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站」王曉明選集》新書發表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3/02/05
資料來源: 

【日期】2013年2月23日(六) 【時間】pm2:00~5:00 【地點】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交通方式

「如果你不能跳出『全球化』格局所限定的思想空間,不能發展出廣闊的視野和充沛的想像力,重新解讀人類歷史、特別是『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國的現代歷史,幫助公眾逐步獲得對『人』的歷史和現實豐富性的確信,不能生動地揭示當代生活中那些被壓抑的生活可能性,激發人們對單調的生活前景的強烈不滿,如果不能這樣,你也就根本搖撼不了正日益流行的『現代化」迷信。」──王曉明

主持人: 呂正惠教授(淡江大學)

與談人: 陳良哲(交通大學)、彭明偉(交通大學)、黃文倩(台灣師範大學)、黃琪椿(清華大學)、周麗卿(清華大學)、徐秀慧(彰化師範大學)

《橫站──王曉明選集──當代大陸思想叢書03》 《橫站──王曉明選集》自序◎王曉明

這是我在臺灣出版的第一本自選集。30篇文章,除個別之外,都是寫於最近十年,粗糙歸類的話,也都可以算是「文化研究」。

全書分為六輯,前五輯裡的,大多篇幅較長,有些甚至攜帶一連串注釋,很學術的樣子。分輯的題目依次為:「當代社會概觀」、「中國革命的思想遺產」、「文化的危機與生機」、「城市化的歧途」和「見聞錄」。最後一輯都是短制,一兩千字一篇,話題駁雜,索性以「雜文」為輯名了。

書名《橫站》,這是魯迅用以自況的詞。十二年前的深秋,我為舊著《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寫再版序言,第一次借這個詞來清理自己的亂麻般的思緒:

置身在這麼一個紛亂的時代,你有時候真會覺得,許多看上去非常複雜的論說,其實都是在掩蓋、或者回避什麼東西,與其淹在那些閃爍其辭、不著邊際、貌似全面而居心可疑的論說的泥潭裡面,眼看著社會愈益傾斜而動彈不得,不如乾脆跳出那泥潭,直截了當,怎麼想就怎麼說,雖然粗暴、簡單,卻能夠撥開迷霧,擊中要害。但有時候,你又會強烈地感覺到,面對這愈益複雜的文化和社會形勢,再像譬如1980年代的許多時候那樣,抓住一點就全力投入,甚至以「深刻的片面」自喜,那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想得更複雜,應該盡可能地兼顧不同的方向,因為今天的許多敏感的知識份子,事實上已經處於魯迅所說的「橫站」的位置,而且這「橫站」的涵義,絕不只是限於對「敵我」的確認。

當這兩種意識在我腦中交纏的時候,我確實感到言說的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感覺大概還會逐漸加深。兩年前初讀薩伊德的《知識份子論》,我印象最強烈的,就是作者對那種不得不同時向幾面作戰的艱難境遇的認同。去年春末,科索沃事件在歐洲和中國知識界引起的軒然大波,更使我親身感受到了單執一面的思想立場的乏力。也許,七十多年前,魯迅從一己的經驗中概括出來的那個「橫站」的概念,正預示了對二十一世紀人類的複雜境遇的領悟,而成為對今天世界上許多知識份子的共同命運的縮寫?[1]

十二年一晃過去了,所思所想的範圍日漸擴大,上述那種「單執一面的思想立場的乏力」,我是感受得更深了。舉個極端的例子,一黨專政這個制度,現在差不多是人神共憤,我自不例外。但是,稍一查看現代早期的中國歷史,我卻覺得,還應該仔細去深究,為什麼那些人—例如孫中山—願意嘗試這樣的制度。一種政治實踐背離初衷、惡果深重,當然應該批判,但是,當想像新的政治方案的時候,如何保持對當初人們以為可以用那個制度去克服的歷史挑戰[2]的敏感,而不是糊里糊塗覺得那個挑戰不存在,卻是更重要的事。只有大家看到,新制度能夠有效—至少是明顯比舊制度有效—地克服那個挑戰了,你才能將舊制度真正清出人世。許多已經被埋入墳墓的舊制度,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從土裡爬出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釘棺者強烈厭惡其醜陋、以至有意無意地放棄了深思其當初得以行世的原因吧。對一黨專政尚且如此,處理其他範圍更廣、牽涉事項也更多的問題時,如何力避單執一面、過於利索的思路,就更是必得要努力的了。

