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台灣-孤島與高牆

2012/01/15

 我和台灣同學的交往互動中偶爾也會扯到「國家大事」,這個沒有辦法避免。

 有一天和兩個台灣同學看電視,新聞正好在報藍綠互掐,我同學就罵他們搞得亂糟糟。我在一旁苦笑:「至少你們還有機會真正地投票。」她則一臉不屑說:「我有票也不去投。」我問她為什麼,她很認真說:「這些人都不配我的選票。」我當場被她震撼到。

 對政治少有看法

 震撼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這個女生是個平日裡瘋瘋癲癲,有點脫線的性格,沒想到她會有這麼深沉的一面。第二個原因,我很少遇到會說台灣不好的台灣人,也很少遇到對於政治有自己看法的台灣同學。

 就我目前生活範圍所及的同齡人裡,台灣同學講起台灣時,都會很驕傲地說,台灣民主又自由,大家的論調幾乎都一樣,讓我很懷疑這句話有沒有被光榮地寫入台灣的教科書。很多人很愛很愛台灣,愛到眼裡揉不進沙子。

 某天和台灣同學晚飯後,扯到了點政治問題,我說大陸沒有台灣的民主機制之類的東西,一副憂國憂民的腔調。這時先前那位令我震撼的女生說,她們這一代台灣人很少關心政治,台灣發生了什麼大事很多人都不關心,不像我們還會去關注國家和社會。我說,應該是因為生活的太幸福了吧。她點點頭,然後,猶豫了一下說:「我不得不講實話了,現在的台灣小孩子很多都是無腦。」於是,我再次被她結結實實地震撼到了。

 我之前也和兩位台灣1980後的學長們聊過,他們也講到過類似問題。我和我的台灣同學很難講起有關國家和社會的問題,他們很多人沒興趣,也講不出話來。

 臉書內容太空泛

 大陸很多人羨慕牆外可以用FB(Facebook),可以無限自由地點擊世界。但說實話,同樣作為社交網絡,FB的內容含金量遠遠不及大陸的人人網。有位台灣學長天天泡人人,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幸福的台灣人民沒有高牆有FB,幹嘛還跑來玩人人。他說,FB實在太沒內容了。

 事實的確如此,我在FB上發照片會有很多人按讚,但是發文章很少有人看,轉載一些思想性的東西常常是連個讚都沒有。我在FB上很少看到有人發文章,大部分是打卡簽到,一頁拉下去看到的幾乎都是,「我和誰一起在哪吃了什麼」或「誰今天笑死我了」。附加一張幾個人45度角仰拍的大頭照。然後這條狀態下面就會顯示:幾個人說讚。

 我在FB上看到稍微有料一點的東西,基本上是人人網裡前段時間已經過氣的內容,點開後是截了一半的東西,想看下文必須要按讚,然後才會顯示全文。而且一個版面裡有一半是廣告。

 比起外界,台灣同學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朋友過生日,是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他們會去拉路人拍VCR表達對自己朋友的祝福。通宵做很大的生日牌,一張一張地剪貼照片,把牌子貼得滿滿。提前好幾個禮拜策畫生日party。他們會很用心的經營自己的生活,讀好自己的書,玩好自己的樂,對朋友掏心掏肺,讓人感覺真誠的沒有辦法拒絕。但是,他們很少去關心外界。

 視野窄浪費資訊

 這當然也和台灣的媒體有關係。台灣的電視新聞裡大多都是內部的民生新聞,偶爾穿插大陸和國際新聞。民生新聞裡,大到選舉,小到市井都會播報。而這些新聞的細微程度是很令人吃驚的,我曾看到過一隻小貓被卡在燈箱上下不來的「新聞」,被反覆報導了好幾輪,而等了半天的國際新聞則少得可憐。我本來以為是時段和頻道的問題,但是我在任何時段都一直沒找到我需要的頻道。

 當打開台灣人常用的門戶網站雅虎奇摩時,你會發現,首頁的新聞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塊豆腐乾。大部分版面都是購物、美容和各種廣告。

 台灣沒有牆,其實只要有心,就可以找到很多大陸沒有的資訊,但是很多台灣的同學除非寫報告找資料的時候,否則都不會去碰。我突然想起電腦老師講過的話:網上有那麼多的資訊,但是你們都不去看,不去用,把資訊都浪費了,世界很大,眼光要放開去,不要局限在自己的身邊。

