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音中心,不太正經!高雄文化經濟政策的隱憂

2010/06/11
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召集人、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務系助理教授

上週日(六月六日),我在高雄打狗驛三鐵音樂會巧遇來台參與「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簡稱流音中心)標案的歐洲建築團隊代表,駐在北京辦公室的建築師興奮地表示標案兩三天後就有結果。我卻於今日讀到新聞提及流音中心應當於日前開標(六月八日)卻被市政府暫停一事。當我今日寫信問此建築團隊代表,他謹慎卻略帶嘲諷回應:「我現在最好別談太多…但整體而言,這件事情對於高雄市及台灣是很遺憾的!…我們是專業的團隊,目前正忙著其他『正經的』(serious)計畫」。

確實,高雄市近年不停追逐鉅型計畫的成就,除了世運外,市府加速興建國家重大建設的流音中心工程費就高達54億餘元,國內外欲專業競逐者眾。但高市府近日卻任意延期開標,後果是破壞台灣的國際競圖的公正性,將牽動複雜的國內外利益關係,以及造成不可逆的城市治理負面形象。所以擔任國際競圖評審之一的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長夏鑄九直言批判:「太兒戲了。」在地政府粗率處理也減損台灣整體對外競爭關係的威信。某種程度上,此案例與中國世博同樣地顯現官方尚未與全球正式化、國際信用及智慧產權的文化經濟接軌。如當前上海世博會的籌辦過程,從申辦、確定主辦到招商建館,也曾延攬跨國規劃者競圖,卻又事後無故解約。國際學習本是常見的模式,但外國參與者獨立運作的空間仍有限,例如比高雄還扯的爭議就數2005初,中國政府捨棄已取得總規畫標案的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士團隊(Richard Rogers Partnership),由本土規劃者取而代之,引發國際團隊質疑中國只欲竊取競圖點子。高雄流音中心亦然,讓人擔憂日後應用於他案的(如打狗驛開案國際競圖)的效度及信度。

除了國際競圖的公正性,此例子弔詭地帶出高雄文化創新空間的問題。媒體指出市府暫停開標的原因是市府文化局稍早「被建議」要增加具「文化背景」的評審比例,將評審由原來十名國內外的建築、景觀、音響等專家,額外擴充五名流行音樂背景的專家。如此看似重視文化生產及創作者,究竟是形式上強調專業決策的正當性?或反映文化工作者是官方聊備一格、突然被提醒的文化工具?在地音樂工作者被徵詢過意見了嗎?

最終,就在地居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此案例凸顯高雄諸多政策的「黑箱作業」。政策由開始到最近招標過程的不透明,一般市民根本無從了解。不論高雄流音中心有無按時開標或評審的人數增減多少,招標事件的關鍵問題是此類地方(文化經濟)決策始終欠缺「公共辯論」,如打狗驛去年初從特文區變更為重度商業區。都會政策使省事地從國家或城市找菁英協助競爭力及治理,但市府究竟有無形成多數在地人民想要的政策計畫?或知不知道該如何提出達到目標的適當方法?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