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寒冬裡的遊民

2011/12/31

2011/12/31

最近台北市萬華地區遊民遭噴水驅趕,當代漂泊協會將錄影畫面在網路上播放,引發各界關切。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已經一無所有,市府清潔人員竟在警察監督下夜間噴水,寒流一波波來襲,幸好這樣的行動已經喊停,否則很可能會有遊民凍死,造成人間悲劇。

社會大眾普遍認為遊民「好手好腳卻不工作」,不值得同情。但依當代漂泊協會調查,這些人淪落街頭之前,九成有工作,只有一成是長期失業者。他們有人曾是工廠老闆,在大陸經商失敗,回到台灣不敢告訴家人;有高科技公司派遣工,訂單縮減被通知不必上班了;也有些是精神病患,被人遺棄,流落街頭。當他們最無助的時候,政府當然該伸出援手,負起輔導的責任。

這次噴水事件顯示,社會大眾對遊民認識不足,政府機關或市議員對遊民缺乏同理心,不願碰觸遊民背後深層問題。否則,首善之區台北市,怎麼會容許這樣離譜的事件發生?事發之後,台北市政府已停止夜間噴水作業,內政部啟動低溫關懷機制,只要氣溫降至十度以下,將安排遊民到臨時的收容所避寒,前後冷熱不同,差別太大。

每到歲末寒冬,創世、人安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發起募款,為街友辦尾牙,讓他們過一個好年。媒體報導,今年募款活動並不順利,景氣變差影響民眾捐款的熱度;其實國內獲利創新高的企業非常多,這些獲利豐碩的企業老闆只要願意奉獻一點愛心,就足夠數千遊民飽餐一頓。

除了尾牙辦桌之外,究竟該如何幫助遊民回歸正常生活?在歐美國家,政府對遊民的協助除了第一階段路倒緊急送醫與臨時收容外,還包括第二階段自立支援(提供技能訓練與三到六個月短期住宿),第三階段則是租屋補貼,協助他們就業並自行租屋,回歸正常生活。台灣的社會安全網漏洞百出,地方政府提供的協助以第一階段路倒送醫與收容為主,有些縣市也提供職業重建,但規模與數量不敷所需。

國內遊民人數,依內政部統計,目前大約二千九百多人。不過,官方統計與實際有很大落差。社工學者估計,依國際經驗法則,實際人數至少在五至十倍之間。景氣轉差,火車站、各地公園的遊民有增無減,凸顯政府在輔導遊民方面做得太少。遊民問題長久遭漠視,國內迄今未建立完整社會安全網輔導遊民,這些人一旦跌落社會最底層,在街頭流浪時間久了,身體變差,精神狀況也可能出問題,就很難回歸正常生活。

內政部表示明年將補助地方政府為遊民設置物櫃。事實上,遊民最欠缺的是可以遮風避雨的家,當務之急恐怕不是設置物櫃。經過此次事件,希望從中央到地方都能重新檢視目前的社會安全網,趕快將漏洞補好。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