 誠然,我身邊的同學還都只有大一,他們很多人剛剛成年,但是有些觀念和意識不是一兩天形成的。我不知道4年後我的同學會對台灣,對兩岸,對世界,對未來會有什麼看法。但是我真的希望他們能好好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要知道他們可以觸及的很多資源,是我們對岸的同齡人十分艷羨的。

 很多人抱怨大陸扼殺了太多年輕人的夢想,在牆內一直被各種和諧欺騙,很羨慕台灣的自由開放。但其實台灣一部分人的島國意識非常強烈,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這和在牆內伸著脖子看世界的大陸人比起來真的弱爆了,後者至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而前者,世界明明向你敞開,你卻要別過臉去,自己把自己堵在牆角。

 我們每個人,每群人,都有成為孤島的可能性。但是要不要成為孤島,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外部條件,而是取決於自身因素。

臉書討論

回應

所以我就一直覺得中國幹嘛那麼緊張言論自由
像台灣甚麼都可以看,甚麼都可以講
那有甚麼用

依我看,中國被美國收下當狗恐怕是遲早的事。

令人驚訝的是,我卻與這位對岸的交換學生產生認知的落差。許多人經常聲稱兩岸人民同文同種、沒有文化隔閡,應該很懂彼此吧,事實上,不盡如此。如果這位交換學生肯翻閱、查考這20年來在台灣發生的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轉變,生活在台灣再久一些,親身參與生活周遭不同職業別、年齡層的市井小民的生命故事,用身體去感覺不同群體的生活情境,肯聽他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許他就不會輕易執筆對台灣年輕人斷章取義,或者至少修正他那語帶「怎麼白白浪費公共生活,宅進自己的世界」的惋惜口吻。不得不說,這位交換學生對台灣年輕人「自絕於世界之外,陷在孤島心牆之內」的論斷有失偏頗,而且從他的行文中可以讀到:一種發自中央凝視(gaze)邊陲的俯視姿態,這很令人disgusting!
每每看到這類誰看誰的評論文章都感到不寒而慄。一個簡單想質問執筆者的是:你憑什麼?論述的本質是權力的展現,消音、消毀他者對自我的定義權,重新給定新身分,以納入權力規訓的範圍。隱身起來的掌權者透過觀看、文字,無時無刻在伸展權力的手,舖天蓋地、無孔不入的蔓延開來,像極了海賊王中無堅不摧的暗暗果實,無人倖免。我唯一能做的是,持掌反定義的權力,揭穿躲在光源背後的黑衣人,換眾人把spotlight打在他身上。

自由得到的太容易,所以才不會認真去思考除了本身生活外其它相關的事物

我倒不這麼覺得
他說的是整個大環境的狀況
年輕人的主流耗在FB上的休閒娛樂 卻少有省思
身為一個青年、大學生,看著周遭同儕的情況,並沒有太大出入。
根據您說的,我也不會全盤否認,市井小民的故事、不同職業別的人之生活的確各有千秋。
但大體環境來講,並沒有向您否定的如此誇張。
當然您要把30~60歲的也叫做年輕人的話,您的言論就無誤了。

關心自己是好也是壞,純看有沒有做好要緊事

對5樓訪客回應的再回應:

您所言當下大環境中的台灣主流年輕人耗在FB裡休閒娛樂,這我不否認,但我想提醒這位交換學生的是,他有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20年,面對民主化後政黨惡鬥導致的政治冷漠過程,還是聽過身邊低工作安全感的朋友的職場心聲,關注過對年輕人越來越不友善的大環境(就業市場)嗎?至少從他的文章,讀不到他對一個台灣年輕人的完整描述,而只是節錄其中一句話,就開始下斷語。這很像台面上一些吃苦耐勞,努力打拼有成的上一代在感嘆這一代年輕人不長進、抗壓性低、草莓族等,卻不再想想,當下台灣這個大環境是誰製造出來的。

樓上邏輯有很大謬誤:" 他有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土生土長20年,面對民主化後政黨惡鬥導致的政治冷漠過程 ",懶得說你了

