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潔莉娜的選擇

2013/05/29
台北科技大學智財研究所助理教授

雖然基因檢測和預防性手術並非始於今日,但當安潔莉娜裘莉在《紐約時報》上高調宣布自己進行了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名氣與美貌的加持,不但立即席捲全球目光,也讓提供這種基因檢測的Myriad公司股價大漲至近年高點。

有趣的是,同一時間,我的男性朋友多半在哀號女神的幻滅,直至知道手術不影響外觀才能平靜;而女性朋友則開始討論癌症的健康管理與家庭的影響與支持。由於安潔莉娜裘莉個人的勇於揭露,加上媒體的報導追蹤,瞬間我們似乎也能參與一點大明星的生活。但是,就算一樣果決,一般人真的能和女神一樣有選擇嗎?

基因專利恐礙創新

誠然,安潔莉娜本人也承認,她的選擇十分昂貴,不論手術與重建費用,單單進行檢測裘莉文中所提容易引發乳癌、卵巢癌的變異基因,一次就將近4000美元。而高利潤的檢測,也為Myriad公司帶來豐富的收入。自1996年起,Myriad基因篩檢測試服務每年都有兩位數的成長率,2012年,該業務則佔該公司4.96億美元總營收的82%。

難道自90年代至今,科技的進步都沒有讓這項服務減價優待嗎?答案是期間也有不同的研究團隊,找到成本更低的基因檢測方法,但由於Myriad公司擁有與乳癌、卵巢癌基因相關的專利權,侵權指控讓其他檢測方法卻步。

為了挑戰Myriad的基因專利霸權,2009年,美國的公民團體聯名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人類基因是大自然的產物,某家公司不應獨自佔有上述基因的專利,否則阻礙人類創新。而Myriad公司則主張,一旦有特定的基因序列於實驗室被發現、隔離出來,就等同於發明,能夠就此申請專利。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Joseph Stiglitz也批判這場乳癌基因專利的爭議。Stiglitz指出,Myriad投入資本研發,希望壟斷檢測基因技術的專利,雖然可以理解;但也正因為Myriad的專利壟斷,讓其他公司無法提供消費者更便宜有效的新技術,在此情況下,以鼓勵創新為名的專利,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福祉。

2011年,英國最高法院也在類似的案件中,判決基因可為專利的客體。法官在判決中提到,雖然正反兩面說法都有其道理,但最後判決的考量是「鼓勵企業投入基因相關的研發工程、鼓勵生技產業發展」,因此在一定的前提下,贊同基因可為專利客體。

智慧財產戰爭擴大

據報導,美國最高法院預計在6月對Myriad案做出判決,法官將如何進行取捨?而對於專利客體的要件,又會產生何種的解釋?讓眾人引頸期盼。

但可以確定的是,智慧財產權的戰爭正在不斷擴大,由電腦、手機延伸到我們的身體,都可能是他人權利的一部分。美國《時代》雜誌說,安潔莉娜正在重新定義「美麗」;而另一方面,生技公司正在重新定義哪一部分是「我們的」身體。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