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環境行動需要新價值觀實驗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成功引起討論的環境運動不免有許多人記錄分析,但大環境不利、氣勢低迷的環境行動則乏人聞問。至於那些就住在環境議題發生地的人們和其運動參與者,他們的經驗其實更需要被分析書寫,他們的前進也需要更多恆常的關注。

農曆年前後,和幾位同事照例四處走春,拜訪常年支持協會的好朋友,更問候同樣為議題打拚的社區朋友景況。拜訪之後我們有了更多的深刻觀察,這些觀察引導我對綠盟未來幾年環保基層經營的行動方式有更明確的看法。

環境在地行動vs.自衛型價值觀

時近傍晚,來到素來熱鬧的阿勇叔(化名)家,門前靜悄悄地透著反常,往窗內一望,客廳電視兀自播放,阿勇叔斜靠沙發上,見是我們到了,熟絡起身引我們進門,寒暄問候也忙著張羅茶水。才問起那日怎麼沒出海抓魚啊?早收了,他說,再抓也沒什麼意思了。前年便聽他談過雙拖網漁船配備先進雷達,遊走法律邊緣與小漁船爭搶近海漁業資源,魚汛時一網打盡一尾不留,小漁船生計大受影響,近海資源也在大肆掠奪下幾近枯竭。是因為這樣不抓魚了嗎?「也是啦!」

然後他再度更談起年輕時就參與地方反公害抗爭至今的種種難忍,曾經並肩的夥伴、相挺的政治人物,在巨額回饋利益不斷進入地方淘洗、在為個人政治生涯步步經營打壓異己的過程,一個個背棄了當時並肩的理念與承諾,在今日的標準裡飛黃騰達受人稱羨,甚而回過頭奚落仍堅持的人。

「這樣的不堪,誰留在這裡不會錯亂?我只能堅持自己不變,留住自己的尊嚴。」阿勇伯低嚷。「不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哪還有標準?我也不想再捉魚,這裡也沒什麼好待的了,房子賣掉後我就出國不回來了,你們年輕人也不要再留下來,這裡只有錯亂沒有根,改變不了了。」

這些話至今仍在我腦裡迴盪。對照越來越多的環保口號和政策宣示,地方行動的參與者卻可以是如此的沮喪?再對照前些日子媒體報導的綠黨財務已無力負擔的新聞,如果捍衛環境的行動不是計算媒體曝光度,最終仍要檢視我們組織過的抗爭行動裡是不是有著長期被忽略的弱點?

反抗污染者更是新生活陣地經營者

走訪轉至另一戶地方參與者家裡,境況讓我們寬心些。「什麼時候再過來?不要談公事談議題,就只是輕鬆來住下啊?」陳姐笑著揮手與我們道別,叮嚀大家照顧自己學會放鬆。返鄉創業6年的她,總以不形於外的大力支持,默默後援我們的行動,除了提供聚會討論場所,作年輕朋友來此認識家鄉認識地方議題的基地;也在過程加深互信彼此學習,共同為經營地方議題的各種可能性,攜手一次又一次嘗試。2009年陳姐夫妻毫不考慮提供出一塊地來,在議題倡議與反對之外,開闢出實踐另一種替代可能性的新途徑。

這個肩負重任的實驗基地叫什麼好?想了好久大夥始終拿不定主意,不過私下的暱稱倒有好幾個,姑且先叫「諾努客農庄」(Nonuke Grange)吧!因應在地環境議題的威脅與氣候變遷調適、創造低碳社會的挑戰,農庄設定是一個結合在地傳統智慧以創造區域型永續社會的第一個實驗點與散布點,除了適地適性結合傳統農耕經驗與現代樸門(permaculture)永續農藝理念,成為社區首座進行有機耕作與農產加工包裝販售的農庄;也打算充分利用在地傳統建材土埆磚、石頭厝,與當地素材漂流木、回收玻璃瓶等,翻修建造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綠建築、節能建築、自然建築思維的農庄建築體。

能源使用更可以兼顧多元性與永續性。燃煤、燃油、燃氣等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電力來源儘量少用,核能發電這種營運風險高、關廠退役成本大、廢料放射性禍延後代子孫與地球環境的發電方式,當然要說不。於是充分利用當地水利、風力與太陽熱能光能,成為思考農庄能源來源的基礎方向,初期,以供電較穩定的小型水力發電來嘗試。

每一步農庄踏出的新嘗試,都以「工作假期」的方式,號召社區草根達人與各領域專家成為傳承經驗的指導者,號召感興趣的地方匠師、地方學校、社區內外朋友成為學習者與基地上的實踐者。也希望透過摸索低碳能源、低碳建築、低碳活動的經驗,進一步與地方上感興趣的商店和觀光旅遊業者,串連成「套裝低碳旅遊」產業鏈結,讓這種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新旅遊形式成為創新地方消費型態的可能選項。2009年起,每一位參與進來的社區夥伴或工作假期學員,都在農庄的未來藍圖上留下精彩想像或珍貴建議,目前農庄更轉而利用政府就業方案的資源,聘請3位當地工作者常駐。

拋棄舊策略才看得見現階段成果的潛力

綠盟從成立以來,伴著為環境議題努力的朋友,走過物換星移、走過滄海桑田,每一張面孔心底的糾結,每一句鼓勵內蘊的經歷,我們認真以對,所以尋找其中足以延續的力量變成我們團體的特色之一。2010年走春,就在同一個環境議題發生地,我們看到挫敗的環境運動也需要價值觀重建,看到返鄉中生代或尋求生涯第二春的都市移民,成為挫敗環境運動延續下去的新生力軍。只是這實踐取向的新價值觀如何匯集串連新舊力量,考驗著現階段的各環保團體,包括綠盟,是否已經清楚意識到汲取每一個階段成果的果實,並形成一個完整的新路線辯論。

(本文原登載台灣立報「環境前線」專欄) http://www.lihpao.com/news/more_p8.php