還請樓上的訪客的指點。

多關心自己的身邊的人和筆者所說的關心外界大事本來就是個人價值觀的選擇
為什麼熱衷政治才是對的?
彼此的選擇不同罷了
&
FB上的那些叫做"個人動態"不打今天跟誰吃飯那些的幹嘛?
你的動態難道還是要是國際新聞嗎?
他身邊的同儕確實不代表所有台灣的大學生,為什麼我能看到的就是我身邊也有同學,學弟妹雖然常用電腦,但也都能掌握到學校裡有價值的演講、國際上有義義的消息
只能說,一個人看到的大部分都還是他主動、院翼看見的東西

其實有票也不投也算是一種表達對政治不滿的方式,未必是"對政治少有看法"

不能全盤否認 但也不完全對!
"這和在牆內伸著脖子看世界的大陸人比起來真的弱爆了,後者至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而前者,世界明明向你敞開,你卻要別過臉去,自己把自己堵在牆角。"
這句話十分可笑!
世界對我們開放是沒錯 但是又如何稱弱爆了呢? 以偏概全不過爾爾...
你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 但是知道了又如何? 又如何確定台灣人自我封閉呢? 你又認識多少台灣人?
BTW
即使與你們所謂的世界接軌了 但大陸人的勢利及自我中心的意識有改善嗎? 捫心自問...

(篇2)
結合我個人自己的經歷,同樣也作為一名陸生,也想聊一下自己的看法:

"臉書內容太空泛"

其實這點的原因,已經會與我之前提過的不關心政治的原因,基本上等同起來。

但我們大家不妨藉此機會,更加進一步地去思考一下,究竟這個問題在表面的現象之下,潛藏著怎麼樣的更深的內在的值得研究的價值在裡面。

首先,我們先應該要理清的一個問題,即便是出於我是陸生的角度,其實也是不斷地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

究竟是“更多關心下自己和身邊朋友的健康,自己的美容保養,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天的自己好呢”,還是“多花點時間在時政新聞上,爭取一朝得道一步登天平步青雲做一個盈盈利利投機倒把的政治商人好呢?”

我捫心自問了下,目前而言,對我來講,嗯,還會是第一種比較好。

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己反省、反問、詰問自我,也讓我獲得了更多的審視自我的機會。

其中首先的,似乎大家都會立刻贊同的,是這麼一點“啊~一定是第一種(或第二種)比較好啦!因為$%^&#*(%Q&~~~~”

其實,這也就是佛家所言的“知見障”了!

因為,許多時候,社會不會直接地去給我們一個答案,而相對的,它給我們的是一個機會,去尋找我們所詢問的內容的答案的機會,而且好多時候呢,每個人各自尋找到的不同解答,都會變成自己的東西,留在心中,伴隨一生。而在此過程中,大自然是不會直接地告訴我們“啊!這個是對的,那個是不對的!”這樣的一種思維的。

所以,因為我在一開始,就像普通社會一樣地去問了,所以,人類的習慣性思維,也會把各位看官帶入習慣性的死胡同,好像真的非要糾出個對錯不可(呵呵~“非藍即綠”?!)。

這也就是問:表面上看來,我們即使認為最正確的,萬一到最後其實卻是錯的呢?

但反過來,我們沒有堅持的,到最後卻成為了對的呢?

何解?

所以在這裡,不得不讓我們先打斷下,看一看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國度:美國。

美國所謂民族大熔爐的文化,在這方面具有的是一種天然的“海納百川”的氣魄。

而其實中華文化中也早已就有了“中庸之道”的解法,“君子之道,和而不同”,“是為大同”。

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同樣的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且,最諷刺的是,他們的結論在各自的環境下都還能work。

如果人類社會學家會像物理科學家一樣,一定要形成一個完美的公式的話(大統一理論思想作祟),也就不會有普朗克方程先是“生搬硬套”然後發現“普朗克常量”這一偉大的量子力學的啟程杯的壯舉了。

所以,很多時候,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真的會走在所有其他科學領域之前,啊,尤其比較社會科學而言的話!

可能各位對於我說的,為什麼“關心政治”會比“關心生活”有時候來得更好,不太能夠理解(我相信大陸的網友立刻就能理解這一點,反而倒是會對倒過來的選項不太能理解~)

這裡的回答,主要考慮到要向台灣網友儘可能地用簡單地話來解釋這麼一種情況:

在“政治”>“生活”的情形下,
可以歸納出“政治的影響力更大”這一命題。
由此可以歸納出“國家權力更大”這一命題。
那麼,由此可以歸納出“如果在戰爭的時候,國家權力更大當然更有優勢”這一命題。

好,到此先暫且打住,怎麼說到戰爭?我不是戰爭狂,所以馬上接上真正的重點所在:

由戰爭延伸來看,其實世界局勢,以人種來劃分,就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相互之間的你爭我奪。
以市場來劃分,就是不同利益團體直接的角逐。
以愛情來劃分,就是情敵之間的相互角逐爭得芳心。

那麼,何處不是一場戰鬥?何者不可以是一種戰爭形式的轉變呢?

