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或個人?辨識社會工作的實踐路徑」討論會
─社會工作實踐的再思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email protected]
2012/11/12

時間:2012年12月1日(六)9:00—16:30 地點:東海大學創藝學院C309教室

帶領人: 劉曉春(一個背着包包到處宣講社工是什麼的人) 吳永毅(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一、這個要幹嗎?

社會工作是一種實踐。但,它是一種怎麼樣的實踐?

在我們每天的實務工作裡,我們面對的大眾、我們串接的關係、我們運用的方法,都在「再現」一種我們腦袋裡以為的社會工作的樣子,並讓自己投身於此。這種投身的姿態會讓每個人長出來的社會工作的樣子都不太一樣。

但,這種不一樣是一種個別的差異實踐嗎?

還是它只是一種集體實踐趨勢下的個別小不同?

社會工作實踐可以有什麼樣的不同的路徑?

「實踐」這回事究竟是一種個別的置身狀態?還是它應該要是一種集體性的創造?是實踐者的自我涉入,還是實踐者的共同展演?

現在,從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實務想像出發,我們要一起來聊一聊,實踐對每個工作者來說是什麼?集體性是可能的嗎?我們邀請了兩位在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來跟大家分享她/他們的實踐置身,然後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辨識自己想像的實踐路徑是什麼。

二、這是誰要弄的?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三、我們要在哪個時間辦理?

2012年12月1日(六)9:00—16:30

四、地點在哪裡?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C309教室

五、由誰來帶領這次的討論?

劉曉春

曾任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助理教授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現在是一個背着包包到處宣講社工是什麼的人

吳永毅(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2009年起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職社工員兼研究員,1988至2003年為自主工運專職工作者;進入工運生涯前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和財訊月刊記者;《島嶼邊緣》雜誌發起人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碩士,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

六、我們打算怎麼進行呢?

12月1日(六)

 

時間

要做什麼?

誰來?

830—900

報到—跟我們說妳/你來了

工作人員

900—1030

聽聽她/他們的實踐故事—

工運實踐者的生命史(暫訂)

吳永毅

1030—1200

聽聽她/他們的實踐故事—

我的社會工作實踐—實作與教學的勾勾纏

劉曉春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00—1600

辨識實踐路徑—

集體或個人的路徑是一個光譜的兩端?或是原本就是策略性的?

集體討論的形式/過程,是一種什麼樣的意義?

實踐必然是個別的?集體性的想像是一種烏托邦?

實踐必然有集體性?人無法真空而獨立地存在?

社會工作裡的「社會」是一種個別的集合,還是一種存在先於個人的集體性?

集體性會變成一種暴力嗎?

這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

/你的問題是???

劉曉春

吳永毅

 

+

 

所有一起參與的人

1630—

帶著問題回家!?

 

 

七、報名方式

這個活動歡迎社會工作系所師生以及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參與。只要妳/你正在思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實踐方式,或是有任何實踐上的思考與自我提問,都歡迎進來這個討論。

請上東海大學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e.thu.edu.tw/thu_index.asp

填寫相關資料後送出即完成報名。

這個討論不收任何費用,但請帶著自己的觀察/思考/疑問以及願意與別人討論的態度前來。

若有相關問題,煩請與東海社工系蔡培元助教聯繫。

聯絡電話:04-2359012136502。電子郵件信箱:[email protected]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