所以,我再次用「橫站」這個詞,來概括最近十年的所思與所寫。當然明白,在許多時候,我並不能做到這樣,即便本書中那些注釋臃腫的長文,簡單粗暴之處也比比皆是。但是,我願意用這個詞來鞭策自己,就如同氣喘吁吁在半山停步時,回望升升降降的來路,給自己打氣說:「登頂之途,已經過半……」。

感謝正惠先生,前年春末,在香港,他說:「你可以給我們人間叢書編一本啊」,語氣甚是輕描淡寫,此後也不見有類似出版合同的檔寄來。但是,約定的時間一到,他卻來了電子郵件:「大作編好了沒有?」簡短一行字,仿佛昨天下午我們還喝著凍頂烏龍商量過此事。最近這些年,事情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弱,我逐漸習慣了完不成預定的工作計畫,即便與人爽約,也不怎麼慚愧。當然知道這很不好,可怎麼辦呢?沒辦法。但這一次,借著正惠先生的邀約之力,我卻如期編出了這本文選,真是高興。

當然,能這樣「如期」,我還得感謝文倩,她不但擬出上述六個輯名,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這些話題散亂、篇幅不一的文字大體是在講什麼;更以言辭恭謹、指示堅決的筆催和面促:「我們計畫年內出版,您……」引領我配合行動,及時交奉文稿和清樣。

正是在這樣的邀約和催引之下,我早就起意編選的這本文化研究的自選文集,首先在臺灣面世了。

還要感謝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的諸位同道,是他(她)們的寬容和照顧,使我這半年在該所客座教席,有合適的時間與心情,編成此書。

2013年1月新竹

[1]〈橫站的時代〉,見本書第三輯。 [2]這個歷史的挑戰,簡單來說,就是:在各種革命所需的物質和制度條件都很欠缺,社會一盤散沙,危機(例如被「瓜分」的危險)卻非常緊迫,革命者如何創造強有力的政治工具,主要依靠精神的力量去轉化物質狀況,在較短的時間裡,最大限度地動員民眾、推行革命?整個現代早期(1890-1940年代),各路革命/改革者嘗試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政治工具,「一黨專政」的政權機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被創造出來的(這裡不討論其取自歷史和異域的各種基因)。因此,如果主要只是從執政集團的自利衝動和被壓迫者的軟弱或類似的方面來解釋這類政權的成因,並據以形成與之相對時的視野和策略,那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應該指出,這樣的解釋有其深具說服力的一面),也不能有效地解釋,它在延續至今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深刻的變異,對社會和人心所造成的深重後果究竟何在。

目錄 自序...5 當代社會概觀 瀕臨「大時代」的中國...3 半張臉的神話...37 今日中國大陸的國家認同—從川陝甘地震談起...46 當務之急是喝住他們...70 中國革命的思想遺產 現代早期思想與中國革命...81 通向「大同」—中國現代早期的「個體/個人」論...111 現代早期中國思想中的「帝國」意識...128 文化的危機與生機 橫站的時代...141 籬笆裡的河水—關於「文化競爭力」和城市發展的感想...153 釜底抽薪...166 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壞不到哪裡去...174 城市化的歧途 從建築到廣告—最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間的變化...189 從「浦東」到「重慶」—新路何在?...228 弱勢者的空間—以上海為例...244 見聞錄 印度印象...253 L縣見聞...287 雜文 當代政治的失敗...311 「非典」是什麼病?...315 何種「慧眼」?怎樣「詼諧」?...323 老鉤子上的新羊頭?...330 在小道理的時代講大道理...338 流氓執法,政府蒙辱...343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官員...346 胡志明市大街上的摩托車...351 「被……」的時代...355 「世博會」前看上海...359 只有滷蛋可以「歡呼」了麼?...364 為什麼是電視劇...368 雙面怪物很囂張...37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76 附錄 【附錄一】王曉明學術小傳...383 【附錄二】王曉明著作/主編目錄...390

主題: 
活動日期: 
2013/02/23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