所以其實,這裡我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如果外在環境壓力(壓迫因素)非常大的話,真的只有內部鐵板一塊團結一致才會更有優勢。

這樣想,其實真正歸納出來的,其實是“如果在國與國做競爭的時候,國家權力更大當然更有優勢”這麼一種命題!

不得不說,對比大陸,台灣的國際形勢真的是好到不行,也許許多台灣網友經常會不滿“啊!中國竟然又搶了多少多少台灣的外交國家!啊啊啊!太氣人了!426 !( : O)”

但其實,對比下國際社會,大陸在技術上在經濟上在政治上在軍事上在科技發展上在工業進步上甚至在國民男女婚假上,處處被西方+日本圍堵,這個壓力,不得不說,那可是相當的無比的巨大呀!

啊,我其實也真的覺得,台灣在這方面,其實也是和大陸很類似的,在以上幾個方面多多少少也都有一些因為中國的DNA在裡面而被西方不放心,所以被間接一起圍堵,或是多少有些親西方親歐美親日本的力量而又被大陸不放心,所以也間接被大陸圍堵(有沒有一種裡外不是人的感覺?)

但總體上來說,程度上來講,和大陸承擔的承受的壓力,是完全不可等同來看的。

好,基本上這個話題先就可以到此打住了,因為想要說的觀點已經說了:那就是一個國家承擔的壓力的大小,會由外及內的,轉化為對國內百姓民眾生活的壓力。但這樣的轉化的效率的大小,轉化的係數的大小,根據每個國家各自的情況,可能根據時間發生一些變化。

相對來說,政治清明,國內凝聚力強的時候,轉化的部份國家一力承擔的壓力可能還比較大;而反之,老百姓可就要多擔待一點咯!

但即使政治體制結構再有利於“大海搏鬥,大浪淘沙,你死我活”,如果外面壓力還是太大的話,肯定還會對國內形成非常大的一系列的影響的。而這一系列的影響,相對的,肯定又會產生厄爾尼諾效應,擴散到其他方面。

其中有好有壞。

但主要的,一點,聽起來似乎類似於“存在即合理”的觀點,和另一點,“把一切歸咎於外交因素而完全不考慮或避而不談國內政治”的觀點,關於這些責備,我主動承認其中的錯誤!

恕于才疏學淺難免會有許多讓懂的人付之一笑的問題存在。但其中的重點,我想表述的話語中的關鍵,相信應該已經有很明確的傳達給各位了。

好,最後,然我們再“從頭閱”一遍,回答一下我理想中的理想國理想世界的情形啦:

延續上文中的“所以,很多時候,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真的會走在所有其他科學領域之前,啊,尤其比較社會科學而言的話!”的看法,其實真正的世界,就該是混沌的,是無序的,但人類對此規定出了秩序,有時候會為了各自的既下的規定本身(立場)發生爭執,為的其實竟然諷刺的還不是真正的利益(價值),而只是為了“啊!原來我那樣說過,為了不讓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將來變食口小人,在國際社會上討不到好,所以就算現在那樣做好處不大了,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又或者,多多少少完全考慮的是利益本身(就像藍營背後多多少少都有在中國大陸經商的那些台灣的經濟團體的支撐;綠營背後是美籍台裔的根本利益所在,不願意見到台灣和中國走太近以免自己難以自處所致,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利益糾葛複雜叢生,讓人想之心煩),結果結黨營私,狗屁倒灶,各種營私舞弊啦,為了求得目的不擇手段種種,其實都是人性天性使然。

想來,各自的問題,各自的痛苦自己知道,每個國家,每個地區自己的問題一籮筐,落到哪個誰頭上,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所以,怎麼辦?我們又該如何去解讀這個世界?

我認為,要解讀這個世界,必須要儘可能地往大了去靠,要以一種宏大的世界觀的角度去認識感悟許多細小的問題,才會發現原來事情的轉機或機會竟是如此的體悟!

