossstrait?fref=ts
微博:http://www.weibo.com/u/26278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