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四期廢水海放
報告調查不足 擇期再審

2012/02/09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中科四期環評通過已兩年多,然而原本的濁水溪放流方案因施工期長、建設費高達70億元,且會經由11個聚落,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較大,中科管理局因此提出「海洋放流」方案;並在2月9日下午由環保署召開「中科四期放流水排放方案變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各放流方案環境影響量化評估方法」之專家會議。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反中科搶水自救會等團體在場外抗議,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針對「海洋放流」提出批評,表示若要同時解決中科廢水與用水爭議,就是「廢水100%回收再利用」。她並建議中科引進低耗水甚至是零耗水的產業,如此便不用再與農民搶水,更不會因為排放有毒廢水而引起沿海漁民的恐慌。

變更後放流水排放方案路線

Photo1 資料來源: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目前中科管理局屬意的路線,將預計沿著鄉道彰129線,經過東興、溝頭、下莊及台西等4個聚落邊緣,最後從濁水溪北側延伸至外海排放;專管長度共34公里、包含8.7公里的海放管線,施工費用約60億元。

中科管理局表示,採用海洋放流是為了「更高的環境保護政策」,分別在2010年4月、6月進行2次海域水質及生態調查。然而,調查生物體重金屬的結果顯示,魚肉的砷濃度是0.35~49.8mg/kg,部份已超過食用限值規定的20mg/kg;在牡蠣身上也驗出銅、鋅濃度超標,最高竟達129.4mg/kg(食用限值70mg/kg)與274.6mg/kg(食用限值150mg/kg)。

雲彰隆起示意圖

台灣海峽水深圖 雲彰隆起(Yunchang Rise):位於海峽中間,是一道東西向的高海床,由彰化、雲林海岸向西北延伸約達中線附近,水深約40公尺。由於雲彰隆起阻擋,對台灣海峽的海流造成很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國科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海洋資料庫

中科管理局也藉著「遠域模擬」評估廢水排入海洋後的稀釋效果,結果顯示,海流讓沿海水域及濁水溪口處的殘餘濃度僅約0.01~0.02%;距排放口1公里處則約0.2~0.3%,「影響輕微」。對此,施月英則持相反意見,她表示,彰化外海因「雲彰隆起」緣故,使得南北兩端海流往中間擠,這特性只會讓廢水留在原地,並不如開發單位所預期的達到稀釋作用。施月英還指出,濕地的保水性很強,比沙地更容易吸附汙染物,日積月累的毒素將對生態、養殖漁業造成損害。

雲林縣環境保護局代表同樣懷疑稀釋效果,他表示,雲林縣供應全台40%的文蛤,幼苗則佔80%,而一般文蛤養殖期約8~9個月,但養在台西、麥寮的文蛤,卻因六輕影響而生長遲緩延至13~18個月;而中科海洋放流的模擬圖幾乎跟六輕重疊,中科廢水恐成為壓垮雲林養殖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質疑,台灣所使用30項總毒性有機物的指標,是美國20年前的數據,況且這30項都不是科學園區會排放的物質,也就是說,這套指標完全沒辦法知道排放的廢水含有什麼。呂翊齊強調,民眾最關切的,是中科到底使用何種物質,又排放了哪些?他要求中科局正面表列所用物質。

專家會議委員、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中科應該從源頭降低用水量、減少廢水排放量,以及加強廢水處理以回收利用,最重要的,「是降低汙染物質排放總量,而不是降低濃度,更不是透過海洋稀釋。」凌永健直言,開發單位的模擬資料「少之又少」,濃度並非唯一標準,還必須追蹤汙染物長期停留的影響。

由於中科管理局僅進行兩次調查,報告內容也遭多位專家委員批評不夠完整、要求補件,擇日舉行第二次專家會議,屆時中科局將針對本次會議專家學者所提問題進行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