舉例來說,小到中日之間一個小島之爭,盈盈總總各種不同的團體各個不同國家之間的爭端不斷,其實本質上,如果目前還不能直接就把人類看做一個整體(“地球村”)來進行分析的話,就先儘可能地把多的部份整合起來來看:其實中日之間的爭奪,為的是什麼?一場戰爭?一塊領地?一次歷史傷痕的報復?我認為都不是!真相是:為了整合亞洲的力量!為了亞洲在實際的整體上的整合統一(啊~討厭的令人作惡的中國人的大統一理論又來了~~好好~請稍等,我馬上就說完了!)

這是因為,對比如今人民之間日益走動的加劇,亞洲直接逐漸形成經濟共榮體的狀況逐漸加深,勢必會發生在其他方面的趨同化,沒有發現現在大陸越來越民主了,美國越來越獨裁了嗎?xD (不認可這點的話,當然也可以啦~雖然好像我一時也舉不出什麼更好的例子來了,但我真的想說明的是,無論什麼事情,都在互相影響~所以,趨同的特性是一定的!)

所以,在趨同的過程中,不同的部份相互擠壓,摩擦當然會逐漸加劇。但這種摩擦,真的只會是暫時的,之後無論是氣體被壓縮的足夠小小到變成液體或固體了,還是突然壓力鍋發生大爆炸一下子又都炸開了回歸混沌無序狀態,一切都只是不斷不斷不斷,只要還有沒有同化,就一定會不斷繼續上演的歷史過程。

所以,其實我對於如今的許多問題,都沒有太大的覺悟說,一定要這麼那麼做才一定做好的這樣的類似的想法。很多事情,我都會覺得,啊,只要符合目前總的大趨勢,(是處在氣體逐漸收縮的過程,還是爆炸膨脹的過程?),我都覺得,只要是能夠加快歷史進程的,能夠讓我在“有生之年趕快看到精彩下一幕(我還真的蠻期待和幻想整個地球人類真的統一形成一個和而不同的地球政府,形成一種全新的政治體制的時候的!也許那樣的政治體制,根本上來講,會是諷刺地和原始社會一樣處於一種近似完全無序的“無政府”狀態?殊未可知!畢竟也許資訊技術發展下去,真的有一天人類政府的只能完全能夠由計算機來進行託管了,做到‘啊!既然歷史都已經證明瞭,人類永遠都不可能自己管好自己,不如就讓我們機械文明來管理吧!可悲的人類啊!哈哈哈哈~’這樣~xD)”

但無論如何,我自己,都絕對不願意成為阻擋歷史加速前進的一類人。

相反,我想做的,想為的,也不是去加速這一個過程,因為很可能自己往往也會看不清一個過程中自己深處的位置﹣﹣我想要做好的,真的會是:好好為將來必然會到來的,也許是大破滅,也許是大融合,形成全新的邁向宇宙的時代的人類,打下科學的基礎基石這樣一件事情罷了~~

用人話簡單直白的說就是:不要再爭啦!爭來爭去爭得大家都好心煩!趕快大家都搞好自己的科學研究就行啦!哈哈!

結合我個人自己的經歷,同樣也作為一名陸生,也想聊一下自己的看法:

"對政治少有看法"

我想,對政治少有看法,如果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其實這個現象本身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線索給足夠有閱歷的人去解讀了:

其中包含了兩種意思:一是關心它會造成的風險太大(危險深度太高),二是純粹不感興趣。

那麼台生肯定不會是因為原因一而對政治不關心的吧?那麼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會只有二了。

仔細想來,為什麼台灣學生普遍的狀況是,對政治不怎麼感興趣呢?這個答案其實可以引出許多有意思的思考來~

然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稍微深入地去想一下,另外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對xx事物不感興趣?可能是這件xx事情離開其人太遠,影響到她的可能和程度微乎其微;另外可能是這件事雖然離開她很近,甚至她每天也都有機會去參與其中一起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有更加值得的事情去值得她考慮、去花時間。

我覺得,因為台灣的公民選舉的這麼一個情況,所以,參與程度太小這個可能是可以基本被排除的。那麼,其實還存留著的一個可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連yy事情(比如說賺錢,呵呵)都忙不過來,還哪來時間管xx事情!”。

