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對青年貧窮化:實習之名剝削的全球化浪潮

2010/07/29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我們在過去針對日漸成為青年貧窮化推手的「實習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相關討論,幫助我們釐清目前所不斷擴張的實習制度的勞動本質,也有有助於我們了解,「實習制度」儼然已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剝削青年與加速勞動力向下競爭的制度性設計。

無論是來自法國、德國的青年,或是美國的大學生,還是台灣由政府一手推動的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計畫下的大學畢業生,來自各地的青年所面對到的「實習必要論」與「職業訓練成本個人化」的壓迫與困境,事實上大同小異。世界各國「實習制度」高度共通性,讓它似乎成為另一種當代全球化現象。

然而,如果我們以為以實習制度之名剝削的現象僅存在於成熟資本主義國家;那麼,最近一份來自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速、崛起中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國──中國的調查,就更會讓我們驚訝地發現,即便連中國這樣看似經濟快速起飛,每年以8%~10%經濟成長率發展的國家,所謂無薪實習(中國輿論稱之為「零月薪」)的現象,竟然已經隨著所謂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無形危機感與競爭壓力,成為中國大專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金融海嘯與零月薪

就在不久前,中國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針對2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發佈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即便金融海嘯表面上看似並未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傷害,然而弔詭的是,金融海嘯下資本主義先進國青年勞工所面對勞動與就業巨大的競爭壓力,卻跟著這一波全球性的經濟危機,悄悄地在中國生根與深化。

在也許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速的中國,竟然有高達約5分之1的大專畢業生願意接受零月薪(即無薪實習)的工作機會,而此項調查在2009年,回答可以接受零月薪者僅僅只有不到2%的比例。同一項調查中,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的被調查者,也已經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確表示願意接受零月薪。而接受零月薪的期間最長則為半年。

中國大專生願意接受零月薪的原因,其實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青年接受實習制度時的理由大同小異,多為積累個人經驗、提升自我能力、長遠發展等等方面的考量。

我們可以這麼解讀:5分之1的中國大專畢業生「願意」接受長達半年的無薪勞動,以換來提升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的機會。媒體報導,一名大學生為了在幾百位大學生爭取一個工作崗位的競爭下受到青睞,表明不但可以無薪工作,甚至願意每月「補貼」這家企業1千元人民幣。

調查公布後,一時之間輿論譁然,並引起中國大學生一連串的討論,許多評論認為此一現象反映中國現階段「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媒體與學者則出面呼籲,社會應該正視並設法遏止這樣違反勞動法令的「歪風」。極端的案例也許不能代表整體,但是調查數據背後所反應的問題卻十分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勞動力向下競爭的趨勢

從過去到今天,我們每天都在主流傳媒與論述看到所謂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觀點。這樣的論述,雖說是千篇一律,但在台灣青年與勞工的眼中,卻彷彿逐漸牢不可破;我們甚至還可以看見人力銀行雜誌的主管臉不紅氣不喘地高聲譴責、數落不願以低薪賤賣自己勞動力的青年,「22K總比在家當米蟲好」,與勞工主管機關「先求有、再求好」的論述相互輝映。

但真正應該思考的其實是:如果說,連中國如此處於經濟高度發展階段的國家,青年及勞工都已經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到日趨嚴峻的就業競爭,甚至必須在「個人自願」的掩蓋下被迫加入這場勞動力向下競爭的全球化競賽,那麼我們又憑什麼可以輕易地相信,僅僅盲目地追求個人「競爭力」的提升,可以確保我們個人的勞動穩定與生活?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了一則新聞,美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為了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就業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許多人在大學畢業後持續選擇在國內甚至出國就讀研究所,然而在完成研究所學業才發現,依舊無法在就業市場上勝出,因為身邊競爭者也同樣抱持著一樣觀念投入這場提升自我的競爭力競賽。受訪的雇主們坦承:勞工們這樣的相互競爭,對他們來說極為有利,因為可以慢慢地從更優秀、條件更好的面試者中挑選。

個人競爭永無止境

當就業市場上不斷充斥著強調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論調時,我們可以發現,即便此刻中國大專畢業生的平均薪資距離目前台灣尚有一段差距,然而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卻已經開始同樣在中國的就業市場上形塑出所謂「就業嚴峻」、「競爭激烈」的集體氛圍,開始企圖藉著勞工之間的相互競爭,來壓低中國已逐漸上升的勞動成本。

■提升個人競爭力的結果,卻不見得能帶來工作。圖為高雄市4月24日舉辦就業博覽會,吸引千餘人應徵,求職者認真閱讀徵才條件,也專心填表,排排坐的民眾埋首疾書,彷彿應付聯考一樣認真。(圖文/中央社)

倘若如此,當中國的大專畢業生都「願意」降薪甚至無薪工作時,倘若我們還只是一味地陷入所謂提升個人競爭力的邏輯底下,試問我們究竟要拿什麼投入這場全球勞動力向下無止境惡性競爭呢?也許;我們真正應該體認的是:如果缺乏集體反抗的力量,資本主義下個體勞工的競爭是永遠不可能止境的,中國「零月薪」的現象做了一個最清楚的註解。

作為個人,生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我們也許無可避免地仍舊必須投入這場生存的競爭。然而真正關鍵的是,但作為勞動者集體的一份子,作為面對不斷向下競爭壓迫的全球貧窮青年們,我們有權利、更有義務,一起參與任何可能改變這個運作邏輯與機制的行動與實踐!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