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收清單差很大,石化業傷很大

2010/07/12

江天佑 2010/6/23 石化業被視為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主要受惠族群,但不僅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化上游原料未列入早期收穫清單,就連五大泛用樹脂也意外落榜,難怪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有感而發說:「很傷心,快要哭出來!」,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更在17日召開的股東會上表達不滿,石化業對ECFA的失望表露無遺。然而就事論事,國內石化產業的存亡關鍵在於ECFA,就算沒有早收(Early Harvest)的捷徑可走,只要能夠與「東協加三」齊頭並進,競爭力並不會受到影響。

ECFA對台灣石化產業而言絕對是正面且利多於弊,重要性更是無庸置疑;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統計,台、韓、日三國主要塑化廠在大陸市場的市占率高達90%,而單就台灣而言,塑化原料出口至中國的比重約為35%,台灣面臨「中國與東協」、「東協與南韓」的關稅減免威脅顯而易見。

若進一步從個別企業的角度分析,台塑三寶將是ECFA最大受惠者;法人表示,2008 年台灣塑化產品出口至中國受關稅影響最大的12項產品依序為丙烯(月青)-丁二烯-苯乙烯(ABS)、醇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聚丙烯 (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醋酸乙烯脂(EVA)、苯乙烯(SM)、對二甲苯(PX)、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丙二酚(BPA)等,因此儘管早收清單結果不如預期,但只要簽訂ECFA,合計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每年關稅影響數仍有46.1 億元的貢獻。

此外,對於ECFA早收清單將 PVC、PE、PP等敏感項目剔除,部分自稱「傷很大」的石化業者而言,協商結果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可議之處,只是先前期望太高所致,畢竟中國對五大泛用樹脂的需求確實隨著直線飆升的經濟成長(GDP)持續穩定而快速的成長,然而從每一階段的五年計畫,包括「十五」、「十一五」,甚至「十二五」,政策方向都是以增加自給、減少進口為目標,期望在2015年新增400萬噸乙烯產能。簡單來說,北京的想法就是要扶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陸企,從寧波大乙烯計畫到最後變成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遺願即可看出端倪。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