然後,到這裡讓我們趕快來做一個對比比對分析:大陸的情況,關心政治的危險性雖然潛在的是有,但只要你不主動發表評論,基本只是看,還是可以的。所以這點基本上和台灣其實是一樣的。

那麼,如果命題“陸生感興趣政治,臺生不感興趣政治”成立且為真,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對政治不感興趣,表明出來的是一個Interests List的重要程度排序的問題:在陸生這一欄里,可能政治的得分遙遙領先,遠高於其他選項。而在台生這一欄里,政治的得分普遍是低於其他諸如“美容美食化妝Party等等的選項的”。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

我想答案其實顯而易見的。這是因為,在大陸,一切都和政治息息相關。賺錢,成才,成家,立業,一切一切,似乎好像和政治越是有關係,越是靠得攏的,就越有成功可能。無關其他,一切,似乎都有政治的巨大影響力在其中。無關其他,一切,都似乎唯有政治能夠大行其道,通濟天下。

而台灣的情形,卻又和日本還有韓國比較接近。民眾並不會癡心沉迷與自己明明不能參與其中的政治一線,也不太關注自己可以參與的到得政治二線,除非到了那關鍵的選舉前夕的那幾日,平時基本都會有自己已經“忙不過來的更重要的事情”,去“值得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投資時間、去花費精力關注”。

這樣的一個情況,一方面表面上原因,是因為臺日韓都已經有一種名字叫做“選舉”的東西,可以方便人民去以一種看似比較合理的方式去宣洩人類本身天然的會產生的對於政治這樣東西的一些好奇心。

而更底層,更重要的另一個潛藏的內在著的原因,其實才是最最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深思的:

在這裡,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政治無關發展。何為發展?無他,社會結構從向流動而已。

基於我在台灣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受到的,在這裡政治更多只是一種職業而已。並沒有一定的,與其他職業所存在的巨大”優勢“在裡面。做總統,就算變成了馬英九,也會因為被人民一直痛罵而是不是抱怨幾句“真是最沒有尊嚴的總統!”(潛臺詞其實也就是抱怨下做總統真沒勁這件事啦~呵呵)。所以看起來,無關是不是能夠成為總統,但基本上,成為總統的吸引力對於台灣和成為主席的吸引力對於大陸來講,完全是不是出於一個層級上的事情。

排除掉地域的大小,實力的強弱,本質上的,由此可以延伸開來的想法是:做同樣一個市長,在大陸會比較“有趣”,更有“價值”,當然也就更值得“人們”去關注了。

再進一步地延伸拓展開去,我們立刻就能想明白為什麼台灣人會不關心政治了。

無他,在台灣,政治只是政治而已,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其他”,但這個程度和其他方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治”是等同的。

但在大陸,這樣的結構是失衡的。

所以,現在,讓我們再來反問一句:台灣同學,不關心政治,而大陸同學卻熱衷於政治,不難道正是各自“人生博弈的不同”所致麼?

由此其實在台灣是並不成立”關心政治更好“這一個命題的!大陸同學所謂的,在台灣繼續關注政治,一是習慣使然,二是其實人類的天性﹣﹣投機取巧,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一朝得道,直入青雲,只是投機的方向剛好選在了台灣人普遍不看好的“政治”這一項罷了。

這個情況,其實對比下中美,也會發現,成為政客在中國是一個近乎與"Must"的選項,而在美國只會是一個"Option"而已的情況。

結合我個人自己的經歷,同樣也作為一名陸生,也想聊一下自己的看法:

"對政治少有看法"

我想,對政治少有看法,如果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其實這個現象本身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線索給足夠有閱歷的人去解讀了:

其中包含了兩種意思:一是關心它會造成的風險太大(危險深度太高),二是純粹不感興趣。

那麼台生肯定不會是因為原因一而對政治不關心的吧?那麼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會只有二了。

仔細想來,為什麼台灣學生普遍的狀況是,對政治不怎麼感興趣呢?這個答案其實可以引出許多有意思的思考來~

然後,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稍微深入地去想一下,另外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對xx事物不感興趣?可能是這件xx事情離開其人太遠,影響到她的可能和程度微乎其微;另外可能是這件事雖然離開她很近,甚至她每天也都有機會去參與其中一起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有更加值得的事情去值得她考慮、去花時間。

我覺得,因為台灣的公民選舉的這麼一個情況,所以,參與程度太小這個可能是可以基本被排除的。那麼,其實還存留著的一個可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連yy事情(比如說賺錢,呵呵)都忙不過來,還哪來時間管xx事情!”。

