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共和系列 5】社會的斷裂

2005/11/21

  席哈克於1995年當選法國總統,2002年連任成功,迄今已在位十年。未來,回顧他任內的施政表現時,巴黎市郊青少年動亂所暴顯出來的「社會斷裂」問題,勢必是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著墨的重點。

  然而,「社會斷裂」(fracture sociale)的提法,其實是1995年席哈克競選的主軸。當時,前總統密特朗任內縱容府內高官貪贓枉法的情事逐漸被媒體爆料出來,而其社會黨接班人喬斯班(Lionel Jospin)的形象又太過菁英、溫吞,不符左翼選民的期待。席哈克當時在首輪投票時面臨同屬右翼的候選人,前總理巴拉杜(Eduard Balladure)的威脅,在選戰策略上,必須爭取部份左翼選民的支持,方才可能勝出。於是,他一改過去保守陣營中堅的形象,將自己塑造成「變革」(changement)的代理人,以解決「社會斷裂」問題,做為競選的主軸。所謂「社會斷裂」,其實也就是貧富兩極化,「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不平等現象。講白了,也就是階級分化的問題。然而,席哈克是右翼推出的候選人,當然避免使用類似「階級」之類的左翼語言。尤其,當時東歐共產陣營崩解的餘波依然盪漾,這類語言太容易引起傷痛的、衰敗的記憶。

  不過,席哈克畢竟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狐狸,他知道什麼樣的語言會觸動哪一類選民的心。果然,借自左翼邏輯的「社會斷裂」論述,讓弱勢者從他的注視中乍然發現關愛的眼神,邊緣人從他煽情的政見中聽見希望的聲音。許多左翼的選民、左傾的知識分子也彷彿從他身上找到久違的訊息。

  最關鍵性的一個轉折是在1994年12月18日,耶誕節的前一個週日。比聖誕老人更具有傳奇色彩的皮耶神父(Abbé Pierre)帶領「居住權協會」和「無住屋者委員會」的數百名成員,攻佔下位於巴黎第六區精華地段的一棟大廈。這一棟大廈的所有權屬於 COGEDIM 財團,在無住屋者運動成員的眼中,這個財團是「不動產投機」的象徵,皮耶神父更直叱其為「貪婪公司」。在過去,這麼龐大的強占空屋行動一定馬上引來司法的干涉或警方的驅逐。不料在總統大選的曖昧光影下,當時擔任巴黎市長的席哈克卻是順水推舟,非但排除警力的干涉,且表示將動用已塵封的1945年「強制徵收法」,徵收巴黎的現有空屋,作為社會住宅之用。在媒體的大力報導下,席哈克一時之間成為保護弱者,對抗財團的英雄象徵。

  大家似乎都忘了,席哈克擔任巴黎市長18年,巴黎市區高達12萬的空屋,正是他施政的「成果」。就在1992年,社會黨還主政的時候,住房部部長即有在巴黎徵收空屋的計劃,卻被巴黎市長以保護私人財產為名強力抵制。不管怎樣,席哈克處理強佔空屋行動的手腕擴大了他在基層民眾的選票基礎。加上巴拉杜政府有多位部長相繼捲入貪污醜聞,席哈克聲勢扶搖直上,終於攻取他夢寐以求的總統寶座。

  如今,法國市郊貧窮青少年的蜂起,相較於1994年皮耶神父所帶領的「強佔空屋運動」,何嘗不是對「斷裂社會」的不滿和積怨的爆發。只不過,當年席哈克搬出來的是二戰甫結束時為了重建家園而制定的「強制徵收法」;這一次,面對青春的騷動,卻是祭出1955年以鎮壓殖民地暴動為目的的「緊急狀態法」。同一個席哈克,兩套玩法,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斷裂?不僅是社會的斷裂,而且是人格的斷裂,歷史的斷裂!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