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媒體 陷生存危機
馬「獨立新聞在線」自救

2011/05/21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vincent

由於金主不願意再投資,馬來西亞的重要華文獨立媒體「

class="external text" title="http://www.merdekareview.com/" target="_blank">獨立新聞在線

(以下簡稱「獨立」)」面臨在5月31日停刊危機,不過在週三(5/18)晚間,「獨立」工作人員共同討論,決定展開自救行動,採取募款的方式,先維持短期的運作,在這段期間,尋求新的長期投資者,讓「獨立」可以繼續經營。目前「獨立」共有10位支薪的工作人員(含編輯、記者8人),每個月運作經費約需6萬馬幣(約60萬台幣),「獨立」中文版主編、代總編輯陳慧思表示,在「獨立」的危機及自救的訊息傳出去之後,短短一天之內,就已經募到了可供其運作一個月的經費。

5743361066_3d21489d14_o.png 面臨生存危機的「獨立新聞在線」,在週三公佈「自救聲明」之後,首頁已經馬上繼續關心關丹稀土廠的輻射威脅,不改獨立媒體本色。5742825457_35db2ef9a4_o.png 上個月,國光石化盛傳外移馬來西亞之際,獨立新聞在線關心這個跨國污染外移的問題。國 光石化或致二萬人死亡 我國竟大開門戶歡迎投資國光 石化彰化建廠遭否決 我國再被點名為外移選擇

大媒體壟斷下的產物

目前「獨立」的財務來源,是透過其「行政總裁」饒仁毅向金主募集,在這些金主表達不願意繼續出資的態度之後,陳慧思說,不管未來的出資者是誰,「獨立原則一定要保住、未來也希望讓員工保住部份的股權,不會全部移轉出去」陳慧思說。

留職停薪中的「獨立」總編輯莊迪澎目前正在台灣留學,他表示,成立於2005年7月的「獨立」,過去的運作方式,是由饒仁毅向金主募集資金,提供「獨立」的運作,不過「我們也不知道這些出資者的背景,而且饒仁毅也從來不會干預編採的運作」莊迪澎說,會有這樣特殊的運作方式,得從「獨立」與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的歷史談起。

2001年,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中的華人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與馬來西亞媒體鉅子張曉卿(他同時也是香港明報集團的主席)聯手,將華文報「南洋商報」及「中國報」的股權收購下來,加上原本就掌握在張曉卿手中的「星洲日報」及「光明日報」,使得馬來西亞華文報遭到政商壟斷。為了抗議華文報業的壟斷,媒體工作者發起「反收購運動」,而莊迪澎就是當時重要的參與者。


「獨立新聞在線」的誕生

抗議不足以抵擋媒體遭到政商壟斷的結局,在那之後,馬來西亞的華人報成為一言堂,異議的聲音完全遭到封殺;2005年,在馬來西亞華人圈有一定影響力的教總(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合稱「董教總」,是推動華文教育的機構)法律顧問饒仁毅找上了莊迪澎,希望在新興的網路上辦一個媒體,突破這個被壟斷的局面,這就是「獨立」的濫觴。

當時,馬來西亞另外一個重要的反對聲音,同樣以網路為基地發聲的「當今大馬(Malaysiakini)」,也在同樣是「反收購運動」參與者楊凱斌的主持下,準備推出中文版,「饒仁毅不希望利用國外的資金,這樣比較不會被人家說話」,當時饒仁毅承諾可以籌集100萬馬幣(約1,000萬台幣),可以讓這個新媒體運作兩年。

2005年7月,「當今大馬中文版」、8月「獨立新聞在線a>」正式上線運作,開啟了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的新紀元。

工作和生存

「開始的時候,『獨立』的編採團隊由5個人組成」,這5個人大多有過一些媒體經驗,寫作的方向,以評論、專欄和深度的報導為主,莊迪澎說,「我們的報導,通常會比華文報的內容超微長一點,大概一千多字,這是因為我們希望把事情的脈絡說清楚,不只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而且要說『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除此之外,寫作的角度、深度,以及大膽的程度更是跟華文報有很大的區隔,如此,「獨立」與「當今大馬中文版」在貧瘠、單一的馬來西亞華文媒體圈裡,快速地成長了起來。

「獨立」報導的方向,是以「政治社會」和「經濟」新聞為主,報華文報不會報、不敢報的事情,也希望用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事情;隨著組織與讀者的擴展,「獨立」也必須從事日常新聞報導,「否則沒有辦法掌握到新聞事件的新進度、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寫」,這種「幾乎每天都要出去採訪」的工作型態,活動的範圍,在資源的限制下,當然主要是以首都吉隆坡為主,「不過如果有特別重要的事情的時候,像前一陣子砂勞越的選舉,我們就會特別派人過去採 訪」。

