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評論:退休金改革的環境因素

2012/12/24

歷經自十月底爆發出勞保年金的虧損危機以及「盈正案」坑殺勞退基金事件,退休金改革廣受社會重視。當前政府雖表現將於明年年初提出年金改革方案,但其卻未能採取更宏觀的角度,來檢驗當前經濟體系下退休金制度的根本挑戰。

物價通膨導致退休金貶值,以及經濟成長的停滯衍生國家財政破產的風險,為退休金制度的兩大挑戰,而這兩大挑戰均與當前的全球環境與資源危機有關。在物價通膨上,依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於《資源革命》(Resource Revolution)報告中分析,全球的實質物價在過去一百年中,原本是呈現每年下降1%的趨勢,然而自2000年起,則卻逆勢上昇,且幅度近乎抵銷過往百年來因生產力進步所獲得的物價紅利。其指出過去十年的通膨,乃是因為全球資源性物資短缺,且又因環境污染問題反噬各項農工業生產力所致。而另一方面,若欲抑制全球增溫在攝氏2度以下,以避免不可逆的氣候變遷效應,則依據前英國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席Tim Jackson與PwC 公司的低碳經濟指數的研究均指出,全球每年的GDP成長不可能再持續維持在2%以上的水準。

因此若將此兩更嚴峻條件納入退休金制度改革規劃之中,首要就是要檢視退休金的流向,是否因大舉投注至高耗用資源以及高排碳的生產業別中,變相加劇了資源性通膨以及環境限制的成長極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計畫(UNEP Financial Initiative)在2011年出版的《普世所有者》(Universal Ownership Why externalities matter t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報告中,以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造成的漏油事件為例,警示若未檢視投資組合的環境風險,導致退休基金虧損。BP於2010 年4 月發生洩漏事件,除了399 億美元的生態賠償和清理成本外,亦造成股價下跌等影響。由於該公司大約佔英國退休基金股權持有的8%,因此事故發生後,導致退休基金淨損失了 2.5%。而挪威政府退休基金,亦因持有1.75% 該公司的股份,全球損失了超過 10 億歐元。

然若從退休制度須具備的長期穩定規劃的角度而言,依據英國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分析,若要抑制增溫於攝氏2度以下之時,則全球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碳的蘊存量,只能動用22%。此分析意味著在若欲因應氣候變遷,傳統化石能源業者是沒有成長空間的,而其目前市場上的股價,是存在著碳泡沫化(carbon bubble)的風險。而若將退休基金持續投注於這類業者身上,我們將僅有承擔極端氣候的災害損失,或者因減碳政策導致化石能源投資組合大幅虧損的兩種選擇。有鑒於此,資產所有者揭露計畫(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AODP)既提出全球氣候指數,檢視全球1000大退休基金、保險公司與主權財富基金在投資組合選擇上,氣候變遷風險考量的完整程度,如投資於碳密集產業的比例、碳排放揭露的透明性等。而南非的公務員退休基金管理單位則已試圖將碳泡沫化納入其投資策略的研擬,直指該國的煤炭業的價值是被高估的。

當法國退休金儲備基金(Fonds de Reserve pour les Retraites)的管理單位,已意識因著自然資源的缺乏,將導致高通脹和低經濟增長此兩個退休金的根本挑戰,從而研析將環境因素納入到投資中的策略。而台灣在勞退基金管理上,雖強調其已將社會責任投資納入投資政策書,但卻僅能舉出該基金投資至『天下、遠見雜誌歷年分別評選之「天下企業公民獎」及「企業社會責任獎」等企業之家數比例達72%』為佐證,而未有積極的針對投資組合在環境外部性或是氣候風險治理上的分析。更有甚者,若爬梳目前勞退基金十大持股,則可發現台塑名列舊制勞工退休基金目前的十大持股之中,佔股票投資比例達3.27%。而台電公司亦同時名列十大債券之列。就算矇上眼,不去檢視兩公司歷來對台灣社會與環境的剝削,單從投資角度而言,面對各項減碳法令的管制,以及國際燃料價格的持續高漲,此兩公司的經營型態實難有任何前景。而將台灣勞工的血汗錢,置於此兩投資標的上,是遠比盈正案更嚴重的坑殺行為。

而正如《普世所有者》報告中所指出:「企業的員工和退休人員是企業實際的擁有者。這因為如此,他們將最終承擔企業外部性強加給納稅人和其它投資組合中公司的環境成本。投資於受環境成本影響的企業的基金受益人可能在未來面臨著低退休金支付的風險。他們也可能通過納稅的形式支付了這些企業外部性。」 在年金改革的關頭,若無視其背後更宏觀的環境因素,則不但失去將年金作為「社會本」,引領台灣邁向綠色經濟的契機,更將陷入資源性通膨與環境限制下的低成長所交互產生的惡性循環之中,掏空大眾的「養老本」。(台大環工所、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