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什麼投資理財?

苦勞網特約記者

鄭先生/理財專員

誰說得出來這陣子台股憑什麼能漲成這樣?不只台灣,從2001年就出現的「金磚四國」、「新興市場」這些名詞,還有一直在漲的美國道瓊指數,誰真的能講出一套道理,解釋為什麼可以這樣子漲法?反正要找炒作的題材、數據還不簡單,大不了拿「資金行情」四個字就可以交代過去了。大家都知道,這根本只是把錢挪到東,賺一票;再挪到西,想辦法再賺一票。什麼「經濟成長」?根本就是虛的!

剛開始做理財專員的時候,當然不是這樣看投資理財。那時候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覺得自己學到很多關於產業、理財的專業。再加上我能言善道,懂得跟客戶打交道,業績很好,是公司的大紅人。一個月5、6萬的收入,再加上自己投資股票也賺了上百萬,覺得應該犒賞自己的專業,很敢揮霍。拿同期出社會工作的朋友一比,就覺得自己蠻屌的。

等到問題一個一個來,才發現好像不是這麼回事。上面為了要衝業績,要我們推銷的商品越來越雜,負責的客戶數量也越來越多。每天除了要推銷商品,還要盯數據建議客戶買進賣出,營業時間還要分擔銀行內部的行政工作或是客訴問題。一天就那麼24小時,手上400多的客戶,怎麼可能每個都顧到?

為了混口飯吃,理專什麼話都說得出口;客戶也不在乎那麼多,反正讓他賠錢就是不對。因為有業績壓力,理專都會想盡辦法鼓勵客戶常常進出市場,如果一直把錢放著不動,我們到那裡找業績?而且不論行情好壞,我們都得盡量將市場分析的很有潛力,讓客戶繼續投資。結果就是糾紛越來越多,不是客戶抱怨產品賠錢了、就是等到要解約了才發現,契約書的內容跟理專講的根本不一樣。這種經驗一多,大家壓力都不小,好幾個同事都夢到過被客戶追殺。

我覺得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但這樣算什麼投資理財?理專很像是老鼠會的下線,只是把客戶的錢拿回去給公司用,然後靠產品的手續費換獎金,每樣產品平均拿3-4%左右,分剩就給上面的理財主管、分行經理、區經理。你拿得越多,公司越瞧得起你。過去我成績好,什麼表揚都得過,很高層的主管也會在大家面前稱讚我、跟我握手,一不小心就有打入高層的錯覺。後來績效不好,什麼都不見了。原來,什麼都是虛的、都會不見,只有業績一直都會在。那怕這5年多來,我至少幫公司賺了8000萬的手續費。

我媽媽最近拿了學校給她的一面獎牌回家,上面寫著「功在中山」。我看到那面獎牌的時候,高興地抱著她:「真不愧是我的媽媽,我以妳為榮。」她大概不懂我幹嘛這麼高興。原來,一個在學校幫人家煮飯、洗廁所的歐巴桑,可以這麼得到人家這樣的尊重與信賴。我就算再幫公司、客戶賺更多的錢,也得不到她所擁有的那麼多。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