這樣繁重的工作量,讓「獨立」的工作不得不全力押在編採事務上,由於背後有饒仁毅的大力支持,相對地,在生存的問題上,就變得有些忽略了;在饒仁毅的資注外,陳慧思說,目前另一個收入來源是廣告,最近「獨立」的廣告收入有一些成長,大概1萬馬幣左右一個月,另外「獨立」也設計了讓讀者「自願付款」的機制,不過這些都離讓「獨立」可以自主生存,距離很遙遠;「某個角度看,我們是被饒仁毅寵壞了」莊迪澎說。

難得的獨立性

饒仁毅的資金是向他的金主募來的,在金主和饒仁毅之間,以及饒仁毅和「獨立」的編採團隊之間,如果不能維持各自獨立的關係,就會影響到編採的自主性,「以饒仁毅在董教總的地位,他又做過大馬留台同學會的總會長,有江湖地位,也不可能沒有壓力」,不過受到什麼壓力,饒仁毅從不會把它帶到「獨立」編採團隊的身上,「饒仁毅大概兩三個月,跟大家會吃一吃飯,有的時候聊到,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而且事情都早已經過去了。」

「饒仁毅對我只有一個要求:同事的薪水不可以刻薄、不能比華文報記者的薪水低」莊迪澎說。

對「獨立」來說,饒仁毅這樣的人,可能是作夢都夢不到的;不過,危機也潛藏在背後,因為饒仁毅的錢是他去募集來的,這些出資者影響不到「獨立」的運作,但他們卻可以決定是不是要繼續出錢、決定「獨立」的生死,這一次的事情,是不是因為這些人對於「獨立」報導或評論的內容有所不滿?陳慧思和莊迪澎無法透露,但是不管怎麼樣,事情就是發生了。

「我們是在禮拜一(5/16)的時候,收到饒仁毅的通知,陳慧思連絡我,要我寫停刊聲明」莊迪澎說,雖然已經在留職停薪的狀態,不過作為「獨立」的總編輯,這樣重要的文件,還是要由他來起草。但是到了18號的晚上,同仁們不願意5年多來的心血就這樣結束了,所以決定了「用時間換空間」的「自救行動」,「所以『停刊聲明』換成了『自救聲明』」莊迪澎說。

「像是饒仁毅找我當總編輯,我也秉持他的態度,在『獨立』的運作上維持個別記者的自主性,除了大家共同的新聞分工、專題寫作之外,同時有什麼想做的題材,都不會被編輯台擋下來,09年9月,我要到台灣讀博士班,饒仁毅堅持,還是讓我繼續擔任總編輯、編採有重大改變,要由我決定」莊迪澎說,「過去『獨立』能夠維持獨立性,的確是有個人的因素在」;「也許我們沒有辦法像饒仁毅那樣,繼續拒絕由外國來的資金」,而如果新的出資者要把莊迪澎換掉,或者開始的時候說不介入,但是後來卻沒有辦法像饒仁毅這樣謹守分際,「未來真的很難說」莊迪澎沒有辦法有太樂觀的態度。

獨立媒體的宿命

問題出在5年多來,饒仁毅的資源,並沒有轉移成「獨立」的資源;不過,在消息傳出來之後,「獨立」在一天之內就募集到4萬8千馬幣(約48萬台幣),可見得其本身也已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在馬來西亞相對更封閉的言論空間,像是「當今大馬」或者「獨立」幾乎是政治上反對勢力唯一的發聲管道的條件下,它們相當程度超過其他華文獨立媒體像是「苦勞網」或是「香港獨立媒體」在當地的規模與影響力,那麼「獨立」有無可能發展出類似的以分散式的小額捐款為主的「社會支持型」媒體(雖然對苦勞網而言,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

「獨立」和「苦勞網」不同的地方,是後者是從「零」開始的,「苦勞網」的參與者從一開始就沒有從這些媒體的工作獲得報酬,而是在運作中希望逐漸創造工作者成為可以獲取報酬「全職工作者」的條件;而「獨立」的工作者,則是從一開始就是「全職工作」的型態,在特定資源長期資助、創造出自己的成績與組織方式之後,再創造出分散的自主資源,完成長久獨立運作的基礎,這樣的發展,是「殊途同歸」。