然後,到這裡讓我們趕快來做一個對比比對分析:大陸的情況,關心政治的危險性雖然潛在的是有,但只要你不主動發表評論,基本只是看,還是可以的。所以這點基本上和台灣其實是一樣的。

那麼,如果命題“陸生感興趣政治,臺生不感興趣政治”成立且為真,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對政治不感興趣,表明出來的是一個Interests List的重要程度排序的問題:在陸生這一欄里,可能政治的得分遙遙領先,遠高於其他選項。而在台生這一欄里,政治的得分普遍是低於其他諸如“美容美食化妝Party等等的選項的”。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

我想答案其實顯而易見的。這是因為,在大陸,一切都和政治息息相關。賺錢,成才,成家,立業,一切一切,似乎好像和政治越是有關係,越是靠得攏的,就越有成功可能。無關其他,一切,似乎都有政治的巨大影響力在其中。無關其他,一切,都似乎唯有政治能夠大行其道,通濟天下。

而台灣的情形,卻又和日本還有韓國比較接近。民眾並不會癡心沉迷與自己明明不能參與其中的政治一線,也不太關注自己可以參與的到得政治二線,除非到了那關鍵的選舉前夕的那幾日,平時基本都會有自己已經“忙不過來的更重要的事情”,去“值得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投資時間、去花費精力關注”。

這樣的一個情況,一方面表面上原因,是因為臺日韓都已經有一種名字叫做“選舉”的東西,可以方便人民去以一種看似比較合理的方式去宣洩人類本身天然的會產生的對於政治這樣東西的一些好奇心。

而更底層,更重要的另一個潛藏的內在著的原因,其實才是最最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深思的:

在這裡,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政治無關發展。何為發展?無他,社會結構從向流動而已。

基於我在台灣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受到的,在這裡政治更多只是一種職業而已。並沒有一定的,與其他職業所存在的巨大”優勢“在裡面。做總統,就算變成了馬英九,也會因為被人民一直痛罵而是不是抱怨幾句“真是最沒有尊嚴的總統!”(潛臺詞其實也就是抱怨下做總統真沒勁這件事啦~呵呵)。所以看起來,無關是不是能夠成為總統,但基本上,成為總統的吸引力對於台灣和成為主席的吸引力對於大陸來講,完全是不是出於一個層級上的事情。

排除掉地域的大小,實力的強弱,本質上的,由此可以延伸開來的想法是:做同樣一個市長,在大陸會比較“有趣”,更有“價值”,當然也就更值得“人們”去關注了。

再進一步地延伸拓展開去,我們立刻就能想明白為什麼台灣人會不關心政治了。

無他,在台灣,政治只是政治而已,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其他”,但這個程度和其他方面“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治”是等同的。

但在大陸,這樣的結構是失衡的。

所以,現在,讓我們再來反問一句:台灣同學,不關心政治,而大陸同學卻熱衷於政治,不難道正是各自“人生博弈的不同”所致麼?

由此其實在台灣是並不成立”關心政治更好“這一個命題的!大陸同學所謂的,在台灣繼續關注政治,一是習慣使然,二是其實人類的天性﹣﹣投機取巧,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一朝得道,直入青雲,只是投機的方向剛好選在了台灣人普遍不看好的“政治”這一項罷了。

這個情況,其實對比下中美,也會發現,成為政客在中國是一個近乎與"Must"的選項,而在美國只會是一個"Option"而已的情況。

(篇三)

最後,才注意到,原來還有一段文章~

“視野窄浪費資訊”

其實呢,我覺得說,所謂浪費資訊這件事情,從人類本身結構上來看,就是不可能的啦!

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夠算浪費資訊呢?

哦!不從政就一定是不對,所以才會浪費只有在台灣才能獲取到的寶貴資訊?

哦!不經商就是不對,所以一定不能變窮,所以%&#*(%……&%

最後,才發現:原來,還是有不對的!

這位同學想要講的和表述的,其實真正的是“不思考是不對的”這麼一個淺顯易懂的直白的話題吧!

所謂浪費資訊,真正指向的,應該是,啊,我們人類永遠都不應該停止自己的思考!不然人就會變得%&*&)(*$%

但,如果犯了知見障,認為自己見到的才是對的話,並且沒有時間和機會去仔仔細細地研究分析探究出自己的想法最深層底層的實際內在核心價值的內容,會比較把這麼一個有價值的論點“不思考是不對的!”