「不妨一試」莊迪澎說。

未來一個月,是「獨立」面臨重大考驗的一段時間,一面要尋找新出資者,一面又要堅持不可放棄獨立的原則,「必要的時候,可能得思考怎麼縮減開支,縮小規模、把辦公室退掉,大家在家工作、甚至暫時的停刊」陳慧思說,時間換空間的拉鋸戰,是一種折磨;不過,「獨立」在自救聲明刊出之後沒有多久,已經又回到日常的工作,在首頁上關心著關丹稀土廠將造成的輻射污染危機的問題,也許一個月後,「獨立」的傳奇,終於還是得劃上句點,不過,在夾縫裡堅持自主,本來就是獨立媒體必須面對的處境,活著,找到,是獨立媒體愉悅的宿命。

因此,我們在此跨海聲援我們的同伴。

相關文章:

回應

拒絕存取?哀哉黑狗!

尊敬的苦勞網特約記者孫窮理先生:

本人是馬來西亞一位新聞學院研究生,我姓金,小名斧正。今不揣冒昧致函您,乃因您所創辦、主持的苦勞網站近日刊登的有關馬來西亞華文傳媒的報導十分偏頗,你以特約記者身分發表的有關文章對《星洲日報》 極不公平。我希望孫先生和苦勞網能夠真正秉持新聞工作者的專業道德,良知良心,對馬來西亞華文傳媒現況能有腳踏實地的了解,而不是偏信個別人士的片面之詞。

本人的論文題目正是研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社會貢獻,所以在閱讀了貴網站的文章後,覺得與事實有出入,因此不吐不快,希望提出另一個看法。

我希望 貴 網站能對以下一些基本情況作出澄清:

首先,關於張曉卿先生與馬華公會聯手收購《南洋商報》與《中國報》一事,聯手的說法與事實有誤。 事實是,馬華公會在2001年先收購了南洋商報和中國報,後來經營不善,虧損巨大,才把大部份股權出讓給張曉卿。

第二,在 貴網站的報導中,指現時的“馬來西亞的華人報成為一言堂,異議的聲音完全遭到封殺”,事實是,在馬來西亞政治生活中,星洲日報集團旗下各傳媒,皆秉持,在近期舉行的大選中,馬來西亞政府及執政黨巫統的領袖,亦曾因此而頻頻公開抨擊星洲日報集團旗下各華文報在大選中傾向反對黨。星洲日報因為在砂拉越選舉中被讀者認為報導公正,而銷量大增。

在世界各地的傳統報紙因新媒體的衝擊而生存艱難、銷量大跌之際,但根據報導,《星洲日報》過去一年的發行量卻增加了1萬餘份。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傳統報紙因讀者減少、收入下跌之際,馬來西亞華文報的廣告收入仍能佔媒體業廣告總收入的超過一半。如果華文報不公不正,偏向政府的話,恐怕早就被馬來西亞讀者所唾棄,又怎能依然保持欣欣向榮之勢?

第三,在公信力方面,本人亦願提供如下數據給 貴網站參考: 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單單《星洲日報》就籌獲了5千萬人民幣善款。而《星洲日報》近年來為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到籌集的辦學善款,更高達數億馬幣。假如《星洲日報》真的如 貴 網站所形容,缺乏公信力,不受華文讀者歡迎,又怎麼會有如此號召力,又怎能得到讀者那麼大的支持和信任?而苦勞網有關“獨立新聞在線”的介紹中所提到的關於馬來西亞關丹稀土廠輻射威脅的新聞,並不是網站領先,過去一個月來,華文報早就頂著政府的強大壓力,不斷報導真相,反映居民的抗議心聲,特別是星洲日報集團旗下的《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系列的深度揭發性報導。

第四,世界其他地方的獨立新聞網站,包括台灣、香港和大陸的網站都會儘量利用網絡特有的言論空間和傳播方式,去揭發黑暗,監督當權者,為社會主持正義。但馬來西亞“獨立新聞在線”自創辦以來,並非如許多其他獨立新聞網站一樣,秉持新聞工作者的良知、良心與專業道德發聲,反而是一味集中火力攻擊當地其他華文傳媒。孫先生僅憑片面之詞就將《獨立新聞在線》的生存危機與星洲日報集團相聯繫,並對《獨立新聞在線》跨海聲援,既與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的真實狀況不符,亦違悖苦勞網創辦宗旨。

本人希望孫先生在閱讀本函的有關澄清後,能增加對馬來西亞華文傳媒現況的了解,並在今後有關馬來西亞華文傳媒的報導中秉持客觀公正、不偏不倚之原則。

同時期望苦勞網站能秉持公正原則,刊登本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