變成“不為政治而思考(而活)是不對的!”這樣了!

有的人立刻馬上又會開始下結論:“哈哈!~這就是生活在大陸的一種可悲啦!你看!都被洗腦成這樣!哈哈哈~!!!”

我不想去辯解什麼“人的發展什麼人定勝天之類的話”,畢竟我自己就切身感受並且深深覺得環境因素真的是無比之重要的。

更不想去辯解什麼“啊!大陸其實還是如何如何如何的~~Blablabla~~”

所以,我就什麼都不辯解了。

因為,的確啊,這的確是基本上大陸人都會(包括我自己也會,因為我還是人類嘛!)犯下的錯!而且,我每天都會犯下的!

所以,這點上,真的中國沒有做的很好。因為中國沒有鼓勵思考的這麼一種大的風氣形成。(嘿嘿嘿!事實好像還更極端一點!嘿嘿!)

同時,我自己在台灣待久了,也會發現,就算鼓勵思考了,無聊的想法還是會有很多的!

呵呵~

所以,真的有朝一日,能夠真的做出美好事情的,應該是兩邊都看看,取長補短,協作進取才能夠真的做好自己每一個人!

單單閉門造車無論如何是不行的!所以,真的也蠻贊同這個同學的關於獲得“資訊更多才是最最最最大的好!”這一點!

國力,也許就由此而來?也說不定哦!

但我絕對相信,了解更多,不一定會等於更有智慧啦!要會思考才行!呵呵!

(篇四)

給原作者的話:錢鍾書的的圍城我也很感興趣,但小生竊以為在這裡直接套用這麼的一個metaphor是不太恰當的!

關鍵如果只以「圍城」來想陸陸和灣灣的話,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無法合理解決,不妨一起思考一下,也作為本文最後的結束吧:

1 圍城,說的是城裡的人嚮往城外,城外的人嚮往城裡,的確很浪漫,但中國人真的有那麼多全部都夢想著來台灣麼?呵呵~我看是來想來旅遊的勢必不少,但實際想要移民的(知道不可能啦!),應該不會有到“圍城”這種程度的吧!(想移民歐洲美國加拿大的倒是多如牛毛!用圍城比喻純粹來形容這個量倒的確是可以了!)

同理,問一下台灣這邊,有多少想去大陸賺錢的?我了解的,如果真的有賺錢的機會,相比其他地區,大陸應該的確會成為台灣這邊的和美國並列的首選吧?(也許絕對領先美國也說不定?呵呵~)~但真的有多少願意“進城”而喪失自己天然的“臺胞政策優勢”的?

這說明什麼一個道理?

2 圍城,古典的浪漫背後,真正錢鍾書想要表達的或許我還不太能夠理解,但我絕對相信,至少有一層意思是存在的:

如果這個世界就那麼一點大,只一座城,只一片民,ok,那就亙古不變地圍著吧!

但現實的殘忍真相是,世~界~是~好~大~一~盤~棋~呀!

我想,再蠢蛋的君主,圍了也就圍了,但也絕不會就開始沾沾自喜就覺得從此天下太平了?

所以,什麼“圍而不攻”,什麼“十倍圍之...blablabla”的兵法思想,什麼“十年圍城”的窘境,想來就讓人不寒而慄,原來圍城不是那麼簡單的!還竟然會有那麼多的隱藏條件隱藏學問在裡面!

所以,簡簡單單地想要拋出一個簡化的圍城模型就一走了之?呵呵!就算這個模型正確了,問題還是一樣甚至更加複雜!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用圍城的思想來看大陸和台灣,形成互相對立預想期盼的實質,究竟合不合適?

3 圍城並沒有打破僵持的,由眼前發展到將來的解法於其中。相反,它還隱隱包含了一層讓人隱隱戰慄恐懼的悲觀含義在其中:“眼前的狀況是永遠的“(因為只有這樣圍城才會有意義!)

想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學數學的時候,我們最怕的就是硬套公式。

而且,如果計算錯了還好,最慘就是,解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果來,自己卻還發現不了!

所以,圍城其實是與發展背道而馳的。這樣想來其實還蠻可悲的,因為的確還有不少人依附于這個城的咧!如果沒有城了,這些人怎麼可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